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發現新冠藥依布硒啉!

2021-02-19 氫思語

COVID-19的基因組由大約30000個核苷酸組成,能編碼pp1a和pp1b多蛋白,這兩個多蛋白必須被分解成多個小蛋白,分解兩個多蛋白有11個位點需要切割,都是一個主蛋白酶Mpro負責,顯然這個主蛋白酶Mpro就成為COVID-19完成複製傳染的關鍵分子。特別重要的是,Mpro與人類蛋白的低同源性,這樣決定了如果用藥物幹擾這種蛋白活性,可能不會對人體細胞產生大的影響,就是副作用可能比較小。這就決定了這種分子是特別理想的目標分子。

過去研究研究者通過計算機輔助設計了多種冠狀病毒Mpro蛋白酶的抑制劑N3。通過衍射電鏡觀察結合物的晶體結構,發現COVID-19與N3能牢固、不可逆地結合,提示該位點可能是抗冠狀病毒的廣譜靶點。

隨後在約10000個已批准藥物、臨床實驗藥物、候選化合物和天然產物中進行高通量篩選,最終確定了6個潛在的候選藥物,其中戒酒藥雙硫侖(disulfiram)和抗腫瘤藥卡莫氟(carmofur)為FDA批准藥物,而依布硒啉(ebselen)、紫草醌(shikonin)、tideglusib、PX-12和TDZD-8為臨床和臨床前實驗藥物。其中,依布硒啉的Mpro蛋白酶抑制效果最強。

穀胱甘肽是細胞內最重要的抗氧化劑,穀胱甘肽過氧化酶是催化這種抗氧化劑發揮作用的關鍵分子,是催化氧化還原平衡的重要因素。穀胱甘肽過氧化酶的活性中心含有硒,所以許多學者希望能尋找代替或提高這種蛋白活性的小分子。依布硒啉是一種含有硒的有機分子,一直被作為穀胱甘肽過氧化酶活性的模擬小分子被醫學領域廣泛研究,近40年來,依布硒啉在炎症、聽力丟失以及中風、雙向情感障礙和遺傳性運動神經元疾病中的作用先後被研究。

依布硒是一種小分子抗氧化劑,易於參加各種氧化還原反應,能清除機體內過多的過氧化物,阻斷產生自由基的鏈式反應,因此可治療多種疾病,維持機體的正常生理功能。長期以來,人們普遍認為依布硒在體內主要通過模擬穀胱甘肽過氧化物酶的反應機制發揮作用。然而,近來的研究表明依布硒在體內更趨向於通過硫氧還蛋白還原酶和硫氧還蛋白反應系統來發揮作用。

依布硒啉也在NIH的臨床藥物庫中,人體安全性已被多次證明,囿於種種原因沒能成功上市,因此抗新冠病毒可能成為它的新使命。最後,研究者對COVID-19感染的Vero細胞施用依布硒啉,發現其在濃度為10 nM時便顯示出強大的抗病毒作用。

4月9日,《自然》發表了中科院上海藥物所、清華大學和上海科技大學的三位大牛蔣華良院士、饒子和院士和楊海濤研究員團隊的重要工作。研究者鎖定COVID-19的新靶點Mpro蛋白酶,通過結構輔助藥物設計、計算機虛擬篩選和高通量篩選手段,發現依布硒啉對該蛋白有強烈結合能力,展現出優異抗病毒效果。成為最近COVID-19領域的最熱點研究進展,給這一影響國際的重大傳染病提供了新希望。

