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自然》雜誌勉強道歉

2020-11-28 觀察者網

8月1日,《自然》網站發表署名文章稱葉詩文在400米混合泳中的表現反常。文章指責葉詩文的成績提高過快,衝刺速度超出男運動員,所以非常可疑。即便在藥檢合格的情況下,該文作者依然反問「在賽事中的藥檢合格就能排除吃藥的可能性嗎?——不能」。這篇文章一貼出,立刻引發了全世界的質疑和抵制。但英國人以矜持地態度拒絕回應,甚至直接刪除質疑文章。

8月4日,英國人終於認錯,但依然架子十足,沒有發表單獨的致歉聲明,只是在原有文章的下面增加了編者按,恢復了一些質疑評論。或許英國人認為,這已經算是給了中國人足夠的面子。

無端質疑

8月1日,《自然》雜誌網站刊發了記者伊文·卡拉威的報導。他藉由倫敦奧運會遊泳冠軍葉詩文在女子400米混合泳中的驚人表現,從科學角度探討反興奮劑的問題,文章標題是《那些偉大的奧運成績為何惹人懷疑?——「歷史表現分析」有助於消除疑慮》。 「葉的表現異常嗎?」作者卡拉威自問自答,「是的。」

卡拉威的依據是,葉詩文的成績比她在7月的一場重大比賽中的同一項目成績快了7秒。但真正讓人吃驚的是她在最後50米的速度比男子冠軍羅切特還快,「而羅切特的成績已經是這一項目歷史上第二快的成績了」。

刊在《自然》網站上的質疑文章

這個與事實不符的回答,讓不少讀者讀出了「偏見」。這使接下來與葉詩文無關的報導內容也像是針對葉詩文。比如,文中列出第二個問題是,「在賽事中的藥檢合格就能排除嗑藥的可能性嗎?」

答案是「不能」。文章引用南非開普敦大學的運動生理學家羅斯·塔克的話說,運動員更傾向於在訓練中使用藥物,很少有人是在奧運會期間被查出嗑藥的。賽事之外的檢測通常更容易抓到嗑藥的運動員。但是,對所有的頂尖運動員全年都進行藥檢是不可能做到的。

壓制質疑

此文一出,立刻引發多方不滿。《自然》的作者雖然自視沒有任何偏見,但許多讀者留言批評說,大名鼎鼎的《自然》發出這樣的報導,令他們難以接受。

《自然》的讀者主要是世界各地的科學界人士。他們對該文的反駁是「引經據典式」的。清華大學醫學院教授顏寧在個人博客裡轉發了部分留言並感慨,報導引發的討論「亮點不斷」,「科學家認真起來比一般的自由作家強太多了」。

顏寧統計了一下,不到12個小時裡,《自然》雜誌網站收到了120多篇針對該文的評論,「各種數據、分析,洋洋灑灑,隨便幾篇都比原文更有理有據」。這些網友在她看來「太有才了」。顏寧認為,一位署名為「Lai Jiang」的網友所寫的長篇評論,甚至可以直接投到《自然》雜誌,以「通信文章」形式發表。

「Lai Jiang」正面指出了《自然》的錯誤和問題。

1 偽造數據。原文中說葉詩文的成績迅速提高了7秒,但事實上葉詩文的成績只提高了5.38秒。體育比賽分秒必爭,0.1秒都十分珍貴,把葉詩文的成績提高誇大實在說不過去。

2 缺乏常識。葉詩文只有16歲,對一個在成長期的年輕人來說提高成績是相當常見的。這絕對不能用「反常」來形容。此外,比賽前六個月藥檢就開始了,幾乎沒人能逃脫。

3 刪除不利數據。羅切特前面300米遊得很快,他沒有保存體力。葉詩文保存體力了。總體上來說羅切特比葉詩文要快23.25秒。和羅切特一起比賽的,還有四位男性選手的速度比葉詩文快。所以作者有本事就不要老是拿羅切特說事兒,這寫文章的態度十分不科學。

4 含糊其辭,故弄玄虛。文中說,藥檢不能排除服用興奮劑的可能性。這真的是《自然》想要傳達給讀者的嗎?不可知論??你們說這話,對其他選手負責嗎?這是我最最反對的一種態度。

