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研究了半天,終於搞懂了......泡泡為啥會破裂

2020-08-19 中科院物理所

編譯 | 吳非

在粘性液體表面,形成的氣泡是如何破裂的?這個問題看似簡單,但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我們擁有的答案都是錯誤的。直到本周,發表於《科學》雜誌的一項研究在將液體倒過來之後,顛覆了此前的認知:造成粘性氣泡破裂的不是重力,而是表面張力。

要理解這個問題,讓我們首先來看看,液體中氣泡從誕生到破裂的全過程。當液體中的氣泡上升到液體表面,氣泡首先形成一個薄膜穹頂。這時,氣泡內的氣體為氣泡提供了支撐。不過,用不了多久,氣泡最終還是破裂了。

對於這個現象,低粘度液體與高粘度液體有著全然不同的表現。在純水等低粘度的液體中,氣泡在幾毫秒內就會迅速破裂。對於這類液體中的氣泡破裂,科學家早已有了清晰的認識:表面張力和慣性控制了該過程。

這個結論對於高粘度液體同樣成立嗎?在這類粘性液體中,氣泡破裂的速度要慢得多,破裂過程可能需要1秒,並且破裂的方式也與低粘度液體不同:它們會自行向內坍塌,從而造成結構不穩定,直觀表現就是氣泡周圍出現徑向的褶皺。

粘性氣泡緩慢的破裂速度,也給了研究人員充足的時間來觀察泡泡坍塌背後的物理機制。在20年前,就有研究仔細觀察、分析了這一問題。當時的研究發現,在粘性液體的表面,在氣泡上表面戳出一個洞時,這個洞會逐漸變大。在這個過程中,氣泡下沉、收縮,直到形成平坦的圓盤狀,而孔洞就位於圓盤中央。因此,科學家此前根據上述現象直觀地推測:由於洞生長的速度不及落下的速度,這類氣泡的坍塌是由重力驅動的。

不過,波士頓大學的工程師James Bird並不認同這個觀點。為什麼重力只在粘性氣泡的坍塌中起作用?在他看來,這個猜想並不合理,為此他決定重做原始實驗。為了研究重力在其中的作用,他在原實驗的基礎上增加了一項:觀察上下位置顛倒的粘性氣泡。

伯德與合作者使用的粘性液體與原實驗相同:粘性相當於純水100萬倍的矽油。如此大的粘性使得少量矽油即使上下顛倒,也不會流出。

這時,他們在這些顛倒過來的矽油表面戳出氣泡。他們發現,這時氣泡坍塌的方式與此前正常的情況下完全一致:先是頂部的洞緩慢張開,而氣泡其餘部分「下落」,相對快速地變成平坦的圓盤狀。但不要忘了,這時氣泡「落」回粘性液體時,與重力的方向恰好相反。也就是說,此前重力起主導作用的觀點並不成立。

這項研究的共同作者,波士頓大學的Alexandros Oratis表示:「(根據當時的實驗)猜想重力導致氣泡坍塌是有道理的,但當你計算薄膜上的作用力時,你會發現其表面張力遠大於重力。因此,我們決定上下顛倒重新進行實驗,從而確定重力真正的作用。」

表面張力的作用是使表面積最小化。當氣泡呈彎曲的半球形時,其表面積相比於圓盤狀時更大。在氣泡內的壓力大於氣泡外時,表面張力起不到作用。但孔洞一旦形成,內外壓力一致,就沒有作用力可以維繫氣泡的曲率了。這時表面張力就會使表面積最小化,使得氣泡不斷收縮,直到變得平坦。

不過,表面張力對氣泡不同位置的影響不盡相同。氣泡頂部相比於接近氣泡底部的位置更薄,因此頂部坍塌速率高於側面的壁,從而讓人誤以為是重力起了作用。

當粘性氣泡破裂時,氣泡底部周圍會出現徑向的褶皺。這些徑向褶皺是怎麼回事呢?此前的研究對這些褶皺的解釋是,導致氣泡坍塌的重力足以克服表面張力,從而形成褶皺。但既然這個理論被推翻了,按理來說,表面張力會阻止這類褶皺紋路的出現,讓表面變得平坦。那麼,這些褶皺又是怎麼形成的?

