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樹葉
肺癌是全球惡性腫瘤新發和致死病例最高的癌種,其中約85%為非小細胞肺癌(NSCLC),而大部分NSCLC患者的外顯子19或21常發生突變(分別佔45%和40%),並激活表皮生長因子中的酪氨酸激酶結構域受體(EGFR),導致惡性腫瘤細胞進一步增殖和分化。
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劑(TKI)的發現被認為是肺癌治療的一個裡程碑式事件。與接受標準化療的患者相比,EGFR-TKI一線治療致敏性EGFR突變可延長PFS,改善與健康相關的生活質量並減少與治療相關的嚴重副作用。EGFR突變在中國患者中的發生比例約為38.4%,而歐洲這一數字為14.1%(Oncotarget, Vol. 7, No. 48:78985)。EGFR-TKI至今已發展到第三代,特別是三代藥物奧希替尼,更是創造了EGFR-TKI史上最長mPFS和mOS,分別達到18.9個月和38.6個月,無疑為治療史上的新高峰。
耐藥是一個永恆的話題,奧希替尼也不例外,由此也引出了EGFR第四代藥物的開發。四代EGFR藥物的定位主要集中在對抗奧希替尼耐藥,特別是C797S耐藥突變,策略上也是通過開發靶向C797S、T790M/C797S、L858R/T790M/C797S或/和ex19del/T790M/C797S來實現。如果想要明晰四代EGFR藥物是機遇還是雞肋,我們不妨先思考三個問題:
C797S突變患者群體是大還是小? 如果C797S突變患者群體較小,四代EGFR藥物是否會演變甚至退回到三代藥物陣營?如此,境遇將會是怎樣? 對於EGFR突變陽性(L858R or ex19del)患者,目前的治療現狀、經濟負擔如何?四代EGFR藥物能否帶來更好的治療獲益和生活質量?
投名狀:標的不在,名狀何用?
四代EGFR藥物的概念是解決奧希替尼耐藥,主要是指C797S突變。然而,2019年的一份文獻信息顯示,奧希替尼的一線或二線用藥,耐藥譜也在發生改變。通過對參與奧希替尼AURA3試驗的患者循環腫瘤DNA(ctDNA)檢測,顯示C797S突變概率約為14%,而在一線用藥中,這一數字降低至7%(BrJ Cancer. 2019;121:725-737)。
來源:Br J Cancer. 2019;121:725-737
同樣的趨勢在2019年的ASCO會議中也有報導,來自紀念斯隆-凱特琳癌症中心的研究顯示,奧希替尼的初治和後線治療展現了不同的耐藥譜。通過收集71例奧希替尼治療後的患者腫瘤組織,組織學轉化發生在19%的初始病例和14%的所有病例中。當使用奧希替尼作為初始治療時,早期出現的耐藥機制很少包括靶向耐藥(1/16例獲得性EGFR G724S突變),獲得性潛在抗性機制主要包括CCNE1和MYC擴增,以及MTOR和MET H1094Y突變。並且指出,在一線治療中,組織學轉化(包括鱗狀細胞轉化)是主要的耐藥機制,而這些在血漿檢測中(ctDNA)並不能準確發現,也消失了C797S的蹤跡。
2019ASCO Poster# 9028
當然,這兩個研究並不能完全代表真實世界,尤其2019年的會議報告,畢竟納入的患者人群較少(71例)。但是,作為科學研究或者藥物開發,又怎能忽視這個趨勢。
無間道: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正所謂知己知彼、百戰不殆,既然對標了奧希替尼,那麼,奧希替尼在真實世界中的表現如何。
1. 市場規模和人群範圍
奧希替尼於2017年在中國首次上市,雖然銷售額不斷攀升,但是出現大幅提升也是在二線用藥納入醫保報銷範圍之後。據醫藥魔方數據顯示,2019年奧希替尼國內銷售額突破20億元,看似奧希替尼已經佔據龐大的市場份額,其實不然。根據醫藥魔方中標資料庫顯示,奧希替尼的中標價格為510元/粒,姑且認為患者完全耐受,採用口服每日一次的推薦給藥方案,個人年費用約為18.6萬,折合用藥人群約1.2萬,在不考慮國內肺癌患者存量前提下,僅相對於2015年新發肺癌患者78萬來說,奧希替尼的可及性仍有極大提升的空間。
可以說,對於單純追求市場的思路,四代EGFR藥物並不可取。由於國內奧希替尼的二線用藥資格納入醫保,結合銷售的增長時間點和趨勢,有理由相信,當前國內使用奧希替尼的患者主要為二線治療。加之,國產三代藥物阿美替尼及其他產品的陸續批准和上市,以及奧希替尼的專利期,可以預見,奧希替尼與其他三代EGFR-TKI的主戰場一定在一線用藥中。而在一線用藥中,C797S的發生概率終究是一個大問題?
