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國春秋,後趙暴君石虎是如何登上皇位的

2020-12-05 申公在世

公元319年,羯人石勒脫離了前趙的管轄,在襄國建立了政權,國號趙,史稱後趙,在公元329年他率軍攻滅前趙,此時的後趙在他的帶領下如日中天,蓬勃發展,但卻也埋下了極大的隱患,

早年身為奴隸的石勒當然沒有兒子,直到成勢之後才娶妻生子,幾個兒子年紀都很輕,雖然稱帝後他就冊立長子石弘為皇太子;次子石宏為驃騎大將軍、秦王;三兒子石恢為輔國將軍、南陽王。但這幾人完全無法和他的侄子石虎相比,石虎幼年就和石勒離散,和石勒母親相依為命,在17歲時才被劉琨找到送給了石勒,石虎兇猛殘暴,打仗時帶頭衝鋒,石勒打仗每每都是以他為先鋒,因此屢立戰功,但石勒稱帝後只封他為太尉,中山王。這讓石虎大為不滿,他和兒子抱怨,皇上百戰成功,皆我之功勞,本應傳位與我,他卻立黃毛小兒為太子,連大單于之位都不讓我當,他死後我必報此仇。

公元333年太子石弘20歲了,石勒命他開府理事,但太子重文輕武,喜歡文人雅士,石勒對中書令徐光感嘆,太子文弱,世未承平,恐誤大事,徐光趁機勸道,太子天姿聰穎足以守成,但中山王勇武過人,殘暴多詐,恐怕日後威脅太子,石勒點了點頭,但石虎平時對石勒恭順得體,他又將削權之事放下,太子石弘的舅舅程遐也很擔心,也進言勸石勒,中山王掌兵多時,殘暴不仁群臣畏懼,他的兒子們年長又分別掌兵,將來必為害少主,請陛下早除,沒想到石勒卻說程遐要除掉宗親,想外戚獨掌朝政,根本不聽他的良言相勸,程遐出去後又找到徐光。徐光說:「中山王最恨的就是我們兩人,恐怕將來非但危國,而且你我二人還有家禍。」這一天石勒找徐光商議國事,擔心吳蜀兩地未平會遺禍兒孫,徐光趁勢進諫,吳蜀是國之四肢,不會危及生命,中山王權勢太大,這才是心腹之疾,石勒聽後默不作聲,但此後他開始分石虎的權利,並有罷免他的心思,但石虎在羯族貴族中很有威望,一時又讓石勒猶豫不決,對於這個侄子石勒比誰都了解,但此時江山未統,太子石弘又年輕文弱,他希望石虎能像周公輔成王一樣,但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

不久石勒感染風寒,病勢沉重,他下詔太子石弘,中山王石虎,中常侍嚴震進宮,石虎先行進宮封鎖宮禁不許太子進宮,並假傳旨意,要在外掌兵的石勒最信任的秦王石宏和彭城王石堪回京,以方便他控制,這一日石勒迴光返照突然清醒,發現秦王石宏在宮裡,問他誰讓你回來的,我讓你鎮守藩鎮,是為了防止內部有人作亂,如果有人假傳旨意召你回來,我就殺了他,石虎搶著回答,是秦王想你了回來看看陛下,隨後他怒目而視著秦王石宏,石宏支支吾吾了幾句退出宮中,不久石勒再次彌留,留下遺詔,子孫宗族要相親相愛,團結一致,勿重蹈司馬氏覆轍,中山王老成持重,要勉力匡扶社稷,

這邊石勒剛咽氣,石虎就扣押起太子,石弘哭著要讓位給石虎,石虎卻說,你是先皇之子,讓你當皇帝你就當,然後脅迫太子登基,隨後讓兒子石邃看住新皇帝,他又下旨抓捕徐光,程遐將兩人處死,自封大丞相,魏王,大單于,加九錫總覽朝政,歷史上加九錫的權臣下一步就是篡位,新皇帝石弘如囚徒一般,太后劉氏密召彭城王石堪要他起兵殺死石虎,結果被石虎派兵剿滅,石堪被捉住燒死,劉太后也被逼自盡,另兩位宗室石生石朗也起兵勤王,石虎親率大軍打敗兩人殺死了事,

