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悉明朝歷史的人,一定會注意這樣一件神秘事件,這件事情發生在明朝天啟年間,當時的明朝皇帝是朱由校,就是大家熟知的那個「木匠皇帝」,這一年是公元1626年,朱由校已經在皇帝的職業上幹了六年了,時間來到了5月30日清晨,在北京西南方向的王恭廠,發生了一起爆炸。
這起爆炸的威力十分巨大,死傷者很多,有兩萬來人,爆炸所涉及的範圍也很廣,有2.23平方公裡,傷亡如此慘重,就更別說什麼房子一類的建築和牲畜等財產了,那也是沒少損失,水火無情啊,何況是大爆炸了,老百姓被爆炸坑的挺慘的,爆炸結束後,朝廷也採取了措施,撥款賑災,安撫百姓,這也沒什麼,發生了災難能怎麼辦啊?
災後重建,人死了就死了,活著的人還得繼續過日子,但是,明朝的人對這場爆炸做了一些記載,這下可壞了,給後世史學家留下了一個謎團啊,至今也解不開!本篇文章,我們就說說這個天啟大爆炸!
在說這場大爆炸之前,我們先交代一下,當時的時代背景,天啟六年,政治上,明朝的木匠皇帝,已經同魏忠賢一起把東林黨壓製得死死的,東林黨這幫人一時也興不起什麼大風浪,正處於鬱郁不得志的苦悶當中,他們恨不得這個聖上和魏忠賢這個皇帝的鷹犬早點出點什麼事才好呢,他們好解解恨!
而魏忠賢一夥兒呢,正是春風得意的時候,從東林黨的老巢江南地區弄了不少賦稅,朝廷不差錢兒,幹什麼也十分順手,老百姓對魏忠賢也很崇拜,到處給魏忠賢立生祠,魏忠賢正處在人生的巔峰。
軍事上,雖然後金對明朝虎視眈眈,但是,邊境有袁崇煥頂著,一時半會,後金也打不進來,而且明朝的武器發展得也挺快,軍隊有神機營,士兵普遍裝備火槍,此外,還有火銃、鳥銃、各種地雷等火藥武器。有這樣許多需要火藥的武器,那麼火藥這種激發武器的原材料自然是少不了的,王恭廠就是一個巨大的皇家兵工廠,專門負責做火藥。
因為火藥事關重大,火藥廠不敢放太遠,但是火藥又很危險,也不敢放太近,就選了個離皇宮不遠不近的這麼個地方;王恭廠產量巨大,每天能生產兩噸的火藥,平常存放著備用的火藥就有一千噸以上,趕上存貯多的時候,存上兩三千噸火藥也不在話下,可謂火藥家底兒雄厚。
思想文化上,明朝後期出現了資本主義萌芽,經濟發展得不錯,文化上也十分興盛,可就一樣,自然科學沒有興起,人們的封建迷信思想仍然嚴重。
交代完了天啟大爆炸發生的背景,我們回歸正題,看看這場爆炸的經過,由於咱們沒有親眼去看爆炸的經過,所以,只能通過當時目擊者的記錄去了解當時的場景。
首先報導這個明朝大新聞的,是當時北京的大報紙《邸報》,在爆炸發生後,邸報記者立刻趕到現場,於第二天頭版頭條,報導這場爆炸,文中說了一個大爆料,說爆炸威力太大了,把一個5000斤的大石獅子炸到到了順城門外面去了,真炸沒炸出去,咱們不得而知,反正聽著感覺爆炸威力確實大,事實也是如此,不然怎麼能傷亡那麼多人呢。
報紙上還說,天上往下掉人的殘肢斷臂,爆炸響聲一過,路上的行人走著走著就沒了等等,這些正好印證了爆炸後的衝擊波把人的殘肢炸到天上去了,人失蹤了也是因為這個原因。
正史對天啟大爆炸的記載
後來,正史對這個爆炸事件做了記載,我們能從中了解一下事情經過;先是《明史》中說,當時王恭廠爆炸了,爆炸地點一直傳來巨大的響聲,火藥也著火了,滿天的濃煙和灰塵,四五裡地之內,空氣能見度都很低。
這裡面寫的事實很客觀,爆炸現在就應該是這樣的;《蕪史》說爆炸威力太大了,把大樹都連根拔起來了,離爆炸現場近的房屋都被炸平了,死了上千人啊;《國榷》上說,爆炸聲音太大了,天都仿佛黑了下來,連皇宮都受到了殃及,在皇宮修理宮殿的工人們都被爆炸震得從高空的架子上掉下來,死了兩千多人。