2. 治療潛力
奧希替尼的治療作用毋庸置疑,但是目前進入臨床的2個四代EGFR藥物,公開的資料貌似並未顯示中樞系統活性。而在可檢索的臨床研究中,已有四代藥物將有症狀的中樞系統轉移患者排除在外。
既然對標著奧希替尼,又怎麼能夠主動放棄腦轉移患者呢,難道這些患者不會發生耐藥突變嗎?眾所眾知,癌症的中樞系統轉移是導致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而當前國內患者又主要在二線治療,未發生腦轉移的患者會有多少呢?這對藥物的臨床患者招募和研究進程是否具有一定的影響?
首先,奧希替尼具有較好的中樞系統疾病控制作用。根據文獻(BrJ Cancer. 2019;121:725-737)和ESMO2020會議資料顯示,奧希替尼對腦轉患者具有較好的疾病控制作用,並且降低復發。在臨床Ⅲ期(AURA3)研究中,二線使用奧希替尼的中位CNS PFS為11.7個月,而化療僅為5.6個月(HR: 0.32; 95% CI: 0.15-0.69; P=0.004)。在2020年召開的ESMO會議上,ADAURA研究再次彰顯奧希替尼對CNS患者的控制作用。奧希替尼相比安慰劑的疾病復發或死亡率更低(11%vs 46%),CNS病灶復發中位時間分別為未達到和48.2個月,奧希替尼組的CNS復發率顯著更低(1% vs 10%),HR為0.18(95%,0.10-0.33,P<0.0001)。
來源:ESMO2020
3. L858R or ex19del
目前公開的四代EGFR藥物,除了單靶點C797S和雙靶向T790M/C797S外,還有一類L858R/T790M/C797S或/和ex19del/T790M/C797S。這也是奧希替尼優勢領域,一旦奧希替尼C797S耐藥突變譜發生偏移,四代EGFR藥物又將直面以奧希替尼為代表的三代TKI競爭。彼時,恐怕奧希替尼的專利期已經結束,奧希替尼的仿製藥將登上舞臺。
說到這裡,不妨先看一款四代EGFR藥物BLU-945。同樣在2020年的ESMO會議上,BLU-945披露了臨床前研究數據,雖然也在對標奧希替尼,不過卻為我們提供了奧希替尼的細胞活性。
來源:ESMO2020
可以看出,奧希替尼對L858R或L858R/T790M以及ex19del或ex19del/T790M具有將強的抑制作用;當然,一旦攜帶C797S,奧希替尼的活性大大降低。奧希替尼的體外數據是否轉化為體內的有效性呢?在ESMO2020的中國患者FLAURA研究的結果分析中給出了答案。
這項研究為國際多臨床研究的中國亞組分析,實驗的設計之初就已經將L858R或ex19del作為患者入組的標準之一,最終奧希替尼組共招募71例中國患者。
來源:ESMO2020
最終的研究分析顯示,FLAURA中國亞組與國際研究相符,奧希替尼也體現了良好的疾病控制和長期的總生存獲益,OS達到33.1個月。
來源:ESMO2020
由於奧希替尼仍處在專利期,即便已經面對來自國產三代TKI的競爭,當前的價格對於多數患者仍不可及。即將再次來臨的醫保談判,奧希替尼能否成功,我們拭目以待。但是,對於患者,時間總是不能夠等待的,尤其對於佔比約一半的農村患者(以2015年中國惡性腫瘤流行情況分析中發病率計)更是如此。近期,勃林格殷格翰公布GioTag研究的最終分析結果或許值得參考。
GioTag是一項真實世界、回顧性、觀察性研究,旨在評估EGFR M+ (Del19、L858R)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一線阿法替尼治療,且在失敗後出現T790M突變,二線序貫奧希替尼治療的療效。在納入分析的203例患者中,阿法替尼序貫奧希替尼治療的患者中位總生存期(OS)為37.6個月(90% CI:35.5-41.3),中位治療失敗時間(TTF)為27.7個月(90%CI:26.7-29.9)。亞裔患者和Del19患者的中位總生存期分別為44.8個月和41.6個月,合併Del19的亞裔患者,中位總生存期也達到了45.7個月。
來源:勃林格殷格翰中國官網
阿法替尼已經有兩家仿製藥上市,原研藥品也已經納入醫保,雖然整體競爭不是很激烈,但也是湊齊三家,在集採之下,患者的可負擔性較強。尤其,中位治療治療失敗時間超過兩年(27.7個月),意味著接受治療的一半患者在兩年之後仍然在持續治療,2年之後說不定奧希替尼的可及性已經發生改變。
