法國與英國的學術空間:社會學與民族學

2020-12-05 紅袖談史

引言

在同時期,歐洲的知識構造卻是十分不同的。在大英帝國,社會人類學主要與宗教史進行對話。法國社會學學派的建立既基於一方面與哲學,另一方面與歷史學進行批判式的對話,又基於對來自大英國協的民族志材料的依附。

事實上,涂爾幹的作品就體現出一 種「集體智慧」,其中十幾位年輕的學者聚集在一起,在1898年創建了《社會學年鑑》雜誌,並毫無間斷地從事他們的研究工作,直到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 涂爾幹著重討論了羅伯森· 史密斯關於獻祭的觀點, 對於後者來說,在猶太宗教中,作為禁忌的神聖性屬於「傳染性」的現象,即經由「身體 的接觸」傳播。通過接觸禁忌物,人們面臨死亡的危險;通過接觸神聖物,人們則被淨化。羅伯森· 史密斯這位蘇格蘭人類學家,通過對希伯來語與阿拉伯語神聖文本的解讀,追尋蘇格蘭改革教派眼中的異端。

對於涂爾幹和他的學派來說,正如亨利· 于貝爾和馬塞爾· 莫斯有關獻祭的論文所指出的那樣,最為重要的社會現象就是獻祭,這是因為它是勾連「獻祭者」和「獻祭物」的雙重中介,並且悖論式地維持著神聖與世俗之間的分離,也只有在這些短暫的集 體歡騰時刻,社會才真正存在。 在深層次上,這些理論的討論建立在對民族志材料的共享基礎之上。自1898年起,亨 利· 于貝爾與莫斯在《社會學年鑑》雜誌上負責書評的撰寫,這些書評涉及全世界範圍內,尤其是英國、德國和義大利出版的有關民族學和宗教史的作品。

由此,他們構建了一 個從出版物中搜集「社會事實」的卓越的圖書館,而這種方式不同於三十年前由他們美國與英國的同行們出版的《人類學的詢問與記錄》。《人類學的詢問與記錄》給予旅行者與居住者以指示,而《社會學年鑑》則專注於閱讀大量專業且可靠的文獻,從中發展出社會學的旨趣,並且索引出關鍵且有用的信息。這一項工作為于貝爾與莫斯關於獻祭和巫術的研究提供了分析材料,同時也為涂爾幹於1911年獨自出版的《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奠定了基礎。

孔德視「社會學」為最難也是最後出現的終極科學,而借用這一術語的涂爾幹學派, 在某種程度上追尋的則是一種在生物學事實與社會事實之間斷裂的取向,而社會事實也特別為進化論等社會人類學先驅們所關注。當涂爾幹強調用社會事實,而不是用生物學也不是用地理學,來解釋社會事實這一絕對必要性時,他重新勾連了英國與美國的人類學家, 對於後者而言,既不是種族也不是氣候就能解釋文化的差異。因此,涂爾幹使得達爾文與孟德斯鳩有關社會的科學同時陷入尷尬的境地。

然而,涂爾幹拒絕社會進化論提出的蒙昧人、野蠻人與文明人的劃分,他取而代之的是「初級社會」與複雜社會的差別。對他而言,在勞動的社會分工中,社會被劃分為不同的層次,初級社會處於勞動分工的零級,展現的是 機械團結。處於這一社會中的每一個成員都有能力精確地從事與他 人一樣的工作,他們是可以相互取代的。複雜社會則面臨著非常沉重的勞動分工,即有機團結。每一個人都在他們各自的領域,致力於對社會的全面生產。

即使對複雜社會的研究比對初級社會更加困難,並且假定需要其他的方法論工具,尤 其是對統計學的使用,也即便初級社會與複雜社會一樣都屬於社會學的範疇,涂爾幹還是拒絕了強化對初級社會的研究。閱讀涂爾幹和他弟子們的早期作品,我們可以認為博厄斯 對社會人類學與社會學之間相互合作的呼籲,在他沒有提出之前,就已經被涂爾幹學派聽見了。 民族志在大英國協,尤其是澳大利亞和紐西蘭繁榮發展。在親近土著的職業生活範圍裡,民族志成為科學遠航與長期居住的成果。

