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家世界頂級學術刊物,為何連續三天向中國道歉?

2021-01-09 人民日報海外網

英國《自然》雜誌道歉了。

作為一本世界頂級學術刊物,此前,該雜誌曾將新冠病毒直接與武漢、中國相關聯。

而在最新的社論中,《自然》雜誌表示,「當初的做法確實有誤,我們願為此承擔責任並道歉」。

▲《自然》雜誌網站截圖

新冠病毒疫情全球蔓延之際,種族主義和歧視的雜音甚囂塵上。

與此同時,為科學與真相奔走,反對汙名化、政治化的聲音,也正在國際輿論場上形成一股強大力量。

連續三天致歉:「病毒不會歧視——我們所有人都有風險」

英國《自然》雜誌的道歉首先於4月7日,以英文社評的方式發布在官方網站上。

4月8日,同樣的內容發布於《自然》雜誌海外社交帳號上。

▲ 《自然》雜誌推特截圖

4月9日,《自然》雜誌官方微信公眾號又發布了中文翻譯版本。

連續三天,國內外三次發聲,這一世界著名科學期刊以此表達了自己的態度。

這篇題為《停止新冠病毒的汙名化》的文章開宗明義地指出,世界衛生組織2月將新冠病毒引起的疾病命名為「COVID-19」時,曾委婉地提醒在新聞報導中錯誤地將新冠病毒與武漢和中國關聯在一起的人和組織。

而其中就「包括《自然》雜誌」。

「我們當初的做法確實有誤,我們願為此承擔責任並道歉。」文內這樣寫道。

道歉後,社論不忘科普,世衛組織早在2015年就發布指引,要求停止這種做法,以減少汙名化和惡劣影響,比如對所涉區域或當地民眾的恐懼或憤怒之情。

為什麼要道歉?文章援引傳染病和流行病學家的話表示,歷史表明,大流行會導致一些群體被汙名化,這就是為什麼我們所有人都要謹言慎行。

「如果存有疑問,可以徵求他人意見,但無論如何,一定要落到實實在在的證據上。」文章說。

亮明態度後,這篇道歉社論並沒有止步於此,而是進一步引申出「種族主義攻擊」、「一損俱損」兩個子話題,描繪了新冠病毒汙名化給特定群體和世界帶來的嚴重影響:

世界各地的亞裔成為種族主義攻擊的對象;大批中國留學生苦惱於遭受種族主義歧視和未來學業的不確定性;高校損失來自中國和亞洲其他國家的學子……

(圖源:路透社)

顯然,這篇洋洋灑灑近2000字的文章,並非僅僅為向中國道歉,同時還試圖表達出這樣一種深遠憂慮:全球化文明之下,沒有人是一座孤島,沒有哪個國家能獨善其身,如果任由歧視和偏見滋生,那麼人類面對的敵人就不再僅僅是新冠病毒。

而更好的總結也許是《自然》雜誌在其海外帳號上提煉的那句話:病毒不會歧視——我們所有人都有風險。

多國網友高呼:停止汙名化!

這份以科學的名義,向世界發出的分量十足的疾呼,也立刻引發各方熱議和共鳴。

美國《國民評論》網站在4月9日的報導中注意到,《自然》雜誌還在文章中指責少數政客「抱守舊辭不放」,並點名美國總統川普、巴西眾議員愛德華等此前攻擊中國的政客們。

「執意將一種病毒及其所致疾病與某個地方關聯在一起,是一種不負責任的行為,需要立即停止。」報導援引《自然》雜誌文章稱。

俄羅斯衛星通信社則在報導中援引文章另一段話表示,如果新冠病毒引起的汙名化導致亞洲年輕人離開國際校園,縮短教育時間,放棄自己和他人的機會,讓科研環境每況愈下——在這個世界依賴科研尋求出路之際,將不啻為一個悲劇。

▲俄羅斯衛星通信社報導截圖

引發媒體多角度解讀的同時,《自然》雜誌的文章也在中外網友間引發討論。

不少中國網友首先對《自然》雜誌能夠改正錯誤、反對汙名化的舉動表示讚賞。

一些外國網友則開始反省西方此前的輿論攻擊。

更有外國網友直接引用《自然》雜誌的標題呼籲:停止汙名化!

