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改變了物體轉動狀態?力矩,力偶,還是力?

2021-01-14 聲振之家

來源:圖形公式不煩惱公眾號(ID:ArtByMathematica),作者:陳奎孚。

在說出筆者看法之前,首先要明確這裡的物體指的是什麼,力又指的是什麼。比如把物體理解成質點,則質點不可能有轉動效應,也就是問題本身不成立。在工科理論力學中,物體的慣常理解是一個剛體,是一個,不是兩個;是剛體,不是變形體。


再來看力。它的教科書式定義是物體與物體之間的相互作用。然而,從初中物理到高中物理,再到大學物理,乃至到了理論力學,一說力,就默認為集中力,它有大小、方向和作用點三要素,但是物體之間的相互作用就是集中力?答案當然是否!

集中力只是對物體之間相互作用的一種近似。這種近似要求,相對於感興趣的現象,相互作用的面積要足夠小,比如上圖中,如果感興趣的是石子下方的膜變形隨位置的變化,那膜與石子之間的相互作用肯定不能簡化為集中力。比集中力更接近實際的是分布力(線、面、體)。按分布力的分析會得到一個結果A,再按集中力分析也可得一個結果B。如果A與B的差異對我們所感興趣現象的影響甚微,那麼分布力就可以簡化為集中力(有人會質疑都得到了結果A,還要B幹啥!質疑得完全正確,但是A不好得到,往往是根據經驗估算的一個界;或者A太複雜,就只能無奈地接受B了!沒辦法,工程分析必須接受現實條件的限制,無法像哲學家和藝術家那樣能汪洋恣肆)。


另外還要注意,相互作用強度也肯定與相互作用的兩個物體狀態有關,而相互作用又會改變物體狀態,所以相互作用的強度與物體的運動狀態是耦合的。然而,對集中力的常規理解(到理論力學教學為止)是不計兩個相互作用物體之運動狀態(也只有當物體運動狀態對相互作用的影響可忽略時,將相互作用理解為教科書中的集中力,才是有效的)。


綜上,本話題的預設語境是一個剛體和一個集中力。


通常說:「力是物體運動狀態改變的原因」。按照力學圈的還原論風格,這裡的力肯定是最簡單的情形—一個集中力。物體的運動狀態是物體內所有質點的運動速度。在工科理論力學中,物體被默認為剛體,而剛體的運動狀態(所有質點的信息)被質心速度矢量和繞質心(為了形象起見,其實轉動沒有繞那點的說法)轉動的角速度矢量所完全刻畫,即由兩個速度矢量的改變信息就能獲得整個剛體的運動狀態改變信息。

所以是(一個集中)力改變了剛體的質心運動狀態和繞質心轉動狀態。因此筆者看法是:力是物體轉動狀態改變的原因;當然,同時力還改變了質心的運動狀態。

力偶不是一個集中力,所以它不是「力是物體運動狀態改變的原因」中「一個集中力」。但是如果你想讓剛體發生純轉動改變(質心的運動狀態不變,只改變繞質心的轉動狀態),這時作用一個集中力是無法實現的。力「系」可以實現這樣的效果,實現該效果的最簡單力系就是「一個」力偶。再次提醒,力偶不是一個集中力,它是一個集中力之「系」。

如果剛體的運動被限制為只能發生定軸轉動,那麼可以計算一個集中力對軸之矩(jǔ)—力矩,用此量可以分析該定軸轉動剛體的角加速度(轉動狀態的該變量)。那麼可不可以說「力矩是物體運動狀態改變的原因」呢?筆者認為不可以,因為力學圈在回答問題時,一定會把所有的作用因素都考慮進來(避免限入詭辯術慣用的中途「改變定義和前提」的伎倆),而力矩概念中並不含軸對物體作用信息(確實考慮了軸的位置信息)。


此外,矩心是可以任意選的,即使物體沒有轉動軸,也可以計算出力矩。再特殊點,對只在質心受到集中力的剛體發生平移(假設初始轉速也為零)。此種情形,仍然可以計算作用於質心的集中力對任意點的矩。


更確切地說,力矩就如同主矢,是一個計算量。即使對於剛體,它也很難被理解為物理量。


哈工大理論力學教材中一道思考題是:從力偶理論知道,一力不能與力偶平衡。但為什麼下圖所示的輪子上的力偶M似乎與重物的力P相平衡呢?