石虎得勝而回,皇帝石弘再次捧著印璽讓位,石虎大罵石弘,誰當皇帝自有天命,用得著你讓來讓去的嗎,石弘回到宮中只有和母親程太后抱頭痛哭,不久天降祥瑞,冀州有隕石掉落,群臣上表說是上天示警要除舊布新,要求石虎稱帝,石虎再次來到宮中,指著石弘的鼻子罵道:你這種無能之輩有什麼資格讓皇位與我,只有被我廢黜的資格,說完命人遷走石弘,隨後下旨,將石勒的后妃子孫全部殺光,並改稱大趙天王,大單于,殺完石勒的子孫後他又覺得襄國有石勒的鬼魂作祟,這讓他心裡不舒服,石虎又下令在鄴城建造新都,遷都到鄴城才算安下心來,開始了他殘暴的統治。

相關焦點

  • 李憲面對皇位的誘惑,為什麼心甘情願地將至高無上的皇位讓出去?
    要知道李憲為何主動放棄皇位,其實只要明白當時的實際情況也就明白了,李旦第二次能夠坐上皇位,其實與李旦和李憲沒有一點關係,也就是「唐隆政變」的主角是李隆基和太平公主,正是因為李隆基主動招攬了禁軍,以及在太平公主的幫助下,最終利用禁軍誅殺了韋後和安樂公主,並且徹底剿滅了韋氏集團,這樣才最終讓李旦再一次登上皇帝寶座,也就是說李旦能夠登上皇位,李隆基是第一大功臣,如果李旦冊立嫡長子李憲作為太子
  • 五代十國中,哪一國的皇帝最幸福?為何趙匡胤能取代後周一統江山
    當然為了和大一統王朝做個區分,所以被稱之為:後梁、後唐、後晉、後漢以及後周。十國,指的是除了中原地區以外,在地方上建立的割據政權。主要有:前後蜀國、南吳國、南唐國、吳越國、閩國、楚國、南漢國、南平國、北漢國以及武平國等十個國家。
  • 康熙不是長子也不是最小的,為何能繼承皇位?洋人道出真相
    後宮的嬪妃們對於這個問題而展開了種種的算計和陷害,皇帝膝下的皇子們也因為這個皇位而互相殘殺。可見人們對於皇位的爭奪之戰在當時是有多麼的激烈,那麼歷代的的皇上是怎麼登上皇位的呢?他們又經歷了什麼不為人知的事情呢?我們都知道在歷史上康熙繼承了順治的皇位,但是順治一共有八個兒子,康熙既不是長子也不是嫡子,所以如果按照常理來說的話,繼承皇位這件事情本來是輪不上他的。
  • 後趙皇帝石虎:虔誠佛教,熱愛倒鬥盜墓,死後墳墓被挖,還被鞭屍
    西晉滅亡後,東晉南渡,五胡亂中華。北方進入十六國時期。連年混戰,石勒建立後趙政權。後趙開國君主石勒的侄兒叫石虎,字季龍,上黨武鄉(今山西榆社北)人。羯族。他是五胡十六國時期,後趙的第三位皇帝。石勒青年時期曾從事耕田、漚麻等農業活動。荒年時曾被人販子販賣,後來與馬牧帥汲桑一起闖天下,投劉淵,混上了大將軍。在不斷地徵戰中,石勒的力量越來越強大,終於在公元330年,石勒改稱「大趙天王」,同年改稱「皇帝」。
  • 《推背圖》第十六象,與十五象預示歷史重疊,到底準不準你說了算
    今天酸奶為大家解讀的是《推背圖》中預言的第十六象——一代英豪趙匡胤,黃袍加身登上皇位按照慣例,酸奶先給大家從卦象開始看起。第十六象的卦象為:「已卯 離下坤上 明夷」此象為明夷卦,是六十四卦中的一種異卦,卦象中是上「坤」下「離」相疊,坤一般指代地面,而離指代太陽,意思就是說日沒入地下,光明受損,有棄明投暗之意。
  • 後趙皇帝石虎,為何被稱為十六國最殘暴的皇帝