這些指責對於一個知名科研期刊來說非常難堪。所以這篇質疑迅速地被刪除,同時消失的還有其他數十篇評論

華裔科學界抵制

鑑於《自然》雜誌的惡劣態度。北京大學留美學生王立銘發起國內外學生籤名,向《自然》總編提出抗議。

抗議信中稱:「Callaway先生的這篇文章,不僅僅在科學上充滿錯誤和誤導性,而且也帶有強烈的政治偏見。這樣的文章使自然雜誌蒙羞。我們看到,今日自然雜誌已經進行了部分的自我糾正,包括更換帶有偏見的副標題,以及修正數據方面的錯誤。我們對此表示欣賞,同時敦促自然雜誌繼續採取更有效的行動來挽回聲譽。」

抗議信中強烈要求:「自然雜誌立即撤回該文並公開向葉詩文及所有被無端指責的運動員道歉」。而在此之前,所有參與籤名抗議的學生、學者將不再為Nature投稿、審稿,不再訂閱Nature及其子刊,不在Nature上登任何廣告。

現將抗議信轉發(中文版、英文版),有意參與抗議籤名的學生、學者請點擊http://goo.gl/W67lx踴躍參與。

著名的饒毅教授也發表了公開信:致《自然》總編的信:有關葉詩文的報導

扭扭捏捏的回應

8月4日,《自然》雜誌終於給出了官方回應。但並非正式的道歉,只是修改了引發爭議的副標題,並給出了一個非常不起眼的編者按。LAI JIANG的那篇文章被原文貼出,緊隨著的便是兩段解釋和道歉文字。但編輯同時也表示拒絕繼續接受評論。

對於副標題的修改,編者道歉稱,原副標題的確沒有反映出文章的實質內容,並且對葉詩文也不公平。編者稱,原來的副標題一出現在網上,他們就已經後悔,於是更改了副標題;並且承認之前還把葉詩文400米混合泳成績「提高7秒」的時間寫成了不到一個月,而不是實際上的一年。

下面的評論代表了這篇新聞引起的憤怒。它冒犯了如此多的讀者,我們表示遺憾,但是我們支持這篇文章。我們堅決否認它帶有偏見或種族歧視;我們的目的是探究倫敦奧運會中一場爭論背後的科學。文章第一段指出,葉詩文從來沒有藥檢呈陽性,大多數對她獲勝的討論「都摻雜了種族和政治的含義」。

該文章關注了爭論的公正性。這場爭論並非由我們發起。它置問了體育成績研究的進展,試圖探討如何驅散對最近體育記錄的猜疑,——而不管運動員來自哪一個國家。

 網站上的道歉截圖

這篇文章不再接受評論。由於評論過多,一些早期的評論已經消失。我們有意地刪除了一些評論,因為這些評論違反了我們的網絡社區規定。

《自然》雜誌介紹

《自然》(Nature)是世界上歷史悠久的、最有名望的科學雜誌之一,首版於1869年11月4日。與當今大多數科學雜誌專一於一個特殊的領域不同,《自然》是少數依然發表來自很多科學領域的一手研究論文的雜誌(其它類似的雜誌有《科學》和《美國科學院學報》等)。在許多科學研究領域中,很多最重要、最前沿的研究結果都是以短訊的形式發表在《自然》上。

《自然》是科學界普遍關注的、國際性、跨學科的周刊類科學雜誌。2010年它的影響因子為36.101。

《自然》每周刊載科學技術各個領域中具有獨創性,重要性,以及跨學科的研究,同時也提供快速權威的、有見地的新聞,還有科學界和大眾對於科技發展趨勢的見解的專題。

《自然》的主要讀者是從事研究工作的科學家,但雜誌前部的文章概括使得一般公眾也能理解雜誌內最重要的文章。雜誌開始部分的社論、新聞、專題文章報導科學家一般關心的事物,包括最新消息、研究資助、商業情況、科學道德和研究突破等欄目。雜誌也介紹與科學研究有關的書籍和藝術。雜誌的其餘部分主要是研究論文,這些論文往往非常新穎,有很高的科技價值。

