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戰友在檢查b超的時候,都會發現提示自己出現了肝囊腫,特別擔心。但其實一般情況下,肝囊腫對人體的影響不大。
在之前的文章中,小編給大家講過定期檢查,它不出現明顯的增大不至於壓迫其他血管或者組織就不用擔心。
今天,本篇文章將主要從肝囊腫的發病機制以及治療方面入手。
肝囊腫的分類和定義:
肝囊腫是肝內單發或多發的囊性病變,臨床上最常見的類型是單純性肝囊腫,其次是多囊肝病(PLD)。
多數單純性肝囊腫患者無明顯症狀,很少危及生命,但部分難治性患者可反覆發作導致重要臟器和血管壓迫或反覆出現囊內感染和出血,嚴重影響生活質量。
單純性肝囊腫的發病機制:
由於咱們戰友一般屬於單純性肝囊腫,本文主要對單純性肝囊腫的發生因素簡要介紹。
目前認為單純性肝囊腫的發病主要與胚胎時期肝內膽管板發育不良,膽管上皮細胞異常擴增,膽管畸變堵塞,管腔增大,持續分泌液體導致管腔內容物滯留有關。由於單純性肝囊腫並非遺傳性疾病,患者不存在基因組胚系突變,故以往學術界認為單純性肝囊腫的發病與基因突變無關。
有研究團隊對4例單純性肝囊腫患者的5個囊壁上皮組織進行了全基因組高解析度染色體微陣列分析和全基因組測序,結果顯示其中1個囊腫的上皮細胞中存在4號染色體長臂上2.6 Mb區域的雙等位基因缺失,而該區域包括了PKD2基因區,但該患者未檢測到PKD2的胚系突變。
該研究提示膽管細胞發生體細胞突變可能是單純性肝囊腫的重要機制,為將來單純性肝囊腫發病機制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方向。
如何處理?
總結來說,單純性的肝囊腫主要好發於女性群體, 一般不會給患者帶來不良影響, 只要囊腫的大小不繼續增大,無壓迫等無需特殊治療, 如囊腫生長過大, 對周圍組織產生壓迫症狀, 影響其肝功能, 此時患者需及早進行手術治療。常見治療方法包括B超引導下硬化劑注射、囊腫穿刺抽液, 以及在腹腔鏡下或開腹手術中進行囊腫開窗術、切除術等。
B超引導下抽液聯合硬化劑治療, 患者恢復快、花費少;
對單純性、多發性且囊腫數目較少、位置表淺的患者可採用腹腔鏡治療;
對位置深、數目過多、囊腔直徑較大者, 應採用開腹手術治療。
三種術式的療效基本一致, 對術後復發無較大影響, 臨床上根據患者病情及意願, 綜合各種情況選擇術式。
參考文獻:
秦明,黃濤,王獻魁.不同術式治療單純性肝囊腫的臨床比較[J].肝膽外科雜誌,2018,26(01):3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