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木耳吃多了可能無益?這種說法有科學依據嗎

2021-01-17 蘭輝醫生健康談

導語:隨著生活水平逐漸提高,我們的生活也出現了很多變化。很多年以前,像老輩那個年代的老人們,他們真的會擔心吃不飽,穿不暖,餓肚子。

從那個年代走過來的人們,在生活中我們真的會發現,他們特別珍惜現在的美好生活,會珍惜農民伯伯辛苦種下的每一點糧食,很少去浪費,以至於很多東西不捨得扔掉,比如吃飯的時候,會有一些剩下一些飯菜,扔了會覺得可惜,所以可能會選擇等到下一頓飯的時候再吃,那麼問題來了,長期放置的食物還可以去食用嗎?

其實,很多東西確實不適合長期去放置,比如我們今天說的黑木耳,它在日常生活中真的是特別常見的,我們炒菜,煲湯很多時候也會當作配菜,和別的菜放在一起食用,味道好吃且色澤好看,那麼我們現在來探究一下,今天說的黑木耳剩下了,到底能不能吃,對人體有沒有危害。

首先,說一下黑木耳的作用

第一個作用是能夠提高機體的免疫力

因為黑木耳當中含有很多的多糖類的物質,並且其菌絲體也含有很多的刺激免疫物質增加的一些成分,進而能夠讓我們體內的免疫細胞得到一個增強,進而能夠提高我們機體的免疫力。

第二個作用是能夠治療大便乾燥和痔瘡出血,對於預防和治療大腸癌方面也能夠發揮積極的作用

在日常生活中,便秘最後導致痔瘡的人大有人在,長期飲食不規律,垃圾食品過多食用,嚴重的體內缺水,都會導致便秘,痔瘡,一旦形成,只能從我們自身去飲食習慣去調理,而食用黑木耳,是因為木耳當中也含有豐富的膳食纖維,通過刺激腸道的蠕動,減少大便和有害物質對於腸黏膜的侵襲,因而在防治結腸癌、預防痔瘡方面的作用會非常的明顯。

其次,我們都在說吃黑木耳是好的,那麼我們可以長期食用?

雖然它的營養比較豐富,但並非每個人都適合多吃。比如說有些人群就不太適合過多食用

1.有出血傾向的患者就不能食用

2.腦溢血的患者發病三個月不能食用

3.手術前後拔牙後也不能食用黑木耳

4.咯血便血的人群也不適合吃黑木耳

原因是因為可以降低血脂,降低血小板,預防血栓。所有很多人是不宜食用的,在我們不了解的情況下,很多東西的選擇,都需要特別謹慎,很多飲食可以幫助我們調理身體,但是也有個例。

說了木耳的作用功效和禁忌,我們知道了解了很多知識,第三個我們要說一下最重要的一點

木耳怎麼吃?

前段時間看見一個真實的事情,一個7歲的女孩子和他弟弟,同時多功能臟器衰竭,住進了ICU,其原因就是因為吃了涼拌木耳,很多人會想「怎麼可能,我們每天吃都沒有問題」其實是,她的母親把木耳泡的時間太長了,時間久了,出現一種米酵菌酸,而這種米酵菌酸,會導致多功能臟器衰竭,致死率為50%,而且沒有特效藥,後來7歲的女孩4次血漿置換,每次1500毫升,相當於四次全身換血,都沒有保住性命。最後年僅七歲,就離開了世界。所以,我們提醒大家,很木耳可以食用,但是很多人不建議長期使用,也要提醒人們,木耳的食用方法:

黑木耳的泡發,最好選擇用15-25℃的水溫一般浸泡2-3小時左右,黑木耳就能吸足水分,恢復到生長時的物理狀態,太久了容易滋生細菌。

如果實在趕時間,那就選擇溫水泡發,不過,這樣的水溫(特別是熱水)會殺死黑木耳組織中的活性物質,黑木耳組織不能正常復原,膠質狀組織不能延伸,口感不好。

適宜的水溫時間也不能泡得太短或太長,時間太短,它沒有吸足水分,膠質狀組織不能復原,時間太長,子實體內的成分和膠質物析出,組織鬆軟,營養成分流失,口感會變差。

結語:提醒大家,很多時候發生以後,我們都會覺得生命可貴,我們一定要珍愛生命,很多東西都適合飲用,但不宜過多,也不宜過度食用,生命很可貴。

相關焦點

  • 食物相剋說法有哪些? 食物相剋的說法有科學依據嗎?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食物相剋說法有哪些? 食物相剋的說法有科學依據嗎? 我們經常會聽到,某某食物和某某食物放在一起不能吃,吃了會中毒之類的?比如說,柿子和海鮮不能同食,甚至白蘿蔔和胡蘿蔔都不能一起吃?食物之間真的相剋嗎?這是真的嗎?食物相剋說法有哪些呢?
  • 這種說法有沒有科學依據
    導語:缺鐵是生活中最常見的現象,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無論成年人還是孩子,都會出現很多症狀,比如容易疲勞,精神狀態不好,指甲慢慢變薄,走路容易喘氣,皮膚蒼白,免疫力低下,容易感冒,頭暈等症狀,很多人也會認為缺鐵的時候,用鐵鍋炒菜就可以補鐵了,那麼,鐵鍋炒菜真的可以補鐵嗎?
  • 「夸克裡又有一個宇宙」,這種說法是腦洞太大還是有科學依據?
    「夸克裡又有一個宇宙」,這種說法是腦洞太大還是有科學依據?這個說法沒有任何依據,只是一種腦洞而已。夸克,被認為是一種參與強相互作用的基本粒子,也是構成物質的最基本單元。目前,還沒有搞清楚夸克的所有物理性質,既然都對夸克的性質有待觀察和研究,又怎麼可以下結論說,夸克就是宇宙呢?
  • 黑木耳泡發後當天吃不完,第二天再吃就有毒嗎?沒事真是太幸運了
    不少喜歡吃素的朋友都喜歡吃黑木耳,這東西有營養並且據說對於霧霾天帶來的諸多問題都有不錯的效果。雖然如此黑木耳的吃法卻有不少人都有誤解。媒體上不還有一些報導說一家幾口人吃了泡發兩天的木耳,結果都中毒了。孩子的情況還十分嚴重。一個小小的木耳,有這麼大的殺傷力嗎?
  • 海鮮是「發物」,受傷以後不能吃?有沒有科學依據?
    海鮮是「發物」,受傷以後不能吃?有沒有科學依據?>你有沒有聽說過這樣的說法:受傷之後,不能吃海鮮,海鮮是發物,不利於傷口癒合,甚至還可能會化膿。那麼,這種說法有道理嗎?
  • 老人說「十鼠九苦」,生娃要避開「鼠年」,這種說法有依據嗎?
    2020年是鼠年,有的老人就說「十鼠九苦」, 生娃要避開「鼠年」,這種說法是否有依據呢?老家鄰居今年喜得小孫女,本來是全家歡樂的事情,可是鄰居在和街裡朋友聊天的時候,忍不住嘆氣說鼠年生的不好。大家都非常好奇,哪一年那一天都有孩子出生,這時間上難道還有什麼說法?於是詢問鄰居為什麼這麼說?隨後鄰居解釋道:「十鼠九苦」這孩子以後生活會比較苦,邊說還邊嘆氣。鄰居在說這些的時候,剛好兒媳婦出門也聽到了,整個人臉色就特別不好,對於老人那一套迷信的說法不屑一顧。那麼「十鼠九苦」的說法是真的嗎?
  • 關於大腦開發的5種流行說法,原來是沒有科學依據的
    那麼這些說法都是科學的嗎?我們今天來看一看。人一生只開發了大腦的10%嗎?一種流傳很廣的說法是,人的一生中僅僅開發了大腦潛能的10%。然後有人推論說,既然僅開發了10%都這麼厲害,那要是開發了100%,人類還不得上天啊。好萊塢還根據這種想法拍出了電影,著名科幻電影《超體》就是其中一部。
  • 7歲女孩因吃黑木耳致器官衰竭!這種致命錯誤很多家庭都會犯……
    夏天消暑吃涼菜,不少人愛吃涼拌黑木耳,但日前網上的一則報導,讓我們對木耳的食用方法有了更多的認識。
  • 「早餐不能不吃」,這種說法到底科不科學?
    但當我們不吃午餐或晚餐時,卻不會有人說什麼。同樣是吃東西,為什麼早餐就如此特殊?不吃早餐真的很嚴重嗎? 我們經常被人灌輸「早餐不能不吃」的觀念,這種說法到底科不科學?
  • 為什麼老人說吃雞頭如食砒霜?並非迷信,是有科學依據的!
    有不少人喜歡用雞肉做成佳餚,更是偏好一些特別的部位,比如雞腳、雞頭等。但是很多人就比較困惑,為什麼鴨頭那麼多人吃,卻很少人吃雞頭呢?老人說:吃雞頭如食砒霜,這是真的嗎?你還真別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啊!不能吃雞頭,這並非是迷信,而是有科學依據的。
