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文學家首次觀測到距離地球11000光年中子星,你知道它多可怕麼

2021-01-13 騰訊網

黑洞是宇宙中威力強大的殺手,它可以將周圍的一切吞噬乾淨,甚至連光線都難以倖免,如果說黑洞是宇宙中最神秘的天體,那麼中子星應該是造物主引導人類去探索黑洞的橋梁。黑洞和中子星在多方面較為相似,這也對科學家研究中子星有很大幫助。

脈衝星是中子星的一種,也是可怕的吃貨。有時,當它們吞噬同伴恆星時,會吐出巨大的能量。美國天文學會在本周的會議上發表了一篇關於中子星爆發的報告。該報告稱一支由國際工作者組成的天文團隊觀測到了中子星的爆發過程,該中子星編號為「SAX J1808.4-3658」。那麼SAX中子星是一顆怎樣的星球?該研究團隊又是如何觀測到中子星的爆發過程呢?

天文學家在研究宇宙天體的過程中發現了一種密度極大的天體,它的密度僅次於肉眼不可見的黑洞,這就是中子星。和黑洞一樣,中子星的原型也是恆星,但這種恆星的質量級別達不到形成黑洞的標準,因此發生超新星爆炸之後變成了在白矮星和黑洞之間的一種天體。

此次發現的SAX中子星距離地球大約1.1萬光年,它的自轉速度令科學家們都瞠目結舌,竟然達到了每秒鐘401次。不過這算是中子星的「基本操作」,這個種類的天體是以自轉速度快以及密度高而出名。

該研究團隊在這次觀測中動用了7臺不同的望遠鏡,其中就有NASA的Swift X天文臺以及國際空間站中的NICER設備。根據研究人員描述,起初他們把觀測的重點放在了一些「增殖中子星」上,這類中子星的軌道上同樣存在著其他恆星,中子星憑藉著強大的吸引力不斷地吸走恆星的物質,當物質掠奪達到一定程度之後,中子星就會以螺旋的方式開始運動且持續升溫,最終出現爆發,SAX中子星的爆發過程也是這樣的。

對於中子星的研究有助於對引力波的研究,引力波一直是天文科研的主要目標。2017年美國的研究團隊在LIGO和Virgo兩座天文臺的幫助下發現了雙中子星合併引力波的現象,這讓天文學家更加深入地認識到中子星與引力波的關係。

一直以來,科學界主流觀點認為宇宙中的重金屬元素是恆星爆發後形成的,然而研究數據並不支持這種說法。天文學家最終在中子星身上找到了答案,並且提出了地球上大多數重金屬來源於中子星的爆發。據了解這次是天文學家首次以精美的細節捕捉到了導致這種劇烈爆發的瞬間,人類未來還會繼續加強對中子星的觀測和深入研究。

