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貨分享」神經環路研究工具病毒系列之「順行示蹤病毒」

2020-08-14 brainnews

來源:吉凱基因

神經環路作為大腦運行不同功能的結構基礎,近年來已成為神經科學研究的熱點之一。工具病毒作為高效的表達載體,經過不斷地發展,目前已開發出一系列適用於神經環路研究的工具病毒。如順行示蹤病毒、逆行示蹤病毒、神經環路操控病毒、神經環路記錄病毒等。我們將通過一系列文章詳細介紹不同的神經環路研究工具病毒。本文首先給大家介紹一下神經環路研究中常用的順行示蹤病毒。


目前神經環路研究中常用的順行示蹤病毒如下表所示:

接下來,介紹一些具體的順行示蹤病毒:


1,順行跨多級突觸示蹤病毒-HSV-1-H129

單純皰疹病毒(Herpes simplex virus,HSV)屬於皰疹病毒科、α皰疹病毒亞科,有HSV-1和HSV-2兩種亞型。其中HSV-1型H129毒株具有順行跨突觸的特性(圖1)。

圖1. HSV-H129株特異性順向跨突觸傳播


通過對H129毒株基因組改造,使其攜帶多個螢光蛋白(如GFP、tdTomato、mCherry等)基因拷貝,其感染神經元後表達螢光蛋白並自我複製產生新的病毒顆粒,通過軸突末梢釋放到突觸間隙後經突觸後膜感染下遊神經元胞體,並且表達螢光蛋白,依次重複進而標記出下遊多級神經元。


WB Zeng等人通過對H129改造得到H129-G4,注射小鼠大腦皮層M1區後清晰示蹤出M1區神經元下遊投射(圖2)。


圖2. H129-G4順行標記示蹤神經環路效果圖 (Zeng et al. Molecular Neurodegeneration (2017) 12:38)


2,順行跨單級突觸示蹤病毒

目前常用的順行跨單級突觸示蹤病毒主要有兩種:HSV-1-H129-△TK和AAV1。

HSV-1-H129-△TK 是將HSV-1-H129複製所需的TK基因缺失掉,當感染神經元後,HSV-H129-△TK能夠正常表達螢光蛋白,但因缺乏TK蛋白而無法自我複製,不能傳遞到下一級神經元。當利用腺相關病毒載體在細胞內表達TK蛋白後,病毒獲得自我複製能力,通過突觸結構傳遞到下一級神經元,由於下一級神經元中沒有TK蛋白,因此病毒將不再繼續傳遞下去,因而實現了順行跨單級突觸的標記示蹤(圖3)。


圖3.HSV-1-H129-△TK順行跨單級突觸示蹤原理圖

AAV1即血清型1型的腺相關病毒,Li I. Zhang等人發現給予Ai14小鼠大腦V1區注射高滴度的AAV1-Cre後,下遊 SC、Striatum、LGNv、Pontine等腦區均看到神經元表達tdTomato,提示AAV1-Cre可能跨過突觸在下一級神經元中表達Cre。接著又給予Ai14小鼠視網膜注射AAV1-Syn-Cre,發現在視網膜神經節細胞投射的腦區均觀察到tdTomato陽性的神經元,而這些腦區均無輸出神經元投射到視網膜,因此證明AAV1可以順行跨單級突觸傳遞(圖4)。

圖4. AAV1順行跨單級突觸示蹤神經環路效果圖 (Li I. Zhang,et al., Neuron, 2017)

然而相較於HSV,AAV1的跨突觸效率極低,而且一般僅適用於在下遊神經元表達Cre等重組酶蛋白,無法有效表達螢光蛋白及其它目的基因,因此順行跨單級突觸示蹤優先推薦使用HSV-1-H129-△TK。


3,順行非跨突觸示蹤病毒-AAV9

AAV9感染神經元胞體後可以沿軸突順行標記出神經末梢,但能跨過突觸結構傳遞到下一級神經元。目前被廣泛的用於示蹤神經元下遊直接投射腦區。如圖5,通過注射AAV9示蹤limbic TRN和sensory TRN區PV陽性神經元的下遊投射腦區。


圖5. 利用AAV9示蹤小鼠limbic TRN和sensory TRN區神經元投射腦區(Ping Dong,et al., Nature Neuroscience, 2019)

