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算速度更快,新型「神經元電晶體」和你一起燒腦

2020-12-04 DeepTech深科技

人腦有數百億神經元,每秒不斷地執行加權求和和閾值判斷,這個過程形成了我們的思想和行為。

近日,科學家們設計出一種新型「神經元電晶體」,有望成為具有學習和適應能力的神經形態硬體的基本組件。而且這種神經元電晶體的運算速度比以往的電晶體更接近人腦神經元。

電子科技大學的胡紹剛和南洋理工大學的研究人員在最近一期的《納米技術》上發表了此次的研究成果。

電晶體要想實現像神經元一樣的功能,必須能夠執行神經元的運算任務,尤其是加權求和與閾值函數。這與生物神經元獲取輸入信號進行加權、求和、並與設定的閾值比較決定是否激活的功能相對應。

在新的研究中,研究者構建的神經元電晶體能夠模擬單個神經元完成上述任務。而且,這種神經元電晶體與傳統矽基電晶體不同,使用的材料是一層二維的二硫化鉬。這是一種新型半導體,被稱為過渡金屬硫化物。

為了展示神經元電晶體具有與生物神經元相同的功能,研究人員用一個或兩個門電路控制它。在用兩個門電路同時輸入信號時,神經元電晶體在與其他邏輯門配合下實現了與移動算盤算珠類似的求和運算。

該神經元電晶體的一大優勢在於運算速度。儘管此前已有其他種類的神經元電晶體面世,但是它們的運算頻率都不能高於 0.05 赫茲,遠低於真實神經元 5 赫茲的運算頻率。而新的電晶體能夠在0.01 到 15 赫茲頻率範圍下運算,因此在開發類神經硬體方面具有非常大的優勢。

研究人員希望在未來為這種神經元電晶體添加更多的控制門功能,進而設計出具有更多信號輸入的生物神經元模型。此外,研究者們還希望能夠將它集成到憶阻器(有記憶功能的非線性電阻,被認為是實現神經突觸記憶功能最佳選擇)中,來構建人工神經系統。

