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對生命的生長和維持有哪些影響?|BMC生態學與進化發育生物學...

2021-01-15 騰訊網

2001年,Scott Gilbert提出了生態發育生物學的概念,認為環境影響表型的建立。在隨後很長的一段時間內,這個領域逐步發展了起來,並且發現了真正破壞生態發育的因素。二十年後的今天,誕生了Eco-evo-devo這個新的概念,它讓生態學家、發育學家和進化生物學家開始思考環境對生命的生長和維續的影響。

為了讓更多的人了解這一不斷發展的新領域,BMC Developmental BiologyBMC EcologyBMC Evolutionary BiologyEvoDevo聯合宣布推出關於生態和進化發育生物學(簡稱Eco-evo-devo)的專題系列(專輯)。

歡迎eco-evo-devo領域的研究人員向本專題系列投稿。該專題系列涵蓋了eco-evo-devo的各個方面,包括但不限於營養、捕食者、競爭者、氣候和其他環境因素對發育的影響。本專輯的文章可以利用所有的模式系統(植物、動物和微生物)來研究包括表觀遺傳學遺傳、甲基化與發育、內分泌信號和激素生物學、基因組和轉錄組分析、發育可塑性、祖先發育潛能、隨機變異、物種化、社會相互作用等的主題,以此來連繫生態學和影響進化理論的發育生物學。

本系列主要發表研究論文和對這個領域來說具有重要意義的方法學文章。

請直接向相關期刊投稿,並在投稿信中說明是向 "Eco-evo-devo"專輯投稿。另外,您也可以將投稿前的疑問通過電子郵件發給編輯:

本專輯已經開始接受投稿,我們期待您的精彩分享。

投稿至BMC Developmental Biology

Citation Impact

2.000 - 2-year Impact Factor

2.643 - 5-year Impact Factor

0.788 - Source Normalized Impact per Paper (SNIP)

1.109 - SCImago Journal Rank (SJR)

BMC Developmental Biologyis an open access, peer-reviewed journal that considers articles on the development, growth, differentiation and regeneration of multicellular organisms, including molecular, cellular, tissue, organ and whole organism research.

投稿至BMC Evolutionary Biology

Citation Impact

3.058 - 2-year Impact Factor

3.252 - 5-year Impact Factor

1.198 - Source Normalized Impact per Paper (SNIP)

1.531 - SCImago Journal Rank (SJR)

BMC Evolutionary Biologyis an open access, peer-reviewed journal that considers articles on all aspects of evolution and ecology, including, but not limited to, molecular and non-molecular evolution, population genetics and phylogenetics, conservation genetics, palaeontology, behavioral and population ecology, macroecology, ecological and evolutionary developmental biology and biodiversity (including environmental DNA).

投稿至BMC Ecology

Citation Impact

2.381 - 2-year Impact Factor

2.922 - 5-year Impact Factor

0.913 - Source Normalized Impact per Paper (SNIP)

1.03 - SCImago Journal Rank (SJR)

BMC Ecologyis an open access, peer-reviewed journal that considers articles on environmental, behavioral and population ecology as well as biodiversity of plants, animals and microbes.

BMC EcologyBMC Evolutionary Biology將合併為一個期刊,新的刊名為BMC Ecology and Evolution

投稿至EvoDevo

The focus of the journal is on research that promotes understanding of the pattern and process of morphological evolution.

All articles that fulfill this aim will be welcome, in particular:

