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事長助理 (博士)高薪招聘 | 中關村NMT產業聯盟
NMT作為生命科學底層核心技術,是建立活體創新科研平臺的必備技術。2005年~2020年,NMT已紮根中國15年。2020年,中國NMT銷往瑞士蘇黎世大學,正式打開歐洲市場。
基本信息
主題:NMT揭示以斑馬魚為材料的殼聚糖毒理機制
期刊:Carbohydrate Polymers
研究使用平臺:NMT毒理創新科研平臺
標題:Characterizationand toxicology evaluation of low molecular weight chitosan on zebrafish
作者:臺北醫學大學 Chia-Hsiung Cheng、Chih-Ming Chou
檢測指標
Na+
檢測樣品
斑馬魚幼魚上皮細胞
離子流實驗處理方法
斑馬魚幼體被浸泡在10μg/mL低分子殼聚糖(LMWCS)和10μg/mL LMWCS+ 10 mM Na2HPO4中5分鐘後檢測。
Na+流結果
採用非損傷微測技術對斑馬魚幼體上皮細胞釋放的Na+進行實時檢測。用10μg/mL的LMWCS孵育後,3隻斑馬魚幼體的上皮細胞迅速釋放出Na+。用10 mM Na2HPO4中和可顯著逆轉Na+的流出。總的來說,這些數據表明LMWCS破壞了斑馬魚幼體的上皮細胞膜功能。
其他實驗結果
LMWCS對斑馬魚幼魚具有一定的毒性,PBS和Na2HPO4緩衝液均能有效地中和這種毒性
LMWCS導致斑馬魚幼魚的上皮細胞嚴重受損,最終導致其死亡
在斑馬魚幼魚死亡前,可能引起卵黃上皮損傷和行為異常
LMWCS對斑馬魚肝臟細胞膜損傷具有細胞毒性
LMWCS破壞了成年斑馬魚的組織,鰓瓣損傷是成年斑馬魚死亡的主要原因
LMWCS在河水中也可導致斑馬魚死亡
結論
LMWCS可迅速導致斑馬魚幼魚和成魚在水中死亡,即使在正常的河水中也是如此。LMWCS靶向並破壞上皮細胞膜和鰓瓣,誘導斑馬魚幼魚和成魚死亡。此外,LMWCS對斑馬魚肝細胞、斑馬魚幼魚和成魚的毒性可以用Na2HPO4緩衝液中和。即使在斑馬魚模型中也發現了LMWCS的毒性,但由於LMWCS的水不溶性和易被其它負離子中和,其毒性只存在於pH<7的環境中這些結果提供了對LMWCS特性的新理解。
離子流實驗使用的測試液
0.5 NaCl,0.2 CaSO4,0.2 MgSO4,0.16 KH2PO4,0.16 K2HPO4,pH 7.0(單位mM)
文章連結:https://linkinghub.elsevier.com/retrieve/pii/S0144-8617(20)30338-6
2019版《NMT論文集》已出版
關鍵詞:非損傷微測技術,Na+流速,斑馬魚,NMT毒理創新科研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