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的發展離不開科學家的作用,對於我國來說在建國初期沒有那些無私奉獻的科學家為國家做出努力,我國的發現道路會更加困難,我們應該銘記他們做出的貢獻,他們就是我們學習的榜樣。
「他一個人能夠抵上美國5個師」,這是美國軍方人員對錢學森的評價,錢學森我國著名科學家,飛彈之父,對於我國的貢獻那是數不勝數的。
在國家百廢俱興的時候,他毅然回國,在一窮二白的時候他專心研究,為我國的國防事業做出重要貢獻,現如今我們無法用言語來表達對他們的讚美,他們就是我們的保護神,保護我們安穩幸福的生活下去。
可是我們也知道,在世界上通俗知名度比較高的獎項是諾貝爾獎,而我國截止目前為止獲得此獎的人物少之又少,尤其是在物理、化學方面,可是美籍華人獲得的諾貝爾獎卻不少,比如楊振寧、李政道、丁肇中、李哲遠、錢永健等。
在這些美籍華人諾貝爾獎獲得者錢永健尤其特別,提到錢永健我們可能並不熟悉,可是提到錢學森那可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得,而錢永健並不是別人,而是錢學森的侄子,並且一直為自己是錢學森的侄子而感到驕傲。
就在國人為之高興的時候,錢永健的一席話卻潑了冷水,因為錢永健在獲得諾貝爾化學獎後卻說「我不是中國人,我在美國長大」,就連錢永健的叔叔錢學森聽後也覺得氣憤,國人的憤怒昭然若揭。此話一出立馬在網上引起了軒然大波,一篇罵聲也隨之而來。
可是我們也應該了解一下錢永健的背景,錢永健的父親雖然說是和錢學森是堂兄弟,但是錢永健雖然流淌著中國的血液,卻是在美國成為,學習的是美國文化,接受的是美國思想、教育,並且他的中文說得不是很好。
錢永健曾說,如果沒有美國的話,他就不可能有如此成就,他是一個美國培養科學家。血統完全不能證明一個人的身份,自由的環境才是培養科學家的關鍵,中國並不是他的故鄉。對啊,我們無法去強求他人為血統而為之努力,可是站在最基本的禮節問題上,起碼他不懂得尊重和禮貌。
對於別人的選擇,我們無法進行左右,同時也無法進行所謂的「道德綁架」,如今時過境遷,國家越來越強大,更多的岑岑學子為我國的偉大事業前僕後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