由阿爾弗雷德· 哈登於 1898年領導的託雷斯海峽遠航就成為第一種類型的代表:這位負責人,和其他許多人一樣,在遭遇土著之後,便成了篤信社會人類學的生物學家。哈登作為工廠主的兒子,接受的是自然科學教育,曾經是一個堅定的達爾文主義者。他前往將紐幾內亞與澳大利亞一分為二的託雷斯海峽,原初的動力來自海洋生物學。然而,他在1888年首次航行時卻沉迷於對土著藝術的研究,這在他看來是對形式及其變化的研究。1898年,他與包括心理學家、語言學家和音樂學家在內的其他六位同事重遊故地。

他們的這次遠航配備齊全: 照相器材、攝影機、留聲機,以及用來測試不同土著感官的器材一些土著報導人在 1871年受傳教士影響而改信基督教,為了與他們維持良好的關係,哈登在這一地區停留了足夠長的時間。哈登請土著重造了他們在改宗之後就放棄的儀式用品,並且轉錄了與此相關的、以他們名字來命名的敘述。當哈登離開時,當地管理者們擔心土著人參與哈登的研究會引發動蕩。這毫無疑問重新賦予土著人自身價值以意義,並使得他們重新確認自己的文化認同。

斯賓塞與吉朗在1901到1902年的遠航,則給第二種類型提供了絕佳的案例:由於成員之一出現在現場而可能進行的一種長期調查。弗蘭克· 吉朗曾是澳大利亞 阿蘭達地區跨洲電報站的站長,此時,他與自1887年就外派到墨爾本擔任生物 學教授的英國人瓦爾特· 巴德旺· 斯賓塞爵士一起,在1896年開展田野調查工作。這次 遠航的成果,如今可以在網站中免費獲得, 而在當時則為涂爾幹的《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一書提供了最為核心的分析素材。

莫斯曾於1905年對此寫過書評,在他的一生中也從這些素材中提取了許多案例來進行儀式分析。實話說,斯賓塞與吉朗的這次遠航的成果,還被詹姆斯· 弗雷澤爵士持進化論觀點 的《金枝》一書使用,不過這本書認為澳大利亞土著部落是最為原始的人類的觀點,如今已經過時了。此外,西格蒙德· 弗洛伊德也在其《圖騰與禁忌》一書中提煉了這些素材,並揭示了持續一個世紀之久的精神分析與社會人類學之間的複雜關係:在宏觀理論上反對民族志。

這是因為許多核心的澳大利亞土著部落的調查,很容易以兩種方式展開:要不就是像弗雷澤和弗洛伊德那樣,以遠觀的方式從這些部落中找到相近的顯著特徵;要不就是以相反的方式,像莫斯和涂爾幹那樣,同部落聯繫得更加緊密,並對不同部落的變遷感興趣。澳大利亞和紐西蘭同樣也為其他傑出的民族志學者提供素材。英屬殖民地在建成之後,就從不忌憚土著人。一些土著成員可以和民族志學者建立友好的關係,並滿足後者的好奇心。這是因為在歐洲學者的眼中,土著人很快就會被視為最「原初的人」,他們的文 化因而也被值得關注。

例如,我們可以舉出埃爾斯通· 貝斯特的例子。他 在民族志博物館找到職位之前,曾於1895到1910年間擔任毛利地區道路的負責人,他可以 同土著人進行語言交流,基於他們相互之間的親密關係,他還發表了大量論文。貝斯特用 毛利語同他的土著報導人保持了令人肅然起敬的通信,作為報導人之一的塔瑪提· 拉奈 皮裡後來由於莫斯的《論禮物》一書,在人類學家圈中享有盛名。因為拉奈皮裡在貝斯特《豪的精神》一文中敘述的故事,被莫斯視為理解「對收到的禮物進行回贈」的強制性的關鍵。

如果你把收到的禮物轉贈給我,而我卻不對你進行回禮,那麼我就會因為「禮物之靈」而面臨死亡之虞。莫斯遵循土著人自身的解釋,然而在1950年列維- 史特勞斯 以「毛利聖人」的稱呼嘲諷拉奈皮裡之後,對後者敘事的解釋就變得多元了。從19世紀90年代起,在包括土著人在內的法屬殖民地居民中培養優秀的民族志學者, 引發了莫斯的興趣。

他意識到,相比於受大英國協影響的地區擁有豐富的民族志材料,受法 國影響的地區則相對薄弱。我們可以假設,在法屬殖民地和位於非洲的英屬殖民地,殖民 管制的狀況從沒有像澳大利亞和紐西蘭那樣失去平衡,這使得田野調查更加困難。同樣要 指出的是,諸如美洲印第安人和西伯利亞人,都面臨在體質與文化上雙重消失的威脅,而 這也激起了民族學家的使命感。