對於這個悖論,伯德給出的解釋是:在氣泡頂部,薄膜更薄,這裡的表面張力可以阻止褶皺形成。但在更厚的氣泡底部,氣泡坍塌造成的收縮足以克服表面張力。

看到這裡你可能要問,這項研究有實際意義嗎?其實,對泡泡感興趣的不僅是孩子,還有火山學家、胸腔科醫生、玻璃工人等等科學、工業領域的工作者。氣泡形成與破裂的物理機制,對於理解自然界與工業界的眾多現象有著重要意義。

原始論文:

https://science.sciencemag.org/content/369/6504/685

參考連結:

https://www.insidescience.org/news/new-theory-says-we%E2%80%99ve-been-wrong-about-how-bubbles-pop

https://www.eurekalert.org/pub_releases/2020-08/aaft-stn080320.php

原標題:一個顛覆性答案,登上《科學》封面:是什麼弄破了這些泡泡?| 科學GIF

來源:環球科學

編輯:Dannis

相關焦點

  • 科學家研究了半天,終於搞懂了....泡泡為啥會破裂
    在純水等低粘度的液體中,氣泡在幾毫秒內就會迅速破裂。對於這類液體中的氣泡破裂,科學家早已有了清晰的認識:表面張力和慣性控制了該過程。這個結論對於高粘度液體同樣成立嗎?在這類粘性液體中,氣泡破裂的速度要慢得多,破裂過程可能需要1秒,並且破裂的方式也與低粘度液體不同:它們會自行向內坍塌,從而造成結構不穩定,直觀表現就是氣泡周圍出現徑向的褶皺。
  • 不過是破了個泡泡,科學家還能研究出個花來?
    人們一度以為對泡泡的破裂機理了如指掌:當一個氣泡從液體底部逐漸浮升至液體表面,對於水這類低粘度液體形成的泡泡,表面張力會很快將它撕裂;而對於高粘度的液體,人們則認為重力的影響在這類泡泡破裂過程中佔主導,而非表面張力。
  • 不過是破了個泡泡,科學家還能研究出個花來?
    在科學家和工程師眼中,泡泡絕對是平平無奇小天才:它帶來了著名建築「水立方」的設計靈感,它發出的溼羅音為醫生診斷病情提供了依據,科學家利用泡泡膜建立的數學模型,還可以預測太陽耀斑發生的位置……但是,泡泡形成與破裂過程中的許多科學問題仍然困擾著人們,一些公認的觀點不斷被否定和推翻。泡泡中到底蘊藏了什麼特別的科學原理?最近又有哪些關於泡泡的結論被顛覆?泡泡科學能為人類社會發展提供什麼呢?
  • 泡泡破裂的美麗瞬間
    這組名為《爆裂泡泡》的作品,一如既往的充滿了鮮豔的色彩和奇異的造型。Oefner將這些泡泡的細節一一展現,你會發現肉眼所發現不了的精彩之處。  為了創造出明顯的色彩變化,攝影師將各個方向都進行了布光。然後他還將氣泡破裂的瞬間進行了記錄,你可以看到一個彩色的氣泡最後如何融入空氣中。
  • 沒了」 小朋友哭了,泡泡科學家卻玩出了花
    人們一度以為對泡泡的破裂機理了如指掌:當一個氣泡從液體底部逐漸浮升至液體表面,對於水這類低粘度液體形成的泡泡,表面張力會很快將它撕裂;而對於高粘度的液體,人們則認為重力的影響在這類泡泡破裂過程中佔主導,而非表面張力。
  • 吹「泡泡」「吹」出一篇《Science》封面!氣泡破裂的真正原因
    講到這裡,相信大家就有著疑問,為什麼我們家的肥皂水從來吹不出漂亮的泡泡呢,因為僅僅是表面活性劑的存在是不夠,還需要加入少量但重要的聚合物作為穩定劑。漂亮的肥皂泡轉瞬即逝,非常容易被破壞,這是因為它處於一種亞穩態並不穩定,在外界碰觸時,穩態被破壞,導致泡泡破裂。
  • 在吹泡泡史上,這些科學家留有姓名
    原創 下雪 圓的方塊 我是科學家iScientist肥皂泡從吹出到破裂,僅存在寥寥幾秒。但在歷史長河中,卻有無數學者沉醉於這轉瞬即逝的魅力,試圖解答泡泡所帶來的迷思。
  • 在吹泡泡史上,這些科學家留有姓名
    肥皂泡從吹出到破裂,僅存在寥寥幾秒。但在歷史長河中,卻有無數學者沉醉於這轉瞬即逝的魅力,試圖解答泡泡所帶來的迷思。表面張力與長壽泡泡英國實驗物理學家波易斯,設計過一個也許是受眾最廣的肥皂泡實驗。1889年聖誕節期間,他進行了幾次公開演講,給青少展示肥皂泡實驗。
  • 遇到一隻巨大的肥皂泡泡
    只要把碎肥皂放在一個小碗裡,攪拌攪拌,放一小會,就可以了。拿出一根吸管,蘸上粘稠的水,輕輕的吹。你看!大泡泡、小泡泡,葡萄大,桌球大,網球大,排球大,可我從來沒有吹出過,如同一隻籃球那麼大的肥皂泡泡!得用多粘稠的肥皂水才吹得出來呀(小時候試過在肥皂水裡放一點澱粉或者蛋白,它們可以使肥皂膜不容易破裂)?還是因為陰雨時節天氣潮溼,肥皂泡不容易破裂?