相關焦點

  • 神經形態運算新突破:兼具學習與記憶功能的神經電晶體
    神經形態運算(Neuromorphic Computing)需要在像是神經整合和突觸(Synapse)等人腦元素(例如)的啟發下建立體系架構。這些運算架構被證明能激發出許多極具發展前景與優勢的應用,因為它們可以同時兼具儲存和學習的功能。
  • 日本研究人員開發出新型光子加速器,有助於提升運算速度與效率
    導讀據美國物理研究所官網近日報導,日本的一組研究人員開發出一款稱為「PAXEL」的新型處理器。該器件有望繞過摩爾定律,提升運算速度與效率。PAXEL 代表光子加速器,安放在數字計算機前端,優化執行特定的功能,但功耗卻比完全電子化的器件更低。
  • 新型量子計算機首個基本元件問世 運算速度更快
    新型量子計算機首個基本元件問世  單量子比特裡德伯門擴展性更強、運算速度更快  科技日報北京12月19日電 (記者劉霞)據物理學家組織網近日報導,瑞典和奧地利物理學家攜手,研製出了單量子比特裡德伯(Rydberg)門,這是新型量子計算機——囚禁裡德伯離子量子計算機的首個基本元件。
  • 新電晶體能模擬單個神經元,可構建人工神經系統
    6月21日電 (記者聶翠蓉)據物理學家組織網20日報導,中國和新加坡科學家合作,利用二硫化鉬創建出一種新型「神經元電晶體」。每個電晶體能模擬大腦中的單個神經元執行計算任務,可成為構建各種類神經硬體的基本組件。相關論文發表在最新一期《納米技術》雜誌上。只有具備能像神經元一樣執行加權和閾值運算等功能的電晶體,才能被稱為「神經元電晶體」。加權和閾值運算是指,單個神經元能接收到其他許多神經元發來的信號並將這些信號進行加權計算,再將獲得的加權總值與閾值進行比較,決定是否激活某種神經反應。
  • 抓拍腦細胞工作照:顯微鏡高速記錄大腦神經元活動和血流變化
    共聚焦顯微鏡和雙光子顯微鏡等運用於活體腦成像的傳統工具基於點掃描,時間解析度較低,難以研究大範圍腦區中神經元的快速變化。因此,近年來人們一直致力於開發更快的成像方法。在多種新技術中,光場顯微鏡尤其具有潛力,得到了廣泛關注。其特點在於可以在相機的單次曝光瞬間,記錄來自物體不同深度的信號,通過反卷積算法重構出整個三維體,實現快速體成像,在線蟲、斑馬魚幼魚等小型模式動物上已獲得初步應用。
  • 我國研製出全球神經元規模最大的類腦計算機
    該計算機使用了792顆由浙江大學研製的達爾文2代類腦晶片,神經元數量規模相當於小鼠大腦,典型運行功耗只需要350-500瓦,這是目前國際上神經元規模最大的類腦計算機。與此同時,團隊還研製了專門面向類腦計算機的作業系統——達爾文類腦作業系統,實現對類腦計算機硬體資源的有效管理與調度,支撐類腦計算機的運行與應用。
  • NBT|新型光場顯微鏡高速記錄大腦神經元活動和血流的快速動態變化
    》)的研究論文,該研究發展了一種新型體成像技術:共聚焦光場顯微鏡(Confocal light field microscopy),可以對活體動物深部腦組織中神經和血管網絡進行快速大範圍體成像。2017年王凱研究組研發的新型擴增視場光場顯微鏡(eXtended field-of-view Light Field Microscopy, XLFM)有效解決了這個問題,並成功應用於自由行為斑馬魚幼魚的全腦神經元功能成像上,首次三維記錄了斑馬魚幼魚在完整捕食行為中的全腦神經元活動的變化(2017,eLife)。
  • 美國科學家首次製備「記憶電晶體」
    研究人員在該電晶體內部結構中,通過將憶阻器從兩個端子向三個端子進行改造,成功實現更為複雜的電路系統。基於記憶電晶體形成的高效神經計算網絡,不僅可以增加計算機的類腦機能,而且比傳統數字計算機消耗更少的能源,因為它的運行不需要兩個獨立線程。
  • 運算更快,耗電更少!香港科技大學首創多層全光學人工神經網絡
    然而,最近光纖神經網絡方面的新技術或許可以顯著拉近計算機與人腦的這一差距。藉助光學實現並行計算研究人員近日表示,他們首創的多層全光學人工神經網絡已經有了很大突破,作為這一類神經網絡的最新成果,這是實現大規模光纖神經網絡的關鍵進展。
  • 計算機發展的路上,你不知道的事,讓我們一起去看看吧
