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這幾天,北方的多數地區氣溫已經降低到了零度左右,很多地方還迎來了降雪,這一切仿佛都在提醒著在外漂泊的農民工,又臨近了回家的時刻了。不過對農民來說,回家的結果自然是十分讓人期待的,可是回家前的這倆月,內心往往又十分的掙扎,因為在外的情況似乎不那麼樂觀。都到這個點了,農民的情況無非有這麼幾種,一個是一直沒找到如意的工作,自然也沒什麼像樣的收入,不是不敢,而是不能過年,因為沒有多的錢去應酬。
除此之外,還有一類農民情況要好很多,他們在這也不景氣的一年裡,找到了還算是可以的工作,截止到情況不嚴重到現在,也有大半年的時間了,按理說也有幾萬塊錢的收入了,不過他們心裡其實現在也格外的沒底氣,因為身邊已經有老闆最後攤牌說沒錢的事兒發生了,而且在這樣的年份裡,出現這樣的事情的概率似乎也變得格外大。我想對農民工說的是拿到錢我覺得只是第一步,年前的這2個月時間裡,還有3個坑要避開,要不今年白幹了。
第一、因為面子提輛車
現在年輕人中間流行一個詞說是衝動消費,其實農村不少人買車本來就是衝動消費,尤其是到了這個時間節點,不少賣車的也開始造勢,「賺錢十萬人不知,開車回家有媳婦」之類的宣傳語開始出現在農村的牆面上,再加上農村現在確實是經濟條件好了,家裡有車的農民數量在增加,種種因素下,「年前買車」成了不少農民逐年的奮鬥目標。可在有些農村的家庭,有車和沒車其實沒什麼差距,但由於擔心面子上顧不住就買了。我覺得如果真這樣的話,純粹是增加自己的負擔,完全沒必要,農民千萬不要主動的跳進這個坑。
第二、故意誇大自己,回村炫耀
農民回村,最擔心的是什麼?說白了很簡單,最擔心的其實是因為自己在外邊不是足夠的成功,回村了父老鄉親低看一眼,看不起自己,所以說或多或少都會自己簡單包裝下,例如說到日薪,一天120元的可能會說200元,一天200多的可能會說兩三百,其實這完全可以理解,可有些農民不僅僅是這樣,反而是自我麻煩,自我加戲,搞得好像真的是像大老闆一樣。
回村後抽著平時不捨得抽的煙,說自己在外邊幹什麼什麼掙錢的項目,認識了哪個大老闆,賺了多少多少錢,由於什麼什麼原因,最終沒剩手裡。殊不知這樣的消費自己,一時可能會覺得很爽,親戚們,村民們,鄰居們都會覺得羨慕不已,可一旦有人找幫忙或者是來家裡借錢,這一層窗戶紙馬上就被捅破了,到時候可不僅僅是面子上過不去了,很可能成為笑柄,被村裡的人嘲笑多年。
第三、有錢沒錢和親不親沒必然聯繫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農村的親情變成了有錢就親,沒錢就不親的衡量模式,就連農民和自己的子女之間,也是買東西多了,花錢多了,就是掛心上了,如果只是給幾百塊錢,或者是拿不出什麼貴重的禮物就是不親。其實我想說的是雖然這些年農村家庭裡邊,大家經濟上出現了差距,但是親不親的問題不應該這麼衡量,如果大家能不考慮身價,年收入,而是單純的坐在一起,拉垃加長,彼此分享辛酸喜悅,曾經的年味不就回來了嗎?一味的用金錢衡量,結果就是既傷錢,又流於形式。
不管怎麼說,咱農民今年掙個錢老不容易了,拿到手了就是第一步,明年的情況到底怎麼樣誰也不清楚,所以說要做好規劃,做到未雨綢繆,同時要避免上邊我所提到的3個坑,只有這樣,才算是沒有白幹。對此,你是怎麼看的呢?歡迎留言,分享,評論,讓更多的農民都能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