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性屏設計出現新突破,德物理學家研發新款垂直有機電晶體

2020-10-12 有材有料有材料


柔性可印刷電路再出現新突破。德國德勒斯頓工業大學(TU Dresden)宣布,由 Hans Kleemann 博士帶領的研究團隊成功研發具備兩個獨立控制電極垂直有機電晶體(Vertical Organic Transistors),此一研究成果已發布在 Nature Communications 的期刊上。


高解析可卷式電視(High-definition roll-up TV)和折迭手機或許將不再是奢侈的電子產品,高性能有機電晶體是這些產品中柔性電子電路的關鍵要素。常用的橫向有機電晶體的電荷跳躍傳輸(Hopping-transport)非常的慢,因而無法用於高頻的應用中。也因此,必須研發能夠因應高工作頻率和可調特性的電晶體;而由 Hans Kleemann 帶領的研究團隊已成功實現這種有機電晶體。

Kleemann 表示,到目前為止,垂直有機電晶體一直被認為僅能在實驗室中實現,很難真正整合至電子電路當中。但是,如同發表在 Nature Communication 的內容顯示,具備兩個獨立控制電極的垂直有機電晶體,非常適合實現複雜的邏輯電路(Logic Circuits),同時又保有垂直有機電晶體高切換頻率的優點。

研究顯示,具有兩個獨立控制電擊的垂直有機電晶體,特點是切換頻率高、可調式的臨界電壓等。基於這些特性,即便是單一電晶體也可以用來因應不同的邏輯電路狀態(像是 AND,NOT,NAND);而可調式的臨界電壓也可以確保訊號完整性和實現低功耗。基於這項研究,未來在柔性、可印刷的電子電路設計上可說是出現了新的突破,這些電晶體有望用於無線通信、高解析度的柔性顯示器,而不用採用原先的矽基電子組件。


