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常精準 靶向篇】EGFR-TKI耐藥後出現MET擴增,應如何處理?

2020-12-03 騰訊網

肺癌的治療正在迅速發展,已從傳統的放化療向驅動突變的靶向療法發展。表皮生長因子受體(EGFR)的靶向治療極大改善了患者的預後。亞洲大約50%的非小細胞肺癌(NSCLC)患者和西方國家11%-16%的患者存在EGFR驅動突變。奧希替尼作為第三代EGFR-TKI的代表,已在臨床上廣泛應用,但與第一代或第二代EGFR-TKI相同,其也會不可避免地出現耐藥。

MET擴增是奧希替尼治療進展後耐藥的常見機制之一

關於MET 擴增,Planchard等首次做了相關報導,在1例應用奧希替尼10個月後肺部病灶進展的患者中發現了MET擴增(cMET/CEP7:5.32),L858R突變存在但T790M 消失。Ortiz-Cuaran等在1例rociletinib原發耐藥的治療前組織標本和奧希替尼治療後耐藥組織標本中均發現了高水平的MET 擴增。1

2020年,《臨床腫瘤學雜誌》(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發表了一篇有關奧希替尼耐藥機制的綜述,匯總了奧希替尼治療後常見的耐藥機制及潛在的治療選擇。其中,獲得性MET擴增為常見耐藥機制之一。研究顯示,MET擴增耐藥在奧希替尼治療進展後的患者中佔7%-24%。2

出現獲得性MET擴增的患者該何去何從?

針對這一耐藥機制,聯合應用奧希替尼和MET抑制劑或許是一個選擇。TATTON研究顯示,奧希替尼聯合MET抑制劑對於EGFR-TKI治療進展的患者,其客觀緩解率(ORR)為30%,中位持續緩解時間為7.9個月。此外,SAVANNAH以及EMD Serono等多項奧希替尼聯合MET抑制劑的研究也在開展中。2

(一)克唑替尼

PIPER-VALLILLO A J等2研究認為,對於奧希替尼治療後出現獲得性MET擴增及MET 14外顯子跳躍突變患者,若無法參與MET / EGFR-TKI相關臨床試驗,可考慮使用克唑替尼聯合奧希替尼進行治療。

2016年,Ou SI等3報導了1例應用奧希替尼9個月後耐藥的患者,對比用藥前和進展後的活檢檢測結果,耐藥後出現高水平的 MET 擴增。給予患者MET抑制劑克唑替尼單藥口服,2周後呼吸困難症狀緩解,1個月後療效評價為疾病穩定(SD)。

此外,2019年《腫瘤學年鑑》(Annals of Oncology)上還發表了一項克唑替尼治療c-MET擴增(≥6個拷貝數)、c-MET突變、ROS-1重排NSCLC患者的療效和安全性的研究(AcSé研究),結果顯示4,對於c-MET擴增(≥6個拷貝數)組患者,雖然2周期克唑替尼治療後的ORR較低,但是更長周期的克唑替尼治療能夠顯著延長ORR。至數據截止時,4周期克唑替尼治療後的最佳總體緩解(BOR)為32%,疾病控制率(DCR)為52%。同樣的,對於c-MET突變組患者,通過延長克唑替尼治療周期,c-MET突變NSCLC的ORR也得到了提高。4周期克唑替尼治療後的BOR可達到36%,DCR為39%。

除了克唑替尼以外,Tepotinib、Capmatinib、沃利替尼(Savolitinib)等也可以作為MET擴增的治療選擇。

(二)Tepotinib

2020年《柳葉刀·呼吸醫學》(The Lancet Respiratory Medicine)在線發表了 「Tepotinib聯合吉非替尼用於經EGFR-TKI治療後出現獲得性耐藥並表現為MET過表達或MET擴增的EGFR突變陽性NSCLC(INSIGHT)」的研究結果。

數據顯示5,18例患者接受1b期研究(300mg Tepotinib組n=6;500mg Tepotinib組n=12),55例患者接受2期研究(Tepotinib聯合吉非替尼組n=31;化療組n=24)。在1b階段未觀察到劑量限制性毒性,使用Tepotinib 500mg作為2期劑量。2期階段,Tepotinib 聯合吉非替尼組的中位PFS為4.9個月,化療組為4.4個月(風險比[HR]0.67)。Tepotinib聯合吉非替尼組的中位OS為17.3個月,化療組為18.7個月(HR:0.69)。在高(IHC3+)MET過表達(n=34;中位PFS:8.3個月 vs 4.4個月;HR:0.35,中位OS:37.3個月vs 17.9個月;HR:0.33)或MET擴增(n=19;中位PFS:16.6個月vs 4.2個月;HR:0.13,中位OS:37.3個月vs 13.1個月;HR:0.08)的患者中,Tepotinib聯合吉非替尼治療組的PFS和OS顯著優於化療。