相關焦點

  • 社會學類+民族學類——大眾生活離不開的小眾學科
    今天,我們就來介紹一下社會學類和民族學類的相關專業,為文科生報考提供更多的選擇。 社會學類 社會學類共包含5個專業,分別是社會學、社會工作、家政學、人類學和女性學。 一. 專業介紹 1.
  • 清華大學人類學與民族學研究中心成立
    清華大學人類學與民族學研究中心成立        清華新聞網11月15日電 11月9日,清華大學人類學與民族學研究中心成立儀式暨中國少數民族文化生態學術研討會在熊知行樓舉行。清華大學社會科學學院黨委書記史志欽與中心發起人之一、中國人類學與民族學研究會副會長、清華大學社會科學學院教授景軍共同為研究中心揭牌。  清華大學人類學與民族學研究中心現掛靠於清華大學社會科學學院社會學系,旨在成為一個集學術研究與教學為一體的大學基礎單元。該研究中心將致力於醫學人類學、中國少數民族研究、歷史人類學、經濟人類學、認知人類學、海外人類學和跨文化研究七個領域優先發展。
  • 通知|【世界民族學人類學研究中心系列講座】甘立夫:《印度傳統中的母牛關懷問題研究》
    Kenneth Valpey)英國牛津大學博士,牛津大學動物倫理學研究中心終身研究員主持人:張海洋中央民族大學世界民族學人類學研究中心教授【主講人簡介】甘立夫教授(Dr. Kenneth Valpey),英國牛津大學博士,牛津大學動物倫理學研究中心終身研究員,梵文學者,翻譯家。
  • 馬克思主義社會學的學術地位與理論貢獻
    像馬克思恩格斯一樣,孟德斯鳩也沒有用社會學概念論述自己的思想觀點,但迪爾凱姆在評價孟德斯鳩的學術貢獻時,卻十分明確地肯定了孟德斯鳩為社會學的創立作出的貢獻。在《孟德斯鳩與盧梭》這部著作中,迪爾凱姆開篇就指出:「不但一個名叫奧古斯特·孔德的法國人為這門科學奠定了實際的基礎,區分出了其本質部分,並將它命名社會學……而且,我國18世紀的哲學家還推動我們對社會問題投入了現實的關注。
  • 12本社會學名著推薦 | 中國式的社會學紮根於中國的土壤之上
    吳文藻先生是中國社會學、人類學和民族學本土化、中國化的最早提倡者和積極實踐者。在中國民族學發展史上,吳文藻先生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社會學誕生於中國,將近40年,而大學之開講社會學,至多不過30年。始而由外人用外國文字介紹,例證多用外國材料。
  • 社會學學科的國際合作與交流
    在研究社會學國際學術交流與合作方面,以SSCI資料庫為主要的數據採樣對象,該庫目前共收錄國際上的社會學領域期刊140餘種,綜合考慮期刊影響因子(包括五年影響因子)、期刊被引半衰期等指標,本文選擇了其中前20%種期刊作為樣本數據源。
  • 從空間視角拓展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領域
    20世紀下半葉,列斐伏爾、福柯等思想家對空間問題的關注和思考,引發不同學科開始研究空間問題,並且把空間問題和社會問題結合起來,由此推動了人文社科界的「空間轉向」,同時也使得空間研究成為熱潮。  社會空間成為當前地理學和社會學關注的重要領域,並延伸出社會地理學這一子學科。
  • 貴州民族大學:深耕民族學多彩沃土
    任潔 何春在貴州民族大學,民族學備受青睞。1951年,貴州民族學院籌建,民族學應運而生。貴州省第一批重點學科、省級特色重點學科、區域一流建設學科……70年砥礪前行,民族學成為貴州民族大學名副其實的「龍頭學科」。
  • 中國社會科學學者影響力排行榜(政治學、社會學)發布,湖南高校入選...
    12月26日,「中國社會學」發布《中國社會科學最有影響力學者排行榜(政治學、社會學)》,其中,湖南高校入選9人,其中湘潭大學3人:彭國甫(政治學、中國政治與國際政治)、盛明科(政治學)、寧國良(政治學);吉首大學3人:羅康隆
  • 歷史社會學的構成性難題:由來、演化與趨勢
    12  但從二十世紀的延續來看,前期成就了法國 「年鑑學派」,戰後是英國掀起討論資本主義起源的熱潮,德國到70年代之後開始發展出「歷史社會科學」。它們都是在這兩種範式和「現代化」預設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所不同的只是現實關懷、主題側重和問題關注不同。