四代EGFR藥物上市之後,即便奧希替尼仍然處於專利期,恐怕從經濟角度、治療效果(包括腦轉)和生存期考慮,對於EGFR L858R or ex19del突變患者,首選藥物也許並不是新上市的四代EGFR。當然,一旦攜帶C797S,就又成為四代EGFR藥物的潛在用藥患者,所以,四代EGFR藥物的押寶依舊為C797S突變。
4. 奧希替尼聯用
既然奧希替尼突變耐藥是客觀存在的,尤其C797S突變,對此,阿斯利康的考量我們不得而知。我們可以看到的是,越來越的奧希替尼聯用開始多了起來。雖然一些聯用看起來和C797S毫無相關,如奧希替尼+Met抑制劑。或許也在探索著聯用治療對抗C797S突變的效果,結果如何我們姑且不論,但作為四代EGFR藥物的研究者,也應該關注這些現象背後改變,比如聯用之後的耐藥譜是否發生改變,C797S突變發生率是否受到聯用藥物治療的影響。
繡春刀:修羅戰場,鋒芒初露
1. 順、反C797S突變
話說回來,奧希替尼對於C797S突變也並非一無是處、毫無辦法,當C797S突變為反式結構(Trans)的時候,可以選擇聯合一代(厄洛替尼、吉非替尼)繼續治療。而且,在NCCN最新指南中,也有不同耐藥情況下推薦繼續接受奧希替尼治療。
ClinCancer Res; 21(17):3924
2. Amivantamab+lazertinib
Amivantamab(JNJ-6372)是一種靶向EGFR和MET的雙特異性抗體,不但能夠阻斷配體與EGFR和MET的結合,促進受體降解,還可觸發抗體依賴性細胞性細胞毒性。Lazertinib是一款高效、口服、不可逆的第三代TKI,正在開發用於治療攜帶EGFR基因突變的NSCLC患者。Amivantamab注射液/Lazertinib片聯合用藥的臨床研究在2020年9月15日獲得CDE默示臨床公示,適應症包括用於治療EGFR 19號外顯子缺失或L858R激活突變,且經奧希替尼或其他獲批的三代EGFR TKI治療以及含鉑雙藥化療後疾病進展的NSCLC患者。
在今年的ESMO會議上,強生披露了最新的臨床數據。在該項研究的劑量拓展隊列,評估了Amivantamab+Lazertinib對奧希替尼耐藥組(n=45)患者的有效性。雖然Amivantamab此前披露過單藥治療C797S的有效性數據(ASCO2019),顯示在接受過3代TKI治療的47例患者中,包括4名C797S突變在內的10例患者獲得PR。在本次聯合治療研究中,雖然再次證實了的對奧希替尼抗性的有效性,但對耐藥機制的有效性分析仍在繼續,C797S的準確有效數據仍需關注。
來源:ESMO2020
3. Patritumab deruxtecan (U3-1402)
U3-1402是一種新型的下一代抗體藥物偶聯物(ADC),由靶向HER3的全人類單克隆抗體patritumab、穩定的可裂解四肽Linker和拓撲異構酶抑制劑組成。此前的會議中已經披露U3-1402對C797S的有效性,2020年的ESMO會議更新的數據略有變化,但也再次證實U3-1402在具有多種EGFR TKI耐藥機制患者中的潛在治療作用,包括EGFR C797S、MET amp、HER2m、BRAF融合和PIK3CAm。
這類藥物,特別是以U3-1402為代表的在研新藥,疾病定位並非受C797S突變限制,而四代EGFR藥物則不同。由此,四代EGFR藥物不僅要面對同類間的廝殺,也需防範意外者的闖入,敢不精心設計?
致青春:不忘初心,砥礪前行
誠然,每一個藥物都有值得開發的潛力,即便僅有一名患者。但是,我們也不能主動放棄每一位患者,雖然有時難免力不從心,但這也為對手留下了提升甚至超越的空間。或許,最終你所追逐的市場、利潤也將不復存在。
當然,每一種藥物也都有它的價值,並不能簡單粗暴的以市場規模、銷售回報論英雄。但是,對於動輒上億的藥物研發費用,我們不妨審時度勢,基於對疾病概況、治療現狀和發展趨勢、可及性、獲益比等因素的清晰認識來設計、規劃和定位產品。恐怕,也只有此,才能開發出患者真正需要的好產品。
畢竟,每一種藥物都有他存在的意義,即便最有效的治療手段也沒有達到將所有患者全部治癒,或者所有患者都可以耐受。
但是,我們都應當謹記初心,藥品是為人類健康而生產,不是為追求利潤而製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