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首次培育出能夠分化為原始生殖細胞的中間態多能幹細胞

2021-02-08 科學網

科學家首次培育出能夠分化為原始生殖細胞的中間態多能幹細胞

作者:

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2/3 14:02:42

美國德克薩斯大學西南醫學中心Jun Wu研究小組培育出能夠分化為原始生殖細胞的中間態多能幹細胞。這一研究成果於2020年12月2日在線發表在《細胞—幹細胞》上。

研究人員表示,動態多能幹細胞(PSC)狀態是體內多能態的體外適應。先前的研究已經產生了許多具有不同性質的PSC。然而,迄今為止,尚無已知的PSC顯示出嵌合體形成的雙重能力和向原始生殖細胞(PGC)分化的直接響應(形成性多能性的獨特功能)。

通過調節成纖維細胞生長因子(FGF)、轉化生長因子β(TGF-β)和WNT途徑,研究人員從小鼠、馬和人類中產生了PSC(稱為XPSC),這些PSC可以在體外直接誘導為類似PGC的細胞,並且能夠在體內促成種內或種間嵌合體。XPSC是介於初始和活化多能性之間的狀態,並具有形成性多能性的特徵性分子、細胞和表型特徵。XPSC為研究哺乳動物的多能性和剖析調控PGC分化的分子機制開闢了新途徑。這個方法可能廣泛適用於從其他哺乳動物物種衍生出類似的幹細胞。

附:英文原文

Title: Derivation of Intermediate Pluripotent Stem Cells Amenable to Primordial Germ Cell Specification

Author: Leqian Yu, Yulei Wei, Hai-Xi Sun, Ahmed K. Mahdi, Carlos A. Pinzon Arteaga, Masahiro Sakurai, Daniel A. Schmitz, Canbin Zheng, Emily D. Ballard, Jie Li, Noriko Tanaka, Aoi Kohara, Daiji Okamura, Adrian A. Mutto, Ying Gu, Pablo J. Ross, Jun Wu

Issue&Volume: 2020-12-02

Abstract: Dynamic pluripotent stem cell (PSC) states are in vitro adaptations of pluripotency continuum in vivo. Previous studies have generated a number of PSCs with distinct properties. To date,however, no known PSCs have demonstrated dual competency for chimera formation anddirect responsiveness to primordial germ cell (PGC) specification, a unique functionalfeature of formative pluripotency. Here, by modulating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FGF),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β (TGF-β), and WNT pathways, we derived PSCs from mice,horses, and humans (designated as XPSCs) that are permissive for direct PGC-like cellinduction in vitro and are capable of contributing to intra- or inter-species chimeras in vivo. XPSCs represent a pluripotency state between naive and primed pluripotency and harbormolecular, cellular, and phenotypic features characteristic of formative pluripotency.XPSCs open new avenues for studying mammalian pluripotency and dissecting the molecularmechanisms governing PGC specification. Our method may be broadly applicable for thederivation of analogous stem cells from other mammalian species.

