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ll Stem Cell背靠背|吳軍等建立了一種全新的全能幹細胞

2020-12-04 BioArt生物藝術

在近二十年的研究中,科學家們發現多能幹細胞(Pluripotent Stem Cells, PSCs)可被劃分為Nave(原始態)和Primed(始發態)兩種狀態,分別代表了體內胚胎著床前、後的兩種狀態。2017年,Austin Smith教授首次提出,介於Nave和Primed之間可能存在著一種新的狀態,處於該狀態的細胞應和處於早期著床時期的胚胎類似,具備以下特性:既可嵌合到胚胎ICM,並可在體外進行原始生殖細胞(Primordial Germ Cell,PGC)誘導。而該狀態被命名為Formative態。但是自從該中間狀態被提出以來,科學界還沒有一種穩定的細胞系具備Formative的主要特性。

2020年12月2日,由美國西南醫學中心(UT Southwestern Medical center)吳軍及深圳華大生命科學研究院為主的科學家團隊在Cell Stem Cell雜誌上聯合發表題為「Derivation of Intermediate Pluripotent Stem Cells Amenable to Primordial Germ Cell Specification」的研究文章,首次在多個物種中建立了具有「Formative」特徵的穩定幹細胞系。

在該文章中,通過同時激活 FGF/Erk, TGF-β/Smad, WNT/β-Catenin三條信號通路,科學家團隊首次建立了具有「Formative」特徵的穩定細胞系,並且通過實驗和多組學數據證實了,該細胞系的確是一種介於Nave和Primed之間的細胞狀態,分別並同時具備Nave 和Primed的一些特徵,可直接由nave轉化而來,並且可以直接過渡到Primed狀態而去。最重要的是該細胞系可以高效地嵌合,且可以直接響應BMP4信號的作用,轉化為原始生殖細胞。根據其特性,科學家們將這種細胞命名為XPSCs 【chimera (Χμαιρα in Greek) and PGC dual-competent pluripotent Stem Cells】。

更重要的是,使用完全相同的誘導培養條件可同時得到其他物種的XPSCs細胞系,該團隊已從成體細胞中通過重編程技術得到了人及馬的Formative-like誘導多能性幹細胞系(iPSCs),並且從馬及小鼠的胚胎中,分離出了馬和小鼠的Formative-like胚胎幹細胞系(ESCs)。其中馬的細胞係為世界首次分離誘導的馬胚胎幹細胞及誘導多能幹細胞。並且產生了世界首例馬鼠異種嵌合早期胚胎,證明馬的XPSCs細胞系具有高效的種間嵌合效率。

據悉,該文章的共同第一作者為於樂謙博士、魏育蕾博士、孫海汐博士,三人共同完成該文章的主要實驗部分以及生物信息學部分。於樂謙稱:「使用完全相同的培養條件能夠獲得三種不同物種的幹細胞是令人興奮的,這代表著這種中間狀態也許在物種之間更加的保守,意味著也許在不遠的將來,我們能夠獲得幹細胞來自於各種不同的物種,這將使我們能夠從細胞及分子水平更好地了解物種間進化的差異

該文章的通訊作者為西南醫學中心分子生物學系助理教授吳軍博士。吳軍稱:「XPSCs為研究哺乳動物多能性以及研究調控原始生殖細胞分化的分子機制開闢了新途徑,而且我們的方法可能廣泛適用於從其他哺乳動物物種中獲得更多類似的幹細胞」

早在2017年吳博士曾發表了世界第一例人豬嵌合體胚胎,該工作旨在動物體內培育出可供移植的人類器官,從而解決移植器官來源嚴重不足的難題。而當前的工作是在早期研究上的進一步推進。研究出高效的可用於異種嵌合的細胞系,可進一步推進異種嵌合的研究以及應用。

此外,基於XPSCs細胞的可向原始生殖細胞誘導的特點,可用於對瀕危物種的保護與繁衍。該團隊正在嘗試獲取瀕危物種白犀牛的誘導多能性幹細胞,並且進行原始生殖細胞的誘導,以期恢復該物種的在自然界的可持續性。

本研究依託深圳國家基因庫完成全部生物信息學數據分析和存儲。

另外,在同期Cell Stem Cell上,來自英國劍橋大學的Austin Smith課題組發表了一篇題為 Capture of Mouse and Human Stem Cells with Features of Formative Pluripotency的文章,在這項研究中,作者通過在低生長因子刺激的條件下培養小鼠上胚層細胞,衍生出具備處於初始態和始發態之間的形成態(formative)多能性特性的幹細胞,且這一方法可同樣應用於人類胚胎中類似幹細胞的誘導和擴增。