「污衊和指責別人是趕不走病毒的」

事實上,隨著疫情在全球範圍內的蔓延,反對汙名化、反對歧視的聲浪日益響亮。

美國反誹謗聯盟、美國全國亞裔美國人委員會以及其他258個團體此前致信眾議院兩黨領袖,敦促國會採取切實措施,以遏制種族主義、仇外情緒和錯誤信息。

美國華盛頓州衛生部門專門設計「減少汙名化」專題連結,強調關於疫情的錯誤信息會造成恐懼和敵意。

而反對汙名化成為趨勢的同時,越來越多的人也正在看到:汙名化帶來的影響,並不局限於中國。反對汙名化的呼聲,並不僅僅來自於歐美國家。在歧視面前,人與人、群體與群體之間,必須最大限度成為共同體,攜手直面偏見並發起反擊。

尼泊爾《喜馬拉雅時報》周刊網站在4月9日報導中指出,甚至在尼泊爾,一名剛剛從韓國回國的男性由於出現症狀自我隔離。但他和他的家人卻遭到鄰居的歧視,隱私信息也被發布於社交媒體上。

▲《喜馬拉雅時報》周刊網站報導截圖

報導呼籲有識之士、名人、媒體等積極行動,儘量減少汙名化。

在新冠病毒威脅下,每個人都可能身處於危險中。而在飽含偏見、歧視、種族主義的「思想病毒」的威脅下,任何人都可能成為下一個受害者。

在4月9日的外交部例行記者會上,針對美國政客又一次利用疫情抹黑中國,發言人趙立堅也駁斥稱,對中國汙名化的行徑不得人心。

趙立堅指出,任何國家都應該始終把人的生命權和健康權放在首位,並為本國人民提供足夠和有效的保障。

「污衊和指責別人是趕不走病毒的。」他說。(文/逸軒)

