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網10月3日訊 在青島海洋科學與技術國家實驗室,有一座「海上的人工浮島」。據說這「人工浮島」能夠滿足幾百人的生活需求,還可以抵禦17級的颱風。
浮島上的淡水和電能可以是自己自足的。科學家研究出的「小溫差發電設備」,一邊是可以利用海水不同深度的溫差來實現發電,另一邊也可以淨化出淡水。
海面上有浮島,海水下面有趣的東西更多呢!
在水下100米到1000米之間,生活著形態各異的海洋中層魚,它們佔到世界魚類生物總量的95%。
水下1000米再往下,是海洋國家實驗室的科學家科研攻關的重點。水下滑翔機可以勘測海底地形、地貌,監測洋流的走向和溫度。那這些海洋的數據,可以告訴船隻走哪條線路更加的安全?哪片海域能夠捕到更多的魚?對海洋環境和氣候真正的做到了「看得透、道得明、報得準」。
海洋的平均深度是3800米,坐底式觀測淺標就在這個深度裡探測海底礦產。
水下6000米被稱作「超深淵」。
再往下走,在水下7000米的地方就可以見到我國自主研發的「蛟龍號」,這是目前世界上下潛最深的作業型載人潛水器。
7062米也就意味著中國具備全球99.8%以上海洋深處作業的能力。
現在,我們就一起通過「蛟龍號」的「眼睛」,一起來看一下以前人類從未到達過的精彩海底世界。
(海底熱泉:海下3000米,被稱為「海底黑煙囪」。)
(「絲襪」海綿:海下2000米。)
(蜘蛛蟹:海下2000米冷泉區。)
(熱液區魚類:海下2500米。)
[責任編輯:楊凡、董光強、劉九省]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夥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