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有機電晶體:可應用於OLED、傳感器和憶阻器!

2020-12-05 環球創新智慧

導讀

近日,德國慕尼黑大學的物理學家們開發出一款有機電晶體,它可以在低電流和高電流條件下完美地工作。

背景

電晶體,是一種重要的半導體元器件,可用於控制電路上的電壓與電流。電晶體的出現為集成電路、微處理器以及計算機內存的產生奠定了基礎。如今,電晶體已經變得無處不在,手機、飛機、家電、智能硬體、無人機、機器人、醫療電子等各種產品,都離不開這一基礎元件。

電晶體(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為了降低經濟與環境成本,電子器件必須變得越來越小,越來越高效。以上所有這些趨勢都適用於電晶體。在無機半導體領域,低於100納米的尺寸已經成為標準。這方面,有機半導體卻無法趕得上。此外,有機半導體的載流子輸運性能相當差。但是,有機結構也帶來了一些優點,例如可以進行工業級的印刷,材料成本更低,並可以透明地應用到柔性表面上。

有機薄膜電晶體(圖片來源: Rob Felt,喬治亞理工學院)

創新

近日,德國慕尼黑大學(LMU)的物理學家們開發出一款有機電晶體,它可以在低電流和高電流條件下完美地工作。然而,目前普通的電晶體只能工作在受到限制的電流範圍之內。

(圖片來源:Christoph Hohmann, NIM)

LMU 物理系教授、慕尼黑納米系統研究計劃(NIM)的成員 Thomas Weitz 及其團隊正在集中研究如何優化有機電晶體。在近期於《自然納米技術(Nature Nanotechnology)》期刊上發表的論文中,他們描述了如何製造一種結構獨特的電晶體,該電晶體尺寸小、性能強、多功能。

技術

通過在生產加工期間仔細調整一小部分參數,研究人員們已經能夠設計出具有「高或低」電流密度的設備。主要的創新在於使用了特殊的幾何學,這種幾何學也促進了納米級的電晶體組裝。

Weitz 表示:「我們的目標是開發出一種電晶體,它既能驅動經典電晶體特有的高電流,也可以滿足人工突觸的低電壓運行需要。」通過可精準選擇的尺寸和離子門控,成功組裝和表徵縱向有機場效應管,這個目標已經得以實現。

價值

這種新器件的潛在應用領域包括:需要低電壓、高通態電流密度或者大跨導的OLED和傳感器,特別是所謂的「記憶元件」。Weitz 表示:「憶阻器可以作為人工神經元,因為它們能在處理電信號時建模電子的行為。精細地調整記憶元件的幾何形狀,使之可以應用於一系列場景中,例如人工突觸的學習過程。」

憶阻器晶片 (圖片來源:南安普敦大學)

研究人員們已經為這個器件提交了一個專利申請,從而使他們能為工業應用開發新型電晶體。

關鍵字

電晶體、有機電子、憶阻器、OLED、傳感器

參考資料

【1】https://www.en.uni-muenchen.de/news/newsarchiv/2019/weitz_transistor.html

【2】Jakob Lenz, Fabio del Giudice, Fabian R. Geisenhof, Felix Winterer, R. Thomas Weitz. Vertical, electrolyte-gated organic transistors show continuous operation in the MAcm2 regime and artificial synaptic behaviour. Nature Nanotechnology, 2019; DOI: 10.1038/s41565-019-0407-0