  • 有人說蟑螂不能用腳踩,這種說法有科學依據嗎?
    不過,聽很多人介紹,殺蟑螂不能用腳踩死,據說最主要的原因就是雌性蟑螂的體內,有很多蟑螂卵,如果用腳踩死,那麼蟑螂身體爆裂過程中,這些卵會隨著衝擊力迸射出來,很多會粘到鞋底之上,還有一些可能會噴濺到比較遠的地方,當清潔不到位時,這些卵就會孵化出小蟑螂來。這種說法有沒有科學依據呢?
  • 專家:說法有科學依據
    高原反應的程度與個人身體素質、年齡、性別等因素有怎樣的關係?記者請體育科學研究專家及健康專家進行了解讀。  【專家說法】  身體越好可能反應越大  網友所總結的現象具有普遍性嗎?有沒有科學依據?「高原反應『強壯者大於瘦小者;男性大於女性;年輕人大於老年人』,事實確實如此,網友總結得很全面。」
  • 「You are what you eat」究竟有沒有科學依據
    由吃腦補腦說起「吃下去什麼就變成什麼」的科學依據01/ 你敢相信?由吃腦補腦說起吃腦補腦?吃掉敵人的大腦,便可以獲取敵人擁有的智慧和知識。在印度,一些信仰中不吃大蒜和洋蔥。他們認為,這些食物具有的濃鬱氣味會引起激進和侵犯的行為,並且神明也不喜歡這樣的味道。吃虎鞭會zhuang陽?中國的小夥伴不會不熟悉這種說法。而且,非中國獨樹一幟,印度某些文化中也流行這種認知。但是在國外研究中,這和吃腦補腦的性質一樣,沒有依據。
  • 死亡不存在,其實是人類自己創造的,這種說法有科學依據嗎?
    或許死亡根本就不存在,是人類主觀意識上自己製造發明才出現的,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說法呢?這樣的說法又有幾分真實性呢?不同的國家判斷死亡的標準也是各不相同的,曾經有國家把心臟停止呼吸消失血壓為0,這3點作為死亡的標準,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有人認為心跳和呼吸血壓這三點都是可以通過一些設備進行恢復的,如果大腦徹底停止活動,或許是一個人的徹底死亡。對於死亡我們還存在著太多的未知,我們不知道死亡的過程是怎樣的,死後又會去往何處?出於對死亡的未知性,讓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懼怕死亡。
  • 老人常說,圓頭寶寶比扁頭寶寶智商高,這個說法有依據嗎?
    文:育兒十月說原創,歡迎個人轉發分享當家裡有了小寶寶之後,很多新手爸媽都會和老人發生一種觀念上的分歧——該給孩子睡什麼樣的頭型。在傳統的觀念中,老人認為孩子睡成圓頭是最好的,因為圓頭的孩子智商更高,那麼這種說法真的合理嗎?
  • 這樣的說法有科學依據嗎?
    這樣的看法實在太過瘋狂了,雖然充滿著眾多爭議,仍然有越來越多的人開始相信這樣的說法,其實這樣的說法是並沒有科學依據的正是有了這層「保護傘」的存在,我們才能有效的隔絕宇宙輻射和太陽的巨大熱量,地球上的萬物才得以在自然界中安然無恙的生存,所以說它是維持地球環境穩定的保護傘,並不是桎梏人類的鎖鏈。如果地球真的是人類的監獄,那麼人類又怎麼可能突破它的束縛,進入到宇宙中呢?
  • 這有科學依據嗎?科學實驗說明了什麼?
    人去世後會「投胎轉世」嗎?只是封建迷信,還是有科學依據?在我們的生活中有很多的現象是無法給出科學解釋的,比如一個人在死後會去往哪裡,我們又會經歷什麼?真的像傳說中的那樣會經歷投胎轉世成為一個新的生命體嗎?
  • 這種說法到底有沒有科學依據
    現在已經是夏天了,你身上的肉有沒有減少呢?想必有很多妹子在這段時間都打算去健身房進行一波突擊了吧。不過,你們不是一個人在奮鬥,其實有很多顏值驚人的女神明星也都是經常光顧健身房呢。相信在很多人眼中,鄧紫棋一直是一個圓臉的女孩。
  • 「吃的越飽,死得越早」,有科學依據嗎?如何飲食才能健康長壽
    坊間和網上都流傳著一種說法,人一生只能吃9噸食物,吃得越飽,死的越早,誰先吃完誰先走,這種說法有沒有科學依據呢? 限制飲食真的能延長壽命 科學家準備了兩組果蠅,第一組給它們吃的飽飽的,第二組進行飲食限制,結果發現第二組果蠅的壽命,明顯比第一組要長。
  • 黑木耳裡,真的存在傳說中的「鉻」嗎?
    過量攝入鉻有風險嗎?動物過量攝入鉻會造成其在體內蓄積,損傷肝、腎等器官,並有可能致癌、致基因突變。已有臨床研究表明,人體過多攝入鉻,會出現體重減輕、貧血、溶血、肝功能不全和腎功能衰竭等毒性反應。所以,過量攝入鉻是有風險的。那麼,成人鉻每日推薦攝入量是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