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西西安少陵原發現迄今為止規模最大的十六國時期高等級墓葬

2021-01-08 網易

2021-01-02 20:10:03 來源: 校草不咋帥

舉報

  據西安市文物局消息,2019—2020年,西安市文物保護考古研究院在陝西省西安市南郊少陵原區域配合基本建設,考古

  發掘了三座規格巨大、形制特殊、結構完整的十六國時期高等級墓葬,

  出土了土雕建築、壁畫以及彩繪陶俑等,是

  迄今為止發現的十六國時期最大的墓葬。

  

  少陵原,是西安市東南方向的一塊黃土沉積臺地,處於滻河以西、潏河以東。海拔高度為470米到630米之間,呈東南—西北走向,東南部狹小,西北部寬大,平面呈楔形。少陵原因漢宣帝葬於此,故又稱杜陵原,宣帝許皇后葬杜陵南,由於其陵較小,稱為小陵,後稱少陵原。近年考古發現的西漢張安世家族墓、唐韓休墓、郭子儀家族墓就位於此原。

  

  該座十六國墓葬坐北朝南,形制為斜坡墓道土洞墓,由墓道、兩個過洞、兩個天井、四個壁龕、甬道、前室、東側室、後室組成。總平面呈甲字形。總長80.74米,深11.86米。墓道位於墓室南端,平面呈長方形,開口總長68米,南寬5.1、北寬6.2米。墓道東、西、北各置三層生土臺階。該墓第一天井下東西兩壁各置壁龕,均為土洞結構,未被盜擾,保存完好。第二天井下亦設東西兩壁龕,惜被盜擾,封門為磚封門。墓室由前室、東側室、後室組成。前室土洞結構,平面呈近方形,頂部及四壁上端已垮塌。地面有紅燒土。東側室平面呈長方形,後室為土洞結構,與前室有甬道相連。後室東西兩側置南北向棺床兩座,東棺床西邊緣有半閉合的磚砌圍屏,南北兩側見墨繪壼門。西棺床緊靠墓壁,南、東、北三面亦有墨繪壼門圖樣。

  

  該墓葬

  最引人注目的是在其墓道上方有三處土雕建築模型。

  三座土雕建築均面朝南。體量由南至北逐漸變大、變寬,高度逐漸升高。第一土雕建築呈三層樓閣狀,由上至下呈階梯狀排布,中間紅色板門緊閉,兩側雕出長方形窗欞。第二洞頂土雕建築,呈單層房屋狀,面闊三間,正脊東西向,西側可見鴟尾殘跡。第三土雕建築,呈單層房屋狀,屋頂部分被現代水渠破壞已不存,僅見門框和左右兩側對稱的窗欞。其中,第一天井下的兩處壁龕保存完好,共計出土文物198件,包括有陶罐、陶井、碓房、陶倉、牛車、虎子、陶雞、陶狗、陶羊、武士俑、鼓吹依仗俑、武士俑、陶馬等。其中陶倉、牛車中含有大量的可觀察到的植物遺存。

  

  本次發掘的大墓是繼2019年兩座焦村十六國大墓發掘後,西安市文物保護考古研究院在少陵原又一次發現的十六國大墓。出土的武士俑、甲騎具裝俑、鼓吹依仗俑、陶牛車、九盤連枝燈等皆具十六國時期的特色。這幾座墓葬規模巨大、形制特殊、結構較為完整,又出土土雕建築模型、巨幅壁畫且皆為兩室以上的大墓,應是十六國時期高等級的墓葬。

  

  十六國時期是在北魏統一北方之前、漢唐之際,重要的民族大融合時期。該批墓葬的發現為進一步探索西安地區北朝十六國時期高等級墓葬分布、形制結構等問題具有重要意義,對於研究這一歷史時期政治、經濟、軍事、文化交流等方面,也是極為珍貴的第一手資料。(總臺央視記者陳武郭升)