相關焦點

  • 柔性電路設計出現新突破,德物理學家研發新款垂直有機電晶體
    柔性可印刷電路再出現新突破。德國德勒斯登工業大學(TU Dresden)宣布,由Hans Kleemann博士帶領的研究團隊成功研發具備兩個獨立控制電極垂直有機電晶體(Vertical Organic Transistors),該研究成果已發布在Nature Communications的期刊上。
  • 柔性電路設計出現新突破,德物理學家研發新款垂直有機晶體
    柔性可印刷電路再出現新突破。德國德勒斯頓工業大學(TU Dresden)宣布,由 Hans Kleemann 博士帶領的研究團隊成功研發具備兩個獨立控制電極垂直有機電晶體(Vertical Organic Transistors),此一研究成果已發布在 Nature Communications 的期刊上。
  • 氧化物薄膜電晶體(TFT)技術的超清柔性屏(AMOLED)突破壟斷 讓
    氧化物薄膜電晶體(TFT)技術的超清柔性屏(AMOLED)突破壟斷 讓 作者:51Touch時間:2018-04-10 來源:南方網
  • 有機薄膜電晶體液晶顯示技術淺析
    人們利用在Si上進行微電子精細加工的技術,移植到在大面積玻璃上進行TFT陣列的加工,再將該陣列基板與另一片帶彩色濾色膜的基板,利用與業已成熟的LCD技術,形成一個液晶盒相結合,再經過後工序如偏光片貼覆等過程,最後形成液晶顯示器(屏)。  OTFT-LCD  OTFT-LCD是有機薄膜電晶體液晶顯示器。
  • 復旦專家研究有機薄膜電晶體穩定性獲突破
    復旦專家研究有機薄膜電晶體穩定性獲突破   中新社上海2月10日電 (記者 鄒瑞玥)最新一期的國際權威性學術期刊《自然-通訊》(NatureCommunications)發表了復旦大學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仇志軍與劉冉科研團隊的一項成果,他們在揭示有機薄膜電晶體(OTFT)性能穩定性機制上取得突破性進展。
  • 談談有機薄膜電晶體液晶顯示技術
    這項技術的突破,不僅改變了顯示器的外觀,應用環境也因此大為擴展且多樣化。          2006年12月,中國科學院長春應用化學所承擔的「有機TFT器件研究」項目通過驗收。「有機TFT器件」全稱是「有機薄膜電晶體液晶顯示器(OTFT-LCD)」。OTFT的出現,將對現有非晶矽TFT形成有力競爭是不言而喻的。
  • 柔性低壓高頻有機薄膜電晶體
    柔性低壓高頻有機薄膜電晶體Flexible Low-voltage High-frequency Organic Thin-film
  • 可印刷垂直有機電晶體可集成複雜邏輯電路,替代矽基電子器件
    可印刷垂直有機電晶體可集成複雜邏輯電路,替代矽基電子器件高解析度可滾動電視或可摺疊智慧型手機可能很快將不再是只能在國際電子產品交易會上欣賞的難以承受的奢侈品。高性能有機電晶體是為此所需的機械柔性電子電路的決定性先決條件。然而,由於有機半導體中的跳躍傳輸,常規的水平有機薄膜電晶體非常慢,這就是為什麼它們不能用於需要高頻的應用中的原因。
  • 韓KAIST研發柔性垂直Micro LED!可用於生物治療
    韓KAIST研發柔性垂直Micro LED!可用於生物治療    慧聰LED屏網報導             據報導,由材料科學和工程系的李教授KeonJae以及來自生物科學系的教授DaesooKim帶領的研究團隊通過使用基於各向異性導電膠膜的轉移及互連技術,開發出了柔性垂直MicroLED(微發光二極體)(f-VLEDs)技術。
  • 納米紙電晶體開啟新時代
    同濟大學與美國馬裡蘭大學最近聯合研發的納米紙電晶體,以納米紙為襯底,全透明、可彎曲、可降解,向紙制電子產品邁出了重要一步。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146347.htm  黃佳  柔性可彎曲、可摺疊是當前新一代電子產品的一大重要發展方向。
  • 電晶體的改進將使柔性塑料計算機成為現實
    來源:RDECOM 日本國立材料科學研究所的研究人員透露,在製造可用於製造柔性,薄如紙的計算機屏幕的電晶體的過程中,應該很快會做出改進。 科學家們回顧了光敏有機場效應電晶體研究的最新進展;包含有機半導體,放大微弱的電子信號並發射或接收光的設備。
  • 新型有機電晶體:可應用於OLED、傳感器和憶阻器!
    導讀近日,德國慕尼黑大學的物理學家們開發出一款有機電晶體,它可以在低電流和高電流條件下完美地工作。背景電晶體,是一種重要的半導體元器件,可用於控制電路上的電壓與電流。電晶體的出現為集成電路、微處理器以及計算機內存的產生奠定了基礎。如今,電晶體已經變得無處不在,手機、飛機、家電、智能硬體、無人機、機器人、醫療電子等各種產品,都離不開這一基礎元件。
  • 蟬翼微舞 柔性屏帶來新摩爾定律「旋風」
    柔宇並非業界聲名顯赫的科技企業,全柔性顯示技術也不為普通消費者所熟悉,但懂懂認為,業界關注這次線上發布會的主要原因,是第三代蟬翼全柔性屏在顯示性能上的大幅提升、形態變化上的顯著突破,以及關鍵的「實現量產」。「第三代蟬翼全柔性屏具備非常優秀的產品可靠度和顯示效果,不僅明顯優於第二代技術,而且它和市場上其他技術相比更具有競爭力。」
  • 有機薄膜電晶體穩定性新模型誕生,助力柔性電子產品開發
    近日,復旦大學的研究者揭示了導致有機薄膜電晶體性能變化的機制,為進一步改良以有機薄膜電晶體為代表的柔性電子技術開拓了前景,從可穿戴設備到紙幣防偽,柔性電子技術將有望走進我們d 生活。此論文發表於最近出版的《自然-通訊》雜誌上。1965年,英特爾創始人之一的戈登·摩爾(Gordon E.
  • 生物相容的「離子驅動柔性有機電晶體」與「混合導電顆粒材料」
    導讀據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官網近日報導,該校研究團隊設計出一款生物相容的離子驅動柔性電晶體以及一款混合導電顆粒複合材料。前者可以實時執行神經相關計算,後者可實現由單一材料創造電子元件。背景近年來,生物電子系統正在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使我們可以更好地理解複雜且充滿活力的生物體。這些器件能獲取和處理生物基質,以及與之產生相互作用。
  • ...Z Fold 3將採UDC技術 實現真正全面屏手機;2020年全球柔性OLED...
    1.維信諾籤9111萬元柔性顯示屏與觸控螢幕貼合組件供貨合同2.傳三星摺疊機Galaxy Z Fold 3將採UDC技術 實現真正全面屏手機3.隆利科技:mini LED領域專利申請量排名前三4.LGD供屏!
  • 復旦大學等揭示有機薄膜電晶體穩定性機理—新聞—科學網
    ,提出一種水氧電化學反應與有機薄膜載流子相互作用的統一理論模型,這有望加速柔性電子領域的大規模應用。 從2008年起,復旦大學聯合瑞典烏普薩拉大學和瑞典皇家理工學院,開始針對有機薄膜電晶體展開系列研究,並發現如果對這些有機材料進行某種程度的修飾,比如採用碳納米管摻雜的有機半導體材料,就可顯著改善其電學性能。經過5年多的不斷嘗試、試驗,該科研團隊已成功將有機薄膜遷移率提高了四個數量級,接近多晶矽的水平。
  • 深圳先進院等研發出新型柔性鐵電場效應電晶體
    近日,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醫工所納米調控與生物力學研究中心在柔性鐵電場效應電晶體領域取得新進展,相關成果以Highly robust flexible ferroelectric field effect transistors operable at high temperature with low-power consumption
  • 可穿戴技術重大突破:有機納米材料製成柔性存儲器
    有機納米材料,作為一項常規技術突破,已廣泛應用於柔性電子領域,例如製成柔性邏輯電路或者顯示器。但是,目前的可穿戴電子設備中,有機納米材料並沒有得到更廣泛應用,主要是因為它們無法產生柔性、非易失、具有實用的讀寫速度的存儲器。最近,一組國際研究人員團隊的突破性研究,解決了這一問題。
  • 中國OLED產業加速:印刷技術突破、柔性屏降檔、5G應用多元化
    在器件新材料和工藝方面,TCL華星同樣投入了大量的精力進行創新研究。TCL華星自主研發的可列印ETL材料墨水,將ETL層也應用列印方式成膜,取得了優異的器件性能,在業界屬於領先水平。TCL華星ETL墨水應用於量產,可進一步提升材料的利用率,為市場帶來更具性價比的優質顯示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