來源:參考消息

相關焦點

  • 世界頂級學術刊物《自然》 連續三天向中國道歉
    這家世界頂級學術刊物,連續三天向中國道歉英國《自然》雜誌道歉了。作為一本世界頂級學術刊物,此前,該雜誌曾將新冠病毒直接與武漢、中國相關聯。在最新的社論中,《自然》雜誌表示,「當初的做法確實有誤,我們願為此承擔責任並道歉」。
  • 銳參考|這家世界頂級學術刊物,為何連續三天向中國道歉?
    參考消息網4月10日報導(文/逸軒)英國《自然》雜誌道歉了。作為一本世界頂級學術刊物,此前,該雜誌曾將新冠病毒直接與武漢、中國相關聯。連續三天致歉:「病毒不會歧視——我們所有人都有風險」英國《自然》雜誌的道歉首先於4月7日,以英文社評的方式發布在官方網站上。4月8日,同樣的內容發布於《自然》雜誌海外社交帳號上。
  • 這家世界知名學術期刊,連續三天向中國致歉
    不過即便如此,美國依舊試圖將國內的源頭轉向外界,以製造病毒的源頭在中國最為典型。不過美國的說法是毫無依據的,明顯是對中國帶有典型的歧視,將疫情和政治因素結合在了一起。後來經過多個國家科學工作者的研究得出,疫情的源頭並不是中國。至於源自於何處,目前還沒有定論。主動認錯?這家世界知名學術期刊,連續三天向中國致歉。
  • 國際期刊《自然》雜誌連續三天向中國道歉
    來源:中宏網「我們當初的做法確實有誤,我們願為此承擔責任並道歉。」世衛組織在提出這個命名的時候,委婉地提醒了曾經在新聞報導中錯誤地將新冠病毒與武漢和中國關聯在一起的人和組織,這其中包括了《自然》雜誌。我們當初的做法確實有誤,我們願為此承擔責任並道歉。中英雙語「道歉三連」繼4月7日在官網上發表社論後,4月8日,《自然》雜誌在其海外社交帳號上發布了同樣的內容。
  • 西方權威雜誌對華道歉,連續三天請求中方原諒,歐美各國一片譁然
    據美國媒體的報導稱,作為全球最頂級的學術刊物之一,自然雜誌已經連續三天在自己的雜誌上發表社論中,公開向中方道歉,而道歉的內容也讓國際學術界感到震驚。據悉,在這次新冠疫情剛剛在我們國內爆發時,身為全球學術刊物的領頭羊,自然雜誌違背了世界衛生組織的倡議,將病毒同我們的城市聯繫在一起,在國際輿論上造成了很嚴重的負面影響,從而掀起了一系列反中輿論浪潮,給全球防疫工作帶來了極大的障礙。如今西方各國也都成為了疫情淪陷區,作為西方世界最具權威性的科學雜誌,自然連續三天公開對話道歉,甚至還宣稱會為了自己的言論承擔責任,這一反常舉動引起了歐美各國一片譁然。
  • 世界頂級學術期刊知錯就改,連續三天向中國道歉,帶頭抵制汙名化
    據參考消息4月11日報導,近日英國《自然》雜誌連發三文,為曾經的不當言論向中國道歉,並表示病毒之下沒人是孤島,號召抵制汙名化。截至目前,中國馳援了全球100多個國家,不僅送去大批物資,更有精銳專家團隊出生入死,深入各國疫情的「重災區」。
  • 如何建設國內頂級的、世界水準的學術刊物
    編者按:學術期刊是知識傳播和學術交流的重要媒介,對於服務創新型國家建設、培育良好的科學文化具有重要作用。2019年,中國科協、中宣部、教育部、科技部聯合印發《關於深化改革 培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意見》,提出以「中國科技期刊卓越行動計劃」為統領,推動我國科技期刊改革發展。高校作為科學研究的前沿陣地,如何建設國內頂級的、世界水準的學術刊物,破除洋論文迷信?
  • 世界三大頂級學術期刊為中國發聲,駁斥陰謀論!
    連日來,西方一些政客,為掩蓋自身抗疫不力日夜奔走「甩鍋」,編織各種謠言,抹黑攻擊中國。  與此同時,另一股聲音正在集結——《自然》雜誌、《科學》雜誌、《柳葉刀》雜誌,三份頂級學術期刊連續幾個月來積極評價中國抗疫舉措取得成效。
  • 自然雜誌能發表這篇論文,比連續三天向中國道歉要真誠百倍
    當地時間5月4日,頂級學術期刊《自然》雜誌刊發了中英美多國科研團隊的研究。研究通過建模發現,中國使用的三大非藥物幹預措施不僅遏制了新冠疫情在中國的發展,也為全球贏得了時間窗口。如果沒有非藥物幹預措施(NPI),那麼中國大陸的COVID-19病例可能會增長67倍(四分位數範圍44倍-94倍)。這意味著,如果不加幹預,中國大陸將有近766萬新冠感染者。
  • 《自然》雜誌「道歉三連」
