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可彎曲設備指日可待 最簡單的柔性可印刷電晶體

2020-12-05 3DMGAME

真正可彎曲設備指日可待 最簡單的柔性可印刷電晶體

時間:2015-04-05 09:14:33

  • 來源:煎蛋
  • 作者:Sophie周
  • 編輯:Sophie

僅需兩種材料和室內常溫環境,韓國的研究者研製了在柔性塑料上製作極其簡單的薄膜電晶體(thin-film transistors)工藝。研究人員稱,該技術能夠使得一次性柔性電子電晶體產品的成本大幅下降。

如今,薄膜電晶體技術主要用於平板顯示器像素開關,一般通過在剛性玻璃表面沉積非晶體矽製成。

新型的薄膜電晶體由氧化銦(屬於非晶氧化物半導體材料)組成。這種材料的電氣特性要比非晶(amorphous )矽要好。研究人員認為,非晶氧化物製作的開關比非晶矽體積更小、功耗更低、開關速度更快。採用這種開關的顯示器將更加清晰、圖像處理速度也更快。此外,非晶氧化物能夠以更廉價的方式印刷到塑料上。

東京的研究者首次在2004年報告過由非晶銦鎵鋅氧化物( indium gallium zinc oxide ,IGZO)製作的電晶體。而現在,很多大型顯示器製造商採用氧化電晶體操控LCD和OLED的像素單元。

韓國成均館大學的研究小組想到了一個超簡單的電晶體設計和製造方法,在該方法中需要的材料更少,處理步驟也更少,可以經一部降低非晶氧化物裝置的成本。

電晶體一般由三個部分組成:一個薄膜半導體溝道、柵極絕緣層、電極(非別是源極、漏極和柵極)。在製作電晶體時需要通過3個不同的步驟和至少3種不同耳朵材料裝配而成。

新的電晶體只需要兩種材料:氧化銦和離子凝膠(ion gel)。粒子凝膠是相對較新的材料,由困在聚合物基質的導電離子液體構成。

研究人員首次採用沉積的方式將楊華銦印刷在塑料片上。首先,是U型的氧化銦中包含一個啞鈴型的楊華銦底層,然後在其上,一個橫跨啞鈴槓和U型兩邊的離子凝膠貼片。最後整體暴露於氬氣之中。