evolution of pattern

formation comparative gene function/expression

life history evolution

homology and character evolution

comparative genomics

phylogenetics and palaeontology

相關焦點

  • BMC專題徵稿 | 生態學與進化發育生物學
    ,認為環境影響表型的建立。在隨後很長的一段時間內,這個領域逐步發展了起來,並且發現了真正破壞生態發育的因素。二十年後的今天,誕生了Eco-evo-devo這個新的概念,它讓生態學家、發育學家和進化生物學家開始思考環境對生命的生長和維續的影響。
  • 生物個體的生長發育,完全由自我基因決定,還是會受環境影響?
    自多細胞生命出現以來,就有大量微生物以它們為家。自然的微生物群(所有生活在生物體內和體表的細菌、病毒和真菌),對生物體來說是至關重要的。例如,它們會幫助宿主吸收營養物質或抵禦有害病原體。科學家們一直認為,個體的生長發育是一個不受外部因素影響,完全由基因所決定的過程。然而,事實證據表明,發育過程並不是自動發生的。
  • 影響作物生長發育的環境因素有哪些?以及如何進行控制和調節
    一、影響作物生長發育的環境因素作物生長在田間,生長環境中的各種因紊都與作物發生直接或間接的關係,有些限制或促進作物的生長發育,有些也可能沒有什麼明顯作用』但它們都是影響作物生長發育的生態因子或環境因素。
  • 關於Eco evo devo的二三事 | BMC系列期刊聯合專題徵稿
    關於Eco evo devo的二三事 | BMC系列期刊聯合專題徵稿 論文標題:Cross-Journal Thematic Series launch|Call for papers: Eco evo devo 微信連結:點擊此處閱讀微信文章 原文連結:點擊此處閱讀原文文章 2001年,Scott Gilbert提出了生態發育生物學理論,這一概念在過去近二十年的發展,到今天萌生出了
  • BMC Biology | 近期研究精選
    同時,我們根據進化論系列文章中的最新一篇詳細介紹了薄葉海膽的轉錄組、蛋白質組和基因組草圖。 如果您有任何疑問,或者您想詢問您的論文是否適合在BMC Biology 上發表,請隨時聯繫我們!郵箱:bmcbiologyeditorial@biomedcentral.com。
  • 2022北京師範大學生態學考研複試線、參考書等必看備考信息
    在理論與進化生態學特色研究方向,主要開展生物多樣性起源與維持機制、種間關係進化等方面的研究,提出了生物多樣性維持的近中性理論,獲"Faculty of 1000 Biology"推薦。二、專業目錄(註:06進化與生態基因組學方向可選擇考試科目)三、考試科目、研究方向考試科目①101思想政治理論②201英語一③718普通生態學④820普通生物學研究發現01動物生態學02植物生態學 03微生物生態學04景觀生態學
  • 非模式生物演化發育生物學步入新時代
    自《物種起源》發表以來,演化生物學已成為生命科學領域的基石,並先後經歷了幾次重要的擴展,整合了孟德爾遺傳學定律,摩爾根的染色體遺傳機制和克裡克的中心法則等。特別是近年來組學技術和基因編輯技術的飛速發展,為演化生物學研究帶來了新的機遇和挑戰。
  • 基因編輯成進化發育生物學領域「殺手級」技術—新聞—科學網
    圖片來源:Field Museum Library/Getty Images 從1893年至今,幾乎在每年的夏季,年輕的發育和進化生物學者都會湧向美國麻薩諸塞州伍茲霍爾,鑽研業內的技術。在該校全球有名的海洋生物學實驗室中,參與其年度胚胎學課程的學生都會解剖海膽和櫛水母,此外還會移植來自不同動物的細胞。
  • 劉光興——中國海洋大學——海洋浮遊動物生物學和生態學、生物...
    職稱: 教授       招生專業: 研究領域: 海洋浮遊動物生物學和生態學、生物海洋學、海洋環境生態學 聯繫方式
  • 影響植物生長發育的因素有哪些?在栽培時必需要注意!
    導語:影響植物生長發育的因素有哪些?在栽培時必需要注意!影響作物生長的因素有遺傳特性、栽培環境、栽培措施和管理技術,其中栽培措施是最容易被人為調控的因素也是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影響作物合理密植的因素有很多,不同品種作物的生育期、形態、對土壤水分及養分的吸收程度均各有不同,所需最佳種植密度也不同,在土壤肥沃的土地進行栽培時,作物的栽培密度相對較低,相反,在土壤貧瘠的土地栽培時,栽培密度應相對高一些。氮(N)是植物的組成元素,是植物體內營養成分的重要組成部分,被稱為生命元素。
