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啟是明朝倒數第二位皇帝明熹宗朱由校的年號。天啟六年(1626 年),在北京城西南隅的王恭廠的火藥庫附近區域,發生了一場爆炸事故。
關於這場爆炸,許多史料中都有相當的描寫。比如《明實錄·熹宗實錄》、《國榷》、宦官劉若愚所著《酌中志》。而記錄最為詳細的是《天變邸抄》。
爆炸位置圖
我們先來看看《天變邸抄》是怎麼記載的?
天啟丙寅五月初六日巳時,天色皎潔,忽有聲如吼,從東北方漸至京城西南角,灰氣湧起,屋宇動蕩。須臾,大震一聲,天崩地塌,昏黑如夜,萬事平沉。東自順城門大街(今宣武門內大街),北至刑部街,西及平則門南,長三四裡,周圍十三裡,盡為齏粉,屋以數萬計,人以萬計。煙雲直上,亦如靈芝,滾向東北。
根據其記錄計算得知,這次爆炸範圍半徑大約750 米,面積達到2.23平方公裡,共造成約2萬餘人死傷,現場還有「靈芝雲」(蘑菇雲),這一次的爆炸差不多將近1-2萬噸的TNT當量
看著這《天變邸抄》記錄的情況(《酌中志》記錄的情況基本類似),又是死萬人,又是蘑菇雲的,這是原子彈爆炸?可是當量又不夠啊!
《天變邸抄》書籍
稍等一下,我們先來看看關於這場事故,《明實錄·熹宗實錄》又是怎麼說的?
王恭廠之變地內,有聲如霹靂不絕火藥自焚,煙塵障空椽瓦飄地白晝晦冥西北一帶,相連四五裡許房舍盡碎,時廠中火藥匠役三十餘人盡燒死,止存一名吳二 。上命西城御史李燦然查報據奏塌房一萬九百三十餘間,壓死男婦五百三十七名口,著即分別輕重作速優恤
明明《天變邸抄》記錄的情況是「人以萬計」,怎麼到了《明實錄·熹宗實錄》,又變成了「壓死男婦五百三十七名口」,甚至在爆炸中心仍有倖存者(火藥匠役三十餘人盡燒死,止存一名吳二)?
(這裡說明一下,古人以4木立柱為一間,一個比較大的房子,甚至可以由幾十「間」構成。記錄說是爆炸摧倒10930間房子,換算成我們現在的概念,估計就1000來座房屋。)
這樣綜合對比下來,發現《天變邸抄》和《明實錄·熹宗實錄》數據出入相差太大。好了,不繞圈子,直接說結論:
明朝天啟大爆炸其實一場故意誇大爆炸威力的政治作秀!嚴格意義上說,所謂的天啟大爆炸應該叫做「王恭廠火藥庫爆炸事故」。
先來看看爆炸故事流傳最廣的版本《天變邸抄》是一部怎樣的書?嚴格意義上這是一份民間報房編輯發行的邸報。說白了,這是一本民間散發的筆記小說而已 ,內容特別類似現在的「震驚體」。有多震驚呢,我們看看《天變邸抄》記錄的語句就能看出來:
蘇州城東角,震坍壞屋數百間。是州離京一百八十裡,初十日地中掘出二人尚活,問之云:如醉夢。又掘出一老兒,亦活。
天變邸抄裡居然說王恭廠大爆炸造成的強震都震到蘇州城去了,而且蘇州離北京只有一百八十裡?所以這本書的可信度如何可想而知?
而「蘑菇雲」(煙雲直上,亦如靈芝)的結論又是誰描述出來的呢?宦官劉若愚所著《酌中志》。不過這位劉公公寫出蘑菇雲已經不是一次兩次了。他曾經描寫到:
且延燒草若干垛。其湧起之煙,各如靈芝
簡單地燒個乾草垛,飄起來的煙,這位劉公公居然也認為是蘑菇雲,看來劉公公對蘑菇雲存在一定的誤解啊。
再者,如果說這個「天啟大爆炸」很厲害的話,那麼明末的北京豈止是這一次爆炸啊!