完成的塑料片上覆蓋有電晶體陣列。在每個電晶體中,U形氧化銦作為柵極時,啞鈴狀氧化銦的兩端作為源極和漏極,凝膠覆蓋的部分形成一個半導體溝道,也是柵極的電介質。

作為一個概念驗證,研究人員展示了由兩個電晶體形成的非邏輯門電路(NOT logic)。這個非邏輯(逆變門)是一種數字邏輯電路的基本門電路模塊。

該方法還能使用其他氧化物,如氧化銦鋅和 IGZO製作電晶體。相關的研究成果發布在《ACS Nano》。

0

相關焦點

  • 高度柔性的有機快閃記憶體:可用於電子紙張和可穿戴設備!
    導讀最近,韓國科學技術院的科研團隊開發出一種超柔性的有機閃速存儲器,它可彎曲到低至300μm的半徑。這種存儲器不僅具有與現有工業標準相同的編程電壓,而且具有相當長的數據預計保留時間。關鍵字存儲器、材料、有機、柔性、可穿戴背景快閃記憶體是一種長壽命、非易失性、基於電晶體的存儲器,也就是說它在斷電情況下仍能保持所存儲的數據信息。在我們日常生活中,它已經成為大多數電子系統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 可印刷垂直有機電晶體可集成複雜邏輯電路,替代矽基電子器件
    可印刷垂直有機電晶體可集成複雜邏輯電路,替代矽基電子器件高解析度可滾動電視或可摺疊智慧型手機可能很快將不再是只能在國際電子產品交易會上欣賞的難以承受的奢侈品。高性能有機電晶體是為此所需的機械柔性電子電路的決定性先決條件。然而,由於有機半導體中的跳躍傳輸,常規的水平有機薄膜電晶體非常慢,這就是為什麼它們不能用於需要高頻的應用中的原因。
  • 全絲網印刷有機電化學電晶體的高產量製造工藝
    本文展示了絲網印刷方法用於大規模生產有機電化學電晶體(OECT)的潛力,結合了高產量和低成本。1 mm 2的全絲網印刷OECT在柔性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PET)基板上,已經製造了基於摻雜有聚苯乙烯磺酸鹽(PEDOT:PSS)的聚(3,4-乙撐二氧噻吩)的塑料製造領域。該項目工作的目標是探索和開發能夠實現高良率和穩定電晶體參數的印刷工藝,其目標是用於大規模集成(LSI)的小型數字OECT電路。
  • 導電銀漿在柔性印刷電子中的應用
    周春山表示印刷電子技術相比傳統技術來說有多個優勢:工藝簡單,工序少;新產品、新應用(傳統技術無法實現);增材製造(環保、無汙染);低成本(工藝環節簡單、生產效率高);柔性化(適用各種基材)和大面積(可卷對卷印刷生產)等。印刷電子技術關鍵點主要是納米新材料 + 材料處理工藝。
  • 納米紙電晶體開啟新時代
    柔性顯示屏的出現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決這一難題,因為柔性可彎曲、可摺疊的顯示屏幕在不使用的時候可以摺疊或者捲成細筒狀以便於攜帶,在使用時可以展開成大面積的顯示屏幕。  柔性有機電晶體受追捧  電子產品通常由大量的半導體元件組成,因此柔性可彎曲的電子產品也相應地對半導體器件的柔性提出了要求。
  • 用於下一代可穿戴設備的有機光電探測器
    轉自微信公眾號:柔性電子服務平臺作者:Lynn下一代可穿戴電子設備需要柔韌性和可拉伸性,以便能夠與人體緊密結合。目前市場上的光電探測器都是基於剛性的無機晶體材料,其機械柔性有限。相比之下,基於有機聚合物和分子的光電探測器由於其固有的機械柔性、易於加工、可調的光電特性、良好的光傳感性能和生物相容性,已經成為很有前途的替代選擇。
  • 突破性的量子點電晶體創造了無毒的柔性集成電路
    突破性的量子點電晶體創造了無毒的柔性集成電路美國加州大學歐文分校的洛斯阿拉莫斯國家實驗室的研究人員及其合作者利用稱為量子點的微小結構創建了基本的電子構建塊,並將其用於組裝功能邏輯電路。這項創新有望為複雜的電子設備提供一種更便宜,更易於製造的方法,該方法可以通過基於解決方案的簡單技術在化學實驗室中進行製造,並且可以為許多創新設備提供長期尋找的組件。
  • 有機薄膜電晶體穩定性新模型誕生,助力柔性電子產品開發
    近日,復旦大學的研究者揭示了導致有機薄膜電晶體性能變化的機制,為進一步改良以有機薄膜電晶體為代表的柔性電子技術開拓了前景,從可穿戴設備到紙幣防偽,柔性電子技術將有望走進我們d 生活。此論文發表於最近出版的《自然-通訊》雜誌上。1965年,英特爾創始人之一的戈登·摩爾(Gordon E.
  • 【白銀會議】導電銀漿在柔性印刷電子中的應用__上海有色網
    );增材製造(環保、無汙染);低成本(工藝環節簡單、生產效率高);柔性化(適用各種基材)和大面積(可卷對卷印刷生產)等。柔性絲網印刷導電銀漿周春山介紹稱納米尺度的銀漿可以使燒結溫度降低到普通塑料甚至紙張能容忍的溫度,真正打開了印刷電子通向大面積
  • 首個「線基」電晶體問世,電子器件可完全由細線製成
    大部分柔性電子器件都是通過將金屬與半導體塑造成可彎曲的「波浪」結構,或者採用本質上柔軟的材料例如導電聚合物來實現柔性。這些「柔軟」的電子器件能夠應用於一些特殊的設備,這些設備能與生物組織相容,並與之一起伸展。這些柔性電子器件可以嵌入到皮膚、心臟甚至腦組織等生物組織中。