  • 湖南省社會學學會2020年學術年會在我校召開
    本網訊 11月14日上午,湖南省社會學學會2020年學術年會暨湖南省社會學學會社會調查方法專業委員會換屆會議在我校鐵道校區公共管理學院召開。湖南省社會學學會會長方向新研究員,副會長陸自榮教授、姜又春教授,省內各高校專家學者及多名博士生、碩士生參會。我校社會學系系主任潘澤泉教授主持會議。
  • 中國社會學恢復重建40年 廈門大學社會與人類學院揭牌
    楊伏山 攝中新網廈門3月23日電(楊伏山 李靜)時值中國社會學恢復重建40周年,廈門大學新設的社會與人類學院23日在廈門大學揭牌成立。該學院由原隸屬廈大公共事務學院的社會學與社會工作系、公共政策研究院的人口研究所和人文學院的人類學與民族學系、人類學研究所整合組建而成。
  • 在當今中國,社會學何為?費孝通這16個字將學者們「領入門」
    這是我國著名人類學、社會學和民族學家費孝通先生在80歲生日的歡敘會上瞻望人類學的前途時提出的。來到這裡學習的人,由這16個字「領」著「入門」,數年後又在它們的目送下走向祖國的山河大海、田野村郭,像一團星火四散開去。多年以後,很多人回憶起自己的求學經歷,想起的往往還是這16個字。
  • 【學術報導】北大錢民輝教授談教育社會學的困境與出路
    ,也不是社會學》的學術報告,報告由教育科學學院程天君教授主持,教育科學學院、教師教育學院等相關專業的老師和研究生近60人參與了本次活動。錢民輝教授從自身工作經歷、教學經驗與學科發展史出發,對我國教育社會學的發展歷程作出了細緻描述,並進一步探討了我國教育社會學學科發展的困境與出路。
  • 王處輝 孫曉冬:近三十年社會學學術研究的發展軌跡與本土化反思
    通過對《社會學研究》雜誌創刊30年以來2248篇學術論文的分析,考察社會學重建以後的學術發展變遷歷程,研究發現:不同領域的學術主題在重建後都獲得了一定的發展,並且突出了中國社會學的主體性格、實用性格與學術性格;研究方法呈現出規範化傾向,注重理論框架或假設與經驗材料的相互結合,推動了社會學學科的科學化進程。
  • 2018英國留學社會學專業最好的50所大學排名
    今天我們來為大家介紹2018TIMES英國大學社會學專業排名前50的大學,社會學專業排名最好的學校是劍橋大學,參與泰晤士報2018年社會學專業排名的英國大學有95所,對這個專業感興趣的同學們可以選擇的學校非常多,下面來看看你的心儀院校排名如何吧。
  • 現象學、民族志與個案研究:社會學的質性研究方法
    最後,筆者為大家附上了幾本基於質性研究方法的社會學書籍推薦。質性研究的起源現代意義上的「科學」一詞直到1840年才被威廉•惠威爾(William Whewell)創造出來,回首19世紀中期到20世紀中期,社會學領域中對於科學的定義始終被「結構主義」與「實證主義」引導著。
  • 構建具有人類整體視野的社會學理論
    社會學是關注社會發展的學問,需要從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角度出發,用中國社會學者的理論視角、理論眼光、理論方法、研究積澱,立足社會發展大格局、個體生活微變化,解讀、闡釋、反思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時代背景下人類社會發展之擇、之需,發出中國聲音,構建具有人類整體視野的中國社會學理論。
  • 2018年10月自考《社會學概論》考試真題
    一、單項選擇題1.在孔德對科學的分類中,科學的最高層次是A.天文學B.數學C.物理學D.社會學2.結構功能論興起於20世紀A.20年代B.30年代C.40年代D.50年代3.交換理論的建立者是
  • 劉永謀:關注法國技術哲學
    毫無疑問,當代中國的技術發展世界前列,工程領域更是首屈一指,中國的技術哲學研究可以利用國情優勢,接續傳統,推陳出新,在世界學術共同體中贏得應有的關注和地位。從全球範圍來看,有影響的建制性技術哲學發展主要以美國、德國、荷蘭和中國為代表,而法國是否有重要的技術哲學學術共同體,在很多人看來都是存疑的。實際上,法國學界對自己是否存在技術哲學傳統,一直爭議不斷的。雖然在20世紀90年代初,法國技術與哲學學會成立,但迄今為止,技術哲學並沒有在法國學術界確立為公認的哲學分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