如果在保持自分泌生長和存活信號的同時,將形成態上胚層細胞從譜系誘導性刺激中隔離可能會阻止發育進程,但會維持增殖狀態。Nodal,FGF4和FGF5在植入後的早期上胚層細胞中廣泛表達,並促進小鼠ESC的譜系獲能,因此作為支持形成態多能性的候選基因,給予FGF和Nodal通路的適度刺激可能會維持形成態細胞群。作者通過顯微解剖分離E5.5上胚層細胞並在特定條件下培養,發現在沒有其他刺激的情況下,將Nodal /activin途徑激活與自分泌FGF活性相結合可能會使細胞懸浮在多能性的形成階段。需要注意的是,與ESC或EpiSC不同,形成態幹細胞(以下簡稱FSC)能夠直接對生殖細胞誘導作出反應。因此,給予qRT-PCR驗證一系列生殖細胞標誌物的表達,作者將衍生細胞指定為FSC。

EpiSC通常不會對囊胚注入嵌合體發揮作用,除非進行基因修飾以增強內細胞團(ICM)整合及存活,而作者通過囊胚注射三種攜帶報告基因的不同胚胎來源的FS細胞後,發現儘管FSC和原代形成態上胚層細胞可以貢獻產生囊胚嵌合體,但其效率低於ESC或ICM細胞。為了進一步證實細胞身份,作者通過RNA-seq對FSC,ESC以及EpiSC進行比較,並確定328個在FSC中上調的基因且主要集中在離子轉運和細胞黏附通路。

那麼FSC與其他兩種階段細胞相比,就特定生長因子和轉錄因子的依賴性而言是否存在差異?作者通過評估轉錄組數據,ATAC-seq和ChIP-seq,以及CRISPR-Cas9技術,證實FGF和Nodal/activin通路對FSC維持的重要性,並鑑定出826個在FSC中特異性富集峰。值得注意的是,FSC的2417個二價啟動子中存在特異的Prdm14,而它是編碼生殖細胞關鍵決定因子之一。此外,FSC和EpiSCs也同樣顯示不同的轉錄因子依賴性,對於維持FSC狀態穩定而言,Otx2而非Etv4/5是必需的,而EpiSCs卻恰恰相反。

在研究的最後,作者使用三種人源多能幹細胞(human pluripotent stem cells, hPSC)cR-H9EOS,cR-Shef6和HNES以衍生人類形成態幹細胞樣細胞系,並通過製備RNA-seq文庫與hPSC進行全轉錄組比較。重要的是,作者研究了將小鼠FSC培養條件直接應用於人ICM外植體的過程,胚胎來源的細胞表現出與上述人類形成態幹細胞樣細胞系相似的形態和生長行為,並且未檢測到初始態特異性轉錄因子KLF4和KLF17的表達,而檢測到一些在形成態細胞中表達而在hPSC中下調的基因轉錄本。

總的來說,這項研究通過從小鼠上胚層細胞衍生出形成態幹細胞,並藉助全轉錄組分析,ATAC-seq,ChIP-seq等多種手段分析這類中間態細胞的特徵,且將這一應用拓展到人類形成態幹細胞的研究當中。這些發現加深了對幹細胞研究領域的理解,也或許對疾病模型的創建和幹細胞療法的推動發揮積極作用。

原文連結:

https://doi.org/10.1016/j.stem.2020.11.003

https://doi.org/10.1016/j.stem.2020.11.005

相關焦點

  • Cell Stem Cell背靠背|揭開細胞表面張力與幹細胞分化的秘密
    在大多數多細胞生物的發育過程中,全能幹細胞的形狀為球形,而全能細胞分化產生的細胞的形態在成體中呈現出顯著的不同。命運的獲得和細胞形狀的變化往往同時出現。而細胞形狀是由表面力學和與細胞外環境的相互作用決定的。但是一直以來細胞內在的機械力特徵與命運調節之間的機制還不得而知。其中有一個非常有趣的例子便是小鼠的胚胎幹細胞的早期分化過程(圖1)。
  • Cell Stem Cell:成體神經幹細胞小生境的構造
    其中心含有室管膜下區幹細胞微小的頂端末梢(藍色部分),而周圍部分則含有多纖毛室管膜細胞較大的頂端表面(暖色部分),其中含有一種全新的具有2纖毛的室管膜細胞。圖片提供:Kenneth Xavier Probst)成體神經幹細胞是非常重要的一類細胞,它們保持著基本上皮特性,對於這類細胞的研究能大大改變我們對於成體神經原性小生境(niche)的認識。
  • Cell Stem Cell:利用CRISPR/CAS9對人類幹細胞系進行可誘導基因敲除
    ,這一方法的成功對於研究基因在幹細胞及分化不同階段中的作用具有重要推動作用。對基因表達進行精確的時間調控對於闡明一個基因在生物學系統中的功能至關重要,但到目前為止,在人類多能幹細胞中實現可誘導基因敲除,建立可誘導基因敲除的人類幹細胞系仍存在很大挑戰。在該項研究中,研究人員結合CRISPR/CAS9介導的基因組編輯和Flp/FRT以及Cre/LoxP系統成功實現建立了可誘導基因敲除的人類多能幹細胞系。
  • Cell Stem Cell:開發出在體外長期培養成體幹細胞的方法
    2016年6月18日/生物谷BIOON/--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麻省總醫院(MGH)等機構的研究人員開發出的一種新方法可能引發成體幹細胞培養領域變革。研究人員描述了獲得來自在日常治療肺部疾病期間收集的各種組織樣品中的氣道幹細胞(airway stem cell),並對它們進行增殖。
  • Cell Stem Cell:發現一種新的中間胚胎幹細胞類型,有望開發新的...
    2020年12月8日訊/生物谷BIOON/---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德克薩斯大學西南醫學中心、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中國五邑大學、江門大健康國際創新研究院、深圳華大基因研究院和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等研究機構的研究人員從多種物種中獲得一種新的「中間(intermediate)」胚胎幹細胞類型,它可以在培養皿中產生嵌合體,並產生精子和卵子的前體細胞
  • Cell Stem Cell:一種可防脫髮的膠原蛋白
    日本研究人員在新一期美國《細胞—幹細胞》雜誌上報告說,動物實驗證實毛根缺乏一種膠原蛋白可同時導致脫髮和白髮。這一研究成果將有助於開發出治療脫髮和白髮的新藥。 東京醫科齒科大學教授西村榮美等研究人員報告說,他們發現ⅩⅦ型膠原蛋白的作用可使毛囊幹細胞不會枯竭,從而防止脫髮。同時,這種膠原蛋白在毛囊幹細胞產生轉化生長因子-β的過程中也是不可缺少的。
  • Cell Stem Cell:促進結腸癌生長的重要癌症幹細胞群體
    在該項研究中,研究人員在結腸癌中發現了一群新的癌症幹細胞,這群細胞具有壽命長以及放射性抵抗的特性。更為重要的是,他們還發現這些幹細胞能夠形成結腸癌腫瘤進而維持腫瘤生長。組織幹細胞是一群非常獨特的細胞,對於正常組織的維持和再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它們同樣具有壽命長的特性,但正是因為這一點也使得組織幹細胞很容易變成癌症的起源。
  • Cell Stem Cell:神經幹細胞移植物有望治療脊髓損傷
    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醫學院的研究人員報導,他們成功地將神經幹細胞的高度特化移植物直接植入小鼠的脊髓損傷部位中,隨後記錄這些移植物如何生長和填充損傷部位,並與這些小鼠現有的神經元網絡整合在一起。
  • Cell Stem Cell:癌症幹細胞控制腫瘤轉移假說被證實
    進一步研究發現,這些細胞類似於成體幹細胞,有著分裂增殖,自我更新,以及分化成其他細胞的能力,因此被命名為腫瘤幹細胞。2004年,多倫多大學的彼得德克斯博士在人類腦腫瘤中找到與幹細胞相似的細胞。2005年佛羅裡達大學的帕克吉布斯博士也表示在骨癌中發現類似幹細胞的細胞。     如果這種假說正確的話,這個設想很好地解釋了為什麼病人在接受抗癌藥物治療後在幾乎完全痊癒的情況下還會復發。
  • ...人類誘導多能幹細胞向髓核樣細胞分化的新方法 | Stem Cell...