相關焦點

  • 復旦大學開發新型場效應電晶體傳感器實現羥基自由基檢測—新聞...
    復旦大學開發新型場效應電晶體傳感器實現羥基自由基檢測 據介紹,羥基自由基(•OH)是一種生物體內存在的超高活性自由基,能夠破壞諸如細胞與組織內的脂質、蛋白質、DNA等生物分子,與許多疾病及衰老現象密切相關。 場效應電晶體傳感器是一種潛力巨大的傳感技術,被廣泛應用於檢測金屬離子、DNA、蛋白質、有機小分子等。然而,•OH自由基化學性質非常活潑,壽命很短,只有10−6秒量級,很容易轉變成其他物質。
  • 中國科學家開發新型電晶體傳感器檢測羥基自由基
    新華社上海4月10日電(記者 郭敬丹、吳振東)復旦大學高分子科學系、聚合物分子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究員魏大程課題組在場效應電晶體傳感器領域取得重要進展。他們開發出一種基於內剪切反應的石墨烯場效應電晶體傳感器,實現了對羥基自由基的檢測。
  • 新型有機半導體材料:可應用於光電領域!
    背景某些有機材料可能像矽半導體一樣應用於光電子學。德國弗勞恩霍夫協會開發的採用OLED技術的智能眼鏡顯示屏(圖片來源:弗勞恩霍夫協會電子射線和等離子技術研究所)柔性、透明的有機太陽能電池(圖片來源:MIT)有機薄膜電晶體(圖片來源: Rob Felt,喬治亞理工學院)無論是在有機電池、發光二極體或者是電晶體中,重要的是帶隙,也就是說價帶(束縛狀態)與導帶(運動狀態)中的電子在能級方面的差異。
  • 復旦課題組開發新型場效應電晶體傳感器實現羥基自由基檢測
    央廣網上海4月9日消息(記者傅聞捷)近日,復旦大學高分子科學系、聚合物分子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究員魏大程課題組在場效應電晶體傳感器領域取得重要進展。相比之下,場效應電晶體傳感器不需要標記,具有高靈敏度、低成本、微型便攜、實時檢測等諸多優勢,是一種潛力巨大的傳感技術,被廣泛應用於檢測金屬離子、DNA、蛋白質、有機小分子等。然而,·OH自由基化學性質非常活潑,壽命很短,只有10?6秒量級,很容易轉變成其他物質。因此,到目前為止還沒有·OH自由基場效應電晶體傳感器的報導。
  • 先導專項成果③|有機半導體:從新分子邁向傳感器
    綴以「有機」二字,便意味著令人期待的未來:超靈敏壓力感測器、高精度紅外光傳感器、人工智慧元件器將成為可能。有機半導體指的是具有半導體性質的一類有機材料。和傳統半導體相比,有機半導體材料具有原料易得、廉價、重量輕、製備工藝簡單、環境穩定性好以及可製作成大面積柔性器件等優點。
  • 有機半導體的發展介紹|有機半導體|器件|電晶體|半導體
    作為當前迅速發展的新興的交叉學科,有機電子學是主要研究有機材料的電學性能以及相關電子器件的製備,涉及有機導體和超導體、有機半導體、有機絕緣體等方面的研究。現如今基於半導體材料的有機薄膜電晶體、有機電致發光器件、有機太陽電池、有機傳感器和有機存儲器也不斷地走入人們的視野。
  • 新型分子添加劑顯著提高有機電晶體性能
    莫斯科國立大學的化學家近日發現了一種新型分子添加劑,可顯著提高有機電晶體的性能,該材料未來有望成為有機電子學發展的重要基礎。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先進材料》雜誌上。  這種新分子材料類似放射狀膠質細胞,可以作為聚合物基質添加劑使用。
  • 新型有機光電探測器 可用於屏下指紋和圖像傳感器
    打開APP 新型有機光電探測器 可用於屏下指紋和圖像傳感器 發表於 2019-07-10 16:03:35 日前消息,有機光電探測器(organic photodetector,OPD)和大尺寸圖像傳感器開拓者Isorg與OPD材料生產和其他領域產品的全球供應商住友化學(Sumitomo Chemical),近日宣布合作開發用於智慧型手機指紋傳感器和混合有機CMOS圖像傳感器的新OPD產品。
  • 「專利解密」多種類物質傳感應用,華為新型憶阻器架構
    【嘉德點評】憶阻器的發展是半導體行業的一大革新,在現有AI和5G發展的大趨勢下,器件與材料的性能往往能使算法性能大大發揮出來,而憶阻器與存算一體技術則是目前最好的方案。憶阻器可利用納米粒子的LSPR特性對周圍介質的折射率進行傳感,間接應用到傳感器方面,然而納米粒子只能對單一頻段光響應,無法實現對不同種類物質的傳感,限制了憶阻器的大範圍應用。針對這一問題,早在2015年6月5日,華為公司就提出一項名為「一種憶阻器和傳感器」的發明專利(申請號:201510306360.9),申請人為華為技術有限公司與南京大學。