萬曆三十三年,盔甲廠大爆炸崇禎七年九月初七,盔甲廠大爆炸崇禎十一年四月初五,新火藥局大爆炸崇禎十一年六月初二王恭廠又爆炸了,威力略小於天啟的那次崇禎十三年局四月初二,新火藥局又爆炸了
如果說天啟大爆炸類似原子彈爆炸,難道明末的北京在進行密集的核試驗麼?顯然《天變邸抄》這類野史在「滿嘴跑火車」。想想看:「如果王恭廠火藥爆炸真正能夠引起百裡之外的密雲、平谷、遵化等地同震,那麼北京城應當早已不存在了,決不會僅僅夷平其西南一隅的建築」。
現在來看一下這次爆炸事故引起的後果:
首先是天啟皇帝唯一的太子朱慈炅在這次災難中遭遇不幸,官方公告說皇子朱慈炅「受驚身亡」。這樣一來天啟的皇位,已經沒有子嗣可以繼承了。
再說爆炸發生時,當時朱由校正在乾清宮用膳,聽聞巨響匆匆出逃,躲在一個自己設計的厚木板床下,僥倖躲過此劫,而沒來得及跑的太監全都殉難。
爆炸發生時候,天啟皇帝21歲,而兩年後,年僅23歲的他,居然僅僅因為落水,結果病重身亡,死因居然跟明武宗朱厚照如出一轍。
其實古人對火藥本質的研究不夠透徹,在製造和搬運的過程中引發意外爆炸是常有的事兒。可是一場威力根本沒有敘述的那麼誇張的普通爆炸,為什麼卻被大書特書,廣做宣傳? 甚至被說成世界三大自然之謎?其實這一切都只是利用爆炸做輿論導向政治陰謀。
明朝末年,東林黨人和以魏忠賢為代表的閹黨,他們之間的鬥爭已經到了白熱化的地步。天啟皇帝在位時,閹黨專權,社會矛盾激化,同時對東林黨人的迫害不斷激起民變。當時在閹黨的策劃下,遼東經略熊廷弼被殺,這些所作所為,都被東林黨人看在眼裡,當時身為信王的朱由檢(也就是後來的「崇禎皇帝」)也是怒在心頭。
東林黨與其它黨派並無不同,只在意自己門戶私計,一朝掌權,對其它意見者打擊報復過甚。魏忠賢發跡時,曾經向東林黨伸出橄欖枝,但是被東林黨拒絕了。後來魏忠賢聯合其他被東林黨排擠打壓的朝官,形成閹黨。並且對東林黨展開瘋狂報復,分兩批把東林黨十三位骨幹陷害下獄。
而王恭廠大爆炸發生的時間點,正是魏忠賢準備對東林黨參與勢力磨刀霍霍的當口。爆炸一發生,東林黨人立刻抓住機會,利用當時的民憤作為輿論導向,因為東林黨人明白:如果王恭廠大爆炸是真實死傷巨萬的超級災害,按古代天人感應的一套,這場災難足以證明閹黨和天啟無德。那麼既然是一場普通的爆炸事故,那就把它往超級事故上描寫,把事故描寫的越慘烈,對閹黨越不利。再有,事故死了皇子,如實報導必然會導致大規模的人頭落地。所以乾脆誇大一波,讓這東西玄之又玄成為神跡一了百了得了,蘑菇雲啥的就不足為奇了。
這樣描述下來,既能推翻閹黨,又能便於東林黨人洩私憤。於是《天變邸抄》《酌中志》這類代表東林黨人利益的書籍就登上了舞臺,這些書本身就是歌頌崇禎收拾魏忠賢的。後來甚至《國榷》都在捎帶誇大爆炸的威力,因為作者談遷有著濃厚的東林黨背景。
其實都知道明朝所生產的黑火藥,威力根本不能和今天的炸藥相比,就王恭廠那個規模撐死也就算是個鄉鎮鞭炮廠。可是作為一個半文盲的天啟皇帝,他怎麼可能想出來這「慘烈的景象」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東林黨跪地投降獻城
經過這次一爆炸,天啟皇帝唯一的子嗣死了,天啟皇帝自然知道皇位,多半是勢力很大的信王朱由檢的。(當時天啟皇帝朱由校選婚5000人,僅僅花了三個月時間,就選取了一後二妃。而當時最為信王的朱由檢,選婚長達半年之久的時間才選出周氏一人,排場勝過皇帝,已經昭然若揭了)
天啟七年(1627年)朱由檢即皇帝位,年號崇禎。上位之後,雖然大力剷除閹黨,勤於政事,厲行節儉,平反冤獄。但是沒有抗衡的東林黨人卻日漸囂張,朝廷黨爭不休,民間災害不斷。諷刺的是崇禎十一年六月初二王恭廠又爆炸了,可是這次,史書居然一筆帶過,《天變邸抄》也銷聲匿跡了。
天啟大爆炸改變了整個明朝的歷史軌跡,可以說沒有天啟爆炸,崇禎很難上位。可是如果沒有崇禎上位,估計天啟皇帝就是末代君王。以史為鑑,則細思極恐,大概也不過如此吧!
更多精彩原創歷史內容,歡迎關注仁宇大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