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宇宙中有一種由恆星衰變形成的神秘天體——中子星,當恆星演化到生命末期的時候,通常會根據質量大小的不同進行轉變,中子星是一種質量超過太陽3倍左右的恆星形成的衰變體,長久以來科學家並沒有直接觀察到中子星的樣子,只知道這是一顆會從兩極發出輻射光束的變異星體,不過通過用X射線對雙魚座的J0030+0451的中子星進行觀察,科學家首次看到了中子星表面的真正樣子。

中子星雖然是一顆恆星衰變的天體,但密度卻是宇宙中僅次於黑洞的最大天體,由於強大的壓力把恆星上的物質都壓縮成了密度極高的中子,同時本身會進行高速的自轉並從兩極發射出亮度極高的輻射波,這種輻射波會照射到很遠的地方,科學家曾認為宇宙中神秘的射電暴就是由中子星產生的脈衝,不過很快就否定了這個說法。
編號為J0030+0451的中子星位於1100光年之外的雙魚座,質量大約是太陽的1.3倍,但直徑卻只有26公裡,科學家使用的是國際空間站上的「中子星內部成分探測器」(NICER)對這顆中子星進行了X射線的探測,令人驚奇的是在形成的圖像中能看到中子星南半球區域有幾處白色的光斑,顯然這是首次觀察到中子星的表面情況,科學家認為中子星由於強烈的引力會扭曲光線,這幾處白色的不明區域並不是真實的樣子,具體是什麼物質還需要進一步的探明。
通常中子星的輻射波會隨著星體的高速自轉猶如燈塔一樣不斷擴散到宇宙空間中,這些輻射波對於地球上的生物來說具有很強的殺傷力,不過幸運的是人類觀察到的中子星都距離地球非常遙遠,這些輻射波到達地球時已經非常微弱了,但對於中子星為什麼會發射出如此強輻射的脈衝還不得而知,這次在J0030+0451的中子星表面發現的白色區域已經是人類觀測宇宙天體的裡程碑了。
對於中子星依舊有許多無法了解的謎團,這種高密度的天體是屬於氣態行星、巖石行星還是恆星那樣的等離子體呢?又或許是人類未知的另一種形態。
歡迎關注我的百家號,這裡將帶給您一個全新的視角看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