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大天晴第四代EGFR-TKI進入臨床 克服奧希替尼耐藥難題

2021-01-19 健康一線視頻網

原創:小餅

對於腫瘤患者而來說,耐藥是一個永恆的話題。目前,已上市的EGFR抑制劑有三代。第一代EGFR-TKIs代表藥物有吉非替尼、厄洛替尼、埃克替尼,第二代代表藥物有阿法替尼、達克替尼,第三代代表藥物有奧希替尼。

吉非替尼、厄洛替尼和阿法替尼作為一線治療顯示出較長的無疾病進展生存期。不幸的是 9-14 個月後出現耐藥,其中 EGFR-T790M 突變是最常見的耐藥機制,可在 50%左右的患者中檢測到。

2015 年 11 月美國 FDA 將突變選擇性不可逆抑制劑奧希替尼用於 T790M 突變陽性的 NSCLC 患者,其療效顯著,客觀緩解率高達50%,然而,在治療約 9-13個月後耐藥仍不可避免。

從第三代藥物耐藥的臨床試驗中開始,研究人員便發現並逐漸闡明第三代藥物的耐藥機制:包括C797S主要突變、C-MET擴增、HER2擴增等旁路突變,以及組織學轉化等。目前對於奧希替尼耐藥後容易出現的兩種三重突變:19del/T790M/C797S和L858R/T790M/C797S的應對尚無成熟的標準,臨床需求迫在眉睫。

令人驚喜的是,據全球臨床試驗官網公示,正大天晴第四代EGFR抑制劑(TQB3804)已正式步入臨床I期研究階段。這意味著,EGFR突變的晚期非小細胞肺癌(NSCLC)患者,在使用了第三代靶向藥物奧希替尼耐藥後,無藥可用的困境將得到改善。

圖片來自clinicaltrials網站

TQB3804前期試驗結果喜人

在臨床前試驗中,TQB3804對於d746-750(19del)/T790M/C797S,L858R/T790M/C797S,d746-750/T790M及L858R/T790M的IC50(即殺死一半癌細胞所需要的藥物濃度)為0.46,0.13,0.26及0.19nM,提示對於1/2/3代TKI耐藥後出現EGFR三重及二重突變的腫瘤細胞都有不錯的抑制能力。

TQB3804在19del/T790M/C797S的不同模型中,都能較好地延緩腫瘤的增長,而奧希替尼卻無法阻止C797S腫瘤的生長。

TQB3804不僅能克服3代TKI耐藥後產生的兩大類常見三重突變(19del/T790M/C797S,L858R/T790M/C797S),更能抑制EGFR野生突變和前二代靶向藥物引發的T790M突變,堪稱為"EGFR四代TKI"。

TQB3804的研發歷程:

首先基於第三代EGFR不可逆抑制劑進行化學修飾,試圖捕捉激酶區C797S突變位點的絲氨酸羥基;

之後還利用計算機輔助設計,構建全新非共價鍵抑制劑結構模型併合成優化,但相關化合物在體外酶水平、細胞水平、動物體內藥效評估中活性較弱,且顯示一定細胞毒性和脫靶風險。

之後不斷擴大篩選範圍,終於發現了合格的先導化合物,並優化為TQB3804臨床化合物。

除了TQB3804,還有一些從其他靶點側路出擊的新藥,如HER3新藥U3-1402和雙抗類(EGFR和MET雙抗)新藥JNJ-372公布了初步結果。

U3-1402:在I期臨床研究中,納入既往接受EGFR-TKI(包括1/2代TKI及奧希替尼)之後疾病進展的患者用該藥治療。結果表明,所有患者的腫瘤都有減小,中位減小比例為29%,DCR(疾病控制率)達到100%!重點是,U3-14-2對EGFR-TKI耐藥後繼發的不同通路激活(包括C797S、HER2、CDK4)都有療效。

JNJ-372:1期研究納入了108例經治的EGFR突變(包括敏感突變、20ins及其他罕見突變)晚期NSCLC患者,接受JNJ-372治療。結果亮眼,在後線治療中,ORR達到了30%之高,並且療效遍及各種EGFR亞型。這些患者包括C797S突變,MET擴增,既往對奧希替尼耐藥。

醫療進步飛速,在腫瘤患者煩惱耐藥之時,已有多種新藥如雨後春筍般進行研發及臨床試驗。TQB3804從藥物發現至IND審評歷時整整四年,目前臨床I期已經在如荼如火進行著,相信前方很快就會傳來捷報。

參考來源:

1. Preclinical evaluation of TQB3804, a potent EGFR C797S inhibitor;

2. https://www.clinicaltrials.gov/ct2/show/NCT04128085?term=TQB3804&draw=2&rank=1/ 

