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雜誌中英雙語「道歉三連」 反對汙名化呼聲已成主流

2020-12-04 人民日報海外網

來源:央視網

4月7日,國際綜合性科學周刊《自然》雜誌以《停止新冠病毒的汙名化》為題發表社論,為曾將新冠病毒與武漢關聯道歉。

△《自然》雜誌官網截圖

社論中寫道:

"今年2月,世衛組織宣布將新型冠狀病毒引起的疾病命名為「COVID-19」,這一名字很快便被傳播公共衛生信息的大小組織採用。世衛組織在提出這個命名的時候,委婉地提醒了曾經在新聞報導中錯誤地將新冠病毒與武漢和中國關聯在一起的人和組織,這其中包括了《自然》雜誌。我們當初的做法確實有誤,我們願為此承擔責任並道歉。"

連續三天道歉:汙名化是最危險的敵人

繼4月7日在官網上發表社論後,4月8日,《自然》雜誌在其海外社交帳號上發布了同樣的內容。

△《自然》雜誌推特帳號截圖

4月9日,《自然》雜誌官方微信公眾號、微博帳號又發布了該社論的中文翻譯版本。

△《自然》雜誌微信帳號截圖

△《自然》雜誌微博帳號截圖

作為世界頂級學術刊物,《自然》雜誌為什麼要連續三天,在多個社交帳號道歉?

此前,該雜誌曾直接將新冠病毒直接與武漢、中國相關聯。《自然》雜誌對此道歉並承認,世衛組織早已發布指南,要求停止將病毒性疾病與疫情暴發的地帶、地點或區域關聯在一起。一旦發生疫情,所有人都有風險,無論他們是誰,無論來自哪裡。

《自然》雜誌稱,就在各國奮力控制新冠病毒傳播之際,少數政客卻依然抱殘守缺。美國總統唐納·川普一再將新冠病毒與中國關聯在一起,巴西總統博索納羅之子、巴西眾議員愛德華多也稱新冠病毒是「中國的錯」;此外,包括英國在內有些國家的少數政客,也說中國應為此負責。

「執意將一種病毒及其所致疾病與某個地方關聯在一起,是一種不負責任的行為,需要立即停止。」《自然》雜誌說,今年2月,倫敦大學下屬倫敦衛生與熱帶醫學院的傳染病流行病學家亞當·庫查爾斯基在他出版的《傳染的規則》(The Rules of Contagion)一書中提醒我們:歷史表明,大流行會導致一些群體被汙名化,因此,我們每個人都要謹言慎行。

《自然》雜誌還細數汙名化造成的後果:種族主義攻擊導致年輕學子的學業被打斷,校園多樣性削弱,科研環境每況愈下,會帶來令人擔憂的深遠影響。

網友:將病毒政治化,本身也是種病毒!

社論發出後,引發海內外網友的熱議,很多人表示應立即停止汙名化。

需要立即停止病毒汙名化,病毒不分地域。

《自然》雜誌向中國和武漢道歉並稱我們需要停止病毒汙名化。每個人都應注意自己的言論。

很高興看到《自然》為新冠病毒基於地域命名而道歉。「應該立即停止汙名化!」

△部分網友評論

事實上,隨著新冠疫情在全球範圍內蔓延,各國共同抗擊疫情,反對汙名化的呼聲已成為主流。

早在2月28日,世衛組織衛生緊急項目負責人麥可·瑞安就在發布會上表示,我們需要了解病毒的來源以便於控制它,避免其再度來襲,而不是去責怪誰。我們要小心自己的語言,不幸的是,汙名化的語言及指責成為全球描述(用語)的一部分。

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也於當天表示,恐懼、謠言和汙名化才是最大的敵人。

2月13日,英國權威醫學期刊《柳葉刀》刊登了16名國際衛生法學者的聯名文章,堅決抵制汙名化,抵制國際間零和博弈,呼籲各國相互合作共同抗疫。

文中指出:在任何情況下,一個國家的衛生和外交政策都不應基於種族主義、排外主義,針對中國人民和其他亞洲國家的人民。而此刻,這些正在發生。

英國《柳葉刀》周刊主編理察·霍頓4月9日在《冠狀病毒是一代人以來最大的全球科學政策失敗》一文中曾發出警示,當疫情來臨時,如果人類不去學習試著理性、與他人共存,那麼病毒終將勝利。