    五胡十六國這個混亂的時期,是由五個少數民族掌握的時期,前後十六個國家,全都是有少數民族建立,後趙就是其中一個朝代,石虎就是後趙的皇帝,被稱為堪比秦始皇的暴君。石虎是羯族人,後趙的開國皇帝石勒非常喜愛石虎,他小的時候就被很多人認為將來不是一般人,後來連年的徵戰,石勒和石虎母子走散了,石虎在一段時間和母親相依為命,差點死在了亂世中,幾年之後,遇到了劉琨,就他們母子送回到了石勒的身邊。
  • 代善本有可能坐上皇位,一段虛幻的感情,讓他喪失了資格
    在古代的皇宮之中,皇帝在選擇繼承人的時候,一般都會先考慮嫡子或是長子,在皇位爭奪鬥爭之中,擁有這樣身份的皇子與其他人相比,自然是更具有優勢的。但是嫡子有可能資質平庸,而且年齡也可能不適合坐上皇位,所以長子這時就成為皇帝的大熱門。
  • 春秋戰國時代的「西周國」,跟周朝有什麼關係
    武王伐紂之後,定都鎬京,分封天下諸侯,建立了周朝,爾後,周朝因犬戎入侵而東遷洛邑,從此周天子的權威逐漸喪失殆盡,直至最後為秦所滅,歷史上把遷都前後的周朝分為西周和東周。東周又被劃分為春秋和戰國兩個時代,不過我們縱觀整個春秋戰國時代,除了有春秋五霸、戰國七雄、漢陽諸姬、泗上十二諸侯等諸侯國上鏡之外,還有一個特別奇葩的諸侯國,他就是西周,這個西周讓人不禁想起平王東遷之前的周王朝也被稱為西周,那麼,西周公是不是就是周王呢?
  • 明宣宗駕崩後,為何不能在朱姓的王爺裡選擇一個繼任者?
    這份祖訓,是大明自朱元璋以下諸位帝王、宗藩頭上懸著的利劍,不尊此訓,非我子孫——既然非我子孫,自然更沒有皇位繼承權了,所以誰敢違抗!所以,皇長子朱祁鎮以「嫡長子、皇太子」的身份,由祖母太皇太后張氏扶持,於正月初九正式繼位,以明年為正統元年,朱祁鎮即大明第六代皇帝——明英宗。一,先說宣宗。宣宗被民間稱為「蟋蟀皇帝」,因為他最大的業餘愛好就是玩蟋蟀。
  • 後趙皇帝石虎將兒子石宣滿門抄斬,為何不留最喜愛的五歲孫子一命
    不可否認,在五胡十六國人人想做「第一」的亂世中,奴隸出身的石勒算得上是一位當之無愧的英雄,但後來的繼承者石虎卻是一位殺人不眨眼的魔王。關於石虎的殘暴不再列舉,總之殺起人來反覆無常,只有想不到的,沒有他做到的。
  • 古羅馬特色的收養與皇位繼承制度是如何產生的?又有什麼影響?
    古代羅馬實行的政治制度和古中國中央集權的封建專制制度有所不同,也正是由於如此,對於王國統治者的選擇方式也是大相逕庭——雖然同處於一個歷史發展階段,但是中國對於親緣關係的高度重視的背景下實行皇位世襲制(也可以說是嫡長子繼承制),但是羅馬卻有一套自成體系的皇位競爭制度,其中原因,不僅有地理位置等自然因素
  • 陝西西安少陵原發現迄今為止規模最大的十六國時期高等級墓葬
    ,  出土了土雕建築、壁畫以及彩繪陶俑等,是  迄今為止發現的十六國時期最大的墓葬。  該座十六國墓葬坐北朝南,形制為斜坡墓道土洞墓,由墓道、兩個過洞、兩個天井、四個壁龕、甬道、前室、東側室、後室組成。總平面呈甲字形。總長80.74米,深11.86米。
  • 見微知著:春秋時代的將領是如何判斷敵方意圖的?