    4月7日,國際綜合性科學周刊《自然》雜誌以《停止新冠病毒的汙名化》為題發表社論,為曾將新冠病毒與武漢關聯道歉。世衛組織在提出這個命名的時候,委婉地提醒了曾經在新聞報導中錯誤地將新冠病毒與武漢和中國關聯在一起的人和組織,這其中包括了《自然》雜誌。我們當初的做法確實有誤,我們願為此承擔責任並道歉。連續三天道歉:汙名化是最危險的敵人繼4月7日在官網上發表社論後,4月8日,《自然》雜誌在其海外社交帳號上發布了同樣的內容。
  • 世界三大頂級學術期刊集體為中國發聲
    連日來,西方一些政客,為掩蓋自身抗疫不力日夜奔走「甩鍋」,編織各種謠言,抹黑攻擊中國。與此同時,另一股聲音正在集結——《自然》雜誌、《科學》雜誌、《柳葉刀》雜誌,三份頂級學術期刊連續幾個月來積極評價中國抗疫舉措取得成效。
  • 《自然》雜誌中英雙語「道歉三連」 反對汙名化呼聲已成主流
    世衛組織在提出這個命名的時候,委婉地提醒了曾經在新聞報導中錯誤地將新冠病毒與武漢和中國關聯在一起的人和組織,這其中包括了《自然》雜誌。我們當初的做法確實有誤,我們願為此承擔責任並道歉。"連續三天道歉:汙名化是最危險的敵人繼4月7日在官網上發表社論後,4月8日,《自然》雜誌在其海外社交帳號上發布了同樣的內容。
  • 《自然》、《科學》、《柳葉刀》,頂級學術期刊積極評價中國抗疫
    《自然》雜誌、《科學》雜誌、《柳葉刀》雜誌,三份頂級學術期刊連續幾個月來積極評價中國抗疫舉措取得成效。面對飽含偏見與歧視的「政治病毒」,這三份學術界分量十足的期刊,正在以科學的名義發起攻勢——《自然》、《科學》:中國為世界爭取寶貴時間!
  • 在北大 辦第一流的學術刊物
    在這裡,北大法律人承繼的不只是一方院落,更是以顧頡剛先生為代表的中國學者嚴謹創新的學術態度。《中外法學》刊物編輯部便位於庭院中的202室。(北京)與北京大學於2005年共同打造的地學期刊,先後9次榮獲「中國百種傑出學術期刊」稱號,連續5次榮獲「中國最具國際影響力學術期刊」稱號。
  • 三聚氰胺與學術考核:為什麼我們難以擺脫以刊物級別定學術高下的...
    或許是為了杜絕此類現象的發生,後來高校的考核普通採用一種較為「客觀」的評價方式,那就是設定刊物級別,我們不妨稱之為「定級法」,也就是通過刊物級別來「換算」學術含量,級別越高,發表越難,意味著水平也就越高。所以只要統計一二類刊物上發表的文章,就可以作出「客觀」判斷,而不必再「叨擾」業內專家。
  • 世界三大學術期刊集體為中國發聲
    連日來,西方一些政客,為掩蓋自身抗疫不力日夜奔走「甩鍋」,編織各種謠言,抹黑攻擊中國。與此同時,另一股聲音正在集結——《自然》雜誌、《科學》雜誌、《柳葉刀》雜誌,三份頂級學術期刊連續幾個月來積極評價中國抗疫舉措取得成效。
  • 德國頂級化學學術期刊惹眾怒,自己的編委都氣得辭職了!
    那麼,這家全球知名的化學學術期刊,到底犯下了什麼嚴重的錯誤呢?  根據英國皇家化學會(RSC)旗下的學術資訊網站「化學世界」的報導,事情的起因是《德國應用化學》於近日刊登了一篇由加拿大布魯克大學化學系及生物技術中心的教授託馬斯·哈德利基(Tomas Hudlicky)撰寫的論文,名為「有機合成化學——現在何處?」
  • 世界三大學術期刊集體為中國發聲——
    連日來,西方一些政客,為掩蓋自身抗疫不力日夜奔走「甩鍋」,編織各種謠言,抹黑攻擊中國。與此同時,另一股聲音正在集結——《自然》雜誌、《科學》雜誌、《柳葉刀》雜誌,三份頂級學術期刊連續幾個月來積極評價中國抗疫舉措取得成效。
  • 駱振福:逐夢世界頂尖學術期刊
    「要將學術期刊辦成世界一流的頂尖刊物,要讓世界看到中國礦業科技的發展,聽到礦大聲音。」2004年,剛擔任中國礦業大學學報編輯部主任時,駱振福在心底埋下了夢想的種子。這個夢,一追就是16年。他曾說,「學報是我的孩子,比我的命還重要」,他何嘗不是用生命之光燃起了學報的追夢之路?
  • ...壟斷,寧波這所高校的論文竟然發表在國際頂級學術刊物Science上!
    打破「雙一流」高校的壟斷,寧波這所高校的論文竟然發表在國際頂級學術刊物Science上! 近幾年,中國高校和科研機構科研實力正在快速增強,每年在國際頂尖期刊上發文數量逐年上升趨勢。根據統計,2017年中國科學家在CNS主刊上發表論文的數量超過10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