兩個謎團讓史學家百思不解
還有許多記載,都是描述爆炸當時的慘狀的,這些也沒什麼爭議,但是,令史學家困惑的是兩點,一是,《天變邸抄》中,說所有受傷的男人,婦女都赤身裸體,沒有穿衣服,不知道是什麼原因?還有其他一些文獻中也記載了大家沒有穿衣服這一現象。
二是,當時有一個爆炸時的目擊者寫的一本書叫《酌中志》,裡面有關於這場爆炸的描寫,上面說了一句「其餘了無焚毀」,於是後來的人們就斷章取義,說當時的爆炸「焚燎之跡全無」了,意思是說當時沒有一點大火燒過的痕跡。
正是這兩種說法,讓後世的人們百思不得其解,把這個爆炸看成了一個神秘事件。那麼,我們看看這兩個謎題有沒有那麼神秘,《酌中志》中,作者劉若愚對爆炸當時的場景做了回憶,我們看看他是怎麼說的。
他說在宣武門以西,刑部街以南這一片區域內,離兵工廠近的房子都倒塌了,房子廢墟中的土,木頭啊覆蓋在瓦礫的上面,能找到姓名的,能辨別出屍身的人有好幾千,那些已經辯別不出死者是什麼人的屍體又有好幾千,那些被炸平的房子廢墟裡面,爐火都熄滅了,唯獨賣酒的張四家有兩三間的房屋的木頭在燃燒。
其他的地方沒有著火,這些死了的人,大多數屍體的四肢都不完整,不管是男是女,他們都光著身子,還沒死的人裡面大多數的衣服帽子也都沒了。我們從這段話中,分析一下,那兩個謎題究竟為何?
第一個是裸體之謎
人家原文寫的是「凡死者肢體多不全,不論男女,盡皆裸體,未死者亦多震褫其衣帽焉」,首先,作者描寫的是爆炸的中心,爆炸的破壞力最重,房子都塌了,人都四肢不全了,可見爆炸的衝擊波之大,破壞力之強,死者的四肢都炸沒了,過去的衣物都是棉布的,普通老百姓穿絲綢的也不很多,這些衣物本來的質量就一般,結實程度也不是太牢固,面對如此巨大的爆炸,肢體尚能炸斷,身上的衣服也被炸飛,是很正常的吧。
其次,目擊者劉若愚當時去現場,滿地的殘垣斷壁,路根本也不好走啊,他不可能處處都走一遍吧,他只是來到了一處相對好走的地方,看到的只是眼前這一塊兒地方,而且還是他熟悉的地方,例如他還能辨別出賣酒的張四家,所以,他記述的不是整個爆炸現場的全貌,而只是他眼前的這一部分,不能據此認定,當時不論爆炸現在遠近的人都赤身裸體了;不能以偏概全。
而且什麼死多少人,多少人有名沒名的,那些信息都是後來統計過後,才能知曉的,所以,劉若愚的回憶裡也摻雜了一些後來知曉的內容,不能證明他說的爆炸現場的慘狀就是他當時目擊爆炸的全貌。
最後,那些活著的人衣服帽子大部分都沒了,也很正常,爆炸如此劇烈,活著的人僥倖存活,身上也會傷痕累累啊,衣服帽子被炸沒也是正常,只不過,這個衣帽只是大致說法,不能證明就渾身一絲不掛了。所以,我認為第一個謎題的真相僅僅是如此而已。
第二個是沒有火燒的痕跡之謎
從我上面的敘述,我們知道作者描寫的只是他目擊到的一小塊地方,也就是爆炸中心的一部分,沒有火燒的痕跡,那是因為,房屋倒塌的土石和瓦礫把爐火都蓋在底下了,火焰由於缺氧,只會熄滅,那為何賣酒的張四家還著火了呢,那是因為張四家著火的是木頭著火,也沒說石頭著火,再加上張四家是賣酒的,高度酒是可以直接燃燒的,裡面有易燃的東西啊,所以才著的火。
我們再看看史書中記載的爆炸當時的天空,煙霧繚繞,昏天黑地的,哪裡沒有著火呢?火還很大呢!所以這個謎題答案也出來了,當時不是沒著火,只是這一小片地方沒怎麼著火,四周一定有許多地方燒起來了,起碼庫存火藥得全燒起來。
單純的兵工廠爆炸為何記載得那麼神秘?
