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步成熟:誘導性多能幹細胞的誕生與發展的意義

2020-12-04 穿越時空基因

有的幹細胞,可以無限制的方式繁殖,並分化成基本上任何特定的細胞類型。但因為一些倫理問題我們不過多陳述,而一直以來其實也存在著完全與倫理無關的幹細胞研究領域。

就比如,我們今天要講到的誘導多能幹細胞。

什麼是誘導多能幹細胞?

誘導多能幹細胞由成體幹細胞產生,避免了倫理爭論,可以根據患者疾病模型來定製專能幹細胞去針對,是目前研究發病機理、藥物篩選、實驗性移植治療的主要細胞來源。

迄今為止,將成體組織(胎盤、臍帶、骨髓、外周血等)中的幹細胞誘導分化為誘導多能幹細胞,是目前幹細胞生物醫學技術研究的主要方向,而這同時也是真正有利於幹細胞科研技術完善和普及的重要的一步。經過無數科研機構的努力,其研究進展日新月異,甚至已經超越了早期被關注甚廣的多功能幹細胞。

誘導多能幹細胞,不僅擁有一般幹細胞固有的高再生力,其較弱的分化潛力,也被醫學研究證明,它在某些情況下被用於細胞治療是有利的:尤其是對於腫瘤來說具有較低的致瘤性。

眾所周知,所謂的腫瘤就是指機體在各種致瘤因子作用下,局部組織細胞增生所形成的新生物,因為這種新生物多呈佔位性塊狀突起,腫瘤也經常被專業人士稱呼為「贅生物」。一直以來腫瘤之所以會成為治療極其困難的頑症,正是因為其腫瘤細胞會出現不同於正常細胞的代謝變化,從而進一步導致人體各項不良反應甚至免疫力持續下降,最終導致危及生命健康。但誘導多能幹細胞的研究成果,無疑是給腫瘤治療多了一劑強心劑。

雖說非自體或近期的幹細胞對於人體難以配型,以及一系列技術的不穩定和不成熟,誘導多能幹細胞始終暫時未能普及。但是和其他涉及倫理的幹細胞不同,一旦技術水平經過時間沉澱最終成熟,那麼在未來的絕大多數疾病,在擁有充足非致瘤細胞的來源下,可以廣泛用於長期治療甚至治癒。