網傳主裁向丁寧道歉 丁寧否認

倫敦當地時間8月6日中午,倫敦奧運會桌球女團半決賽開打,中國女隊3-0橫掃韓國隊晉級決賽。此前有傳女單決賽主裁可能會當面向丁寧致歉,對此丁寧表示國際乒聯的最終決定還不得而知,自己不會受到單打誤判事件的影響。

有記者在微博中說道:「國際奧組委已經把丁寧在決賽的錄像調出審視後,判斷決賽裁判對丁寧的判罰有失公正屬實。那位裁判已經私下跟丁寧道歉,不過奧組委決定不為此事公開發布記者招待會。」

 丁寧被判發球違規後情緒低沉

丁寧是在今天剛剛結束的倫敦奧運會桌球女團半決賽的賽後發布會上做出這樣的回應的。當時有記者問她怎麼看裁判向自己道歉的事情,丁寧很茫然,然後微笑地回應:「我也是才知道,不知道是哪裡來的。」

【延伸閱讀】

饒毅:致《自然》雜誌總編的信:有關葉詩文的新聞報導

斐爾,

你可能因Ewen Callaway對葉詩文的報導而被email狂炸,過去二十小時,給你email的人裡面小部分也給我來信。

如果你奇怪《自然》非本質部分一篇報導為何帶來這麼大的反應,你應該高興中文讀者比世界其他讀者更看重你們的新聞報導,與科學相關的(即使關係很小)也可能重於《紐約時報》,中文媒體報導用你們的新聞也遠多於一般西方媒體用你們的新聞。

Callaway報導最好也是草率、最差是種族偏見:1)最初的副標題暗示葉可能舞弊; 2)Callaway用了兩件事實說明葉驚人地異常,而兩件都錯了; 3)Callaway沒諮詢意見不同的專家,導致報導不平衡,低於公平報導的最低標準。所以,Callaway至少不負責任,可能太快就暗示中國運動員容易舞弊。他肯定沒有達到新聞報導的通常標準。

我很高興看到在我草擬此信的過程中,《自然》可能意識到原副標題的偏見,將之由「成績追蹤記錄有助於抓體育舞弊者」更正為「成績追蹤記錄有助於驅散疑問」。舞弊的前設改為疑問。

Callaway報導用的兩個「事實」讓葉詩文看起來比真實的要更「異常」:說她比自己在2012年7月的記錄要快7秒,說她在最後五十米比男子冠軍Ryan Lochte還要快,而後者是男子第二快的世界紀錄。

第一個「事實」錯了,第二個誤導。1)葉比自己只快5秒,而此前她的記錄創於2011年、不是2012年,這位16歲運動員用了一年而不是少於4周刷新自己。2)葉只在混合泳400米中最後自由式一段比Lochte快,而非整個400米。Lochte在400米是世界第二快的記錄,葉在400米絲毫不能接近他(慢了二十多秒)。葉只是自由式最強,而在前300米落後於好些女選手。雖然Lochte在400米很快,他在最後50米的自由式慢於五、六位男選手。葉最後五十米自由式也慢於那些男子。所以,葉只在她自己的強項而他的弱項快於Lochte。如果Callaway多做的功課,他就難以用這些「事實」來使「問題」醒目。如果Callaway多查詢,他就能發現其他遊泳運動員也曾在十幾歲發育階段顯著提高記錄。這些事實更正後,Callaway的報導就沒基礎。

還有好些事實,可以讓一般讀者更理解葉詩文的成績,我不在此贅述。可以參見《附件1》,wikipedia對葉的成績有一個相當快而公平的描述。署名的《自然》報導應該優於Wikipedia。Callaway報導與Wikipedia條目的差別也顯示該記者未採訪已經公開提出不同意見的專家。你應該收到了王立銘博士的一封email。他在發表多篇《自然》和《自然神經科學》的第一作者論文後,獲加州理工學院的博士,並因此得到有聲譽的獎學金到伯克利加州大學做獨立的博士後。萬一他給你的email埋在你收到的成百上千郵件中,我將其拷貝為《附件2》。他email給了我、要我看看此事。