相關焦點

  • 每秒轉動401次的中子星,距離地球11000光年,它在瘋狂吞噬恆星
    據環球網6月4日的消息,美國天文學會在本周的會議上發表了一篇關於中子星爆發的報告。該報告稱一支由國際工作者組成的天文團隊觀測到了中子星的爆發過程,該中子星編號為「SAX J1808.4-3658」。據了解這是天文學家首次觀看到中子星爆發的全過程,對之後的天文研究具有重大的意義。
  • 天文學家首次觀看到一顆中子星的爆發過程
    本文轉自【cnBeta.COM】;脈衝星是中子星的一種,也是亂七八糟的吃貨。有時,當它們吞噬同伴恆星時,會吐出大量的能量。天文學家首次以精美的細節捕捉到了導致這種劇烈爆發的瞬間。周一在虛擬的美國天文學會會議上發表的一項新研究,詳細記錄了SAX J1808.4-3658的極端爆發,這是一顆距離地球約11000光年的中子星,其自轉速度快得令人難以想像,每秒鐘就會旋轉401次。不過,從中子星的角度來說,這也是正常的,因為這些奇異的宇宙巨獸是宇宙中最極端的物理現象。
  • 兩顆中子星在距離地球約1.3億光年的地方相互碰撞 仍繼續產生X射線
    1.3億光年的地方相互碰撞 仍繼續產生X射線(神秘的地球uux.cn報導)據cnBeta:外媒CNET報導,天文學家曾發現,兩顆中子星在距離地球約1.3億光年的地方相互碰撞。地球上的數十臺望遠鏡在電磁波譜的不同波長上捕捉到了這次罕見的合併。首先,是一陣高能伽馬射線,隨後是一陣光和紫外線、無線電和紅外信號。碰撞發生後大約9天,美國宇航局(NASA)的錢德拉天文臺接收到了X射線信號。根據天文學家對中子星的理解,它現在應該已經消失了。
  • 中子星的爆發有多可怕?美國天文學家觀測到了,看看他們怎麼說
    這一報告是自從人類探索外太空至今,天文學家首次觀看到中子星爆發的全過程,對今後人類的天文研究具有重要意義。那麼什麼是中子星呢?中子星(neutron star)是除黑洞外密度最大的星體,恆星演化到末期,經由重力崩潰發生超新星爆炸之後,可能成為的少數終點之一,質量沒有達到可以形成黑洞的恆星在壽命終結時塌縮形成的一種介於白矮星和黑洞之間的星體。
  • 天文學家說他們已經發現了最年輕的中子星,它已經隱藏了幾十年
    1987年的超新星是從地球上觀測到的一次真正壯觀的事件,然而,迄今為止,人們為一睹由此產生的中子星所做的種種努力都沒有取得任何成果天文學家終於在相機上捕捉到了一顆死恆星,它是在33年前一顆大質量恆星Sanduleak-69202在一顆令人瞠目結舌的超新星中死亡後留下的一片厚厚的塵埃雲團中發光,當時即使用肉眼也能看到。調查結果已發表在《天體物理學雜誌》上。在大坍縮期間,令天文學家感到困惑的是,他們未能找到任何預期的新生中子星的蹤跡。
  • 人類觀測從肉眼可見300萬光年到138億光年的距離,是如何做到的?
    在400年前,也就是1609年前,我們人類肉眼可觀測到最遙遠的宇宙大約是300萬光年之外的三角座星系。稍近一些的有250萬光年外的仙女座星系和20萬光年外的小麥哲倫星系。能看到的最遠的恆星也不超過1000光年之外。
  • 天文學家發現距離地球最近的黑洞,僅1000光年
    天文學家發現距離地球最近的黑洞,僅1000光年  Emma Chou • 2020-05-07 18:50:45 來源:前瞻網
  • 人類首次觀測到中子星的真正樣子,表面不明的白色區域是什麼?
    在宇宙中有一種由恆星衰變形成的神秘天體——中子星,當恆星演化到生命末期的時候,通常會根據質量大小的不同進行轉變,中子星是一種質量超過太陽3倍左右的恆星形成的衰變體,長久以來科學家並沒有直接觀察到中子星的樣子,只知道這是一顆會從兩極發出輻射光束的變異星體,不過通過用X射線對
  • ​倆中子星能撞出100個地球質量的黃金?
    好事成雙。最近天文學家又有新發現:這對中子星碰撞、合併創造出了更大驚喜——生成相當於100個地球質量的黃金、500個地球質量的鉑金、50個地球質量的銀!的確如此,宇宙就是這麼神奇。就像美國雪城大學天文學家鄧肯·布朗(Duncan Brown)所說的:如果你有能力將一大堆中子,以1/3光速劇烈碰撞在一起,就會得到你想要的黃金!
  • 中子星相撞威力太大,還會產生引力波?
    所以,LIGO的利文斯通(Livingston)探測器是唯一一個記錄這次發生在2.9億光年到7.44億光年外的探測器——這個距離比發生在1.5億光年以外的首次中子星合併事件要遠得多。一對中子星相撞還是中子星和黑洞相撞?天文學家們和LIGO的工作人員利用引力波信號來給這兩顆中子星「稱重」。一顆的質量約為太陽的1.1到1.7倍,另一個的質量更大,約為太陽1.6到1.9倍。
  • 是地球質量33.3萬倍,或是全宇宙最大中子星被發現,距離4600光年
    近日,美國科學家在一個距離地球4600光年遠星系中又有重大發現,因為發現了一個或是全宇宙「最大」中子星。美國WVU天文學家團隊表示,此次發現得益於美國西維吉尼亞州波卡洪塔斯縣綠色望遠鏡。該中子星被命名為J0740 + 6620,它是有史以來最大中子星,其質量是太陽質量的2.17倍,如果要以地球來做比較的話,是地球質量70萬倍,搞得科學家都直呼幾乎不可能存在,或是全宇宙最大中子星。