DOI: 10.1016/j.stem.2020.11.003

Source: https://www.cell.com/cell-stem-cell/fulltext/S1934-5909(20)30541-5

相關焦點

  • Cell:科學家首次培育出人類生殖細胞
    (iPS),並使其分化成人類原始生殖細胞(hPGCLC,精子和卵子細胞),還發現了體外培養出hPGCLC的關鍵基因——SOX17基因以及marker物質——CD38糖蛋白。這些原始細胞似乎讓iPS細胞更進一步恢復了青春,更接近於能夠真正分化為所有細胞類型的原始胚胎狀態。由於這些原始細胞與它們的小鼠對應物更加相似,Hanna和研究小組認為可以將它們誘導分化為原始生殖細胞。Hanna教授和他的合作者在去年的一篇論文中就表示認識到了上述問題,他們在論文中寫道,通過改造細胞可以克服上述困難。
  • 科學家首次培育出馬鼠嵌合胚胎 有望從哺乳動物中獲得更多幹細胞
    新華社北京12月3日電(記者彭茜)以美國德克薩斯大學達拉斯西南醫學中心及深圳華大生命科學研究院為主的科研團隊,首次在多個物種中培育出一種新型幹細胞系,並在此基礎上生成世界首例馬鼠嵌合胚胎。研究論文已於2日在線發表在美國《細胞-幹細胞》雜誌上。這項成果在異種器官移植和瀕危動物保護方面具有應用潛力。新研究的基礎之一在於可生成嵌合胚胎的幹細胞系。
  • 科學家首次培育出馬鼠嵌合胚胎
    新華社北京12月3日電(記者彭茜)以美國德克薩斯大學達拉斯西南醫學中心及深圳華大生命科學研究院為主的科研團隊,首次在多個物種中培育出一種新型幹細胞系,並在此基礎上生成世界首例馬鼠嵌合胚胎。研究論文已於2日在線發表在美國《細胞-幹細胞》雜誌上。這項成果在異種器官移植和瀕危動物保護方面具有應用潛力。新研究的基礎之一在於可生成嵌合胚胎的幹細胞系。
  • 科學家首次培育出馬鼠嵌合胚胎,用於保護瀕危動物
    科學家首次培育出馬鼠嵌合胚胎,用於保護瀕危動物 新華社北京12月3日消息,以美國德克薩斯大學達拉斯西南醫學中心及深圳華大生命科學研究院為主的科研團隊,首次在多個物種中培育出一種新型幹細胞系,並在此基礎上生成世界首例馬鼠嵌合胚胎
  • Nat Biotechnol:張素春等用多能幹細胞分化生成星形膠質細胞
    ,這項研究是由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解剖與組織胚胎學系*、著名幹細胞專家張素春教授與美國威斯康星大學麥迪遜分校經長達5年多的合作研究的,在一項幹細胞研究中,研究人員首次成功地利用人類多能幹細胞,分化生成了星形膠質細胞,該成果對腦組織、腦器官的再生、修復和腦部疾病治療有重要應用價值。
  • 日研究人員用iPS細胞培養出可分化成卵子的細胞
    新華社東京9月24日電(記者華義)日本京都大學研究人員日前宣布,他們利用人誘導多功能幹細胞(iPS細胞)首次成功培養出可以分化成卵子的卵原細胞。這一研究成果有望用於研究不孕症和一些遺傳性疾病的病因。此前京都大學的研究人員已經成功利用人iPS細胞培養出了原始生殖細胞。原始生殖細胞是產生雄性和雌性生殖細胞的早期細胞。在經過京都大學倫理委員會的批准後,京都大學研究人員先利用人iPS細胞培養出原始生殖細胞,再將其與從實驗鼠胚胎中提取的大量卵巢細胞一起培養,最終獲得了卵原細胞。
  • Cell:科學家首次培養出人類精子和卵子細胞!
    以色列和英國科學家培養人類的卵子和精子,材料來自一個人的皮膚細胞。這一研究的成功將給不育症的治療前進了一步,當然會面臨巨大的爭議和安全性審查。該研究12月24日在線發表在《細胞》上,科學家首先將皮膚細胞誘導成為誘導幹細胞 (iPS),這種細胞可以分化為任何細胞,包括精子和卵子。
  • 科學家發現JUK-JUN通路在多能幹細胞分化中的作用
    科學家發現JUK-JUN通路在多能幹細胞分化中的作用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19/7/7 11:05:37 斯隆-凱特林癌症中心的Danwei Huangfu課題組與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Michael A.
  • 【盤點】淺析誘導性多能幹細胞安全性
    這項研究提示著用於產生新組織和器官的人類細胞來源可能是進行個人化醫療時的一個重要的考慮因素。在全世界,人們正在將大量的資金投資於個人化醫療,重點投入開發用於產生新組織和器官的幹細胞系。專家們主要依賴皮膚樣品作為他們的細胞來源,這是因為皮膚細胞能夠在體外培養中生長,而且在實驗室中也相對容易獲取它們和將它們重編程為誘導性多能幹細胞(iPSCs)。
  • JMCB:培育出首株豬源iPS細胞系