Callaway在線報導下面有很多跟帖討論。有些學生以為有些很有道理(且有實質內容)的討論被刪了,他們寄給了我。我選Lai Jiang的一份為《附件3》,Zhenxi Zhang的為《附件4》。你們可以看到學生和一些更有經歷的《自然》讀者不高興是有依據的,而這些為Callaway忽略。

英國人常忘記、而現代華人不易忘記,世界上很多人以為鴉片戰爭是中國人賣鴉片給英國人。我自己6月份(這確是2012年)又經歷一次,我和一位老朋友(麻省理工學院教授)在香港開會時,發現她竟然也是這麼認為。

英國人的國際形象好,部分原因是你們的科學和科學家:當全世界中學生都要從教科書學牛頓和達爾文時,英國贏得了世界的尊重。《自然》應該以這些偉大(且客觀)的科學家建立的傳統和聲譽為自豪。他們其中有些曾在《自然》發表過論文,才有《自然》的今天。你們如果採取措施修復你們的新聞記者造成的損害,可以加強你們的聲譽。

英國人從來沒因鴉片戰爭對我們道歉,即使在1997年離開香港時也未顯示絲毫悔意。而香港是英國在鴉片戰爭後強迫我們割讓的土地。所以,記憶是猶新的,而不僅是1840年代的殘餘。如果《自然》拒絕承認此報導不公平,可能很難「驅散」英國至上的「疑問」(借用《自然》對葉報導的詞彙)。

中國人受形象不佳的牽累。我們也知道我們還有很多感到羞恥的未解決的問題,包括舞弊。越來越多的中國人能接受合理與平衡的批評,我們在倫敦奧運會為我們羽毛球的問題公開道歉就是證據。但我們對缺依據、有偏見的批評還很敏感。葉詩文不過是個16歲的年輕人,本該為自己職業生涯的成就而滿心歡喜。當已知她通過了奧運會賽前、賽中多次測試,而毫無證據指責她的時候,還有很多媒體,特別是《自然》這樣的刊物,渲染負面輿論多於正面,當然令人深感不平。