力偶理論說一力不能與力偶平衡,其適用前提是剛體只受一個集中力和一個力偶,不能再有別的第三者插足,但是上圖O鉸處有約束反力,它就是小三。正是這個小三與P構成力偶,該力偶與M平衡。


在計算上,可以計算P對O點的力矩,該力矩在數值上與M大小相等,轉向相反,相當於平衡了。但力矩計算顯然沒有O處約束力的信息(如果你說,考慮O處約束力了,只是它的矩是0呀;這樣說就是兩個力的矩了,而不是一個集中力的矩了)。


以上是從力學體系的認識,但是教學中,對概念的理解是逐步推進的。如果只談質點模型,那麼就不涉及轉動問題。對剛體作定軸轉動,若只介紹到力矩(高中物理和大學物理往往到此為止),也只能說「力矩是轉動狀態改變的原因」,因為此時也沒有力線平移定理和力偶的知識。既然要介紹轉動,總是要讓學生大概解理解一下轉動的改變原因,而此時除了說力矩,也還只能說力矩。


如果工科理論力學只停留於力偶,或特別強調力偶概念,那麼學生說「力偶是轉動狀態改變的原因」,天也塌不下來。


最後,有些材料說力有外效應和內效應。其中內效應為「力使物體變形」。筆者認為,如果按照力學圈的習慣,把這裡的力理解為「一個集中力」,那麼還是免談「一個集中力的變形效應」。


以上一家之言,恭請拍磚。學習是逐步發展過程,某個階段為了教學有效性和解題速度,對某些說法上升為「永恆真理」,可以理解。當然最理想的教學效果是:不要說死,鼓勵學有餘力的同學探索更廣框架下的理解,但哪個教師又能完美地達到這一境界呢!?


好好自我修煉吧!


參考文獻:


陳奎孚.理論力學精細輔導.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18.9



聲明:本微信轉載文章出於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目的,並不意味著支持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立即聯繫我們,我們會予以更改或刪除相關文章,保證您的權利!

