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法文化交流

2021-01-18 中國網

中法兩國設有政府文化混合委員會。2002年11月,雙方籤署了兩國政府關於互設文化中心及其地位的協定,巴黎中國文化中心同月在法揭牌,2004年10月法國文化中心也在北京正式揭牌。

近年來,中法兩國的文化交流日益活躍。2003年至2005年中法舉行互辦文化年活動。中國文化年於2003年10月在法國開幕,2004年7月閉幕。中國在法文化年內容豐富,涵蓋文化、藝術、教育、科技、體育、旅遊等眾多領域,共計300多個項目,均受到法國公眾的熱烈歡迎。整個中國文化年期間,共100多萬人參觀了各項展覽,觀賞各類演出的人數也超過100萬。法國總統席哈克本人還親自出席了孔子文化展、神聖的山峰文物展和中國圖書沙龍等中國文化年重點項目。

2004年1月,國家主席胡錦濤訪法,將中國在法文化年推向高潮。香榭麗舍大街舉行中國彩裝行進表演,這是香街首次向外國人開放,觀眾達70萬。艾菲爾鐵塔也被染成中國紅。2004年10月,法國文化年在北京開幕。兩國元首共同出席法國印象派畫展開幕式。法國空軍特技飛行表演、雅爾午門雷射音樂會等活動成功舉辦,受到熱烈歡迎。作為中法文化年後續活動,2006年起,法國駐華使館、北京法國文化中心每年在華舉辦「中法文化交流之春」系列文化活動,迄今已舉辦7屆。2011年9月至2012年1月,故宮博物院在羅浮宮舉辦《重扉輕啟——明清宮廷生活展》大型文物展。