  • Cell Stem Cell:大鼠誘導iPS細胞的最新研究結果
    但是迄今為止,仍然沒有大鼠多能的胚胎幹細胞系成功建立的報導,而多能的胚胎幹細胞是反向遺傳學研究和製作疾病模型的重要工具。因此大鼠的遺傳學研究以及用大鼠製作人類疾病模型的研究都遠遠落後於小鼠。2008年12月18日《細胞·幹細胞》(Cell Stem Cell)提前在線發表了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生物化學與細胞生物學研究所博士研究生廖婧和博士後崔春完成的關於建立和鑑定大鼠誘導多能幹細胞(iPS細胞)的重要研究工作,該項工作是在生化與細胞所研究員肖磊博士指導下完成的。
  • Cell Stem Cell:活性氧不足也可致不育
    這是由於活性氧不足會導致精原幹細胞難以增殖。活性氧是氧氣的同素異形體,其非常容易與其他物質發生反應,是一種強氧化劑。活性氧具有殺死病原菌等微生物的功能,但也會對細胞內的蛋白質等產生不良影響,引發阿爾茨海默氏症等疾病。日本京都大學等機構的研究人員培養出實驗鼠的精原幹細胞,然後向幹細胞添加抑制活性氧功能的藥物,結果精原幹細胞變得難以增殖。
  • Cell Stem Cell:證實心臟也有自產的幹細胞
    澳大利亞Victor Chang心臟研究所幹細胞生物學家理察-哈維(Richard Harvey)是該研究的共同作者,他說,本地心臟幹細胞應當有潛力讓心臟自我修復,但是沒有人能確定地證實這樣的細胞存在過:受損心臟組織中發現的幹細胞可能是來自血液或者骨髓,因為它們能夠派送幹細胞到受損位點。
  • Cell Stem Cell:經過基因改造的HSC-iNKT細胞提供持久的抗腫瘤免疫...
    這些研究人員的目標是開發一種能永久性地增強人體自然產生更多iNKT細胞能力的療法。他們從造血幹細胞開始,其中造血幹細胞是在骨髓中發現的細胞,它們可以自我複製,並可以變成所有類型的血細胞和免疫細胞,包括iNKT細胞。他們對這種幹細胞進行了基因改造,使得它們經編程後產生iNKT細胞。
  • Cell Stem Cell:華人科學家找到炎症狀態下影響腸癌進展的關鍵分子
    相關研究結果發表在國際學術期刊cell stem cell上。腸道慢性炎症能夠增加結腸癌風險,最高可達5倍。文章作者Xiling Shen這樣說道:「全世界有四分之一人口受到各種腸道炎症的影響,腸炎病人發生結腸癌的風險更高,但是其中的原因一直沒有得到很好的解釋。我們在這項研究中找到了一些線索。」研究人員在這項研究中發現了一種調節細胞分裂的microRNA可能與結腸癌發展存在內在聯繫。
  • Cell Stem Cell | 蘇大張文勝組揭示小鼠胚胎幹細胞三胚層分化調控機制
    胚胎幹細胞(ESCs)能夠自我更新和分化成身體的所有細胞類型,這是由關鍵因子,包括轉錄因子(TF),多聚複合物,microRNA和組蛋白修飾物調控的。BAF45d,也稱為Dpf2,是唯一普遍表達的BAF45亞基,並且到目前為止,已經涉及從髓樣細胞中剝奪白細胞介素後的程序性細胞死亡反應。然而,DPF2與多能性TFs在胚胎幹細胞中的生物化學相互作用表明該BAF亞基在多能細胞中的功能,迄今尚未對其進行檢查。
  • ...雞尾酒療法促進人類多能幹細胞向肝細胞的分化 | Stem Cell...
    期刊:Stem Cell Research & Therapy 作者:Cong Du, Yuan Feng, Dongbo Qiu, Yan Xu, Mao Pang, Nan Cai, Andy Peng Xiang and Qi Zhang 發表時間:2018/03/09 數字識別碼:10.1186
  • 慶祝Stem Cell Research & Therapy創建10周年
    在過去的10年中,Stem Cell Research & Therapy 一直致力於服務幹細胞研究群體的專家學者,並逐漸地成為了幹細胞治療轉化研究的一個主要學術論壇。 為了慶祝本刊創建十周年,我們邀您一起回顧這些年來我們取得的裡程碑式成就,並收集了由本刊主編和副主編精心挑選的過去十年中的一些最佳內容,供您免費閱覽!
  • 杭州師範大學Cell Stem Cell揭示幹細胞表觀遺傳調控
    汪虎博士的研究方向包括DNA損傷、端粒功能障礙等條件下造血幹細胞自我更新和分化機制的研究 ;幹細胞代謝與生物體壽命的研究。造血幹細胞(HSC)是各種血細胞的始祖細胞,擔負著維持和重建造血的重要生理功能,HSC的功能異常是許多血液系統疾病的根源。HSC移植方法作為臨床治療血液系統難治性疾病和其他惡性腫瘤性疾病的重要手段已被廣泛應用。
  • Cell Stem Cell:幹細胞用於再生醫學可能是安全的
    人類多能幹細胞被視為有希望被療法性用於再生醫學,治療影響各種器官和組織的毀滅性疾病,尤其是那些再生能力比較差,比如心臟、大腦和胰腺等臟器中的疾病。不過,有些科學家一直擔心這些細胞可能無法適當地融入身體,因而不能按照要求增殖和分布,導致腫瘤。最新的這項研究表明,這種情況不會發生,這些幹細胞在被適當地移植時,用於再生醫學可能是安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