幸運的是,《自然》雜誌的「道歉三連」,讓我們看到了理性的曙光。

相關焦點

  • 《自然》雜誌「道歉三連」
    4月7日,國際綜合性科學周刊《自然》雜誌以《停止新冠病毒的汙名化》為題發表社論,為曾將新冠病毒與武漢關聯道歉。△《自然》雜誌官網截圖社論中寫道:今年2月,世衛組織宣布將新型冠狀病毒引起的疾病命名為「COVID-19」,這一名字很快便被傳播公共衛生信息的大小組織採用。世衛組織在提出這個命名的時候,委婉地提醒了曾經在新聞報導中錯誤地將新冠病毒與武漢和中國關聯在一起的人和組織,這其中包括了《自然》雜誌。我們當初的做法確實有誤,我們願為此承擔責任並道歉。
  • 國際期刊《自然》雜誌連續三天向中國道歉
    4月7日,國際著名科學期刊《自然》( Nature)雜誌在官網刊發以《停止新冠病毒的汙名化》為題的社論,為曾將新冠病毒與武漢關聯道歉。文中寫道:今年2月,世衛組織宣布將新型冠狀病毒引起的疾病命名為「COVID-19」,這一名字很快便被傳播公共衛生信息的大小組織採用。
  • 《自然》雜誌「道歉三連」:停止汙名化,願承擔責任並道歉
    4月7日,國際知名學術期刊《自然》以《停止新冠病毒的汙名化》為題發表社論,為曾將新冠病毒與武漢關聯道歉;8日,《自然》在其海外社交帳號上發布了同樣的內容;9日,《自然》雜誌官方微信公眾號、微博帳號又發布了該社論的中文版本。
  • 世界頂級學術期刊知錯就改,連續三天向中國道歉,帶頭抵制汙名化
    據參考消息4月11日報導,近日英國《自然》雜誌連發三文,為曾經的不當言論向中國道歉,並表示病毒之下沒人是孤島,號召抵制汙名化。截至目前,中國馳援了全球100多個國家,不僅送去大批物資,更有精銳專家團隊出生入死,深入各國疫情的「重災區」。
  • 自然雜誌為曾將病毒關聯武漢道歉:汙名化必須停止
    中新網客戶端4月9日電(宋宇晟)《自然》雜誌@Nature自然科研4月9日發表社論《停止新冠病毒的汙名化》。其中稱,新冠病毒大流行之際,令人震驚的種族主義和歧視甚囂塵上,尤其是針對亞洲人的歧視。教育和科研將為此付出代價。
  • 世界頂級學術刊物《自然》 連續三天向中國道歉
    這家世界頂級學術刊物,連續三天向中國道歉英國《自然》雜誌道歉了。作為一本世界頂級學術刊物,此前,該雜誌曾將新冠病毒直接與武漢、中國相關聯。在最新的社論中,《自然》雜誌表示,「當初的做法確實有誤,我們願為此承擔責任並道歉」。
  • 這家世界頂級學術刊物,為何連續三天向中國道歉?
    英國《自然》雜誌道歉了。作為一本世界頂級學術刊物,此前,該雜誌曾將新冠病毒直接與武漢、中國相關聯。而在最新的社論中,《自然》雜誌表示,「當初的做法確實有誤,我們願為此承擔責任並道歉」。▲《自然》雜誌網站截圖新冠病毒疫情全球蔓延之際,種族主義和歧視的雜音甚囂塵上。
  • 銳參考|這家世界頂級學術刊物,為何連續三天向中國道歉?
    與此同時,為科學與真相奔走,反對汙名化、政治化的聲音,也正在國際輿論場上形成一股強大力量。連續三天致歉:「病毒不會歧視——我們所有人都有風險」英國《自然》雜誌的道歉首先於4月7日,以英文社評的方式發布在官方網站上。
  • 《自然》雜誌網站發表社論呼籲:「必須竭盡所能避免和減少汙名化」
    世界著名科學期刊《自然》雜誌網站4月7日發表社論指出,在各國努力控制新冠病毒傳播之際,少數政客卻執意將一種病毒及其所致疾病與某個地方關聯在一起,這是一種不負責任的行為,需要立即停止。自疫情出現以來,大量美歐媒體、專家學者都認為,汙名化做法沒有任何科學依據,只會助長排外與種族主義、阻礙國際抗疫合作。
  • 土力學(中英雙語)
    當前,雙語教學已經成為衡量高等院校教學水平的基準之一,而開展雙語教學最重要的就是要選擇合適的教材,其標準有3條:一是學生容易學;二是教師容易教;三是英文要純正。作者遵循以上標準編寫了《土力學(中,其標準有3條:一是學生容易學;二是教師容易教;三是英文要純正。
  • 自然雜誌能發表這篇論文,比連續三天向中國道歉要真誠百倍
    當地時間5月4日,頂級學術期刊《自然》雜誌刊發了中英美多國科研團隊的研究。研究通過建模發現,中國使用的三大非藥物幹預措施不僅遏制了新冠疫情在中國的發展,也為全球贏得了時間窗口。中國政府已完全避免大陸病例增長67倍的風險研究指出,如果不實施強有力的非藥物幹預「組合拳」,則中國的新冠病例或將增加67倍,超過700萬人。以上研究來自英國南安普頓大學、復旦大學、武漢疾控中心、美國哈佛大學、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等多個研究團隊。