相關焦點

  • 第四代EGFR抑制劑有望攻克奧希替尼耐藥難題!
    雖然此次公布的數據仍是臨床前研究,但我們也看到了第四代EGFR藥物對解決奧希替尼耐藥的新希望。 除了上述藥物,在去年科普君就對國產第四代EGFR抑制劑(TQB3804)做過簡單的科普,這裡就為大家做個匯總,盤點目前已經出現的第四代EGFR靶向藥。
  • 非小細胞肺癌的四代EGFR-TKI靶向藥
    在臨床實際運用過程中,其療效並沒有優於第一代的靶向藥,而且相對而言第二代靶向藥的副作用更大。更重要的是,第一代靶向藥出現耐藥後,第二代EGFR-TKI靶向藥也不能克服耐藥,所以現在第二代的靶向藥臨床運用並不廣泛。
  • EGFR-TKI:一二三四,再來一次
    目前研究認為,三代EGFR-TKI的耐藥四種分子機制為:出現耐藥突變(如C797S、L718Q等);旁路激活(如MET擴增等);表型改變(如腺癌轉化小細胞肺癌);下遊信號通路的激活(如MAPK1擴增直接激活下遊增殖信號通路)。AURA3(III期臨床試驗)對比了奧希替尼(實驗組,n=279)和常規鉑類+培美曲塞 (對照組,n=140)的臨床效果。
  • 四代EGFR抑制劑:機遇還是雞肋?
    EGFR-TKI至今已發展到第三代,特別是三代藥物奧希替尼,更是創造了EGFR-TKI史上最長mPFS和mOS,分別達到18.9個月和38.6個月,無疑為治療史上的新高峰。耐藥是一個永恆的話題,奧希替尼也不例外,由此也引出了EGFR第四代藥物的開發。
  • 第四代EGFR抑制劑,突破點在哪?
    第一代EGFR抑制劑吉非替尼、厄洛替尼的上市顯著改善了NSCLC患者的臨床治療結局,但是幾乎不可避免的耐藥問題迫使科學家們不斷去開發探索新一代的EGFR抑制劑,專門針對T790M突變耐藥的第三代EGFR抑制劑奧希替尼正是由此而生,解決了大約50%的EGFR抑制劑耐藥問題。
  • 從第一代到第四代,看EGFR-TKI藥物的「打怪升級...
    目前,第一代、第二代、第三代EGFR-TKI已經上市,還有一些企業正在打造第四代EGFR- TKI。本文中,我們將大家看一下,為了攻克肺癌這個「眾癌之首」,EGFR-TKI經歷了怎樣的「打怪升級」之路。
  • EGFR抑制劑TKI的研究趨勢
    但是,大部分患者使用這類靶向藥約一年後,會發生耐藥。耐藥原因可能是EGFR基因的T790M突變(約佔60%),或c-MET擴增、HER2突變、下遊KRAS或BRAF的激活等,還有部分患者轉變為小細胞肺癌。如何解決EGFR耐藥的問題?答案是必須對症下藥。如針對T790M突變,阿斯利康推出第三代EGFR TKI,已經上市的靶向藥物泰瑞莎(奧希替尼, 或AZD9291)。
  • 腫瘤藥物資訊:非小細胞肺癌的一二三四代EGFR-TKI靶向藥
    在臨床實際運用過程中,其療效並沒有優於第一代的靶向藥,而且相對而言第二代靶向藥的副作用更大。更重要的是,肺癌患者用第一代靶向藥出現耐藥後,第二代EGFR-TKI靶向藥也不能克服耐藥,所以,到目前為止,第二代的靶向藥臨床運用並不廣泛。了解阿法替尼,推薦閱讀:《靶向藥阿法替尼用於治療晚期非小細胞肺癌療效顯著》。
  • 靶向藥奧希替尼耐藥,基因療法來助力!
    對於EGFR突變的患者而言,近些年新藥不斷湧現,其中第三代靶向藥奧希替尼2018年在美國升級為EGFR突變肺癌患者的一線治療,然後在全球範圍內得到廣泛應用。然而,如同其他靶向藥一樣,奧希替尼也會出現耐藥。
  • 第四代ALK抑制劑現身 破解肺癌「鑽石」突變耐藥難題
    但靶向治療終究無法逃脫耐藥困境,亟需第四代靶向藥物的出世。在剛剛舉辦的AACR第二期會議中,第四代ALK抑制劑TPX-0131的臨床前數據公布,為ALK突變患者帶來新的希望。TPX-0131破解耐藥機制ALK G1202R突變是第一代和第二代ALK抑制劑的重要耐藥機制之一。
  • 正大天晴「氟維司群注射液」首仿即將獲批
    近日,Insight 資料庫顯示,正大天晴新 4 類仿製藥「氟維司群注射液」上市申請進入在審批狀態,預計即將獲批成為國內首仿。正大天晴最先遞交氟維司群 4 類仿製藥上市申請,並在 2019 年 1 月 26 日獲藥審中心承辦;一年後,2020 年 3 月 13 日,第二家豪森藥業的仿製藥才報上市。
  • 【肺常精準 靶向篇】EGFR-TKI耐藥後出現MET擴增,應如何處理?