    科學家已經把來自豬的細胞誘導轉變成了多能幹細胞——這種細胞就像胚胎幹細胞一樣,有能力發育成身體中的任何類型的細胞。這是全世界首次使用任何有蹄腳的動物(被稱為有蹄類動物)的體細胞(不是精細胞或卵細胞的細胞)實現了這一成果。這項成就的意義深遠。該研究可能為建立人類遺傳病模型、培育供人類器官移植的轉基因動物以及開發耐受豬流感等疾病的豬開創一條道路。
  • 臺科學家發現多能幹細胞「開關」
    據新華社臺北1月3日電 臺灣科學家一項研究發現,人類多能幹細胞中的環形RNA具有調控幹細胞維持與分化的功能,這一研究有望推進再生醫學及創新醫療技術。 在3日召開的發布會上,臺灣「中研院」細胞與個體生物學研究所副研究員郭紘志介紹了其團隊的這一發現。
  • Science子刊:源自雌性奄美刺鼠的誘導性多能幹細胞能夠分化為精...
    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日本宮崎大學等研究結構的研究人員將來自一隻雌性奄美刺鼠尾巴的成纖維細胞重編程為誘導性多能幹細胞(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s, iPS細胞)。這些iPS細胞在一種宿主有機體(即小鼠-奄美刺鼠嵌合體)中能夠分化為雌性和雄性生殖細胞。
  • 厲害了中國科技:誘導多能幹細胞助推再生醫學
    裴端卿說:「全能幹細胞,比如受精卵,是幹細胞的最高狀態,它能最終發育成完整個體以及胚外組織;多能幹細胞,如胚胎幹細胞,是具有無限增殖和多向分化潛能的幹細胞,可以分化成個體的所有器官和組織;單能幹細胞,如造血幹細胞、神經幹細胞,僅具有分化為有限的幾種密切相關的細胞類型。」
  • Cell Stem Cell背靠背|吳軍等建立了一種全新的全能幹細胞
    在近二十年的研究中,科學家們發現多能幹細胞(Pluripotent Stem Cells, PSCs)可被劃分為Nave(原始態)和Primed(始發態)兩種狀態,分別代表了體內胚胎著床前、後的兩種狀態。
  • 幹細胞培育卵子精子前體細胞獲成功
    科學家希望有朝一日來自男性的皮膚細胞能夠生成精子細胞,從而治療不孕不育症。   這項試驗利用誘導多能幹(iPS)細胞——能夠分化成幾乎所有細胞類型的一種再編程細胞——在小鼠體內培育出精子和卵子,這些生殖細胞隨後通過體外受精技術產下了活體後代。   研究人員在12月24日出版的《細胞》雜誌網絡版上報告了這一研究成果。
  • 廣東專家發表論文 揭示多能幹細胞分化過程中關鍵機制
    近日,中山六院胃腸病學研究所袁平團隊在國際著名期刊Nucleic Acids Research(IF:11.147)上發表研究論文,深入揭示了Hippo-YAP信號通路在多能幹細胞分化過程中的關鍵作用機制,將有助於指導多能幹細胞向不同胚層細胞的分化,對於多能幹細胞的臨床應用有重要意義。若在胃腸疾病中能挖掘出更多基於超級增強子的特異基因調控機制,將會為疾病的治療和藥物篩選提供新的思路和靶標。
  • 北大鄧宏魁等團隊首次將擴展多能幹細胞誘導為功能性肝臟細胞
    然而,由於多種因素,包括多能性的異質性,常規人類多能幹細胞的應用受到限制。最近,研究人員建立了一種新型多能幹細胞,稱為擴展多能幹(EPS)細胞,具有胚胎和胚外發育潛能。與已知的多能幹細胞類型相比,這些細胞具有出色的分化潛能。此外,EPS細胞可以通過單細胞傳代以高增殖率長期擴增。EPS細胞的這些獨特功能使其在生物醫學應用中很有價值,例如基因靶向和動物模型生成。
  • 人類多能幹細胞培養出皮膚「類器官」治療禿頂成為可能
    幹細胞也被稱為「種子細胞」,這是因為它具有多向分化的潛能,在特定條件下,幹細胞能夠分化成為機體組織器官所需的各種類型的細胞,如神經幹細胞、肝細胞、胰島細胞、心肌細胞等等。因此,利用幹細胞進行人工組織或器官的再生,用於器官移植,也是目前再生醫學研究的一個重點。
  • 我科學家揭示人類原始生殖細胞早期發育基因表達特徵
    揭示人類原始生殖細胞早期發育基因表達特徵  基因組DNA甲基化作為一種重要的表觀遺傳修飾方式,是調控細胞分化過程中基因表達的主要機制之一。它雖然不改變基因序列,但卻可以遺傳給後代,易受外界環境的影響而發生改變,在胚胎發育、幹細胞分化及癌症的發生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
  • 什麼是誘導性多能幹細胞?未來5-10年有機會實現規模的臨床應用
    於是,科學家把這種與胚胎幹細胞相似功能的「幹細胞」正式命名為「誘導性多能幹細胞」(iPS細胞)。在2006年,日本京都大學Shinya Yamanaka在世界著名學術雜誌《細胞》上率先報導了誘導多能幹細胞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