相關焦點

  • 我們離人造「超級病毒」還有多遠
    人類距離真正製造出一種「超級病毒」或者「人種病毒」有多近? 強大的「基因剪刀」CRISPR是你必不可少的利器,全套工具帶教程在網上僅售$169,可以DIY細菌基因。 這樣的研究有一個專有名稱,叫「功能獲得」(GOF)。它的對象多是流感、SARS、MERS等危險的病毒,通過人工改造模擬變異,看它們可能怎麼變強。
  • 來了,新一代高效順行跨突觸標記的HSV!
    ,其在感染神經元後具有沿順行方向傳遞的特性。因此一直被認為是順行標記神經環路的理想工具病毒載體。雖然不斷有基於HSV的相關產品推出,然而在實際應用中一直存在毒性強、螢光弱等問題。吉凱基因有幸與國內病毒專家合作,獲得減毒改造產品,成功推出新一代高效順行跨突觸標記的HSV。
  • 單病毒示蹤研究取得進展
    最近,中國科學院武漢病毒研究所研究員崔宗強團隊實時動態觀察到單個愛滋病毒入侵和跨越皮質肌動蛋白屏障的動態行為,揭示了病毒入侵靜息CD4 T淋巴過程中,α-actinin介導的皮質肌動蛋白動態重組機制,並基於病毒與肌動蛋白的相互作用,發現了抗病毒新靶標及其抑制多肽。研究成果在國際學術期刊Nanoscale(《納米尺度》)上作為內封面文章發表。
  • Neurosci Bulletin:利用嗜神經病毒示蹤解析神經元網絡結構
    重要的是,當前對於神經環路結構以及與腦功能相關的神經信息處理機制的了解仍知之甚少。神經環路由大量不同類型的神經元和特殊的突觸連接組成,是執行各種功能(例如感知、情感、記憶和想像力以及其他活動等)的結構基礎。揭示神經環路的結構是理解大腦中信息處理機制的前提。
  • 病毒起源:《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研究坐實「美國投毒」?
    實際上,在疫情由武漢蔓延至中國全境,但病毒未「出海」的當口,出現一種「曇花一現」式的言論,即新冠肺炎病毒一不是來自野生動物,二不是美國基因武器,而中國研究機構特別是中科院武漢病毒研究所管理不善而洩漏所致。
  • 研究闡明痛覺信息處理的神經環路機制
    該研究闡明了痛覺相關信息長程傳遞和誘發保護性行為的細胞及神經環路機制。  痛覺是人和動物感知機體內外環境變化和威脅的重要途徑,在維持個體生存和健康方面發揮重要作用。然而,慢性疼痛給患者帶來痛苦,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是亟須解決的重要臨床難題之一。深入解析痛覺信息處理的神經機制將有助於發現慢性疼痛治療的新靶點。
  • 笛卡爾:從大腦中釋放出了「意識」這個幽靈
    在之前的兩篇文章當中 #大腦和心臟的恩怨,猶如日心說和地心說,#文藝復興讓人類第一次打開大腦這個黑匣子管家順著時間脈絡,梳理了「大腦中心論」和「心臟中心論」綿延2000多年的歷史糾葛。最終,由於文藝復興運動的開啟,讓「大腦中心論」最終勝出,成為現在人們眾所周知的常識。
  • 谷歌公布2020年度搜索熱榜,「新冠病毒」高居榜首
    「新冠病毒」席捲全球,帶走了無數人的生命和無數的工作,無疑是全球搜索量最高的關鍵詞。而今年的其他熱點也都在熱榜中一一反映了出來,如「科比去世」、「美國大選」等。今年的谷歌搜索熱榜公布啦,位居全球搜索榜首的會是什麼關鍵詞呢?好吧,其實不用猜都知道,那自然是「新冠病毒」了。
  • 海水中首次發現「新冠病毒痕跡」,病毒要漂洋過海了嗎?
    「新冠病毒的痕跡」。、以及是否會在水中傳播,該校研究人員已經從德盧斯的8個不同的海灘採集了水樣本,並進行了相關實驗。今年9月,研究人員在布萊頓海灘、第42大道東海灘首次發現了SARS-Cov-2的痕跡。研究人員同時也表示,在這些水樣本中檢測出的新冠病毒,比在廢水中檢測到的水平「低1萬倍」。
  • 你當作「戰略物資」的酒精,早就被古人視為「生命之水」了
    這就是生物學上的「醉猴假說」。不管你同不同意這個假說,人類還是從「四腳獸」進化成了「兩腳獸」,用解放出來的雙手釀起了酒。古人滿足口腹之慾後,還發現酒有輕微的麻痺神經作用,酒就成了原始的醫療用品。在歐洲,通過加糖發酵、蒸餾,人們得到了像白蘭地、威士忌這類烈酒,在長達幾百年的時間裡,白蘭地都被當作一種強有效的興奮劑和凝血劑,在歐洲醫學界佔據獨特地位。