    那麼,在缺乏現代通信設備的古代,古人是如何判斷敵人的策略與軍情呢?春秋時代的古人已經有了豐富的實踐,而且將他們歸納成寶貴的經驗,加以總結。從這些經驗中,不難看出古代戰爭的第一要素,其實是必錯,防止敵人偵破自己的情報,努力做到滴水不漏,並努力發現敵人的漏洞與偏差,並加以行動。
  • 皇太極太拼命,臨死沒有立下繼承人,為何六歲的順治繼承皇位?
    雖然皇帝會有很多兒子,但是其中最容易得到皇位的就是皇上的嫡長子,但是也有一些皇帝,會將自己的位置傳給其他人。比如說清朝的皇太極,就將自己的皇位傳給了自己的九阿哥福臨,而不是自己的嫡長子豪格。九阿哥的繼位充滿了戲劇性和偶然性,他能夠當上皇帝在當時是非常幸運的。其實主要的原因,就是多爾袞在背後進行了操控。皇太極的死完全是讓人感到很意外的,他整天都在處理事情,在一天晚上他在批改奏摺的時候突然死了。
  • 以食人族惡名流傳於世的,當屬十六國時期的羯胡人
    在《南史》中記載了一個叫毗騫的國度,在處死囚犯後,把死囚的肉切成塊吃掉,不僅如此,還用囚犯的頭做酒杯拿來喝。北史中有一個流求國,他們會把戰場上被殺的敵人的屍體收集起來,集中起來吃掉。而且,如果一個國家的人死了,這個國家的人也會為這個國家的人分配食物。從這個意義上說,在那個時候,吃人在一些小國家已經成為一種習慣。
  • 下場最慘的春秋霸主:被兒子活活餓死,死後兩月無人管屍體爬滿蛆
    這是春秋五霸之一齊桓公的結局,說的是齊桓公死後沒人給他下葬,結果屍體腐爛都生蛆了。一代呼風喚雨的諸侯王,最終竟然落得個如此下場,著實令人唏噓不已。齊桓公作為春秋五霸之首,即位之前,齊國因齊襄公荒淫無道,禮義廉恥四德皆失,國家陷入癱瘓狀態。齊桓公本人雖然好色,但他善於用人,他重用管仲,「國有大政,先告仲父,次及寡人。有所施行,一憑仲父裁決。」
  • 十六國北朝時期民族融合與佛教
    摘 要:4-6世紀的北朝十六國時期,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出現了民族「大融合」、文化「大融匯」,並由北朝主導,實現了再一次的全國性統一。「中國化」的佛教,在其中發揮了「文化中介」與「文明紐帶」的作用。  4-6世紀的北朝十六國時期,北方地區持續了兩百多年的少數民族政權主導的統治,曾爆發了嚴峻的「胡漢」衝突,但最終實現了各民族的大融合、國家的「大一統」。佛教在其中發揮了「文化中介」與「文明紐帶」的作用。
  • 朱祁鈺去世後,他后妃下場一個比一個慘,為何汪廢后得以善終
    正所謂國不可一日無君,在王文、于謙等人的支持下,郕王朱祁鈺登上皇位,是為明代宗。 一開始,朱祁鈺是不願意當皇帝的,畢竟當時明朝處於危難之際,誰願意去接這個爛攤子呢。可礙於實在沒有合適的人選,朱祁鎮的長子年僅兩歲,沒有辦法,朱祁鈺只好答應下來。
  • 生病後皇帝親自祈福保佑平安,在歷史上是真不可多見的!
    十六國爭霸,是在我國歷史上較為動蕩的一個時期,當初晉朝司馬炎登基後大肆封王,死後發生了八王之亂,從那之後,戰爭混亂就再也沒停止過,一直亂成了十六國的動亂爭霸局面,幾百年的混戰,民不聊生,今天小編同大家一起聊聊當時的十六國之一的東晉國內的猛將,位列百將榜的大將----王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