  • 應用於可穿戴設備領域的柔性混合電路方案
    設備尺寸小型化已經成為業界發展趨勢,同時,可穿戴技術和物聯網技術迅速發展,創新的腳步已經超越了原有的的改進模式(在這種改進方式下性能提升已經達到了極限),步入了一個嶄新的設計理念: 柔性電子。 這一波新的技術浪潮也被稱為柔性電路,設計思路為將電子組件印刷/安裝到介電柔性基底上,從而可以在保持功能完整性的同時對設備進行彎折、捲曲、摺疊和拉伸。
  • 柔性電子常用材料是那些柔性電子那應用在那些行業
    相對於傳統矽電子,柔性電子是指可以彎曲、摺疊、扭曲、壓縮、拉伸、甚至變形成任意形狀但仍保持高效光電性能、可靠性和集成度的薄膜電子器件。 由於電晶體完美的信號轉換和放大性能,電晶體的使用為減少信號串擾提供了可能。因此,在可穿戴傳感器和人工智慧領域的很多研究都是圍繞如何獲得大規模柔性壓敏電晶體展開的。 傳統上用於場效應電晶體研究的p型聚合物材料主要是噻吩類聚合物,其中最為成功的例子便是聚(3-己基噻吩)(P3HT)體系。
  • 詳細講解柔性電子傳感器和構造
    同時 , 希望傳感器還能夠具有透明、柔韌 、延展 、可自由彎曲甚至摺疊 、便於攜帶、可穿戴等特點 。隨著柔性基質材料的發展,滿足上述各類趨勢特點的柔性傳感器在此基礎上應運而生 。 常見的柔性材料有:聚乙烯醇( P V A ) 、聚酯 ( P E T ) 、聚醯亞 胺 ( P I ) 、聚萘二甲酯乙二醇酯( P E N ) 、紙片 、紡織材料等 。 而柔性傳感器則是指採用柔性材料製成的傳感器,具有良好的柔韌性、延展性、甚至可自由彎曲甚至摺疊,而且結構形式靈活多樣,可根據測量條件的要求任意布置,能夠非常方便地對複雜被測量進行檢測。
  • 未來科技的十大超酷手機設計圖:柔性可彎曲屏幕、全息投影無鍵盤...
    未來科技的十大超酷手機設計圖:柔性可彎曲屏幕、全息投影無鍵盤操作、雙面透明觸控螢幕……絕對超乎你想像 【IT時代網、IT時代周刊編者按】你是不是很難想像在《星際迷航》中看到男主角克裡斯手持那些超級酷炫的高科技電子產品如今已經成為了現實?
  • 柔性屏設計出現新突破,德物理學家研發新款垂直有機電晶體
    柔性可印刷電路再出現新突破。roll-up TV)和折迭手機或許將不再是奢侈的電子產品,高性能有機電晶體是這些產品中柔性電子電路的關鍵要素。常用的橫向有機電晶體的電荷跳躍傳輸(Hopping-transport)非常的慢,因而無法用於高頻的應用中。也因此,必須研發能夠因應高工作頻率和可調特性的電晶體;而由 Hans Kleemann 帶領的研究團隊已成功實現這種有機電晶體。Kleemann 表示,到目前為止,垂直有機電晶體一直被認為僅能在實驗室中實現,很難真正整合至電子電路當中。
  • 柔性離子電晶體:為未來生物電子器件奠定基礎!
    可安全有效診斷並治療腦部病變的低成本柔性傳感器(圖片來源:阿卜杜拉國王科技大學)可同步聽取並刺激大腦中電流的新型神經刺激器(圖片來源:Rikky Muller, 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 )電晶體,是一種非常重要的半導體元件。簡單說,電晶體可用於「開關」或者「放大」電路上的電流。
  • 柔性電路設計出現新突破,德物理學家研發新款垂直有機電晶體
    柔性可印刷電路再出現新突破。高解析可卷式電視(High-definition roll-up TV)和摺疊手機或許將不再是奢侈的電子產品,高性能有機電晶體是這些產品中柔性電子電路的關鍵要素。常用的橫向有機電晶體的電荷跳躍傳輸(Hopping-transport)非常的慢,因而無法用於高頻的應用中。
  • 中科院物構所光固化3D列印研究獲新進展,可用於柔性可穿戴傳感器
    隨著物聯網技術的出現,可穿戴設備的發展最近引起了學術界及工業界的興趣。在可穿戴設備中,用於將生理信號轉換為數字數據的傳感器起著重要的作用。與傳統的基於矽的傳感器相比,具有超薄、低彈性模量、重量輕和高度可拉伸功能的柔性和可拉伸傳感器被廣泛用於人體臨床診斷、人體運動檢測、柔性觸控螢幕、柔性電子皮膚和軟機器人等領域。迄今為止,柔性傳感器主要分為壓電傳感器、電容傳感器和壓阻傳感器。
  • Nature液態金屬印刷柔性電子在透明顯示器應用的前景
    在這裡,DornaEsrafilzadeh團隊報導了使用低溫印刷技術以晶圓級規模製造厚度僅為幾個原子的ITO薄板的過程,基於該方法分別使用單次或兩次印刷獲得的單層和雙層ITO。通過將陶瓷材料的厚度減小到只有幾個原子,大大提高了材料的柔韌性,從而使其能夠克服ITO的現有限制之一,即ITO在彎曲時會變脆。
  • 可穿戴技術重大突破:有機納米材料製成柔性存儲器
    有機納米材料,作為一項常規技術突破,已廣泛應用於柔性電子領域,例如製成柔性邏輯電路或者顯示器。但是,目前的可穿戴電子設備中,有機納米材料並沒有得到更廣泛應用,主要是因為它們無法產生柔性、非易失、具有實用的讀寫速度的存儲器。最近,一組國際研究人員團隊的突破性研究,解決了這一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