  • 憶阻器的想像力 第四電路元件將如何改變世界—新聞—科學網
    據華中科技大學微電子學系主任繆向水介紹,下一代存儲技術都須滿足非易失性(即斷電後保存數據)、隨機存取、低功耗、高速、高可靠性、高容量和高集成度等特徵。相變、鐵電和磁隨機等新型存儲技術均各有優劣,而「憶阻器作為新型電子存儲器,同時滿足上述條件,是下一代存儲器的強有力競爭者」。
  • 何為憶阻器?
    來自新加坡、美國和印度的國際團隊研究出一種新型有機憶阻器,不只速度快且穩定性高,保存資料的時間更打破原有紀錄。他認為電阻、電容和電感代表電子學中電壓、電流、電荷和磁通量 4 項重要元素之間的關係,但代表電荷和磁通量之間關係的元件尚未存在,於是將其命名為憶阻器。憶阻器的特性在於電阻並不固定,會因為通過的電荷不同而改變,當電荷不再通過時,電阻就會停留在最後通過的值而不再改變。
  • 基於3D憶阻器的電路,用於大腦啟發式計算
    麻薩諸塞州大學和空軍研究實驗室信息局的研究人員最近創建了一個3-D計算電路,該電路可用於映射和實現複雜的機器學習算法,例如卷積神經網絡(CNN)。這種3D電路發表在《Nature Electronics》上的一篇論文中,由八層憶阻器組成。調節電路中電流並直接在硬體中實現神經網絡權重的電氣組件。
  • 新型憶阻器:完全由噴墨列印,將帶來柔性存儲器!
    導讀美國杜克大學第一次完全由噴墨列印的方式,通過納米油墨製造出柔性的憶阻器存儲設備,未來有望應用於柔性電子設備包括RFID、環境傳感器等領域。現狀分析存儲領域,很多人都並不陌生,說起優盤、移動硬碟、內存條等存儲設備,每個人日常工作和生活都會經常接觸。
  • 運算速度更快,新型「神經元電晶體」和你一起燒腦
    人腦有數百億神經元,每秒不斷地執行加權求和和閾值判斷,這個過程形成了我們的思想和行為。近日,科學家們設計出一種新型「神經元電晶體」,有望成為具有學習和適應能力的神經形態硬體的基本組件。而且這種神經元電晶體的運算速度比以往的電晶體更接近人腦神經元。
  • 新型有機圖像傳感器:有望取代矽基圖像傳感器!
    導讀近日,韓國大邱慶北科學技術院的研究團隊採用有機半導體與透明電極之間的一種黏結技術,開發出具有高色彩選擇的有機圖像傳感器,無需彩色濾光片就可以捕捉鮮明的色彩。背景圖像傳感器,是攝像頭、閉路電視和自動駕駛汽車中的關鍵記錄元件。
  • 神經形態運算新突破:兼具學習與記憶功能的神經電晶體
    關於這顆新型神經電晶體的論文已發表在5月25日的《自然─電子學》(Nature Electronics)期刊上,該電晶體是透過在矽奈米線(Silicon Nanowire)上塗上離子摻雜型溶膠-凝膠矽酸鹽薄膜製成的。
  • 國外科學家利用有機光電探測器實現隱形高解析度指紋傳感器
    據麥姆斯諮詢報導,荷蘭埃因霍溫霍爾斯特中心(Holst Centre)的Gerwin Gelinck教授及其研究團隊,推出了一種新型柔性、大面積、高解析度的指紋識別傳感技術,該研究結果發表在近期的《先進材料技術》(Advanced Materials Technologies)雜誌上。雖然當前已開發出超聲波和熱感應指紋傳感器,但是它們都有一些缺點。
  • 潮科技 | 利用有機光電探測器實現隱形高解析度指紋傳感器
    研究人員對活性有機光電探測器材料採用狹縫式塗布方法,開發出一種性價比高、可擴展的光電探測器陣列製備技術。研究人員展示了它在高解析度指紋傳感器上的應用,該探測器具有輕薄的外形,允許用戶通過觸控螢幕上的任意位置來安全地解鎖手機或打開特定的應用程式。
  • oled和lcd哪個傷眼睛 oled和量子點電視的區別有哪些
    市面上有oled電視機與lcd電視機,僅僅是從名稱上就能看出兩者的材料不同,oled和lcd在傷眼的程度上同樣存在差異。oled和lcd哪個傷眼睛?還有oled與量子點電視是否存在差別?如何才能更好地區分?今日我們就來聊聊oled電視。
  • 中國科學家提出基於憶阻器陣列的新型腦機接口
    清華大學研發的基於憶阻器陣列的腦電信號處理系統正在測試中。來自清華大學的科研團隊提出基於憶阻器陣列的新型腦機接口,相關研究成果日前在線發表於《自然·通訊》。主流腦機接口中的神經信號分析模塊由基於矽電晶體的集成電路構成,但隨著腦機接口中的信號採集通道數的增加,系統面臨著高功耗和延時等方面的挑戰,這也是制約腦機接口技術在植入式或可攜式醫療系統中應用的重要瓶頸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