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黑人騷亂為何破壞哥倫布雕像?哥倫布發現新大陸有什麼影響?】
近日,美國各地因為黑人被警察跪死事件,爆發了大規模的抗議騷亂活動,前兩天抗議者們開始拆毀和破壞了美洲新大陸發現者裡克斯託弗·哥倫布的雕像。據報導,作為抗議活動的一部分,哥倫布在波士頓的雕像被抗議者「斬首」。在佛吉尼亞州首府里奇蒙市,哥倫布的雕像被拋入湖中,在邁阿密,哥倫布雕像上用紅色油漆噴寫著「哥倫布代表種族滅絕」。這是美國此次騷亂運動深入發酵的一個體現,人們開始將目光從種族歧視的表象轉向引發這個問題的根源,但顯然這也只是象徵意義大於實際意義的行動,並不一定能真正解決種族歧視的問題。那麼,哥倫布當初是怎樣發現美洲大陸的呢?他這次探險行動帶來的副作用有哪些呢?
1492年10月12日,一 個熱那亞紡織工人的兒子哥倫布邁著探險家的步伐,登上聖薩爾瓦多島,揭開了美洲神秘的金黃面紗。從此,歐洲人就和美洲結下了不解之緣,掀起了一場帶血腥味的「尋金熱潮」。
然而,哥倫布並非美洲的第一個發現者,在他踏上這塊神秘的土地時, 早已有印第安人在這塊大陸上繁衍生息多少年了。哥倫布亦並非第一個到達美洲的歐洲人,早在10世紀到14世紀期間,已經有不少斯堪地那維亞人誤打誤撞地到過美洲的土地上。有資料記載,公元1000年前後,賴夫·艾力孫及其同伴索菲尼、索弗爾德等人,曾經從冰島出發到了格陵蘭、拉布利多、紐芬蘭和新英格蘭等地,留下了不少令人心馳神往的海上航行故事。到了18世紀中期後,有西方漢學家依據中國史的一些資料,論證了中國晉朝僧人法顯和尚西遊取經漂流到美洲的事,1761年,法國歷史學家歧尼寫了《中國人沿美洲海岸航行和居住》的論文,1863年,法國學者阿貝爾—雷米薩翻譯的法文版《法顯傳》在法國出版,使西方世界更加熟知了法顯的名字。
此外,還有許多前人到達美洲的故事和傳說。但是由於前面所說這些發現美洲的先驅者,由於年代久遠,資料有限,更主要的是未對美洲造成影響,未能在後續加強世界與美洲的聯繫,未能確定美洲的地理概念,所以並未充分引起人們的重視,沒能算成發現美洲的開端。反觀哥倫布,通過他的發現,使西方世界得到了擴展,並將這塊新大陸與西方舊世界在政治、經濟、文化上進行了聯結,擴大了所謂西方文明人的經濟和政治觀念,擴張了他們對世界的認知和發展的野心。
哥倫布雖出身低微,但勤奮好學,年輕時愛讀《馬可波羅遊記》,對各種美麗的傳說和奇聞故事非常迷戀、嚮往,這樣的成長和喜好刺激了他對未知世界的興趣,特別是想要到達中國、印度的心思。後來,哥倫布刻苦地學習天文、地理及船舶駕駛技術,而且還學會了義大利、西班牙、葡萄牙和拉丁語等四種語言。隨著學習的不但深入,他又對地圓說產生了興趣,並且深信從歐洲海岸向西行駛,一定能到達東方的中國或印度。
為此,哥倫布曾數次向葡萄牙、西班牙、義大利、法國、英國等國王室上書,提出準許他出海航行,並給予資金支持,但多遭拒絕。後來,終於在1492年時,因為西班牙國家的統一,給他帶來了機會,西班牙開明的女王伊薩貝拉最終決定支持他出海的計劃,並撥付資金支持他出海。
1492年8月3日拂曉, 哥倫布帶著西班牙王室致中國皇帝的國書和兩個阿拉伯語翻譯,率領「聖瑪利亞」號(載重約一百噸)、「冰達」號(四十噸)和「尼娜」號(五十噸)三條小帆船,以及八十七名隨行船員,駛出巴羅斯港,正式開始了「發現」美洲的第一次偉大航行。