  • 天文學家終於破譯16300光年外,來自中子星的奇怪X射線爆發
    看更多大美宇宙科學博科園天文學家在X射線爆發中發現了一種罕見的模式,它來自不超過16300光年遠的中子星系統。該恆星系統MAXIJ1621 XRT 501於2017年10月9日首次出現在SWIFT/−深星系平面勘測的數據中,它是空間中一個奇怪的點,隨著X射線不可預測地閃爍。現在研究人員在一篇新研究論文中寫道:這是一個雙星系統的跡象,它既包含一顆正常恆星,也包含一顆中子星或黑洞。
  • 天文學家終於破譯16300光年外,來自中子星的奇怪x射線爆發
    天文學家在X射線爆發中發現了一種罕見的模式,它來自不超過16300光年遠的中子星系統。該恆星系統MAXIJ1621 XRT 501於2017年10月9日首次出現在SWIFT/−深星系平面勘測的數據中,它是空間中一個奇怪的點,隨著X射線不可預測地閃爍。現在研究人員在一篇新研究論文中寫道:這是一個雙星系統的跡象,它既包含一顆正常恆星,也包含一顆中子星或黑洞。中子星和黑洞都可以產生不可預測的X射線,因為它們從伴星吸收物質,但方式非常不同。
  • 巨蟹座出現6億年前的「鬼宿星團」 距離地球約550光年
    「鬼宿星團」距離地球大約550光年,其中擁有大約1000顆左右的恆星,這些恆星被認為同時形成於相同的大型空間氣體塵埃雲中,時間大約為6億年前,研究人員在這片恆星世界中探測到相類似的化學成分。天文學家此前發現兩顆系外行星圍繞著大質量恆星集群,但並沒有在恆星團中類似太陽的恆星周圍發現行星。
  • 天文學家發現有史以來最大的中子星!質量為太陽的2.14倍!
    天文學家發現有史以來最大的中子星!質量為太陽的2.14倍!當一顆恆星變成超新星時,它的殘骸核心會在自身的引力作用下坍塌。如果這些殘骸的質量足夠大的話,它可能會形成一個黑洞,一種引力非常強大,甚至光都無法逃逸的天體。如果殘骸的核心質量較小的話,它就會變成一顆中子星,之所以這樣命名,是因為它的重力強大到可以把質子和電子一起壓碎,形成中子。
  • 人類首次接收到,系外行星向地球發出神秘信號,距離僅51光年
    該信號可能是第一次從太陽系以外的行星上收集到的射電信號,而且該行星距離地球僅51光年遠。,科學家認為是來自一顆高度磁化的中子星(即磁星,有著極強的磁場,能不斷地向外釋放出強大的電磁輻射),或在矮星系中心的超大質量黑洞。
  • 人類首次接收到,系外行星向地球發出神秘信號,距離僅51光年
    近日,美國康奈爾大學領導的一個國際科學家團隊通過射電望遠鏡陣列監測宇宙,探測到了來自牧夫座τ系統的射電脈衝串。該信號可能是第一次從太陽系以外的行星上收集到的射電信號,而且該行星距離地球僅51光年遠。自2007年起,天文學家已經發現大約100道神秘射電信號,這些射電信號就像貫穿宇宙的雷射一樣,會與磁場、等離子區、宇宙填充物相遇,它們會捕獲關於星系際空間的信息,可以用作搜索宇宙奧秘的重要工具但是之前發現的射電脈衝信號,因為色散量較大的、持續時間為毫秒級,因此也被稱為快速射電暴,科學家認為是來自一顆高度磁化的中子星(即磁星,有著極強的磁場,能不斷地向外釋放出強大的電磁輻射
  • 在1.9萬光年外,發現中子星,能迅速變成毫秒脈衝星!
    位於距離地球1.9萬光年的密集星團「Terzan 5」中,有一對恆星的奇怪行為引起了天文學家注意。阿爾伯塔大學天體物理學家克雷格·海因克說:我們同時使用X射線和無線電波觀測到了一個奇異的恆星雙星系統。在10年前,我們知道中子星是脈衝星,中子星是從伴星吸積物質,但沒有一顆中子星來回切換。
  • 天文學家首次觀測到「恆星神秘死亡行為」
    天文學家首次觀測到「恆星神秘死亡行為」!巨型恆星忽然消失,究竟是直接變成了黑洞,還是說它的存在本身就是一個錯覺?你知道嗎?這顆巨大的恆星距離人類十分遙遠,導致人們難以定位,從而使得這顆位於金曼矮星系的亮藍色變星在突然消失前,天文學家們無法確定它是塌縮成了一個黑洞,還是躲到了星際塵埃的後面玩起了「躲貓貓」的遊戲,科學家們再次深入對比後發現一個真真切切的事實,即一顆有7500萬光年的恆星,無緣無故的消失在宇宙中,他們之所以這般肯定是因為這顆恆星大約是太陽的85倍,亮度也足足比太陽高出幾百萬倍,其實在發現這顆行星時,科學家們就已經對其進行了長達十年左右的研究
  • 在最大中子星和最小黑洞之間存在質量間隙,天文學家發現神秘物體
    當質量最巨大的恆星死亡時,它們會在自身引力下坍塌並最終形成黑洞;當質量稍小的恆星死亡時,它們會以超新星的形式留下一顆緻密的恆星殘餘物,它就是中子星。最近幾十年來,天文學家已經知道,最大的中子星的質量不超過太陽質量的2.5倍,而已知質量最小的黑洞大約是5倍太陽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