相關焦點

  • ALS(運動神經元病)新候選藥依布硒啉療效遠高於依達拉奉
    科學家在尋找有效的治療運動神經元疾病的新藥物方面邁出了重要的一步。發現來自利物浦(英國)和名古屋(日本)大學的研究人員表明,一種名為ebselen的基於硒的藥物分子以及在利物浦開發的許多其他新化合物可以改變蛋白質的許多毒性特徵,即超氧化物歧化酶(
  • 貓類冠狀病毒的治療藥物 竟能有效抑制新冠病毒複製
    截至9月1日,由SARS-CoV-2引起的新冠肺炎(COVID-19)已導致全球超過2500萬人感染和超過85萬人死亡。當務之急仍是需要開發出長效疫苗和針對COVID-19感染的抗病毒治療藥物。在前期研究中,科學家們發現SARS-CoV-2中的主要蛋白酶(Mpro,又稱為3CLpro)是一個重要的潛在藥物靶標,其能夠將病毒RNA進入人體後被翻譯而成的多聚蛋白切割成更小的蛋白,對抑制病毒的複製至關重要。
  • 戰新冠,世界最強大腦集結
    這既是對自己C肝病毒發現之路的總結,也適用於當下人類正在進行的新冠病毒之戰。「目前人類如此關注這場疫情,是因為它持續的時間比人們預期的長得多。另外,如果人們遵守規則,保持安全社交距離,科學地佩戴口罩,感染率就會低得多。」
  • 戰新冠,世界最強大腦集結
    這既是對自己C肝病毒發現之路的總結,也適用於當下人類正在進行的新冠病毒之戰。「目前人類如此關注這場疫情,是因為它持續的時間比人們預期的長得多。另外,如果人們遵守規則,保持安全社交距離,科學地佩戴口罩,感染率就會低得多。」
  • 中國血液製品行業發展特點及趨勢研究
    導語血液製品是指源自人類血液或血漿的治療產品(引自2020年版《中國藥典》)。2020年春季,新冠疫情席捲全國,我國血液製品在疫情的防治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表現亮眼。新冠疫情下,血液製品行業各品種受到什麼影響,行業呈現什麼特點及趨勢?
  • 華人女科學家領軍美國生物初創企業參與新冠藥研發
    在全球新冠藥物缺失的背景下,大量生物製藥公司正在積極研發潛在的包括抗體療法在內的新冠「特效藥」,並希望能加速獲得審批。業內人士稱,藥物研發到最終給患者用上通常需要好幾年,而且成功率極低。由華人科學家唐南珊博士領導的位於美國加州聖地牙哥(San Diego)的生物製藥公司Ansun正在嘗試將一種在研的治療病毒性呼吸道系統疾病的廣譜抗病毒藥物來用於新冠肺炎的治療。
  • 新引力波發現中國又一次拯救了世界!
    近日中科院宣布新引力波發現,一時成為了大眾的焦點。這次新引力波發現,無論是對相對論,還是對世界天文學,都具有非常大的作用,鑑於中國在此作出的貢獻,網友更是笑稱,中國又一次拯救了世界!新引力波發現北京時間10月16日22點,據中科院南極天文中心通報,雷射幹涉引力波天文臺(LIGO)科學合作組織和處女座引力波探測器(Virgo)合作組織聯合召開發布會,宣布新引力波發現。新引力波發現引力波也被稱為「時空的漣漪」。1916年,愛因斯坦基於廣義相對論預言,劇烈的天體活動會帶動周圍時空一起波動,這就是引力波的由來。
  • 重大新發現!依蘭縣發現中國第二個隕石坑
    【重大新發現!依蘭縣發現中國第二個隕石坑】中國科學院廣州地球化學研究所24日宣布,在依蘭縣境內發現了一個新的隕石坑,命名為依蘭隕石坑。依蘭隕石坑是一個星球撞擊遺蹟,是經證實的我國第二個隕石坑,它的發現為我國該類型地質構造增添了一個重要的新成員。
  • 利用「中國天眼」,中國天文學家有新發現!
    中國天文學家有新發現!科研團隊使用紫金山天文臺13.7米毫米波望遠鏡的觀測數據對該星團位置進行一氧化碳(CO)分子譜線觀測,發現一個新的呈現纖維狀巨分子雲與加利福尼亞巨分子雲在相互作用,而該星團恰好位於兩個巨分子雲的交叉位置。
  • 中國天眼又有新發現
    早在今年4月,FAST便發現一個新快速射電暴,並在國際著名《天體物理快報》發表。快速射電暴是射電波段最亮的持續僅幾毫秒的神秘現象,在2013年才得到正式命名,其起源完全未知,是天體物理領域最大熱點之一。FAST所發現的快速射電暴,來自85億年前的宇宙深處,表明FAST已具備開拓新學科方向的能力。
  • 歷史終將證明:是中國發現新冠,警醒世界,而不是中國傳播了新冠
    ,說中國是新冠的源頭。科學家在西班牙發現新冠樣本在2019年3月12號。好幾個月先於中國! 越來越多的證據證明 新冠不是起源於中國!隨著研究的深入,更多的證據新冠的源頭不在中國,只是中國最早系統性的發現了新冠病毒,並開始負責任的控制病毒,避免病毒全面擴散。但是西方世界的漠視、放任、打嘴仗而不做實際動作才是真正造成病毒全球肆虐的原因。
  • 中國林科院發現新物種尖峰水玉杯
