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吉凱基因
神經環路作為大腦運行不同功能的結構基礎,近年來已成為神經科學研究的熱點之一。工具病毒作為高效的表達載體,經過不斷地發展,目前已開發出一系列適用於神經環路研究的工具病毒。如順行示蹤病毒、逆行示蹤病毒、神經環路操控病毒、神經環路記錄病毒等。我們將通過一系列文章詳細介紹不同的神經環路研究工具病毒。本文首先給大家介紹一下神經環路研究中常用的順行示蹤病毒。
目前神經環路研究中常用的順行示蹤病毒如下表所示:
接下來,介紹一些具體的順行示蹤病毒:
1,順行跨多級突觸示蹤病毒-HSV-1-H129
單純皰疹病毒(Herpes simplex virus,HSV)屬於皰疹病毒科、α皰疹病毒亞科,有HSV-1和HSV-2兩種亞型。其中HSV-1型H129毒株具有順行跨突觸的特性(圖1)。
圖1. HSV-H129株特異性順向跨突觸傳播
通過對H129毒株基因組改造,使其攜帶多個螢光蛋白(如GFP、tdTomato、mCherry等)基因拷貝,其感染神經元後表達螢光蛋白並自我複製產生新的病毒顆粒,通過軸突末梢釋放到突觸間隙後經突觸後膜感染下遊神經元胞體,並且表達螢光蛋白,依次重複進而標記出下遊多級神經元。
WB Zeng等人通過對H129改造得到H129-G4,注射小鼠大腦皮層M1區後清晰示蹤出M1區神經元下遊投射(圖2)。
圖2. H129-G4順行標記示蹤神經環路效果圖 (Zeng et al. Molecular Neurodegeneration (2017) 12:38)
2,順行跨單級突觸示蹤病毒
目前常用的順行跨單級突觸示蹤病毒主要有兩種:HSV-1-H129-△TK和AAV1。
HSV-1-H129-△TK 是將HSV-1-H129複製所需的TK基因缺失掉,當感染神經元後,HSV-H129-△TK能夠正常表達螢光蛋白,但因缺乏TK蛋白而無法自我複製,不能傳遞到下一級神經元。當利用腺相關病毒載體在細胞內表達TK蛋白後,病毒獲得自我複製能力,通過突觸結構傳遞到下一級神經元,由於下一級神經元中沒有TK蛋白,因此病毒將不再繼續傳遞下去,因而實現了順行跨單級突觸的標記示蹤(圖3)。
圖3.HSV-1-H129-△TK順行跨單級突觸示蹤原理圖
AAV1即血清型1型的腺相關病毒,Li I. Zhang等人發現給予Ai14小鼠大腦V1區注射高滴度的AAV1-Cre後,下遊 SC、Striatum、LGNv、Pontine等腦區均看到神經元表達tdTomato,提示AAV1-Cre可能跨過突觸在下一級神經元中表達Cre。接著又給予Ai14小鼠視網膜注射AAV1-Syn-Cre,發現在視網膜神經節細胞投射的腦區均觀察到tdTomato陽性的神經元,而這些腦區均無輸出神經元投射到視網膜,因此證明AAV1可以順行跨單級突觸傳遞(圖4)。
圖4. AAV1順行跨單級突觸示蹤神經環路效果圖 (Li I. Zhang,et al., Neuron, 2017)
然而相較於HSV,AAV1的跨突觸效率極低,而且一般僅適用於在下遊神經元表達Cre等重組酶蛋白,無法有效表達螢光蛋白及其它目的基因,因此順行跨單級突觸示蹤優先推薦使用HSV-1-H129-△TK。
3,順行非跨突觸示蹤病毒-AAV9
AAV9感染神經元胞體後可以沿軸突順行標記出神經末梢,但能跨過突觸結構傳遞到下一級神經元。目前被廣泛的用於示蹤神經元下遊直接投射腦區。如圖5,通過注射AAV9示蹤limbic TRN和sensory TRN區PV陽性神經元的下遊投射腦區。
圖5. 利用AAV9示蹤小鼠limbic TRN和sensory TRN區神經元投射腦區(Ping Dong,et al., Nature Neuroscience,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