相關焦點

  • 力偶與力矩
    正畸與力學密不可分,那麼究竟什麼是力偶、力矩、阻抗中心你還記得嗎?還能分清並且運用在牙齒矯正上嗎?
  • xxkj05——第三章 力矩和力偶課件
    力F使物體繞矩心O點逆時針轉動時為正,反之為負。力矩的單位常用N·m或kN·m,有時為運算方便也採用N·mm的單位。其中力矩的性質;(1)力沿其作用線移動,不改變它對點的矩(2)當力的作用線過矩心時,力矩為零(3)力對點之矩與矩心位置有關。2、合力矩定理由於一個力系的合力產生的效應是和力系中各個分力產生的總效應是一樣的。
  • 談力偶
    很多同學對這個概念還是比較模糊,因為對物體施加力才是最直觀的,也符合我們生活中的認識。初中、高中一直在講牛頓定律,在力的作用下物體保持平衡或改變運動狀態,並沒有涉及力偶。那什麼是力偶?實際上,只有物體受兩個及其以上的力作用時,才涉及到力偶的概念。工程實踐中的物體更多的是受到多個力的共同作用,也就是力系。不失一般性,我們研究兩個力之間的關係就能反應出力系處理的整個過程。
  • 理論力學-第5節:力矩與力偶理論
    本節學習要求:1、通過微課學習掌握下列內容:力對點之矩的計算及正負號規則;合力矩定理;力偶矩的計算及正負號規則;力偶的合成與平衡
  • 力矩、轉矩、扭矩這三個名詞你能分清區別在哪裡嗎?
    力對某一點的力矩的大小為該點到力的作用線所引垂線的長度(即力臂)乘以力的大小,其方向則垂直於垂線和力所構成的平面用右手螺旋法則來確定。力對某一軸線力矩的大小,等於力對軸上任一點的力矩在軸線上的投影。國際單位制中,力矩的單位是牛頓·米。常用的單位還有千克力·米等。力矩能使物體獲得角加速度,並可使物體的動量矩發生改變,對同一物體來說力矩愈大,轉動狀態就愈容易改變。
  • 【理論力學考研精講精練】第一章 靜力學基本公理和物體的受力分析
    §1-1剛體和變形固體的概念一、力的概念1.定義:力是物體間的相互機械作用,這種作用使物體的運動狀態發生改變或使物體產生變形。平衡力系:物體在力系作用下處於平衡,我們稱這個力係為平衡力系。等效力系:用一個力系代替另一個力系,而不改變原力系對剛體的效應,稱此兩力系等效或互為等效力系。二.平衡是指物體相對於慣性參考系保持靜止或作勻速直線運動的狀態。  三.剛體就是在力的作用下,大小和形狀都不變的物體。
  • 【力矩】【轉矩】【扭矩】區分
    點擊藍字往期推薦:【剛度】【強度】【硬度】區分力矩在物理學裡是指作用力使物體繞著轉動軸或支點轉動的趨向
  • 力矩、轉矩、扭矩,有什麼區別?
    力矩在物理學裡是指作用力使物體繞著轉動軸或支點轉動的趨向。力矩,力對物體產生轉動作用的物理量,可以分為力對軸的矩和力對點的矩。轉動力矩又稱為轉矩或扭矩。其中,L 是從轉動軸到著力點的距離矢量,F 是矢量力。力矩也是矢量,力矩的單位是牛頓-米。
  • 什麼是力矩、轉矩、扭矩,區別是什麼?
    力矩在物理學裡是指作用力使物體繞著轉動軸或支點轉動的趨向。力矩,力對物體產生轉動作用的物理量,可以分為力對軸的矩和力對點的矩。
  • 什麼叫力矩_力矩有什麼用_力矩怎麼求
    力矩是描述物體轉動效果的物理量,物體轉動狀態發生變化。才肯定受力矩的作用。   當物體繞固定軸轉動時,力矩只有兩種可能的方向,所以可用正負號來表示。一般規定:使物體沿逆時針方向轉動的力矩為正;使物體沿順時針方向轉動的力矩為負。因此作用於有固定軸的轉動物體上的幾個力矩的合力矩就等於它們的代數和。這個代數和將決定物體是處於平衡狀態,還是非平衡狀態。
  • 什麼是力矩、轉矩、扭矩,有什麼區別?
    力矩在物理學裡是指作用力使物體繞著轉動軸或支點轉動的趨向。力矩,力對物體產生轉動作用的物理量,可以分為力對軸的矩和力對點的矩。
  • 力學教學筆記之進動的陀螺:理解角動量-力矩關係
    我們分三種情況來討論:初始狀態,對稱軸垂直於桌面;收尾狀態,對稱軸與垂線保持固定夾角,陀螺既有自轉又有進動;這兩者之間的過度狀態,即陀螺傾倒的過程。初始狀態很簡單,陀螺繞著對稱軸轉動,對稱軸垂直於桌面,與重力方向一致,桌面的支持力向上,正好與重力平衡。摩擦力使得陀螺的轉動逐漸變慢。
  • 力矩單位換算公式 力矩單位換算
    力矩是一個物理概念,表示的是力對物體作用時所產生的轉動效應的物理量。而力矩的單位卻有兩個,分別是牛頓·米和千克力·米,那麼這兩個單位怎麼換算呢?快來看看吧!  力矩單位換算公式力矩的單位換算公式即是重力公式。
  • 因轉動的物體有軸向力?
    因轉動的物體有軸向力?文/袁玉剛 圖/來自網際網路在桌子上轉躺著的熟雞蛋,轉著轉著雞蛋就豎立起來啦,重心升高,能量增加,明顯地違反了物理規律。這是為什麼?,都會轉起來,而且會很快趨於最低能量的自轉狀態,即長軸為旋轉軸的狀態,就像處於一個旋渦中。
  • 陀螺力矩與「魚鷹」飛機
    快速旋轉且旋轉軸在空間中可改變方向的物體稱為陀螺。陀螺的運動有兩種基本屬性:定軸性和進動性。無力矩作用時陀螺的旋轉軸保持空間中的方位不變,稱為定軸性。有力矩作用時轉動軸在空間中緩慢轉動,其端點的運動方向與力矩矢量一致,稱為進動性。在《抖空竹與歐拉方程》中裡已有過詳細的解釋。
  • 力矩的概念與方向
    即,力F 對O 點產生的力矩,其中,h 定義為力臂,即轉動點(或軸)到力的作用線的垂直距離。由上式可得,F1、F2 對O 點的力矩也為0,所以F1、F2 不會對O 點產生轉動效應,故F1、F2 不能使扳手轉動。可以得出:當力臂等於零時,不論作用力多麼大,對物體都不會產生轉動作用。
  • 理力的力是什麼力?
    力是什麼?我們在初中就背過:力是物體與物體之間的相互作用。進一步,力有三要素,大小、方向和作用點,所以力可以用矢量來表示。圖2 你看看,理論力學的「力」與物理教學中的「力」還是有點差異的! 從哲學講,從自然的本源講,天下的「力」都是一個力,即物體之間的相互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