我希望你們能澄清記錄,發表平衡Callaway報導的意見。

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 神經生物學教授 饒毅

相關焦點

  • 《自然》雜誌「道歉三連」
    4月7日,國際綜合性科學周刊《自然》雜誌以《停止新冠病毒的汙名化》為題發表社論,為曾將新冠病毒與武漢關聯道歉。△《自然》雜誌官網截圖社論中寫道:今年2月,世衛組織宣布將新型冠狀病毒引起的疾病命名為「COVID-19」,這一名字很快便被傳播公共衛生信息的大小組織採用。世衛組織在提出這個命名的時候,委婉地提醒了曾經在新聞報導中錯誤地將新冠病毒與武漢和中國關聯在一起的人和組織,這其中包括了《自然》雜誌。我們當初的做法確實有誤,我們願為此承擔責任並道歉。
  • 國際期刊《自然》雜誌連續三天向中國道歉
    4月7日,國際著名科學期刊《自然》( Nature)雜誌在官網刊發以《停止新冠病毒的汙名化》為題的社論,為曾將新冠病毒與武漢關聯道歉。文中寫道:今年2月,世衛組織宣布將新型冠狀病毒引起的疾病命名為「COVID-19」,這一名字很快便被傳播公共衛生信息的大小組織採用。
  • 《自然》雜誌中英雙語「道歉三連」 反對汙名化呼聲已成主流
    來源:央視網4月7日,國際綜合性科學周刊《自然》雜誌以《停止新冠病毒的汙名化》為題發表社論,為曾將新冠病毒與武漢關聯道歉。世衛組織在提出這個命名的時候,委婉地提醒了曾經在新聞報導中錯誤地將新冠病毒與武漢和中國關聯在一起的人和組織,這其中包括了《自然》雜誌。我們當初的做法確實有誤,我們願為此承擔責任並道歉。"
  • 《自然》雜誌向葉詩文道歉的背後
    8月23日,英國著名學術刊物《自然》在紙質期刊上登出華人學者有關葉詩文爭議事件的來信。此前,《自然》已經在網站上就其發表的質疑文章表示道歉。這兩個舉措結束了圍繞葉詩文400米個人混合泳金牌的輿論「爭議」,也標誌著海內外華人學者捍衛中國奧運金牌榮譽的行動取得成功,有力地回擊了一些輿論偏見。
  • 《自然》雜誌「道歉三連」:停止汙名化,願承擔責任並道歉
    4月7日,國際知名學術期刊《自然》以《停止新冠病毒的汙名化》為題發表社論,為曾將新冠病毒與武漢關聯道歉;8日,《自然》在其海外社交帳號上發布了同樣的內容;9日,《自然》雜誌官方微信公眾號、微博帳號又發布了該社論的中文版本。
  • 英國《自然》雜誌:中國科學家能夠為全世界上課
    英國《自然》雜誌9月23日社論,原題:中國研究人員擁有全世界都需要聽取的寶貴經驗聯合國上周確認全球再次未能實現保護自然的目標。嚴峻結論已被寫入第五版《全球生物多樣性展望》報告。該報告來自《生物多樣性公約》,評估了參與國在實現10年前制定的20個生物多樣性目標方面取得的進展——沒有一個目標將在今年底的最後期限前實現。
  • 英國《自然》雜誌:中國科學家能夠為全世界上課
    英國《自然》雜誌9月23日社論,原題:中國研究人員擁有全世界都需要聽取的寶貴經驗聯合國上周確認全球再次未能實現保護自然的目標。嚴峻結論已被寫入第五版《全球生物多樣性展望》報告。現在沒時間後悔或道歉,所有國家須開展更多緊急行動。一些最重大責任已落在中國肩頭——明年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將在昆明舉行,為下個十年制定目標。中國擁有數十年研究如何平衡經濟發展與控制物種及生態損失的經驗。世界需要聆聽這些故事,全面了解其中的複雜性。
  • 自然雜誌能發表這篇論文,比連續三天向中國道歉要真誠百倍
    當地時間5月4日,頂級學術期刊《自然》雜誌刊發了中英美多國科研團隊的研究。研究通過建模發現,中國使用的三大非藥物幹預措施不僅遏制了新冠疫情在中國的發展,也為全球贏得了時間窗口。以上研究來自英國南安普頓大學、復旦大學、武漢疾控中心、美國哈佛大學、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等多個研究團隊。研究者利用流行病學和匿名的人類活動數據,建立了一個模型框架,該模型使用日常旅行網絡來模擬中國各地的疫情暴發和幹預方案。
  • 世界頂級學術刊物《自然》 連續三天向中國道歉
    這家世界頂級學術刊物,連續三天向中國道歉英國《自然》雜誌道歉了。作為一本世界頂級學術刊物,此前,該雜誌曾將新冠病毒直接與武漢、中國相關聯。在最新的社論中,《自然》雜誌表示,「當初的做法確實有誤,我們願為此承擔責任並道歉」。
  • 西方權威雜誌對華道歉,連續三天請求中方原諒,歐美各國一片譁然