相關焦點

  • 科普:一篇看懂誘導性多能幹細胞(iPS cells)
    2018年11月9日,日本京都大學宣布開展利用誘導性多能幹細胞幹預帕金森病症的新型實驗性療法。該療法是將數百萬個源自於誘導性多能幹細胞的神經祖細胞注射到帕金森病人的大腦中。該實驗,是全球首個嘗試使用誘導性多能幹細胞幹預帕金森的案例,同時也將誘導性多能幹細胞再一次帶到了人們的視野之中。 什麼是誘導性多能幹細胞?2006年日本京都大學Shinya Yamanaka在世界著名學術雜誌《細胞》上率先報導了誘導多能幹細胞的研究。
  • 製造誘導性多能幹細胞有了新法
    原標題:製造誘導性多能幹細胞有了新法  科技日報訊 英國《自然》雜誌近日以兩篇論文的形式闡述了一種通過外部環境改變體細胞命運的重編程方法:已分化的體細胞在惡劣的環境下會轉化為多能幹細胞,日本科學家於是利用低pH值的環境將成年造血細胞誘導為多能幹細胞。
  • 【盤點】淺析誘導性多能幹細胞安全性
    研究人員發現作為一類對病人的皮膚細胞或血細胞進行重編程而產生的幹細胞,誘導性多能幹細胞(iPS細胞)含有存在缺陷的線粒體DNA。PLoS Genet:誘導性多能幹細胞不會產生導致癌症的基因突變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英國劍橋大學韋爾科姆基金會桑格研究所(Wellcome Trust Sanger Institute)等機構的研究人員利用血細胞製造出誘導性多能幹細胞(iPS細胞),而且不會在這種幹細胞中引入隨後可能導致癌症產生的基因變化
  • 什麼是誘導性多能幹細胞?未來5-10年有機會實現規模的臨床應用
    於是,科學家把這種與胚胎幹細胞相似功能的「幹細胞」正式命名為「誘導性多能幹細胞」(iPS細胞)。在2006年,日本京都大學Shinya Yamanaka在世界著名學術雜誌《細胞》上率先報導了誘導多能幹細胞的研究。
  • Blood:將皮膚細胞重編程為人類誘導性多能幹細胞用於血液疾病研究
    2013年8月1日 訊 /生物谷BIOON/ --在過去10年裡,人類誘導性多能幹細胞(human 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s,iPSCs)可以有能力被開發形成許多類型的人類細胞,近日,刊登在國際雜誌Blood上的一篇研究報告中,來自費城兒童醫院的科學家通過研究,成功地將罕見血液病患者身上的皮膚細胞重編程成了人類誘導性多能幹細胞
  • 誘導性多能幹細胞最新研究進展(第3期)
    2019年10月28日訊/生物谷BIOON/---誘導性多能幹細胞(iPS細胞)最初是日本科學家山中伸彌(Shinya Yamanaka)團隊在2006年利用病毒載體將四個轉錄因子(Oct4, Sox2, Klf4 和c-Myc)的組合轉入到小鼠胚胎或皮膚纖維母細胞中,使其重編程而得到的類似胚胎幹細胞的一種細胞類型
  • 日本科學家將實驗:誘導性多能幹細胞修復人體心臟
    誘導性多能幹細胞(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下文簡稱 iPS 細胞),又稱人工誘導多能幹細胞,是一種由哺乳動物成體細胞經轉入轉錄因子等手段脫分化形成的多能幹細胞。2006 年首次由日本科學家山中伸彌團隊發現,其本人也因此項技術於 2012 年獲諾貝爾生理醫學獎。
  • PLoS Genet:誘導性多能幹細胞不會產生導致癌症的基因突變
    2016年4月8日/生物谷BIOON/--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英國劍橋大學韋爾科姆基金會桑格研究所(Wellcome Trust Sanger Institute)等機構的研究人員利用血細胞製造出誘導性多能幹細胞(iPS細胞),而且不會在這種幹細胞中引入隨後可能導致癌症產生的基因變化。
  • Stem Cells Dev:發現誘導性多能幹細胞和癌細胞存在很多相似之處
    這些發現提示著儘管這種被稱作誘導性多能幹細胞(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s, iPSCs)的細胞大有希望作為一種替換細胞和組織從而治療損傷、疾病和慢性病的來源,但是科學家們和臨床醫生必須對任何臨床應用保持謹慎,這是因為iPSCs 也可能導致惡性腫瘤產生。相關研究論文於近期刊登在Stem Cells and Development期刊上。
  • PNAS:科學家研發出首個成體誘導性專能幹細胞