綜上所述,與化療相比,Tepotinib聯合吉非替尼對EGFR突變且MET擴增的NSCLC患者具有較好的治療效果

(三)Capmatinib

吳一龍教授團隊在2018年的JCO上發表了一項針對c-Met旁路激活耐藥機制的全球性研究6。該研究納入EGFR-TKI治療後進展的EGFR突變、MET失調(擴增/過表達)的NSCLC患者,旨在評價Capmatinib聯合吉非替尼治療的安全性和療效。

數據顯示:在Ⅰb期和Ⅱ期研究中分別有61例和100例患者接受治療。觀察到初步的臨床活性,Ⅰb期/Ⅱ期ORR為27%。高MET擴增患者的活性增加,MET基因拷貝數≥6的患者Ⅱ期研究的ORR為47%。Ⅰb期和Ⅱ期最常見的藥物相關不良事件是噁心(28%)、外周水腫(22%)、食慾減退(21%)和皮疹(20%),最常見的3-4級藥物相關不良事件是澱粉酶和脂肪酶水平增加(均為6%)。Capmatinib和吉非替尼之間無明顯的藥物相互作用。

因此,對於EGFR突變,MET因子失調的NSCLC患者採用EGFR-TKI治療失敗後,Capmatinib聯合吉非替尼也是一種有前景的治療方法

(四)其他

根據多臂TATTON試驗2個擴增隊列的中期結果,MET1/2 抑制劑Savolitinib聯用奧希替尼組合療法也能夠給奧希替尼耐藥患者帶來獲益。但是Ⅰ型 MET抑制劑Savolitinib聯用奧希替尼組合同樣會產生耐藥,在臨床1例病例報告中,檢測到新的MET激酶結構域突變D1228V,而聯用Ⅱ型MET抑制劑Cabozantinib能夠克服Ⅰ型耐藥。7

除了上述治療方案以外,還可以聯合局部治療,然後繼續使用TKI;對於耐藥機制不明或發生病理類型轉化的患者,可以轉歸化療;對於無標準治療可選的患者,參加臨床試驗也是可選的一種治療方案。

---小結與展望---

EGFR-TKI耐藥的異質性仍然是治療NSCLC的挑戰。聯合用藥策略是肺癌靶向治療的未來趨勢。期待今後在降低藥物副作用的同時,也能減少和延緩耐藥問題的發生,並根據不同的耐藥機制來制定適當的個體化治療策略。因此,進一步探索EGFR-TKI 耐藥分子機制以及耐藥治療策略的臨床研究仍是至關重要的。

參考文獻:

1. 母予馨,等.癌症進展。2018;16(9):1084-1090.

2. Piper-Vallillo AJ, et al. J Clin Oncol. 2020 Jun 18;JCO1903123.

3. Ou SI, et al. Lung Cancer. 2016 Aug;98:59-61.

4. Moro-Sibilot D, et al. Ann Oncol. 2019 Dec;30(12):1985-1991.

5. Wu YL, et al. Lancet Respir Med. 2020 May 29;S2213-2600(20)30154-5.

6. Wu YL, et al. J Clin Oncol. 2018 Nov 1;36(31):3101-3109.

7. 姜俊,等.國際呼吸雜誌.2020;40(1):63-69.