哥倫布及其水手們經過兩個月的努力,後來在當年10月12日凌晨時分,船隊發現了遠處的陸地。多日的航行終於見到陸地,所有船員都很開心,開始琢磨著的事宜。哥倫布和船員們坐上小艇,帶上武器等與兩位船長和王室的監官及公證人等,共同登上岸。到了岸上後,哥倫布和大家首先升起了西班牙國旗,同時宣布這個島嶼正式成為西班牙的領土。但此時,哥倫布發現的島嶼實際就是現在的加勒比海中的華特林群島。哥倫布還通過商量,決定將這個島命名為「聖薩爾瓦多」,意思就是基督教說的「救世主」。有趣的是,當時哥倫布他們並不知道那是西半球的美洲大陸,而是認為那裡是印度的某塊地區。後來,10月12日也成為拉丁美洲的誕生紀念日。
之後,哥倫布由聖薩爾瓦多島向南航行,又發現了其它一些小島,不久到達海地和古巴等地。第一次航行於1493年3月返回西班牙。此後,他又作了兩次航行,繼續發現了牙買加、波多黎各等加勒比海中的其他重要島嶼,另外還包括巴拿馬和南美洲西海岸一些地方。但是哥倫布直到1505年5月臨死時為止,始終相信他所「發現"的地方就是印度。這也是為什麼直到現在,仍有很多人把安的列斯群島和巴哈馬群島一帶稱為西印度。
哥倫布的航行與「發現",向歐洲殖民者和探險家們「發出了第一個號角」,促使他們掀起了一個又一個紛紛走向新大陸的浪潮。西班牙、葡萄牙、義大利,德國、英國和荷蘭等國探險者,也紛紛踏足這個行動的行列,他們的足跡逐漸走遍了整個新大陸的沿岸,大概摸清了岸邊的一些情況。後來,他們以古巴和海地作為基地,開始向新大陸的四面八方擴散開,進行大規模的殖民統治。
其中著名的探險家有巴爾沃亞、亞美利哥·維斯普奇和麥哲倫等人。例如義大利佛羅倫斯的亞美利哥·維斯普奇,從1499年起參加西班牙人往新大陸的探險活動,詳細考察了南美洲東北部沿岸,並編制了最新地圖。他於1507年發表的《海上旅行故事集》,引起人們的極大興趣。地圖學家華爾西穆勒在其《宇宙誌導論》一書中,將這個新大陸的名字命名為亞美利哥。後來還模仿其它大陸命名的經驗,把那裡命名為亞細亞、歐羅巴、阿非利加等名稱,「亞美利哥」後來又被改為「亞美利加」。最開始時,這個名字僅指南美洲,到了1541年後,在麥卡託的地圖上,他才應用到北美洲。這樣,不僅「發現」了新大陸,而且創製了新大陸的名稱——「亞美利加洲」。
到這裡,我們應該明確的一點是:哥倫布美洲的航行和「發現」,不單單是為了個人名利,更不是一時的心血來潮,而是有許多種力量在哥倫布發現美洲的那個時期前後起著作用,使美洲的發現「成為實際上不可避免的事」。
其中,最主要的幾個事實是:
1.十四,十五世紀的歐洲,隨著資本主義的興起和發展,歐洲封建制度日趨解體:生產力的提高,促使人們特別是那些大商人、大資本家要求新的活動場所,要求黃金,要求更大的利潤,正如恩格斯指出的,地理上的發現「純粹為了盈利,因而歸根到底是為了生產而作出的」。
2.專制主義在西歐各國的發展,為地理大發現創造了政治前提,為大規模探險和侵略行動提供龐大的物質基礎。
3.科學的進步,特別是地圓學的傳播和指南針的運用,為地理大發現提供必要的技術,使之成為可能。
4.土耳其人於1453年攻陷君士坦丁堡,切斷了歐洲人對東方的貿易通道,從而成了推動地理大發現的一個間接因素。最後,目光遠大而又有探險家精神的哥倫布以及「聖明」的西班女王伊薩貝拉,無疑是推動和實現這一次偉大發現的重要人物。
哥倫布發現美洲新大陸所帶來的影響,無疑對近幾百年來美洲大陸的歷史,甚至世界的歷史都產生了重大的影響,掀起了歐洲向美洲的輸入和入侵,改變了世界格局。據記載,1495年,哥倫布曾帶領全副武裝的隊伍以及獵犬屠戮了上千手無寸鐵的當地土著居民,給當地的原始居民造成了深重的災難。但他直接造成的影響還是微乎其微的,關鍵在於後來在他的影響下,不斷湧入的後來者,更是帶來了滅絕性的痛苦。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可提醒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