  • 李德銖研究員受邀成為《BMC進化生物學》編委
    近日,應《BMC進化生物學》(BMC Evolutionary Biology)編委會邀請,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李德銖研究員從2009年1月起擔任該刊編委會聯合編委(Associate Editor),任期3年。
  • Nature子刊《自然-生態學與進化》:扇貝發育演化研究獲進展
    《自然》(Nature)子刊《自然-生態學與進化》(Nature Ecology & Evolution其作用機制,主要是調控其他有關於細胞分裂、紡錘體方向,以及硬毛、附肢等部位發育的基因。Hox基因屬於同源異型盒(homeobox)家族的其中一員,在大多數Hox基因中,會含有一段約180個核苷酸的同源異型盒,可以轉錄出含有約60個胺基酸序列,稱為同源蛋白質區段(homeodomain)。
  • CRISPR基因編輯技術在進化發育生物學領域掀起熱潮
    這種名為CRISPR–Cas9的精確、有效的基因編輯技術已經開始在全球多個生命科學研究實驗室開始風靡,如今該技術已經席捲了整個發育生物學領域,研究者們也試圖去解釋進化適應性背後所發生的發育改變。來自喬治華盛頓大學的進化生物學家Arnaud Martin則指出,CRISPR是整個生物學研究領域的巨大變革,但對於發育生物學領域而言,該技術則會帶來一定的革新能力,利用CRISPR技術我們就能進行此前無法進行的工作。
  • 發育生物學研究的國家需求
    這些都迫使我們加快了解生殖與發育生命現象的本質,以更好地解決、預防人類的生殖健康問題和提高人口素質。一、人類對避孕節育的現實需求我國作為一個人口大國,目前人口的增長速度較為穩定,每年的人口絕對增長量還維持在高水平。
  • 激素的三大特點,骨骼的生長發育與哪些激素有關係?
    (3) 作用巨大,雖然激素在人的血液中含量很少,但如果沒有激素的參與、控制,人體的生長、發育及代謝就會處於「無政府」狀態,人的生命就會受到威脅。 骨骼的生長發育與哪些激素有關係?
  • BMC Biology 最新內容目錄
    ,早年的飲食如何影響生物對後期不健康飲食的反應,和調節性 T 細胞的分化景觀等。 此外還包括一些最新發布的其他主題系列的文章,比如進化論主題中,Eörs Szathmáry探討了自然選擇如何推廣第五規則(生物版的第五誡命,即「尊敬你的父母」),Eric Bapteste和Philippe Huneman在一篇觀點文章中談到生命之網可以幫助進化論更好地解釋生物的複雜性和多樣性。
  • 浙大新增兩個本科專業生態學和農業工程專業
    生命科學學院的生態學專業和生物系統工程與食品科學學院的農業工程專業。今年秋季招生。昨天,浙大相關專業老師,介紹了這兩個新增專業的研究領域和今後的就業方向。    生態學專業  生態學專業,學習研究的範圍很廣,具體研究分子與進化生態學、農業與生理生態學、微生物生態學、城市與區域生態學、海洋與全球變化生態學等內容。
  • 斑潛蠅抗寒性和化學生態學研究綜述
    在最近20年間,斑潛蠅的發生和分布已有很大的變化,相繼發表了大量研究論文。鑑於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農業蟲鼠害綜合治理研究國家重點實驗室康樂研究組在斑潛蠅溫度適應力和化學生態學研究方面取得的突出成就,《昆蟲學年評》(Annual Review of Entomology)編委會特邀請撰寫斑潛蠅在抗寒性和化學生態學方面的研究綜述。
  • ISME:嗜熱嗜酸菌的地球生物學反饋和進化
    為了進一步檢查氧氣在嗜酸古菌的進化中的作用,作者匯總了公開可用的古菌基因組,相應的pH最適值/環境pH值以及氧氣使用情況的數據。使用單拷貝系統發生標記基因的系統生物學重建表明,嗜酸性的特徵存在於多個古菌譜系中,並且在嗜熱菌和嗜鹽菌中特別豐富。值得注意的是,所有嗜酸性譜系,包括嗜熱菌和嗜鹽菌,都嵌套在分類學上高一級的嗜中性和嗜鹼譜系中。
  • 鎳對作物生長有哪些影響?
    鎳對作物生長有哪些影響?自1855 年人們首次發現植物中存在鎳以來,人們對植物中鎳的作用進行了許多研究,發現了鎳的雙重角色:一方面是植物必需的微量元素,另一方面又是環境的危害因素。鎳作為高等植物必需,的微量元素,其含量存在一定的濃度範圍,若超過臨界值,可能導致植物生理紊亂,如抑制某些酶的活性、擾亂能量代謝和抑制Fe2+吸收等,從而阻滯植物的生長發育。(1)適量但很微量的鎳對植物是有益的①鎳是脲酶的組成成分,與氮代謝有關。②促進植物的生長發育、增產。補充適量的鎳能改善小麥、棉花、辣椒、番茄、馬鈴薯等植物的生長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