相關焦點

  • 中法文化交流周活動在昆啟動
    掌上春城訊11月15日,第七屆中法環境月西南地區閉幕式暨中法文化交流周活動啟幕儀式在昆明舉行。當天,首件在中國展出的菌絲藝術裝置作品《日之門#2》在昆明新迎新城揭幕。法國駐成都總領事館文化專員白洛華,雲南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專職副主任彭斌,雲南省政協委員、蔡冠深基金會執行董事蔡頌思等出席。彭斌說:「中法文化交流源遠流長。近年來,中國雲南與法國的交流活動互動頻繁。雲南省在法國舉行多場普洱茶、咖啡等產品的系列推廣活動,雲南少數民族歌舞也多次亮相巴黎等法國城市。
  • 中法文化交流新橋梁!這部紀錄電影揭秘「北京人」的史前故事
    6月13日是文化和自然遺產日,中法聯合出品的紀錄電影《北京人:人類最後的秘密》在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舉行「雲啟動」儀式。中宣部副部長、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臺長、總編輯慎海雄與法國文化部部長弗蘭克•裡斯特通過視頻出席會議,並在「雲端」共同宣布該片正式啟動。
  • 助力「一帶一路」:法屬玻里尼西亞青年來華交流
    人民網北京11月14日電 11月11日, 「大洋絲路——法屬玻里尼西亞海島文化交流」活動在北京圓明園成功舉辦。活動由孔子學院、外交學院主辦,歐美同學會法比分會、瑞士分會聯合承辦。
  • 紅色的艾菲爾鐵塔和雄偉的長城見證中法文化年
    法國新任駐華大使蘇和與中國外交學院院長、前任中國駐法國大使吳建民作客「中國訪談」,談及2004年中法兩國互辦的文化年盛況,兩位大使的興奮之情溢於言表。吳建民認為在法國的中國文化年有兩件事情給人印象非常深刻:一是2004年1月份中國春節的時候,在胡錦濤主席訪問法國的前夕,香榭裡舍大街的遊行,圍觀的人比法國國慶的人還多,有一些人爬到樹上去看,以至於警察維持秩序都很困難。
  • 第14期跨文化交際中的中日文化交流
    今天我們的話題是跨文化交際中的中日交流,是我們兩個國家文化的交流,會體現出一些日本的文化現象,包括林嵐老師擅長的動漫、加藤嘉一擅長的社會觀察、淺井悠佑做的時尚和流行文化工作以及謝宏宇老師的中日雙向交流的工作。
  • 「中國館」亮相法屬玻里尼西亞 促進兩國交流合作
    新華網惠靈頓11月26日電(記者盧懷謙) 法屬玻里尼西亞旅遊和勞動部近日在主席府舉辦第五屆旅遊培訓與職業論壇。為慶祝「2019年中國-太平洋島國旅遊年」,本屆論壇將中國作為主賓國,專門設立了「中國館」,介紹中國經濟社會發展、傳統文化以及中國同法波的交流合作。
  • 第十二屆中法文化之春系列活動之一 法國鋼琴家 瓦內莎·華格納...
    第十二屆中法文化之春系列活動之一 法國鋼琴家 瓦內莎·華格納音樂會 發布時間:2017-06-03 14:38:21.0中國日報網       6月2日,法國著名鋼琴家瓦內莎·華格納在武漢琴臺大劇院上演了一場悠揚的鋼琴音樂會。
  • 跨文化溝通交流課程-全球化背景下的跨文化溝通與交流
    全球化為消費者帶來便利的同時,也不斷的促進各國企業的分工和合作,跨國間的商務合作也愈發頻繁,在全球背景下的跨文化溝通和交流中出現的溝通溝壑和問題也成為越來越突顯的問題,不同種族,不同國家所帶來的文化差異而導致的文化衝突,無論在商務談判,還是跨國公司的併購等,對於文化衝突都需要給予足夠的重視,以避免因為跨文化溝通和交流而產生對於商務的重大影響。
  • 天府文化邂逅浪漫法蘭西 中法大師共建全國首個文創設計實驗室
    今日(6月21日),成都市創意產業聯合會正式聘請法國著名設計師蒂埃爾·薩菲思為智庫專家,同時,薩菲思還展示了自己特別為成都創作的金熊貓文創設計獎logo,與成都市創意產業聯合會、全國著名藝術家李金遠攜手共建中法文創設計實驗、金水墨創意實驗室,並宣布正式在成都建立薩菲思個人工作室。這一系列的合作落地,為即將在今年11月召開的創意設計周儲備資源,為努力建設世界文化名城增添動力。
  • 聚鯊環球精選以文化交流促經貿繁榮,搭建中阿友好交流的橋梁
    在10月17日下午的「能力建設與產業發展」分論壇上,聚鯊環球精選董事長孔炯先生應邀發表了題為《融合共生、共同發展》的演講,向與會者介紹了近兩年來,聚鯊環球精選作為第一家響應中國政府號召、沿「一帶一路」出海的媒體零售企業,通過在中東地區投資控股CITRUSS公司、與中東最有影響力的媒體集團MBC建立戰略合作關係,參與中阿廣播電視共同發展和商貿文化交流,拓展企業發展空間,逐步成長為國際化的全媒體零售平臺的歷程