聽了我上面的分析,不知道,大家會不會對這次單純的兵工廠爆炸事件有了一些了解,那麼一次爆炸事件,為何會被後來的書籍記載得那麼神乎其神,近乎神秘事件,還讓後世史學家困惑不已呢?有這樣幾個原因:
其一,當時的政治背景,當時東林黨被朱由校和魏忠賢打擊得不能興風作浪,他們心裡肯定不愉快,他們就盼著天下出點什麼事情,好藉此炒作一下,抨擊一下時政,或者自己偷著解解恨也好,正好,上天給了東林黨一次機會,他們必然會把這個普通的兵工廠爆炸事件與政治相聯繫,給皇帝施壓,什麼皇帝德行不行,重用奸佞,迫害東林黨人,遭天譴了等等一類的流言就會四起,起到輿論宣傳作用。
其二,過去的人都迷,對一些事物都願意往玄學上扯,而且別人還真信,對於這大爆炸,火光沖天,蘑菇雲直衝雲霄的場面,沒怎麼見過啊,太震撼了,這一定是天上的神仙顯神跡了,因為人做錯了事情,怪罪下來,要報復人們啊。所以皇帝也很害怕,趕緊下了《罪己詔》,上息天怒,下平人怨。
其三,古今的報紙記者都一個樣,喜歡爆料,例如香(HK)港的娛樂記者就愛扒明星的家室,不管真假,有人看就行,京城的大報紙《邸報》的記者也是這類心態啊,所以他們借著這件大事,大加報導,為了博眼球,裡面難免有誇大其詞的情況。
此外,人性的弱點決定了,大家對於一件事情,傳了幾次之後,事情就會失真,後面的人會不自覺地往裡面添枝加葉,你加一句,我加一句,到了最後,這件事就成了神跡了,無法解釋和理解了,如果我們的歷史研究者不加以辯別,那就只能陷入困惑的怪圈,無法自拔了。
結尾
這場爆炸雖說是一場意外,但是,也或多或少對明朝的時局產生了影響,因為這場爆炸,朱由校的兒子死了,第二年,朱由校也沒了,崇禎帝繼位,東林黨這幫筆桿子把爆炸和朱由校和魏忠賢聯繫起來,作為魏忠賢天怒人怨的一個佐證也不好說。
反正,後來崇禎帝立馬殺了魏忠賢,重用東林黨,也加速了大明朝的滅亡,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這場爆炸加速了大明王朝的毀滅,這是大家始料未及的。
至於說後世史學家,為何很少提天啟大爆炸,我覺得要麼就是他們認為就是一場爆炸而已,沒什麼好寫的,或者他們認為謎團太多,說也說不明白,還容易被朝廷怪罪,乾脆就不說了。
說了這麼多,我也該收筆了,我也是把自己對這個事件的一些看法寫出來跟大家交流一下,一家之言,純屬猜測,博君一笑而已,大家如有不同意見,歡迎留言交流,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