    奧希替尼作為第三代EGFR-TKI的代表,已在臨床上廣泛應用,但與第一代或第二代EGFR-TKI相同,其也會不可避免地出現耐藥。Ortiz-Cuaran等在1例rociletinib原發耐藥的治療前組織標本和奧希替尼治療後耐藥組織標本中均發現了高水平的MET 擴增。1 2020年,《臨床腫瘤學雜誌》(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發表了一篇有關奧希替尼耐藥機制的綜述,匯總了奧希替尼治療後常見的耐藥機制及潛在的治療選擇。其中,獲得性MET擴增為常見耐藥機制之一。
  • 【肺常精準・靶向篇】EGFR-TKI耐藥後出現MET擴增,應如何處理?
    表皮生長因子受體(EGFR)的靶向治療極大改善了患者的預後。亞洲大約50%的非小細胞肺癌(NSCLC)患者和西方國家11%-16%的患者存在EGFR驅動突變。奧希替尼作為第三代EGFR-TKI的代表,已在臨床上廣泛應用,但與第一代或第二代EGFR-TKI相同,其也會不可避免地出現耐藥。
  • 四代靶向藥勁爆亮相ESMO,克服奧希替尼耐藥辦法多多!
    從第一代EGFR靶向藥吉非替尼、厄洛替尼;第二代靶向藥物阿法替尼、達克替尼;第三代靶向藥物奧希替尼。這些靶向藥物讓EGFR基因突變的肺癌患者持續受益。 EGFR靶向治療出現耐藥是躲不掉的難題,尤其是三代藥奧希替尼(泰瑞沙,AZD9291)耐藥十分棘手,第四代靶向藥成為廣大肺癌病友關注的熱點。今天癌度給大家報導ESMO大會公布的兩個第四代靶向藥物的數據。
  • 小分子靶向藥群雄逐鹿 正大天晴、恆瑞「殺入」TOP10
    除了江蘇豪森藥業的甲磺酸阿美替尼片和蘋果酸舒尼替尼膠囊外,小分子抗腫瘤靶向藥物還有蘇州特瑞藥業和正大天晴藥業集團的注射用硼替佐米,齊魯製藥的醋酸阿比特龍片。國內藥企的抗腫瘤小分子靶向藥物正逐漸向原研藥發起衝擊,市場持續洗牌。盤點:2019國內小分子靶向藥物市場隨著我國大健康產業的快速發展,以及精準醫療需求日新月異。
  • EGFR/ALK難治突變無藥可治?NO!盤點已上市藥物數據!
    +MET抑制劑可以克服! 該藥是靶向HER3的一款ADC(抗體偶聯藥物),在前期臨床前研究中,U3-1402對有HER3表達的EGFR靶向耐藥模型展現了強大的抑制能力,療效可見於各種耐藥機制類型。在全球性1期臨床研究中納入了EGFR突變的晚期NSCLC患者接受U3-1402治療。這些患者都是在既往接受EGFR-TKI(包括1/2代TKI及奧希替尼)之後疾病進展。
  • EGFR-TKI 耐藥處理共識
    2013 年3 月8~9 日,中國抗癌協會肺癌專業委員會和中國抗癌協會臨床腫瘤學專業委員會(Chinese Society of Clinical Oncology,CSCO)聯合主辦了第十屆「中國肺癌高峰共識會」,最終形成了非小細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小分子靶向藥物耐藥處理共識[1]。
  • 多代EGFR-TKI共存時代:梳理關鍵臨床證據,啟發肺癌用藥思考
    期間,新的治療藥物不斷湧現,多項針對EGFR突變型陽性晚期NSCLC患者治療的臨床研究陸續開展。目前已進入一代、二代、三代EGFR-TKI共存的時代,那麼,臨床醫生在面對眾多治療選擇時,如何為患者制定合理的靶向治療策略,是值得深入思考的問題。本文現對各代TKI主要循證證據進行梳理,以啟發讀者,指導臨床。
  • 正大天晴又一生物類似藥啟動III期臨床 超10款生物藥在臨床中
    文 | 微微陽近日,正大天晴啟動帕妥珠單抗注射液(曾用名: TQB2440 注射液)的 III 期臨床,評價 TQB2440 注射液/帕捷特聯合曲妥珠單抗加多西他賽治療早期或局部晚期 ER/PR 陰性的 HER2 陽性乳腺癌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的多中心、隨機雙盲、平行對照 III 期臨床研究。
  • 肺癌靶向藥耐藥性突變 第三、四代抑制劑成下一片「藍海」
    不過,已經有臨床數據顯示第一代以及第二代靶標藥開始出現了抗藥性。在研發技術推動下,第三代靶標藥Osimertinib成為了比化療之外的又一項優勢選擇,甚至「第四代替尼」進入臨床研究,新一代肺癌用藥必定成為下一片「藍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