    據美國媒體的報導稱,作為全球最頂級的學術刊物之一,自然雜誌已經連續三天在自己的雜誌上發表社論中,公開向中方道歉,而道歉的內容也讓國際學術界感到震驚。據悉,在這次新冠疫情剛剛在我們國內爆發時,身為全球學術刊物的領頭羊,自然雜誌違背了世界衛生組織的倡議,將病毒同我們的城市聯繫在一起,在國際輿論上造成了很嚴重的負面影響,從而掀起了一系列反中輿論浪潮,給全球防疫工作帶來了極大的障礙。如今西方各國也都成為了疫情淪陷區,作為西方世界最具權威性的科學雜誌,自然連續三天公開對話道歉,甚至還宣稱會為了自己的言論承擔責任,這一反常舉動引起了歐美各國一片譁然。
  • 自然雜誌為曾將病毒關聯武漢道歉:汙名化必須停止
    中新網客戶端4月9日電(宋宇晟)《自然》雜誌@Nature自然科研4月9日發表社論《停止新冠病毒的汙名化》。其中稱,新冠病毒大流行之際,令人震驚的種族主義和歧視甚囂塵上,尤其是針對亞洲人的歧視。教育和科研將為此付出代價。
  • 英國《自然》雜誌選出年度十大科學發現
    英國《自然》雜誌日前對2020年全球範圍內的科研進展進行總結。該雜誌最新選出的2020年10項重大發現涵蓋了物理學、醫學、天文學、環境科學等多個領域成果。《自然》雜誌表示,兩個研究團隊分別介紹了對動物模型的幹預策略,這可能是迄今報告的最有力、最容易重複的「激活」策略。大氣方面的一項研究首次將與臭氧層空洞相關的「環流效應暫停」歸因於《蒙特婁議定書》的作用。南極上空的臭氧層空洞揭示了人造消耗臭氧層物質(ODS)構成的威脅。
  • 英國《自然》雜誌評出2016年度重大科學事件
    英國《自然》雜誌網絡版近日公布了其評出的2016年產生重大影響的科學事件,其中除了科學家首次探測到引力波的存在等重要科學發現外,中國在航天、氣候變化以及基因技術領域取得的多項重要成果也被《自然》雜誌認為產生了重大影響。  2016年較受矚目的科學事件當屬引力波。
  • 英國《自然》雜誌選出2020年十大科學發現
    新華社倫敦12月17日電 英國《自然》雜誌日前對2020年全球範圍內的科研進展進行總結。該雜誌最新選出的2020年10項重大發現涵蓋了物理學、醫學、天文學、環境科學等多個領域成果。這十大發現包含科學家抗艾研究的最新成果。
  • 這家世界頂級學術刊物,為何連續三天向中國道歉?
    英國《自然》雜誌道歉了。作為一本世界頂級學術刊物,此前,該雜誌曾將新冠病毒直接與武漢、中國相關聯。而在最新的社論中,《自然》雜誌表示,「當初的做法確實有誤,我們願為此承擔責任並道歉」。▲《自然》雜誌網站截圖新冠病毒疫情全球蔓延之際,種族主義和歧視的雜音甚囂塵上。
  • 銳參考|這家世界頂級學術刊物,為何連續三天向中國道歉?
    參考消息網4月10日報導(文/逸軒)英國《自然》雜誌道歉了。作為一本世界頂級學術刊物,此前,該雜誌曾將新冠病毒直接與武漢、中國相關聯。而在最新的社論中,《自然》雜誌表示,「當初的做法確實有誤,我們願為此承擔責任並道歉」。《自然》雜誌網站截圖新冠病毒疫情全球蔓延之際,種族主義和歧視的雜音甚囂塵上。
  • 石正麗接受《科學》雜誌專訪:「川普欠我們一個道歉」
    他欠我們一個道歉。」當地時間7月24日,世界權威學術期刊《科學》雜誌刊登了對武漢病毒研究所研究員石正麗的專訪,自新冠病毒疫情發生以來一直處於輿情旋渦中心的石正麗在這次採訪中直言不諱地說道。《科學》雜誌刊登專訪石正麗報導截圖:「川普欠我們一個道歉。」
  • 英國《自然》雜誌:火星探測器首現湖泊,「火星生命」真實存在
    英國《自然》雜誌:火星探測器首現湖泊,「火星生命」真實存在! 對此,參與研究的科學家們聯合在英國的《自然·天文學》雜誌上發表了最新的研究論文
  • 來看看《自然》雜誌歷任主編們的故事
    1869年11月4日《自然》首刊十九世紀的歐洲見證了人類在科學和數學領域的巨大進步,各類德語、法語以及英語出版物紛紛出現,並記錄了人類的智慧結晶。到了十九世紀後半葉,英國取得了技術及工業空前的進步。1950年代至1960年代之間,英國的科普類期刊的數量翻了一番。
  • 英國《自然》雜誌:中國保護生物多樣性的寶貴經驗值得世界聆聽
    9月23日,英國《自然》雜誌發表社論認為,中國在全球生物多樣性治理中發揮著關鍵作用,中國科學家有值得全世界傾聽的寶貴經驗。△《自然》雜誌報導截圖文章援引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秘書處日前發布的第五版《全球生物多樣性展望》,指出:全球在2010年擬定的20個原定於2020年實現的保護物種和生態環境的目標中,除6個「部分達成」外,其他均未達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