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訴年輕的胖子們一個「致命打擊」:肥胖和13種癌症相關

2020-12-08 騰訊網

肥胖傷身的道理人人都懂,但是,這給你減肥的動力了嗎?

今天告訴胖子們一個「致命打擊」:肥胖和13種癌症存在相關性,年輕的肥胖者尤其要當心癌症侵襲。

受訪專家

天津市腫瘤醫院疼痛治療科主任兼營養科科主任 王昆

北京大學第一醫院內分泌科主任醫師 袁振芳

北京大學第一醫院減重門診營養師 井路路

肥胖和13種癌症存在相關性

肥胖是明確的致癌因素之一。

國際癌症研究機構曾指出,身體脂肪過多和13種癌症存在相關性,包括絕經後乳腺癌子宮癌卵巢癌結直腸癌食道癌膽囊癌腎癌肝癌胰腺癌胃癌甲狀腺癌腦瘤多發性骨髓瘤

美國癌症研究所公布的調查顯示,多達1/3的美國癌症病例與體重超標有關。瑞典科學家研究稱,肥胖人群的癌症發病率比正常體重者高出33%。

肥胖為什麼會導致癌症?

王昆告訴《生命時報》,癌症的發生與免疫功能異常有關,而肥胖患者的免疫功能普遍都異常。

肥胖者大都有高膽固醇血症和高胰島素血症。

膽固醇升高會導致人體巨噬細胞膜的膽固醇含量升高,使巨噬細胞吞噬細菌、病毒等病原體和異物的功能下降。

同時,淋巴細胞也會因為細胞膜膽固醇、胰島素過高,功能受到抑制。如果身體已有癌細胞,胰島素過高會顯著促進癌細胞的增長繁殖。

肥胖還伴隨著慢性炎症,脂肪細胞可充當腫瘤免疫逃逸的保護傘。此外,體內高脂肪還會引起與性激素代謝異常相關癌症的發生,如乳腺癌、子宮內膜癌等。

年輕人要警惕因胖得癌

近日,《美國醫學會雜誌》子刊刊登的美國凱斯西儲大學和凱斯綜合癌症中心的一項研究表明,肥胖相關癌症的發病年齡,正在向64歲以下人群移動。

科學家對2000年至2016年間近267萬肥胖相關癌症案例和345萬非肥胖相關癌症案例進行對照分析後發現:

在65歲以上、50~64歲、20~49歲3個年齡組中,50~64歲人群患肥胖相關癌症的病例增加幅度最大,其中女性增加了25%,男性增加了近兩倍;

而65歲以上人群患肥胖相關癌症的比例有一定程度下降。

此前,美國一項針對25~84人群的腫瘤發病數據也顯示,在年輕人(25~49歲)中,6種與肥胖相關的癌症發病率顯著增加。

據統計,2002年到2015年,我國18歲及以上成人超重率從22.8%上升到30.1%,肥胖率從7.1%上升到11.9%

世界衛生組織資料顯示,中國人的平均體重與20年前相比增加了40%,而中國的癌症發病率則升高了9倍

專家認為,肥胖是導致中國癌症發病率增高的主要原因之一。

如今年輕人肥胖比例越來越高,與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有關,其導致肥胖的原因也是導致腫瘤的原因,比如生活不規律、吃垃圾食品、熱量攝入過多、熬夜多、壓力大等。

王昆認為,肥胖與腫瘤關係密切,要預防與肥胖相關癌症的發生,可以從養成良好生活習慣、合理控制體重入手。

什麼樣的人該減肥?

從科學角度講,衡量一個人的胖瘦,最常用的有幾種判斷方法:

1

體重指數(BMI)

這是目前醫學界普遍使用的體型判斷指標。

世界衛生組織(WHO)規定,體重指數在18.5~24.9為正常,25~29.9為超重,30以上為肥胖。

但要注意,體重指數並不能反映脂肪分布。有的人體重指數正常,但腹部脂肪堆積不少,患慢性病風險也很高。

2

腰圍

體重指數要結合腰圍判斷是否要減脂。腰圍既能反映脂肪總量,又能反映脂肪分布。

成年男性腰圍應少於85釐米,女性少於80釐米。

測量腰圍要站立,雙腳分開30釐米,測量時用軟尺緊貼皮膚,但不能壓迫。

3

腰臀比

測量時,筆直站立,輕輕吸氣,用捲尺測量肚臍上方腰圍與最凸出臀圍。

腰臀比男性大於0.9、女性大於0.8,就表明是內臟脂肪過剩的高危人群。

4

皮下脂肪厚度

腹壁皮下脂肪厚度,男性要少於15毫米,女性不應超過20毫米。這通常需要專業的皮脂厚度計來測量。

一份科學的體重控制計劃

減肥需要循序漸進,世衛組織的建議是:每周減肥0.5~1公斤,一個月減1~3公斤,這種「勻速」減肥的方法,對身體損傷小且不易反彈。

以下5個建議,送給想要減肥的人:

學會吃脂肪

少吃飽和脂肪

豬油、黃油、牛油、椰子油、棕櫚油中飽和脂肪佔比較高,所含膽固醇較多,過多食用不利於心腦血管健康。

適量吃單不飽和脂肪酸

橄欖油、茶籽油的主要成分是單不飽和脂肪酸,花生油、芝麻油、米糠油、低芥酸菜籽油也含一些,可以適量攝入。

多吃些多不飽和脂肪酸

亞油酸、EPA、DHA等多不飽和脂肪酸,需刻意補充。

亞油酸人體自身無法合成或合成很少,必須從大豆油、玉米油、葵花子油、小麥胚芽油等食物中獲得。EPA和DHA需通過適量多吃肉質較肥的魚類來補充。

要提醒的是,即使一些食用油存在健康益處,仍要控制總攝入量,每日在25~30克之間。

建議肥胖者用橄欖油、茶油來烹調,吃零食前注意看食品營養標籤,學會計算食物能量,控制熱量攝入。

吃對主食

減肥時,可把一部分維生素、礦物質、膳食纖維含量低的澱粉食物,替換成營養質量高的澱粉食物。

用豆類和薯類來替代一部分精白米麵,在主食裡加點雜豆,能做到減熱量而不減飽腹感。

吃蒸紅薯、炒土豆絲和拔絲山藥等食物時,一定要扣減米飯、饅頭之類的主食;如果用同樣數量的蒸土豆來替代米飯,是有利於減肥的。

3種減肥飲食模式

高蛋白膳食模式

把飲食中的蛋白質供給比例增加到20%以上,多吃瘦肉、蛋、禽、魚等。

限能量平衡膳食模式

在保證膳食平衡的情況下,減少每種營養物質的攝入。

輕斷食模式

1周內5天正常進食,其他2天(非連續)攝取平常的1/4能量(女性約500千卡/天,男性600千卡/天),並且長期堅持。

普通的肥胖者,一般建議選用高蛋白膳食模式,有腎病的患者要用限能量平衡膳食模式,無法接受以上兩種膳食模式的人,可用第三種輕斷食模式。以上幾種模式可間歇性混合用。

堅持每周運動

運動是最健康的減肥方式之一,在減脂過程中也需要運動來幫忙,成年人最好每天運動半小時。

對於肥胖者來說,無氧運動和有氧運動相結合是較好的運動方式,具體方法是:

先做無氧運動(如卷腹、仰臥舉腿等)消耗掉體內多餘的糖,後做有氧運動(如快走、騎車、遊泳等)進一步消耗體內脂肪。

無氧運動每次15分鐘到20分鐘,有氧運動半小時到40分鐘,一周至少做4~5次,最好堅持每天訓練。

減肥藥物和手術輔助

通過運動和飲食控制半年以上,仍然不能有效降低體重的人,可考慮通過藥物治療或手術減肥。

本期編輯:王曉晴

版權聲明:本文為《生命時報》(微信號:LT0385)原創,未經授權謝絕轉載。歡迎分享到朋友圈。

相關焦點

  • 肥胖顯著增加多種癌症的風險
    2.BMJ:肥胖與十一種癌症相關聯doi:10.1136/bmj.j477; doi:10.1136/bmj.j908在一項新的研究中,研究人員回顧兩百餘篇研究後得出結論,超重將有可能增加多種癌症發病風險,這之中包含結腸癌、乳腺癌、胰腺癌、卵巢癌。另一項來自一國際團隊的研究更是警告公眾,已有充足證據證實過量體脂與11種癌症的發病風險存在正相關。
  • 肥胖使肝癌風險增加124%,美國癌症學會推薦飲食和運動防癌
    此外,超重或肥胖與整體癌症風險增加有關。根據美國癌症協會(ACS)的研究,超重被認為是造成美國約8%的癌症以及約7%的癌症死亡的原因。01肥胖增加多種癌症風險丹麥一項為期40年(1977-2016年)的全國性研究顯示,超重和肥胖與幾種常見癌症的較高風險相關。
  • 13種可以消炎的食物
    一方面,它幫助你的身體保護自己免受感染和傷害。另一方面,慢性炎症會導致體重增加和疾病。壓力、炎症食物和低活動量會使這種風險更大。 然而,研究表明一些食物可以對抗炎症。 以下是13種抗炎食物。
  • 全世界都欠胖子們一句「謝謝」
    於是,這樣一個對氣候變化有著近乎瘋狂思考的全球變化研究者,試圖從胖子們對減緩氣候變暖有巨大貢獻的角度,找一些理由和藉口。 對,這是開展全球變化科普,一個很不錯的切入點。
  • 研究證實,肥胖讓癌症更危險!減肥不為變美,為救命
    1000篇研究論文,發現有充足證據表明,脂肪超標與13種癌症的發生有關:結腸癌、食道癌、腎癌、子宮癌、乳腺癌、胃癌、肝癌、膽囊癌、卵巢癌、胰腺癌、腦膜瘤、甲狀腺癌、多發性骨髓瘤。【6】超重和肥胖是明確的癌症風險因素,也影響著癌症治療效果。減肥引起的一些身體變化表明,確實可以降低患癌症的風險。
  • 一道公式算出是否「肥胖」!提醒:肥胖至少會提高5種健康風險
    然而,生活水平的提高也給人們健康帶來了一個隱患,那就是——肥胖。在過去幾十年裡,全球各地的人們都在發胖。在過去40年裡,全球人類,體重過重的男性增加了21%,女性增加了24%;肥胖的男性從3%上漲到12%,女性從7%上漲到16%。
  • 動物界的胖子們:被許多人認為屬於世界上最胖的10種動物
    有一些動物,肥胖對於它們來說卻是有必要的。此外,在某些情況下,也可能出現一些太過於肥胖的個體。從35公斤重的臘腸犬到真實的世界上最胖的猩猩,在這篇文章裡邊,小編就要帶來,動物界的胖子們:被許多人認為屬於世界上最胖的10種動物。
  • 13種致命動物,看到它們請遠離
    我們嚮往的自然界裡,也隱藏著許多被我們疏忽了的危險,有的看起來很可愛的小動物,也許是很致命的。《隱藏的危險》一書就帶孩子去探索和發現世界上最致命的動物。還有人說聖經故事裡《最後的晚餐》裡耶穌和他的12個信徒曾坐在一張桌上共進晚餐,第二天耶穌就被釘上了十字架。背叛耶穌的人就是參加晚餐的第13個人,12個信徒之一的猶大。因此,許多西方人認定13代表壞運氣,當然,這也是迷信。
  • 肥胖或成女性患癌症首因 衣帶漸緊激素作祟
    「蜂蜜」與「蜂蜜膏」 蜂蜜六種正確吃法     廚師兩年長胖15公斤 丙烯醛引起醉油綜合症     飲食配錯對 當心腫瘤找上門  人們一直把吸菸視為引發癌症的罪魁禍首。  依性別劃分,新增男性癌症病例中誘因可能與超重或肥胖相關者佔3.2%,女性病例中類似情況者佔8.6%。  英國《每日郵報》25日引述雷內漢的話報導:「肥胖人數正迅速增加,肥胖今後10年內可能成為女性罹患癌症的頭號誘因。」
  • 22種癌症相關消化道菌群:篩查、診斷和預後標誌物
    科學家們正逐漸接受這一事實:生活在人類消化道中、數以萬億計的細菌、真菌、病毒等微生物,也許是一個免疫腫瘤學的新靶點,具備為癌症患者開發新療法的潛力。 事實上,各大頂級醫學期刊所發表的小鼠和人類實驗報告,已經初步揭示了腸道菌群在癌症中的作用。
  • 果糖可以治癒癌症、肥胖和糖尿病
    這一發現可以幫助我們找到治療癌症、肥胖和糖尿病的新方法。一項在斯德哥爾摩大學的研究通過X射線晶體學發現了我們體內果糖的處理過程。人體內有一個被稱作「GLUT5」的特殊蛋白質,可以在原子水平上通過細胞膜轉運果糖從而發揮作用。這個蛋白質就像一個「管家」,果糖可以進入,其它的分子無法通過。
  • 高脂肪飲食誘導的肥胖小鼠模型中乳酸菌改善與肥胖相關的生物標誌物
