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新竹
圖/王新竹
實景拍攝:考查現場
就前一段時間發的,在山上偶爾發現的,被很多網友疑為「恐龍蛋」的石頭。還真就驚動了地質局的人。他們聯繫到我,讓我給帶路,去現場看看。
就在第二天,他們真從漢中趕來了,是兩個博士生和一個司機師傅。我帶他們去到那山上,還沒走近,他們一看山形地勢和巖壁上的石頭,就說這兒不太可能會出現恐龍蛋化石,因為這山是六億年前行成的,那時候根本還沒有恐龍。那時候的地球還只有藻類,沒有動植物。而恐龍的出現,是在四億年前,其中相隔一億多年呢!
但即然來了,他們還是懷有希望的,繼續跟隨我前往。等到了那兒,一看現場,其中一個同學徹底失望了。事實證明了他們的猜測,這的確不是恐龍蛋化石。可我一點也不吃驚,因為我早就覺得它們不會是恐龍蛋化石。
實景拍攝:給採集的樣品編號
但其中的另一個同學還是很敬業地採集樣本。另一個同學給我講它們形成的年代,和這種石頭的主要成分。還教我以後拍照時放一枚硬幣做標誌物。還告訴了我這種石頭的專業的專業術語,叫震旦系燈影組的白雲質灰巖。這和評論區裡的一個四川地質隊的網友,給出的結論非常相似。他說是震旦系燈影組的同心紋白雲巖。我對這些專業術語也不太明了!反正差不多的一個名字吧!
無論如何,這的確不是恐龍蛋了!我看得出來他們很失望!可我並不失望,至少滿足了我的好奇心,弄清楚了一件事情。還弄清楚了我哥曾經在上山頂撿到的一塊 很正規的圓形的石頭,叫石髓,它也是這「震旦系燈影組白雲質灰巖」的產物。
實景拍攝;考查現場
兩個同學繼續的採集著他們標本,用相機進行拍照,然後小白步袋裝了,進行編號。就在這時,一個同學拿起我遞給他的一塊小石頭時,發現了其中一個細節。那石頭上貌似蛋的形狀的突起,其中一顆斷掉了,露出了剖面。他說這像石鐘乳的斷面。他這一說,一下子提醒了我。我說:「是唄,這條溝的下面就叫『溶洞溝』,可能是很久之前溶洞老化垮塌後形成的,我去年下溝底看過,那兩邊還有很大塊的像鐘乳石一樣的動西。」
實景拍攝:去現場的路
於是,他們又認為這就是形成之初的鐘乳石。但對他們這個說法,我還是抱有疑問的,覺得也不太符合邏輯。但我對這沒研究,又說不出那兒不對。
至於到底是什麼,這要等他們帶回去化驗了才知道!走之前,我希望他們化驗後能給我知道結論。不知道他還記不記的告訴我。
實景拍攝:「恐龍蛋」
我是〖掌上中國v新竹〗,一個陝西漢中盆地的山區女子,喜歡文學和拍攝。有著豐富的山區生活和外出打工經歷,用親手拍攝的一手圖片,記錄山區的人、物、事及他鄉農民工故事,帶你走近最真實最原生態的農民生活。敬請朋友們點擊「關注」我,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