    首個誘導性專能成體幹細胞(iMS):能夠自我更新修復、分化成多類型細胞。根據所處發育階段,幹細胞可分為胚胎幹細胞(ES cells,具有分化成完整個體的能力)和成體幹細胞(somaticstem cells)兩種。而成體幹細胞具有分化成特定細胞的功能,並不能夠分化成多種細胞類型。而PNAS發表的這一最新技術的突破性在於,誘導性專能幹細胞能夠分化成多類型的細胞。
  • Nat Biotechnol:張素春等用多能幹細胞分化生成星形膠質細胞
    ,這項研究是由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解剖與組織胚胎學系*、著名幹細胞專家張素春教授與美國威斯康星大學麥迪遜分校經長達5年多的合作研究的,在一項幹細胞研究中,研究人員首次成功地利用人類多能幹細胞,分化生成了星形膠質細胞,該成果對腦組織、腦器官的再生、修復和腦部疾病治療有重要應用價值。
  • ...雞尾酒療法促進人類多能幹細胞向肝細胞的分化 | Stem Cell...
  • 重新編碼幹細胞或逆轉衰老
    日本研究者山中伸彌在2012年獲得諾貝爾生理學和醫學獎,他展示了另一項技術,即誘導性多能幹細胞(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簡稱iPS細胞)。該技術是這樣的,如果你能對一個非多能細胞內的4種轉錄因子基因進行幾個星期的誘導,就能獲得一個獲得類似胚胎幹細胞的多能幹細胞。這些轉錄因子以某種方式清除了細胞的表觀遺傳記憶,使它們變得年輕。
  • 成熟體細胞「重造」,變身多能幹細胞治療肌肉變骨頭怪病
    那麼,除了被分化為角膜組織,iPS細胞還有哪些令人期待的醫學用途呢?成熟體細胞「重造」,變身多能幹細胞iPS細胞,被稱人工多能幹細胞,是從人的皮膚等體細胞,經過多能性誘導因子的導入、培養所製成的具有分化成人體各種組織臟器並具有無限增殖能力的細胞。
  • 臺科學家發現多能幹細胞「開關」
    據新華社臺北1月3日電 臺灣科學家一項研究發現,人類多能幹細胞中的環形RNA具有調控幹細胞維持與分化的功能,這一研究有望推進再生醫學及創新醫療技術。 在3日召開的發布會上,臺灣「中研院」細胞與個體生物學研究所副研究員郭紘志介紹了其團隊的這一發現。
  • 幹細胞的應用越來越廣,日本科學家利用多能幹細胞揭示分節時鐘
    日本京都大學Cantas Alev和日本理化學研究所(RIKEN)生物系統動力學研究中心(BDR)Miki Ebisuya團隊合作,利用多能幹細胞揭示了人類分節時鐘的特點。並在2020年4月1日在線發表在《自然》雜誌上。
  • Nat Commun:多能幹細胞探索抗衰老機制
    在近日的Nature Communication雜誌上,來自德國科隆大學的研究人員在一項新研究中確定了多能幹細胞用以維持蛋白質質量的機制。隨著衰老過程神經元等體細胞會失去對正常蛋白的維持能力;而多能幹細胞不會衰老,並依靠某些機制維持蛋白組的完整性。隨後他們在模式動物的成體組織中模擬了這些機制,發現能夠延長壽命,推遲衰老相關疾病的發生。
  • 誘導性多功能幹細胞(iPSCs)十年記:改變世界的偉大技術
    在2006年6月,來自日本京都大學的山中伸彌(Shinya Yamanaka)教授在國際幹細胞研究協會的年會上提出了「誘導性多功能幹細胞(iPSCs)」這一概念,震驚四座。山中伸彌教授iPSCs對於再生醫學研究是一個巨大的福利,研究人員可以用一個人的皮膚細胞、血細胞或者其他細胞進行重新編碼,將它們轉化為誘導性多功能幹細胞,這些細胞就可以分化為幹細胞、神經細胞或是其他任何需要再生的細胞。
  • Science子刊:源自雌性奄美刺鼠的誘導性多能幹細胞能夠分化為精...
    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日本宮崎大學等研究結構的研究人員將來自一隻雌性奄美刺鼠尾巴的成纖維細胞重編程為誘導性多能幹細胞(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s, iPS細胞)。這些iPS細胞在一種宿主有機體(即小鼠-奄美刺鼠嵌合體)中能夠分化為雌性和雄性生殖細胞。
  • 廣東專家發表論文 揭示多能幹細胞分化過程中關鍵機制
    近日,中山六院胃腸病學研究所袁平團隊在國際著名期刊Nucleic Acids Research(IF:11.147)上發表研究論文,深入揭示了Hippo-YAP信號通路在多能幹細胞分化過程中的關鍵作用機制,將有助於指導多能幹細胞向不同胚層細胞的分化,對於多能幹細胞的臨床應用有重要意義。若在胃腸疾病中能挖掘出更多基於超級增強子的特異基因調控機制,將會為疾病的治療和藥物篩選提供新的思路和靶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