  (編輯王一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漢代積沙防盜墓葬 墓主人或為王莽嶽丈
    公布了4項重要考古成果,其中西安的漢代高等級積沙墓和兩座十六國墓葬項目入選。M1墓葬部分出土文物 西安市文物保護考古研究院供圖西安發現的西漢晚期高等級積沙墓葬,位於西安市長安區韋曲街辦北裡王村北側,儘管這兩座高等級墓葬以積沙墓這種高級防盜形式出現,但遺憾的是考古人員發現這兩座墓葬時,墓葬均遭過盜掘。
  • 三百文物呈現古芮國「周風遺韻」,國博展陝西劉家窪考古發現
    這一前一後、緊密關聯的兩處關於芮國的重要發現,不但彌補了周代歷史的缺環,更展現了中國古代距今三千年前後多姿多彩的文化和藝術,從而形成難得一見的考古大發現姊妹篇。劉家窪遺址的全貌。圖片來源於《中國國家地理》 2019年第09期文章《握有金首權杖的 芮國身世之謎 ——陝西澄城劉家窪考古深度報導》配圖。
  • 熱水墓群發現結構最為完整高等級墓葬
    青海都蘭熱水2018血渭一號墓是一座唐(吐蕃)時期的高級貴族墓葬。地表尚保留塋牆、祭祀建築、封土和迴廊等墓園建築,地下部分由墓道、照牆、甬道、墓門、墓壙、墓室組成。墓內出土金銀器、銅器、鐵器、漆木器、皮革、玉石器、玻璃器及紡織品等各類文物1000餘件。
  • 陝西考古研究院成中國規模最大省級考古科研機構
    陝西考古研究院成中國規模最大省級考古科研機構 2008年10月29日 21:26 來源:中國新聞網 發表評論   中新網西安十月二十九日電(記者 冽瑋)二十九日上午
  • 最大春秋周系墓葬 你知道遍盜春秋戰國諸侯墓是誰嗎?
    經逐級上報棗莊市公安局、山東省公安廳和公安部,聘請山東大學文物鑑定專家、國家博物館文物鑑定專家和陝西、河南等國家級文物鑑定專家對收繳文物進行逐個鑑定,最終得出結論:全部為春秋晚期文物,其中一級文物3件,二級文物5件,三級文物46件。該案繳獲的文物數量之眾,級別之高,在全國範圍內實屬罕見。  其中,收繳的春秋晚期倪公戈刻有銘文12字,經專家破譯為「倪公克父,擇其吉金,作其元用。」
  • 西安發現疑似王莽老丈人積沙墓 兩座墓均為「甲」字形
    國家文物局近日在北京舉辦了「考古中國」重大項目新進展工作會,西安北裡王村北側發現的兩座西漢晚期墓葬令人關注原因是除了其中一座墓主人身份是「宜春侯」外,這兩座古墓均採用了「積沙墓」這種高等級防盜形式。兩座墓均為「甲」字形 出土各類文物200餘件據朱連華介紹,這兩座大型漢墓位於西安市長安區韋曲街辦北裡王村北側,千林郡小區二期用地範圍內。墓葬所在區域為西安南郊漢代高等級墓葬集中分布區,附近經發掘的有張安世家族墓、財經幹校西漢墓、翠竹園西漢壁畫墓、羊頭鎮漢代積沙墓等大型漢墓十餘座。
  • 陝西寶雞旭光墓地出土罕見金製品和青銅器
    光明日報西安1月19日電 記者張哲浩、楊永林從日前召開的2019年度陝西考古新發現公眾報告會上獲悉,被譽為青銅器之鄉的陝西省寶雞市,2018年以來在該市高新區旭光墓地進行搶救性發掘過程中,共出土各類文物211件(組),其中不乏青銅禮器、車馬器,以及西周墓葬罕見金製品。
  • 滕州崗上遺址:大汶口時期面積最大的史前城址
    山東滕州崗上遺址是海岱地區發現的大汶口時期面積最大的史前城址,隨著高等級墓葬及玉器的出土,其區域中心地位尤為凸顯。崗上遺址考古新發現豐富了對魯南地區乃至整個海岱地區大汶口文化階段中心性聚落內涵的認識,對海岱地區文明化進程研究具有重要的學術價值。
  • 疑似王莽丈人墓現身 採用「積沙墓」高等級防盜形式
    西部網訊(陝西廣播電視臺《第一新聞》記者 牛冬冬 張佳偉)國家文物局近日在北京舉辦了「考古中國」重大項目新進展工作會,其中西安北裡王村北側發現的兩座西漢晚期墓葬令人關注。原因是除了其中一座墓主人身份是「宜春侯」外,這兩座古墓均採用了「積沙墓」這種高等級防盜形式。
  • 西安也有黃土高原地貌,白鹿原最出名、鳳棲原最無奈、神禾原最美
    黃土高原的分布與類型黃土高原主要由山西高原、陝甘晉高原、隴中高原和河套平原組成,是中國四大高原之一,也是中華民族古代文明的發祥地之一,更是目前地球上分布最集中且面積最大的黃土區。它包括了中國太行山以西、烏鞘嶺以東、秦嶺以北、長城以南的廣大地區,總面積達到了64萬平方公裡。