    | 編譯:楊帆,魏韜,鄭倩望(華南農業大學食品學院)肥胖已成為與健康和生活質量有關的一個重大社會問題。據報導,世界上大約三分之一的人口肥胖或超重,而且這種現象還會進一步增加。研究者通過大量對照試驗驗證L.sakeiCJLS03對改善肥胖的效力其中包括高脂肪飲食(HFD)與低脂飲食(LFD)對照、奧利司(ORL)治療組與cjls03的對照,反應效果體現在肥胖相關血清生物標誌物, 如膽固醇、甘油三酯和葡萄糖、對附膜脂肪組織 (eat) 中的各種生物標誌物和腸道微生物群與短鏈脂肪酸水平。
  • 反思:中國癌症年報出來了_政務_澎湃新聞-The Paper
    1810萬新增癌症病例中,有950萬為男性,亞洲男性佔發病總數的50%,死亡率達60%;另外860萬新增女性癌症患者種,發病率亞洲女性佔47.5%,死亡率略微超過一半。>抽菸、喝酒、肥胖是CA公布的致癌三駕馬車BMI超過30的胖子們患食道癌、乳腺癌、腎臟腫瘤
  • 揭秘肥胖與癌症轉移之間的神秘關聯
    每兩名男性或每三名女性中就有一人會在其一生中被診斷為癌症,但幸運的是,如今科學家們在多種癌症的治療上已經取得了重大進展,尤其是當癌症局限在一個小區域中時,研究者就能通過手術切除或化療等手段來移除病灶。,其會誘發患者機體廣泛的損傷並讓療法治療變得很困難,實際上,90%的癌症死亡都與癌症轉移直接相關。
  • 研究揭示脂肪酸氧化對肥胖相關乳腺癌的影響
    研究揭示脂肪酸氧化對肥胖相關乳腺癌的影響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19/11/22 20:42:43 美國希望之城綜合癌症中心Hua Yu、Saul Priceman、Chunyan Zhang等研究人員合作發現,STAT3
  • DNA的甲基化水平或與機體肥胖直接相關
    DNA甲基化是一種調節基因表達或關閉的特殊機制,其常常會被多種因素所影響,比如遺傳因素、環境因素、生活方式和營養習慣等。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Journal of Clinical Medicine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馬拉加大學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發現,DNA甲基化或與機體肥胖直接相關。
  • 5種方法,科學檢查,衡量自己是否屬於肥胖團隊
    同時,慢性病的發病率,仍然居高不下,18歲及以上居民,高血壓患病率為27.5%;糖尿病11.9%;高膽固醇血症8.2%;40歲以上人群,慢性阻塞性肺病患病率13.6%。這些比例,以及癌症發病率,與5年前相比,均有所上升。學者們認為,肥胖在其中扮演了重要影響作用。那麼,胖不胖,到底應該如何衡量呢?咱們現在來解析。
  • JCM:DNA的甲基化水平或與機體肥胖直接相關
    2019年4月15日 訊 /生物谷BIOON/ --DNA甲基化是一種調節基因表達或關閉的特殊機制,其常常會被多種因素所影響,比如遺傳因素、環境因素、生活方式和營養習慣等。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Journal of Clinical Medicine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馬拉加大學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發現,DNA甲基化或與機體肥胖直接相關。
  • Cancer Cell:腫瘤相關血管中高度表達的13種基因
    生物谷報導:美國國家癌症研究所(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NCI)研究人員最近在小鼠和人類實驗中發現一組特定在腫瘤相關血管中高度表達的基因。這些基因及其編碼的蛋白,是選擇性切斷腫瘤血供而不傷及健康組織血管的潛在藥物靶標,克服了靶向血管生長的現代抗癌策略的一個主要問題。
  • 26%上海成年女性體重超重 女性肥胖致癌機率為男性3倍
    「三八」前夕,上海市疾控中心發布的監測數據顯示,上海成人女性總超重率已達26%,總肥胖率為9%,8種類型的癌症與超重和肥胖高度相關,其中女性受超重或肥胖致癌影響的程度是男性的3倍。上海疾控中心腫瘤防治科主任醫師鄭瑩昨天曬出了一張高BMI(即體質指數)相關癌症人體圖,「這是國際癌症研究機構綜合了多項研究的一份結果,目前已證實大腸癌、胰腺癌、腎癌、食管腺癌、女性的膽囊癌、卵巢癌、子宮癌、絕經後乳腺癌等8種類型癌症與超重和肥胖有高度相關性,估計要佔到全球年均新發癌症病例的1/4以上。」  在8個高BMI相關癌症中,胰腺癌、大腸癌、腎癌、女性膽囊癌都是集中在腹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