    本報訊  記者宋平 通訊員於彬報導  近日,中國林科院專家在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發現了新物種尖峰水玉杯。因為植株數量極少,根據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的劃分標準,專家建議將其列入漸危級或瀕危級加以保護。  目前,尖峰水玉杯僅見於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的尖峰嶺熱帶山地雨林中,是一種腐生性草本植物,在分類學中隸屬於肉質腐草科水玉杯屬的一個新物種。莖杆通體白色,花為紅色,葉片退化,不具備光合作用功能。主要伴生植物有黃杞、油丹、厚殼桂、四蕊三角瓣花等。  水玉杯屬植物在全球約有40種,主要分布在泛熱帶地區。
  • 新發現的九個物種--中國數字科技館
    1979年, 是由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主辦的國內惟一文理合編的國家級科普刊物; 是國內公認的具有權威性的老牌科普雜誌之一。2015年,哥斯大黎加兩棲動物研究中心的布賴恩·庫比斯基和他的同事們發現了一個玻璃蛙的新物種,並以他母親黛安娜的名字為這種蛙命名。它有著淺黃綠色的皮膚,可以使其偽裝在綠葉之中,而它身體下側呈半透明狀,這種特徵目的為何目前仍不得而知。這種透明蛙的叫聲也很特別,不像蛙叫而似蟲鳴,這或許就是為什麼它長期以來一直沒有被發現的原因。
  • 美國證實新冠發現時間早於中國,「中國起源論」不攻自破
    這表明2019年12月中旬美國就有人感染新冠病毒,比中國正式確定該病毒提早幾周,比美國公共衛生部門發現首例病例早大約1個月。這一研究發現被美國華爾街日報、華盛頓郵報、彭博社等媒體紛紛報導。鐵證如山,這一發現正是對一些西方政客炮製的「中國起源論」的有力一擊。事實上,已有多項科學研究追溯發現,在新冠疫情全球爆發前,其傳播可能已比人們此前認為得更遠、更早。
  • 「中國天眼」的新發現
    10月29日和11月5日,利用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科學家在國際科學期刊《自然》雜誌上分別發表了2篇關於快速射電暴的研究成果,這口被喻為「中國天眼」的大鍋,「看到」了這種毫秒電波起源的一些蛛絲馬跡。
  • 德宏發現植物新種和中國新記錄種
    德宏發現植物新種和中國新記錄種 2020-11-24 18: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中國疾病控制中心:中國沒有發現變異新冠病毒輸入
    來源:央視網央視網消息:針對英國出現的變異新冠病毒,中國疾控中心副主任馮子健介紹,目前變異病毒的致病性和病毒毒力沒有跡象表明有提升,中國目前沒有發現變異新冠病毒輸入。目前,新冠病毒主要是在刺突蛋白上發生變異。
  • 科研人員在西藏發現4個中國新記錄種
    圖為此次發現的西藏新記錄種。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提供中新網昆明1月12日電 (記者 胡遠航)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12日發布消息稱,該所科研人員在西藏發現須彌四帶芹、巴洛特櫟等4個中國新記錄種,和翼葉稜子芹、線葉球蘭等24個西藏新記錄種。
  • 科學家:中國再次發現「新大陸」!荷蘭媒體:誰先發現的歸誰
    我們國家在科技發展上面已經逐漸佔據先機了,並且中國的很多項科技都已經站在了世界頂端,就目前來看,中國製造對世界經濟的促進作用無疑是巨大的,而且這個趨勢正在不斷地擴大,中國科技在世界上的影響力正不斷地增強。
  • 中國林科院團隊發現新植物種「尖峰水玉杯」
    【來源:科技日報】科技日報北京3月15日電 (記者馬愛平)15日,從中國林科院熱帶林業研究所獲悉,該所專家在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新近發現的一個新的植物種類:尖峰水玉杯。專家指出,尖峰水玉杯目前發現的植株數量極少,根據世界自然資源保護聯盟對物種瀕危程度的劃分標準,建議將該種列入漸危級甚至瀕危級加以保護。日前,該成果發表在國際知名植物分類學刊物《植物》上。 中國林科院熱林所研究員、海南尖峰嶺森林生態系統國家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原站長李意德說,尖峰水玉杯的形態像一個紅色燈籠,在分類學中隸屬於肉質腐草科水玉杯屬的一個新物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