  • 中法關係二十個歷史瞬間
    一、中法第一次合拍電影 1957年,中國北京電影製片廠與法國加郎斯藝術製片公司合作拍攝了電影《風箏》。這是中國第一部彩色兒童故事片,也是第一部中外合拍片。在當時中法尚未正式建交的背景下,以《風箏》為代表的文化交流加深了兩國人民之間的相互了解和友好感情,給那個年代的兩國民眾留下深刻印象。
  • AFS國際文化交流項目簡介
    因此,他們決定用這些錢讓人們到異國他鄉百姓家中生活一段時間,以了解其他民族的文化,通過溝通,加深理解,為世界的和平事業做貢獻。從1920年開始從事這項事業,他們設立了為其他國家人員去美國和法國進修的獎學金。截止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前,共有222人次參加了這個獎學金項目。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戰地團成員們更加深刻地感到加強各國人民之間相互了解的必要性,決定繼續國際文化教育交流活動。
  • 中國駐法大使:推動中法全面戰略夥伴關係進一步深入發展
    原標題:中國駐法大使:推動中法全面戰略夥伴關係進一步深入發展 中國駐法國大使盧沙野28日以書面形式發表年終寄語說,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使大變局加速演進。在這一特殊背景下,2020年中法關係走過了不平凡的一年。
  • 《易經》中的刑偵思維與證據法文化事實研究
    摘要《易經》作為我國經典文化源頭的集大成著作,自然也成為研究我國傳統法律文化的重要典籍。與此同時,由於缺乏國內證據法文化淵源的專門梳理,很多證據法文化的起源都被定格在了西方。由此可粗略看出,目前對《易經》的相關解讀多為宏觀解析法文化,或具體到某一學科視角的梳理,如刑法、訴訟法等,但是尚未精確細化到證據法的系統梳理歸納。本文將嘗試置於西周的歷史時空,進入《易經》的「歷史想像」,去探索《易經》的證據法文化現象,即《易經》所折射的證據法文化的事實是什麼。
  • 中國傳統法文化助力法治認同
    職是之故,薩維尼認為,法律應該從民族精神中去尋找,必須與特定的文化傳統及社會現實保持一種連續性和適應性。因此,無論我們是否意識到或者承認與否,中國傳統法律文化尤其是中國人的法理念就沉澱於我們的內心深處,潛移默化地對我國當下的法治建設產生著影響。
  • 韓國光州文化藝術代表團到訪雲南民族大學交流文化藝術
    中國高校之窗8月15日上午,由韓國光州廣城市南區政府區長崔榮鎬,韓國光州歌劇團團長林海哲率領的光州文化藝術代表團一行來訪雲南民族大學雨花校區,雙方就兩地間民族文化交流等事宜進行會談,旨在促進光州南區和中國的合作交流。
  • 周代的文化認同與文學交流
    即將四夷納入到華夏政治文化共同體中,重視夷夏之間的交流和融合。其實,後一模式才是歷史中國處理夷夏關係的常態。本文即立足於後一模式,從音樂製作和語言傳譯兩個角度,來考察周代夷夏溝通中所涉及的文化認同與文學交流,這一方面可以為「歷史中國的內與外」提供一個微觀的觀察視角,另一方面又能把對這一問題的考量納入到當下文學的整體研究之中。
  • 漢藏文化藝術交流座談會在廣州舉行
    信息時報訊(記者 徐毅兒)「漢藏文化藝術交流座談會」11月25日下午在廣州太和堂舉行。廣東省關愛藝術家公益促進會主席何俊華,廣東地區藏文化愛好者50餘人出席座談會。與會人員就漢藏文化藝術、哲學、歷史等展開交流。
  • 中法城市可持續發展論壇期間活動安排
    湖北日報訊 第四屆中法武漢生態示範城   國際旅遊文化節   主辦:   法國駐漢總領事館   武漢市旅遊局   中法武漢生態示範城管委會:00-12:00   地點:武漢市蔡甸區九真山接待中心   論壇主題:鑄知音文化之魂 興中法合作之城   中法武漢生態城(蔡甸)   首屆國際自然生態攝影節   主辦:   中國攝影家協會   中法武漢生態示範城管委會   武漢市蔡甸區人民政府   承辦:
  • 交流兩岸名詞術語 促進科學文化繁榮
    記者:請您談談海峽兩岸開展科技名詞交流對照工作的重要意義。路甬祥:海峽兩岸科技名詞交流對照工作對於發展兩岸科教、經貿、文化關係十分重要,是胡錦濤總書記講話中提出的「弘揚中華文化,加強精神紐帶」方針的重要體現。兩岸已分隔半個多世紀,這個時期正是現代科學技術大發展的歷史階段。兩岸由於互不溝通,各自定名,導致科技名詞不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