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時報訊(記者 黃豔 通訊員 簡文楊 李饒堯)在再生醫學領域中,多能幹細胞一直是頗受關注的焦點。近日,中山六院胃腸病學研究所袁平團隊在國際著名期刊Nucleic Acids Research(IF:11.147)上發表研究論文,深入揭示了Hippo-YAP信號通路在多能幹細胞分化過程中的關鍵作用機制,將有助於指導多能幹細胞向不同胚層細胞的分化,對於多能幹細胞的臨床應用有重要意義。若在胃腸疾病中能挖掘出更多基於超級增強子的特異基因調控機制,將會為疾病的治療和藥物篩選提供新的思路和靶標。
「全能選手」多能幹細胞臨床應用目前不盡人意且成本昂貴
據袁平介紹,多能幹細胞在體外有強大的自我更新能力,並且具有分化為各種成體組織細胞以及形成再生器官的潛能,是再生醫學的重點研究對象。多能幹細胞的相關技術在藥物篩選、器官再生、損傷修復和疾病治療等方面都極具應用前景。2014年,多能幹細胞分化的視網膜細胞被首次用來治療眼部黃斑變性患者,開啟了多能幹細胞的臨床應用研究。隨後更多的多能幹細胞臨床實驗獲批開展治療脊髓損傷、帕金森綜合症、再生障礙性貧血、角膜疾病、肌營養不良症和心臟病等。
儘管多能幹細胞的治療前景令人鼓舞,但是迄今為止,多能幹細胞在臨床應用還多處於I/II期實驗階段,主要原因是多能幹細胞向可供臨床應用的特異成體細胞的分化效率不盡人意且成本昂貴。例如第一例自體誘導多能幹細胞的治療,從患者採集成體細胞到培養出可供移植治療黃斑病的視網膜色素上皮細胞移植片,完成其安全性檢測和移植手術,一共耗時11個月,耗資93萬美元。另外有多個多能幹細胞臨床實驗以失敗告終,也顯示其臨床治療需要更深入的基礎研究提供支持。
新研究擬為疾病的治療和藥物篩選提供新思路
中山六院廣東胃腸病學研究所袁平研究員團隊在多能幹細胞的基礎和應用領域進行了多年研究。該團隊研究的Hippo信號通路是多細胞生物中保守的信號通路。它幫助細胞感應外界環境的物理變化、調控細胞的增殖和分化,進而調控機體發育、器官大小和組織穩態,並與腫瘤發生密切相關。
近日,袁平團隊在Nucleic Acids Research(IF:11.147)發表研究論文,揭示Hippo-YAP信號通路在多能幹細胞分化中的重要調控機制。
據悉這項研究工作深入揭示了Hippo-YAP信號通路在多能幹細胞分化過程中的關鍵作用機制,將有助於指導多能幹細胞向不同胚層細胞的分化,對於多能幹細胞的臨床應用有重要意義。鑑於超級增強子能驅動控制細胞身份的基因高表達,其在揭示疾病的致病機理方面顯示了巨大的應用潛力。接下來,袁平研究員團隊期待在胃腸疾病中挖掘出更多基於超級增強子的特異基因調控機制,為疾病的治療和藥物篩選提供新的思路和靶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