相關焦點

  • 【肺常精準・靶向篇】EGFR-TKI耐藥後出現MET擴增,應如何處理?
    【肺常精準・靶向篇】EGFR-TKI耐藥後出現MET擴增,應如何處理?
  • EGFR-TKI 耐藥處理共識
    如出現廣泛進展,則可以根據IMPRESS 研究的結果,一線耐藥進展後不再給予TKI,而是單用化療。雖然這項研究的結果是陰性的,但臨床意義不容忽視,雙藥化療應繼續作為一線吉非替尼耐藥後疾病進展患者的標準治療。這一結果將幫助醫生的日常臨床實踐。但是這項研究設計時並未考慮到EGFR-TKI 獲得性耐藥的機制及EGFR-TKI 治療後複雜的進展模式,例如是緩慢進展、局部進展還是廣泛進展等,另一個可能存在的不足之處在於進展後選擇了雙藥化療聯合靶向藥物,導致聯合治療組較單用化療組胃腸道毒性反應發生率更高。
  • 「肺常精準・靶向篇」花開半夏,相遇MET
    至此,NSCLC針對靶向治療,已經擴充到了七大檢測基因:EGFR、ALK、ROS1、BRAF、NTRK(含NTRK1、NTRK2、NTRK3)、MET、RET。在2020年ASCO大會期間,還專門開設了MET專場,多項研究從病理特徵、檢測、治療、耐藥機制等多個方面探索了MET突變在NSCLC中的最新進展。
  • 最佳拍檔—EGFR與MET
    最佳拍檔—EGFR與MET 近年來隨著基因組學的發展及精準醫學的提出,針對特定基因的分子靶向治療已經成為治療進展期NSCLC的重要策略。近年來,相關研究顯示間質表皮轉化因子(Mesenchymmal—epithelial transition Factor,Met)擴增是EGFR-TKI耐藥機制之一,Met擴增的患者服用針對Met擴增的靶向藥物後生存質量及總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可以得到改善,因而對每個NSCLC患者檢測這些可能的分子靶點,並總結其各自的臨床特點,進行個體化靶向治療顯得尤其重要。
  • EGFR抑制劑TKI的研究趨勢
    EGFR信號通路圖常用的第一代和第二代EGFR靶向藥物有吉非替尼(易瑞沙),厄洛替尼(特羅凱),埃克替尼(凱美鈉)、阿法替尼(吉泰瑞)。但是,大部分患者使用這類靶向藥約一年後,會發生耐藥。耐藥原因可能是EGFR基因的T790M突變(約佔60%),或c-MET擴增、HER2突變、下遊KRAS或BRAF的激活等,還有部分患者轉變為小細胞肺癌。如何解決EGFR耐藥的問題?答案是必須對症下藥。如針對T790M突變,阿斯利康推出第三代EGFR TKI,已經上市的靶向藥物泰瑞莎(奧希替尼, 或AZD9291)。
  • 第四代EGFR抑制劑有望攻克奧希替尼耐藥難題!
    在這88位患者中,有8位是20外顯子插入突變的患者,有者10位是既往接受過第三代EGFR靶向藥治療後進展的患者,這些耐藥的患者中大部分出現了C797S突變或c-MET擴增。 研究結果表明JNJ-372不僅對20外顯子插入突起到了30%的有效率,也能有效控制第三代EGFR靶向藥耐藥後出現C797S突變或c-MET擴增患者的病情,JNJ-372最常見出現的不良反應是輸液相關反應和皮疹,但都在可控範圍內。
  • MET突變靶向治療效果為什麼比不上EGFR突變?
    耐藥機制是什麼?而其他突變,比如EGFR突變的靶向治療,ORR多高於60%?研究者認為原發性耐藥可能是主要原因。下面我們看一看該研究的主要內容和結果:研究方法:MET-TKI治療的MET外顯子14突變的肺癌患者樣本進行DNA測序、目標RNA測序、細胞游離DNA測序、質譜分析(MS)和免疫組化(IHC)。
  • 宋霞、田瑞芬教授:阿帕替尼聯合EGFR-TKI治療EGFR-TKI耐藥的NSCLC...
    EGFR-TKI的出現顯著改善了非小細胞肺癌EGFR突變陽性患者的預後,但是EGFR-TKI治療獲得性耐藥仍是臨床治療的難題。既往有研究顯示,EGFR-TKI一線治療耐藥後,使用阿帕替尼聯合EGFR-TKI可改善耐藥患者的預後。
  • MET exon14突變型肺癌患者MET抑制劑耐藥機制探索
    當然還包括Capmatinib、Ensartinib和沃利替尼等靶向藥物。但是正如EGFR通路、ALK通路一樣,最終接受治療的患者因基因擴增、繼發性點突變、旁路激活以及病理類型的轉變等情況存在都會產生獲得性耐藥,同樣地,原發性耐藥也是任何治療都會存在的難題。那麼機制究竟如何,也是研究者們一直不斷探索的方向,只有搞清楚耐藥機制,才能對下一步治療有針對性的方向。
  • 正大天晴第四代EGFR-TKI進入臨床 克服奧希替尼耐藥難題