    提到電腦也就是計算機,每個人都不陌生,那你又了解多少呢?一起去看看吧。1990年,美國的貝爾實驗室推出了一臺由雷射器、透鏡、反時鏡等組成的電腦。這就是光子計算機的雛形。光子計算機又叫光腦。蛋白質構成的集成電路大小隻相當於矽片集成電路的10萬分之一,而且運轉速度更快,只有10~11秒,大大超過人腦的思維速度;生物電腦元件的密度比大腦神經元的密度高100萬倍,傳遞信息速度也比人腦思維速度快。生物晶片傳遞信息時阻抗小,耗能低,而且具有生物的特點,具有自我組織和自我修復的功能。它可以與人體及人腦結合起來,聽從大腦指揮,從人體中吸收營養。
  • 浙江成功研製神經元規模最大的類腦計算機
    這臺類腦計算機是目前國際上神經元規模最大的類腦計算機。它包含792顆浙江大學研製的達爾文2代類腦晶片,支持1.2億脈衝神經元、近千億神經突觸,神經元數量規模相當於一個小鼠大腦。相比傳統計算機由於數據儲存和計算分離而產生的高能耗問題,該類腦計算機的典型運行功耗只需350瓦至500瓦。
  • 人腦設計了電腦、未來電腦可能超越人腦,萬物互聯會形成全球腦?
    截至2019年11月,是世界上最快的超級計算機,理論上浮點運算速度每秒20億億次。b,人腦的信息處理過程同樣包括接受輸入、處理、輸出這三個階段。人的大腦有1000多億個神經細胞(神經元),每天能記錄生活中大約8600萬條信息。
  • 比拼浮點運算速度 超算排行榜是這樣「算」出來的
    6月17日,新一期全球超算500強榜單出爐,入選500強的所有超算浮點運算速度都突破每秒千萬億次,中國超算也在前四佔有兩席位置。普通計算機用指令運算速度衡量計算性能,而超算通常用浮點運算速度來衡量其性能。那麼,什麼是浮點運算速度,超算榜單為什麼會選擇浮點運算速度來進行比較?
  • 中國科學家成功研製全球神經元規模最大的類腦計算機(轉載)
    這臺類腦計算機包含792顆浙江大學研製的達爾文2代類腦晶片,支持1.2億脈衝神經元、近千億神經突觸,與小鼠大腦神經元數量規模相當,典型運行功耗只需要350-500瓦,同時它也是目前國際上神經元規模最大的類腦計算機。
  • 寧波材料所在柔性氧化物神經形態電晶體研究方面取得進展
    值得注意的是,現有的AI技術主要基於傳統馮·諾依曼架構,需要採用較為複雜的計算機代碼才能實現,其計算模塊與存儲模塊相分離,因此其並行運算能力有限,且能耗較高,對今後非結構化大數據的處理和計算而言,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同時,近年來,基於器件層面構建人工生物神經系統,也正在成為AI領域的一個重要分支。突觸作為人腦認知行為的基本單元,是神經元間發生聯繫的關鍵部位,是構建人工神經網絡的重要出發點。
  • 中國科學家成功研製全球神經元規模最大的類腦計算機
    這臺類腦計算機包含792顆浙江大學研製的達爾文2代類腦晶片,支持1.2億脈衝神經元、近千億神經突觸,與小鼠大腦神經元數量規模相當,典型運行功耗只需要350-500瓦,同時它也是目前國際上神經元規模最大的類腦計算機。
  • 新型「晶片上的大腦」:為可攜式人工智慧系統打造神經網絡硬體
    這些神經元與突觸一起構成了一個極其龐大的生物神經網絡。(圖片來源:Johannes Feldmann)神經形態計算是一種新型計算架構,旨在模仿大腦處理、加工信息的過程,將存儲元件與計算元件整合到同一晶片中。它突破了傳統的馮·諾依曼體系結構帶來的瓶頸:數據需要在CPU和內存之間來回移動,而CPU運算速度較快,內存訪問速度較慢,造成了所謂的「內存牆」問題。
  • 我國科學家成功研製類腦計算機,全球神經元規模最大
    這臺類腦計算機包含792顆浙江大學研製的達爾文2代類腦晶片,支持1.2億脈衝神經元、近千億神經突觸,與小鼠大腦神經元數量規模相當,典型運行功耗只需要350-500瓦,同時它也是目前國際上神經元規模最大的類腦計算機。
  • 全球神經元規模最大的類腦計算機來了!
    這臺類腦計算機包含792顆浙江大學研製的達爾文2代類腦晶片,支持1.2億脈衝神經元、近千億神經突觸,與小鼠大腦神經元數量規模相當,典型運行功耗只需要350-500瓦,同時它也是目前國際上神經元規模最大的類腦計算機。
  • 全球神經元規模最大的類腦計算機來了
    這臺類腦計算機包含792顆浙江大學研製的達爾文2代類腦晶片,支持1.2億脈衝神經元、近千億神經突觸,與小鼠大腦神經元數量規模相當,典型運行功耗只需要350-500瓦,同時它也是目前國際上神經元規模最大的類腦計算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