  • 英國《自然》雜誌勉強道歉
    這真的是《自然》想要傳達給讀者的嗎?不可知論??你們說這話,對其他選手負責嗎?這是我最最反對的一種態度。這些指責對於一個知名科研期刊來說非常難堪。所以這篇質疑迅速地被刪除,同時消失的還有其他數十篇評論華裔科學界抵制 鑑於《自然》雜誌的惡劣態度。北京大學留美學生王立銘發起國內外學生籤名,向《自然》總編提出抗議。
  • 牛津通識讀本:網絡(中英雙語)
    本書用自然、社會中一個個耳熟能詳的生動例子,帶你探索網絡科學的本質和特性,以及它在眾多社會科學領域裡的應用。內容簡介從生態系統到公共運輸系統,從網際網路到全球的金融市場,網絡在所有這些自然和社會領域都發揮著核心作用。氣候變化、流行疾病以及金融危機等現象的發生都基於網絡結構,網絡也為我們了解社會環境如何影響人們的健康和行為提供了洞見。
  • 全英首家中英雙語學校開放日 華人家長擇校很慎重
    近日,全英首家中英雙語全日制小學「馬可波羅學校」(The Marco Polo Acedemy)的出現,為家長們提供了一個新的選擇。  作為英國主流學校的新丁,馬可波羅學校將如何用中英雙語教學的課程設置來吸引第一批學生?又能否滿足家長們的擇校標準?在馬可波羅學校首次開放日中,記者採訪多位學校創辦人、雙語教學和中文教育專家以及對中英雙語教學感興趣的家長們,了解他們的看法和建議。
  • 《自然》:必須立即停止與新冠病毒有關的汙名化
    新華社倫敦4月10日電 英國知名學術期刊《自然》最新一期發表社論說,新冠病毒大流行之際,令人震驚的種族主義和歧視甚囂塵上,尤其是針對亞洲人的歧視,必須立即停止與新冠病毒有關的汙名化。但是,世衛組織在2015年發布指引,要求停止這種做法,以減少汙名化和惡劣影響。指引強調,病毒會感染人類,一旦發生疫情,所有人都有風險,無論他們是誰,無論他們來自哪裡。文章說,今年2月,世衛組織宣布新冠病毒引起的疾病英文名為「COVID-19」,這一名字很快便被傳播公共衛生信息的各個組織採用。
  • 俠客島:用病毒汙名化中國,包藏什麼禍心?
    美國高層這一輪「中國病毒」式的汙名化,不僅是漠視事實的傲慢抹黑,不僅是在煽動地域和種族歧視,背後可能還存在非常具體的竹槓式考量,對此不得不察。 美股一周之內熔斷三次、新冠病毒遍及全美50個州之後,美國最高層斬釘截鐵的一句「中國病毒」,讓不少人驚掉了下巴。
  • 中國知網在美首發中國百種中英雙語學術期刊
    會議現場 3月31日,同方知網的美國子公司CNKI(美國)在 2016美國亞洲研究協會(AAS)年會上首次發布了中國知網翻譯出版的《經濟研究》、《東北亞論壇》、《敦煌研究》、《心理學報》、《中國針灸》等近百種中英雙語對照學術期刊網絡版
  • 搜狗翻譯APP亮相 可同步呈現中英雙語頁面
    【TechWeb報導】6月12日消息,搜狗搜索今日發起以「打破信息的邊界,和世界溝通」為主題的產品體驗季分享會,與中英同聲翻譯專家Jonathan Rechtman、「非主流翻譯家」谷大白話等共同探討人工智慧加持下,如何打破語言壁壘,與世界無界溝通。
  • ...張文宏:武漢解封後或成中國最安全城市;自然雜誌為曾將病毒與...
    3丨張文宏:武漢解封後或成中國最安全城市,許多人或已有免疫力中國國際電視臺官方微博@CGTN4月9日凌晨消息,從流行病學的角度,張文宏教授提出:武漢也許會成為中國最安全的城市,城中的許多人可能已經具有免疫力。不過他強調,這還只是一個推斷,相關的研究正在進行中。
  • 我市首批11家涉外醫院開設24小時雙語(中英)諮詢電話
    近日,市衛生健康委向社會公布了首批11家涉外醫療服務定點醫院創建單位24小時雙語(中英)諮詢電話,讓更多國際友人尋醫問診更加便捷。目前,重慶醫科大學附屬兒童醫院、重慶大學附屬腫瘤醫院、重慶市婦幼保健院等6家醫院已開通英文網頁,方便外籍人士了解醫院,尋醫問藥。市人民醫院:擬定英文腳本開展培訓演練市人民醫院相關負責人介紹,該院按照全市統一部署,迅速制定《雙語(中英)諮詢電話設置工作實施方案》,購置專用手機,申請專用號碼(號碼:19923167939)開通諮詢電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