    不幸的是 9-14 個月後出現耐藥,其中 EGFR-T790M 突變是最常見的耐藥機制,可在 50%左右的患者中檢測到。2015 年 11 月美國 FDA 將突變選擇性不可逆抑制劑奧希替尼用於 T790M 突變陽性的 NSCLC 患者,其療效顯著,客觀緩解率高達50%,然而,在治療約 9-13個月後耐藥仍不可避免。
  • 貝達藥業:阿美替尼適用於既往經表皮生長因子受體(EGFR)酪氨酸激酶...
    同花順金融研究中心8月22日訊,有投資者向貝達藥業提問, 今年05月01日,全球第二個三代靶向egfr tki藥物阿美替尼上市,目前考慮贈藥政策後2年8萬元價格和凱美納月平均價格基本接近。三代tki在控制腦轉移和一線pfs方面有著很多的優勢,未來公司打算如何應對阿美替尼的降維打擊和差異化競爭?在目前醫保嚴格控費的情況下,凱美納如何維持增長,未來有無降價打算,謝謝!
  • 肺癌TKI耐藥,EGFR-TKI+抗血管的聯合治療效果如何?
    找到驅動基因後癌症的治療可謂事半功倍。近年,經過研究者們的努力,EGFR靶向藥物的研究從一代到三代一直沒有止步,相比含鉑雙藥的標準治療,已為患者帶來更好的臨床獲益。但靶向藥物使用之後,面臨著的是耐藥問題。
  • 對話大咖 | EGFR-TKI輔助靶向治療曙光初現,任重道遠!
    陳穎蘭教授:在肺癌精準治療時代,EGFR-TKI對晚期EGFR陽性NSCLC的療效已經非常明確。研究者開始探索EGFR-TKI在術後輔助治療中的應用,目前也有多項臨床研究出爐,其中最令人振奮的是ADAURA研究,結果顯示輔助靶向治療組患者的 PFS顯著延長。
  • 對話大咖|EGFR-TKI輔助靶向治療曙光初現,任重道遠!
    陳穎蘭教授:在肺癌精準治療時代,EGFR-TKI對晚期EGFR陽性NSCLC的療效已經非常明確。研究者開始探索EGFR-TKI在術後輔助治療中的應用,目前也有多項臨床研究出爐,其中最令人振奮的是ADAURA研究,結果顯示輔助靶向治療組患者的 PFS顯著延長。
  • 腫瘤藥物資訊:非小細胞肺癌的一二三四代EGFR-TKI靶向藥
    但是廣大肺癌患者並不了解肺癌靶向藥,更不知道該如何選擇肺癌的一、二、三、四代靶向藥,今天,吉利德康為大家詳述:針對肺癌的治療一直在探索中前行,隨著醫學的不斷發展,小分子靶向治療、免疫治療等新的肺癌治療模式備受關注,在臨床上的治療也越來越普遍。
  • 為什麼有人靶向藥一用好幾年,有人倆月就耐藥?一旦耐藥了腫麼辦?
    例如,有些EGFR驅動基因並不是單個出現,特殊情況下會有兩個或兩個以上的突變位點同時出現。而且這一情況並不少見,數據顯示,在亞洲患者中,20%的EGFR驅動基因存在著「合併突變」。 「合併突變」的出現給肺癌患者的治療帶來了很大困難。本來查明驅動基因,然後使用相應的靶向藥精準打擊這個突變位點就可以,但在「合併突變」的情況下,一種藥物可能就無法發揮出療效。
  • 第三代EGFR TKIs與逆轉肺癌耐藥策略
    對於部分肺癌患者而言,口服可耐受且精準靶向的TKIs取代了傳統靜脈化療成為新的治療手段。儘管EGFR TKIs的出現給肺癌治療帶來了革命性的突破,但患者在接受EGFR TKIs治療後9-11個月疾病仍會進展。超過60%的患者會對第一代或第二代TKIs耐藥,主要是EGFR 20號外顯子的ATP結合位點發生了第二位點突變,即第790個胺基酸由蘇氨酸突變為蛋氨酸(T790M)。
  • EGFR突變後靶向藥該怎麼吃?耐藥後該怎麼辦?
    對於有del19、L858R這兩種突變的人群來講,口服靶向藥的效果顯著,而對於有罕見突變的人群口服靶向藥效果較差。 一般來講,口服第一代靶向藥後1年左右會出現耐藥。 第二代靶向藥:第二代靶向藥針對的基因位點與第一代無區別,在臨床運用中其效果並沒有優於第一代靶向藥。但是有研究表明:阿法替尼對EGFR罕見突變有一定的效果。
  • 肺癌患者治療攻略:以「基因」為指引,掌握靶向藥物治癒攻略
    這些大型的臨床研究均體現了EGFR-TKI在肺癌靶向治療方面中重要地位。這是傳統的放化療所達不到的高度。但無論效果多好,使用EGFR靶向藥之後,時間或長或短,都會出耐藥,因此EGFR靶向耐藥後的治療是一個棘手的問題。
  • 口服長春瑞濱節拍治療逆轉三代EGFR-TKI耐藥的病例分析|靶向治療|...
    2015年11月開始口服「厄洛替尼150mg qd」靶向治療至2019年4月1日,定期複查腫瘤穩定,PFS約41月。診療經過二:2019年4月1日我院複查胸部CT示:1、右肺癌術後靶向治療後,右側胸膜異常增厚伴右側大量胸腔積液較前加重,傾向轉移;2、右肺炎症伴部分壓力性肺不張,建議治療後複查以除外合併腫瘤。(圖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