  • 畫碗櫻桃在水裡泡半天,周圍還滿是泡泡,專家:把我的顯微鏡拿來
    畫碗櫻桃在水裡泡半天,周圍還滿是泡泡,專家:把我的顯微鏡拿來說到超寫實,很多人都會想到冷軍,但是中國還有一個後起之秀,他的能力已經不輸冷軍了,他的名字叫做蔡傑。蔡傑是一個油畫家,年齡上比冷軍要小10歲,但是寫實的技法卻很高。
  • 螃蟹為啥吐泡泡?為啥橫著走?
    螃蟹為什麼吐泡泡?為什麼橫著走?熟了以後為什麼會變色?……親,你是被麼麼答附體了嗎?
  • 泡泡破裂時會產生20000℃高溫,為什麼用手觸碰卻不會被燙傷
    筆者:三體-小遙在人們的印象中,童年總會有各種各樣的新奇事物,即便處於物質匱乏的年代,孩子們也會想方設法尋找快樂,用肥皂水來吹泡泡也曾是童年最難忘的回憶。其實在科學家們眼中,肥皂泡不僅僅能夠帶來快樂,他們通過相關研究還發現,其實肥皂泡中也有很多物理知識,比如它破碎的瞬間能夠產生20000℃的高溫,甚至超過了太陽表面的溫度。
  • 當一個水泡破裂後,竟然會讓我生病!?
    (來源:百度)泡泡的破裂與生病有什麼聯繫呢?先來看一看泡泡的破裂是怎麼回事吧!       當水泡破裂時,液膜會碎成許多小液滴,猶如一枚裝載微生物的小手榴彈爆炸一般。下面我們換一個角度,再來一次舊泡沫的爆發會產生更多更小的液滴。比例尺為1毫米)        就算被炸到,也是水而已啊!圖樣圖森破!
  • 一個顛覆性答案,登上《科學》封面:是什麼弄破了這些泡泡?
    對於這類液體中的氣泡破裂,科學家早已有了清晰的認識:表面張力和慣性控制了該過程。這個結論對於高粘度液體同樣成立嗎?在這類黏性液體中,氣泡破裂的速度要慢得多,破裂過程可能需要1秒,並且破裂的方式也與低粘度液體不同:它們會自行向內坍塌,從而造成結構不穩定,直觀表現就是氣泡周圍出現徑向的褶皺。
  • 甲龍化石為啥大多是四腳朝天? 終於找到答案了!
    甲龍化石為啥大多是四腳朝天? 終於找到答案了!時間:2018-04-13 12:08   來源:《中國科學報》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甲龍化石為啥大多是四腳朝天? 終於找到答案了! 甲龍看起來很奇怪,即使按照恐龍的標準來看也是如此:它們都是矮胖的,背部生有鎧甲,通常還有尾部的棍棒。
  • 「吹泡泡」讓你看到神秘的「光學分支流」
    科技日報特拉維夫7月1日電 (記者毛黎)以色列理工大學科學家在肥皂泡泡膜中用顯微鏡甚至裸眼首次直接觀察到動態的光學分支流(branched flow)物理現象,並藉助相機記錄下分支流的美麗圖像。相關研究發表在2日出版的《自然》雜誌上,而圖像被用做雜誌封面。當光波傳播遇到不均勻介質時,部分光會偏離原傳播方向發生散射,散射的方式取決於介質的性質。
  • 「吹泡泡」讓你看到神秘的「光學分支流」
    以色列理工大學科學家在肥皂泡泡膜中用顯微鏡甚至裸眼首次直接觀察到動態的光學分支流(branched flow)物理現象,並藉助相機記錄下分支流的美麗圖像。相關研究發表在2日出版的《自然》雜誌上,而圖像被用做雜誌封面。  當光波傳播遇到不均勻介質時,部分光會偏離原傳播方向發生散射,散射的方式取決於介質的性質。
  • 終於明白了!華為只是企業,為啥卻有上千個數學家和物理學家?
    終於明白了!華為只是企業,為啥卻有上千個數學家和物理學家?對於華為,大家都很熟悉,作為咱們中國科技企業的代表,即便是在全球範圍內,華為的實力都很強悍,在通信行業更是處於「龍頭」地位,掌握的5G專利是全球最多的,而且是最為核心的。
  • 渤海沉積物中發現會產氫氣的「泡泡君」
    其實在現實的地球上,也存在很多神奇的生物,比如會放電的「皮卡丘細菌」(地桿菌和希瓦氏菌等,參看:黃河三角洲發現「皮卡丘細菌」,電你沒商量)和本期隆重推出的主人公——會產氫氣的「泡泡君」(產氫細菌和藻類)。
  • 凍結的泡泡,你為什麼變成了雪花球?
    在足夠寒冷的戶外,吹上一個泡泡,人們可以看到相當驚豔的一幕:在肥皂泡表面,許多小小的冰晶均勻地分散開來,仿佛就像是有人搖動了雪花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