  • 皮紋調色盤之什麼!你是「工具人」?
    到底哪種大腦基因皮紋模塊,最具有這種『工具人』特質呢?」 是的,表面上如果能夠遇到一個這麼「百依百順」的另一伴,似乎可以輕鬆解決許多生活上的雜事,但是,要想清楚喔,凡事沒有絕對,優點的背後很可能也是缺點喔。 好,無論如何,今天我們來談談,怎樣的大腦基因皮紋結構,容易成為「任勞任怨」的情人呢?
  • HPV、B肝和新冠病毒……感染這些病毒真的「無藥可治」嗎?
    「聽說大部分感冒都無藥可治,是真的嗎?」「是的,90%以上的感冒由病毒感染引起,而對於病毒,目前還沒有特效藥。」「有一說一,我明明每次感冒吃點藥就好了啊。」「藥物只能緩解感冒引起的不適症狀,病毒最終只能靠人體自身免疫力來清除,不信你試試,不吃藥三五天也會好轉……」
  • 未來腦科學與轉化醫學研究熱點:外周臟器與大腦的神經「對話」
    正常情況下外周重要臟器均在中樞神經系統調控下執行不同的功能,但是如何協調這些過程卻知之甚少。2020年4月29日清華大學、上海科技大學聯合團隊在Nature雜誌發表論文通過病毒示蹤技術追蹤到脾與大腦的杏仁核、室旁核存在神經聯繫,這是目前研究脾-大腦之間交流最為完整的神經調控通路。
  • 藥物發展簡史:從柳樹皮到「上帝的手術刀」
    基因療法目前使用最廣泛的是腺相關病毒,大概和抗體的尺寸相當。其他類型的病毒載體一般都會更大一些,達到 100 納米左右。跟我們人體的真核細胞相比,還是小 2-3 個數量級。這還都是在微觀層面,需要藉助顯微鏡才能觀察和研究。而到了肉眼可見的層面,比如我們能看到的一個點,就又比細胞大了約 100 倍。讓我們用交通工具來作類比,試著理解不同藥物的特點。
  • 「世界盃病毒」VBS_CHICK.F趕搭足球熱潮
    全球一片足球熱,電腦病毒也趕搭足球熱潮,趨勢科技10日發現有一隻利用足球熱潮,透過電子郵件的方式,以「Korea Japan Results」的主旨,「KOREAJAPAN.CHM」的附件檔引誘網友開啟,趨勢科技提醒所有足球迷,千萬小心碰到這一隻病毒(VBS_CHICK.F
  • 谷歌搜索熱榜,「新冠病毒」高居榜首
    「為什麼」是人們最常用的搜索詞「為什麼」是最常用的搜索開頭詞,人們用無數個「為什麼」試圖了解這個世界。「"為什麼澳大利亞出現火災」」「」為什麼廁紙售罄了"」這些問題直接反映了今年的幾個熱點話題。2.「新冠病毒冠」在年度搜索中高居榜首今年新冠病毒席捲全球,給全世界所有人都留下了深刻的烙印。
  • 《神魔之塔》全新「科研序論」系列即將登場
    《神魔之塔》全新「科研序論」系列即將登場 來源:www.18183.com作者:犬大噠時間:2019-02-08 分享到: 《神魔之塔》營運團隊宣布,距離《神魔之塔》17.0 版本「跨越神境的元素科學」更新尚餘數天,全新「
  • 【馬不停蹄】「爪皇」與「爪黃」
    「爪皇」為名。不過,一代馬皇的名字,原來源於一時的手民之誤…聽說1995年周南首次當上馬主,本想借用《三國演義》曹操的坐騎「爪黃飛電」為名,豈料秘書一時手民之誤,把名字寫成「爪皇飛電」,自此周氏名下馬匹的名字順勢以「爪皇」開首,包括「爪皇烈風」、「爪皇奔雷」、「爪皇凌雨」等等。後來,同樣愛馬、曾協助父親相入「爪皇凌雨」的周永健把另一匹馬命名為「爪黃飛電」。
  • 「俠女」李偲嫣染疫去世 「黃絲」竟冷血慶賀
    」的「正義聯盟」創黨主席李偲嫣離世,終年56歲。他稱,「全民檢測期間,就當打幾天風好了」,至於是多少天,就要看怎樣「冧人堆」,怎樣集中投入多少人力物力做檢測。」建制名人李偲嫣昨天(12月16日)疑中新冠病毒去世,印象中應該是香港首位因新冠肺炎去世的名人。
  • 從「腦機接口」到「金剛狼的皮膚」,7位科學家的科幻之旅
    他是美國杜克大學神經生物學、神經學和生物醫學工程教授,在騰訊科學WE大會上,他十分「接地氣」地講述了腦機接口從基礎科學到應用於神經康復的研究歷程。「make human more human.」是鮑哲南教授在研究「人造皮膚」時的初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