  • 2018年中國考古新發現公布 四川渠縣城壩遺址等六大項目入選
    論壇上揭曉的年度考古新發現,歷來被學界簡稱為「中國六大考古新發現」。相比國家文物局委託中國文物報社和中國考古學會舉辦的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評選,「六大」被指評選標準更偏於學術價值。此次入選2018年六大中國考古新發現的項目,分別是廣東英德市青塘遺址、湖北沙洋縣城河新石器時代遺址、陝西延安市蘆山峁新石器時代遺址、陝西澄城縣劉家窪東周遺址、四川渠縣城壩遺址和河北張家口市太子城金代城址。
  • 2019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結果公布
    國家文物局副局長宋新潮宣布2019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名單為(按年代早晚排序):陝西南鄭疥疙洞舊石器時代洞穴遺址;黑龍江饒河小南山遺址;陝西神木石峁遺址皇城臺;河南淮陽平糧臺城址;山西絳縣西吳壁遺址;甘肅敦煌旱峽玉礦遺址;湖北隨州棗樹林春秋曾國貴族墓地;新疆奇臺石城子遺址;青海烏蘭泉溝吐蕃時期壁畫墓;廣東「南海I號」南宋沉船水下考古發掘項目。
  • 山西省考古研究所發布一晉國晚期高等級大墓考古成果
    山西省考古研究所日前發布一晉國晚期高等級大墓的考古成果。考古專家表示,此墓葬為截至目前山西發掘的規模最大的東周墓葬,推測其為晉國晚期一位國君的夫人墓。此次發掘的墓葬位於山西省聞喜縣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上郭城址和邱家莊墓群」內的邱家莊墓地。
  • 匈奴墓葬中發現「漢金怪獸」,外形極像《山海經》中的蠱雕!
    陝西省是中國古代王朝在此定都對多的省份,西安更是被稱為「十三朝古都」。也正因為這個原因,在陝西省境內出土的文物和墓葬數量在全國來說都是名列前茅的。其中堪稱國寶級的文物也有不少,我們熟知的秦始皇陵兵馬俑,更是被列為「世界第八大奇蹟」,先後有超過200位外國元首參觀訪問。
  • 安陽辛店商代晚期鑄銅遺址考古項目入圍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終評
    原標題:喜報!河南淮陽平糧臺城址等兩個考古項目入圍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終評 4月6日,記者從國家文物局獲悉,自1月3日2019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初評啟動之日起,歷經3個多月的評選,最終入圍終評的20個考古項目揭曉。河南淮陽平糧臺城址和安陽辛店商代晚期鑄銅遺址成功入圍終評。
  • 二里頭遺址發現高規格夏代墓葬
    近日,河南偃師二里頭遺址發現一座高規格的夏代墓葬,墓葬內首次出現蟬形玉器。據了解,該墓葬極可能是二里頭遺址迄今為止發現的隨葬品最為豐富的一座。 新發現的墓葬位於二里頭遺址宮殿區5號基址院內,規模較大,屬第一等級墓葬。蟬形玉器出土於墓葬中部,長近4釐米,玉石材質還有待進一步鑑定。專家推測,玉蟬可能與古人對昆蟲「蛻變」和「羽化」、便於與神祇溝通的信仰有關。
  • 中央決定:陝西省委常委、秘書長盧建軍,任西安交大黨委書記
    資料圖官方履歷顯示,盧建軍出生於1962年7月,他長期在陝西工作,曾任西安科技大學副校長,西安郵電學院院長,西安郵電大學校長、黨委書記等職。2015年,盧建軍任陝西省委科技工委書記、省科技廳廳長。2018年11月,原任陝西省委常委、秘書長錢引安被查。2019年7月,盧建軍出任陝西省委常委、秘書長,升副部級,至此次履新。此次卸任西安交通大學黨委書記的張邁曾,出生於1954年11月,2011年晉升副部級,今年已66歲。
  • 這個小城挖出兩周墓葬1300座,專門建了博物館,鎮館之寶有啥
    陝西韓城有著三千年的建城史,韓侯國、梁伯國、古芮國等等都曾在韓城地區設立國都。2004年,在韓城市西莊鎮,沉寂了2700餘年的梁帶村芮國遺址被發現,佔地近千畝,共發現兩周墓葬1300餘座,車馬坑64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