荸薺,又名馬蹄、茨瓜兒(通俗叫法)、水慄、芍、鳧茈、烏芋、菩薺、地梨、皮丘兒、薺米,是莎草科荸薺屬一種。那麼,荸薺的功效與作用都有哪些呢?下面來看看吧。
一、荸薺的功效與作用
1、荸薺的功效
【性味】 甘,寒。
【歸經】 入肺、胃經。
【功能主治】清熱,化痰,消積。治慍病消渴,黃疸,熱淋,痞積,目赤,嚼喉腫痛,贅疣。
《別錄》:"主消渴,痺熱,熱中,益氣。"
孟詵:"消風毒,除胸中實熱氣;可作粉食,明耳目,止渴,消疸黃。"
《日華子本草》:"開胃下食。"
《日用本草》:"下五淋,瀉胃熱。"
《滇南本草》:"治腹中熱痰,大腸下血。"
《本草彙編》:"療五種膈氣,消宿食,飯後宜食之。"
《綱目》:"主血痢、下血、血崩。"
《本經逢原》:"治酒客肺胃溼熱,聲音不清。"
《北硯食規》:"荸薺粉:清心,開翳。"
《本草再新》:"清心降火,補肺涼肝,消食化痰,破積滯,利藏血。"
2、荸薺的作用
利尿作用
荸薺水煎湯汁能利尿排淋,對於小便淋瀝澀通者有一定治療作用,可作為尿路感染患者的食療佳品。
降壓作用
荸薺汁加鮮藕汁、梨汁、鮮蘆根汁、麥冬汁一起,稱為「五汁飲」,用於生津消熱、降低血壓。
治療糖尿病
荸薺質嫩多?-,可生津止渴,對糖尿病患者有一定的輔助治療作用。
抗菌作用
荸薺中含有一種不耐熱的抗菌成分---荸薺英,它對金黃色葡萄球菌、大腸桿菌、產氣桿菌及綠膿桿菌均有抑制作用,也是夏季治療急性腸胃炎的佳品。
止渴
荸薺含水分豐富,可用於止渴。適於發熱後期之心煩口渴和低燒不退,還可預防流感。
退燒
荸薺是寒性食物,既可清熱瀉火,又可補充營養,對於發燒初期的病人有非常好的退燒作用,每次10個左右即可。
預防急性傳染病
在麻疹、流行性腦膜炎較易發生的春季,荸薺是很好的防病食品
治痔瘡
痔瘡患者常食荸薺也大有益處。
輔助治療癌症
茡薺還含有防治癌症的有效成分,臨床中多用於肺癌、食道癌、乳癌,是很好的輔助治療食品。
二、荸薺的食用方法
山楂馬蹄糕
原料:馬蹄粉300g,麵粉200g,山楂醬、冰糖各150g,雞蛋2隻,發酵粉15g
做法
1. 馬蹄粉與麵粉混合,加發酵粉、蛋液、冰糖(溶成糖水)合勻,在35~40攝氏度下待發;
2. 盛器四周塗上熟豬油,倒入發酵粉糊,約為容器1/3量,上籠用武火蒸15分鐘;
3. 取出鋪上山楂醬,再倒1/3糊,蒸15分鐘。
無花果燉馬蹄露
原料:馬蹄10粒、無花果4個、生薑2片、蔗糖適量、水適量
做法
1、無花果洗淨,切開兩邊,備用。
2、生薑洗淨,刮皮切兩片,備用。
3、馬蹄去皮,原粒洗淨,用抹手紙抹乾水分。
4、將馬蹄切成小粒。
5、將全部材料放入燉盅,加適量水和蔗糖,蓋上盅蓋。
6、隔水燉兩小時,即可食用。
以上就是小編為您介紹的荸薺的功效與作用,希望能夠幫助到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