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超級人工智慧GPT-3,和技術奇點之間,可能只有三個差距

2020-12-03 指尖科技說

最複雜的人工智慧

超級人工智慧GPT-3註定是2020年人工智慧領域最重要的突破之一,它是目前全球最複雜的人工智慧語言模型,由著名人工智慧開放平臺Open AI開發。

GPT-3到底有多複雜?技術上,衡量深度神經網絡複雜程度最重要的標準,是深度神經網絡的參數數量,而GPT-3的參數數量達到了1750億個,是微軟的超級人工智慧「圖靈NLG」的10倍。

GPT-3是一個純語言模型,輸入輸出是文字,訓練GPT-3使用的也都是純文字。GPT-3的訓練足足使用了45TB的純文本,數據的龐大程度,基本等於閱讀了網際網路上能找到的所有書籍、文章、文檔、計算代碼手冊等等各種文字信息。據說GPT-3僅對這45TB文字進行一次完整訓練,就需要花費1200萬美元。

GPT-3已經懂了大部分的基本文字邏輯,可以非常順暢地與人進行對話,甚至可以進行準確的邏輯推理。目前重要的應用,包括可以通過簡單的口頭語言,讓GPT-3自動生成複雜的編程代碼、進行UI設計;還可以寫文章、總結名著內容、進行物理推論、進行法律語言轉換等等,未來還會實現更多與文本有關的功能。

GPT-3和奇點的距離又大?

美國未來學家雷蒙德·庫茲韋爾曾經預言,隨著人工智慧加速發展,未來將會出現人工智慧的奇點。奇點是人工智慧發展到極致的狀態,徹底超越現有所有人類智慧和電腦計算能力。

那現在的GPT-3又距離奇點有多遠呢?可能只有三個差距。

(1)更多感受的能力。GPT-3隻是一個純粹的語言模型,顯然這對認知世界,是絕對不夠的。還需要輸入視覺、觸覺、聽覺、嗅覺、味覺等感受,以至於從圖像中識別到人物、動物、物體、事件等抽象內容才行。有了多種感覺,才能讓人工智慧真正識別文字的分量,才有機會通過圖靈測試。

(2)不斷學習的能力。GPT-3還需要可以隨時學習和訓練,這樣才能讓知識不斷增加,換句話說,就是不斷進行各種文字和感覺的輸入,不斷進行學習訓練。目前的人工智慧,同一個時間只能單獨處於訓練模式或使用模式;只能對限定的輸入內容進行學習,而不是不斷的,隨時的學習。

(3)基礎意識能力。奇點是一個有意識的主體,而意識的一個重要表現,就是會自己向自己提問,並且自己回答,還需要可以自我對回答的問題進行判斷。只有這樣,才能形成完整的個體意識,而意識是奇點最重要的能力之一。

目前來看,上面三個條件雖然還很遙遠,但是我們已經看得到可能性。比如人工智慧已經可以實現,在視頻或圖像中識別人物、物品等;另外,目前來看,隨時開啟並不斷餵養給人工智慧,其實也並非不可能;而人工智慧自己向自己提問並回答,也並非完全不可能。說不定,人工智慧奇點會比我們想像中來得更快。

參考文獻:

01.《GPT-3:一個令人震驚的人工智慧模型》萬維鋼

02.《GPT-3的50種玩法告訴你,它很酷,但是沒有通過圖靈測試》AI科技評論

03.《GPT-3開始收費!OpenAI官宣:我們只是完成偉大使命的必要成本》新智元

相關焦點

  • 人工智慧可能帶來的五個奇點
    從技術發展的大跨度軌跡來看,科技界通常把人工智慧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弱人工智慧,就是機器在某個專門領域可能比人類強,但整體智能還不能與人類比擬;第二階段是強人工智慧,就是機器的智能在綜合和整體上達到人類的水平,能夠與人類相匹敵;第三階段是超級人工智慧,就是機器的智能徹底超越人類,並將完全擺脫人類的控制。
  • 人工智慧:奇點隨時會到來!
    【核心觀點】1、2019年是非常可以期待的一年,相信會有新的底層算法的論文出現,會帶領整個人工智慧進入下一個時代。2、中國人工智慧更多是在應用領域,在人工智慧底層技術的算力、算法和數據上,我們幾乎只有數據上的優勢。3、大部分在國內上市場上飄來飄去的所謂人工智慧項目,其實都是假項目。
  • 奇點大學:人工智慧與「奇點理論」
    就在前幾天和行業內的幾個朋友吃飯時,內容在不經意間又轉向了那個老生常談的話題-到底什麼是在智能電視上最好的交互方式上,於是乎五向鍵遙控器黨、空鼠遙控器黨、語音控制黨又為了這個根本找不到正確答案的問題爭了個你死我活,直到飯桌上唯一的一個圈外女生弱弱的問了一個問題:你們幹嘛總想控制電視呢,讓電視知道用戶需要什麼不是更好麼?
  • 「人工智慧」60年 機器智能臨近「奇點時刻」
    人工智慧一般被認為是通過模擬、延伸和擴展人類智能,產生具有類人智能的計算系統。其概念從1956年提出,經歷了跌宕起伏「三起三落」的60年。隨著硬體、軟體、大數據、深度學習等技術發展到一定水平,人工智慧開始呈井噴式發展,從長期不溫不火狀態驟然變熱。
  • 【專訪】《技術奇點》作者默裡·沙納漢:人類水平的人工智慧註定會...
    他在書中提出,顛覆性的人工智慧將會有兩次浪潮,一次是一系列具有互補性通用認知能力的專門人工智慧技術逐漸開始改變人們的生活和工作形態,另一次則是人類水平人工智慧,即超級智能的出現。「第一次浪潮很可能會發生:今天已經出現了無人駕駛汽車和智能數字個人助理,從中可以清楚地感受到第一次浪潮的悸動,它很可能在21世紀20年代全面展開。
  • 科學家推測,奇點將會在2045年來臨,人類可能被人工智慧取代
    前幾天有個新聞,說美國有個自稱來自2045年的未來人,還通過了測謊儀。未來人說了很多,什麼2028年外星人會來地球,地球將會統一,大陸板塊變化什麼的。但是測謊實驗還不算是一個很嚴格的證據。人類科學奇點會在2045年前來臨這個不是未來人說的是科學家推測的。
  • 奇點真的存在嗎?面對強人工智慧我們應該樂觀還是悲觀?
    投資大致分為三個領域:1.前沿產業 2.正在運用新技術的老產業 3.科技、媒體、電信。「奇點」理論的兩種解讀對奇點理論態度看法的不同,事實上是對未來人工智慧所能達到的先進程度的爭議。業界把人工智慧按照先進程度,分為三種:弱人工智慧,強人工智慧,超級人工智慧。弱人工智慧只能在特定領域、既定規則中,表現出強大的智能,例如AlphaGo。而強人工智慧不受領域、規則限制,具有人類同樣的創造力和想像力。超級人工智慧呢?就是遠遠超越人類的智能。
  • 圍棋人機大戰落幕,人工智慧奇點即將來臨?
    從詞彙來看,技術革命和技術奇點兩者並沒有本質區別,後者頂多只是把對象縮小到人工智慧領域。那麼,一個已經得到表達的含義為什麼要用另一個詞來賺取眼球?工業革命和社會革命已經把「革命」的概念用爛了,revolution隨處可見。科技史上最早承認的科學革命只有一次,大寫的科學革命(The Scientific Revolution)就是近現代科學的誕生。
  • 人工智慧奇點與人類未來
    「奇點」是描述人工智慧(AI)及其社會影響未來前景的重要概念。推動AI進一步發展而趨近奇點,將AI奇點可能帶來的危機轉化為機遇,開啟人類美好未來,這一切都亟待哲學社會科學與自然科學在葆有現實感、歷史感的基礎上相向而行。
  • 技術奇點必將來臨,人工智慧終將超越人類
    智人這種技術知識的快速膨脹,必將導致技術奇點的來臨。何謂技術奇點呢?它是根據人類技術發展史的進程所總結出來的一種觀點,該觀點認為未來技術發展必將會在很短時間內發生無限進步,產生「技術大爆炸」。這種技術奇點的到來將由超越人類智慧的機器智能或者人造超智慧體所引發。
  • 跨人文主義、後人文主義與技術奇點
    跨人文主義和後人文主義代表了人類進化的未來階段,而技術奇點則是觸發技術爆炸的那隻蝴蝶所在的時空坐標。這隻蝴蝶,就是5G。技術與奇點Ray Kurzweil提出的「奇點假說」認為,我們目前所經歷的技術的指數級進步最終將導致人工超級智能的發明,而人工超級智能又將突然觸發更快的失控技術增長,從而導致人類文明的不可捉摸的變化。
  • 量子計算獲得突破性進展,人工智慧「奇點」提前?
    不過谷歌的量子計算能力若真如其所言,那麼將可能對人工智慧領域產生極大的助力。不只是谷歌,現在全球範圍內不少科技巨頭都在量子計算方面有所動作,並且已經取得了可觀的成果。雖然人工智慧的概念早在1956年的達特茅斯會議上就已被提出,但迅速發展卻是近幾年的事情,其中原因與技術和環境的發展有密切相關。如今再加上量子計算作為助力,人工智慧是否會更迅速地進入到「強人工智慧」的階段呢?
  • 人工智慧的技術奇點
    初代假面騎士從1971年4月3日到至今,假面騎士系列的播出也有49個年頭了,從初代的Kamen Rider到今日的Kamen Rider Zero-One,不管是人物,背景和人設,都有著顛覆性的改變,唯獨未曾改變的就是超級電腦,也就是現在的人工智慧。
  • 人工智慧名不副實 我們距離奇點還很遙遠
    現在我們距離奇點還很遙遠,對當前AI技術的諸多情緒是沒必要的,例如,過分的期待或懼怕。要靠自身掌握一些簡單任務,現有的AI技術都做不到,更不用說達到對人類生存構成威脅的先進程度。如果科技業能夠明智地使用AI這一術語,就能夠對AI的前景設定合理的期望,並對消費者做出合乎實際的承諾。今年3月的人機大戰中,谷歌DeepMind研發的AI程序AlphaGo戰勝了世界圍棋冠軍李世石。
  • 圖靈獎得主姚期智:人工智慧發展將有三個新方向
    封面新聞記者 雷強7月9日,在2020世界人工智慧大會上,圖靈獎獲得者、中國科學院院士姚期智發表主題演講。他認為人工智慧理論將有三個新的方向:神經拓撲結構、隱私保護學習、可控的SuperAl (超級人工智慧) 。
  • 奇點臨近:福音還是噩耗——人工智慧可能帶來的最大挑戰
    簡要地說,「奇點」就是指機器智能超過人類智能的那一刻,或者說智能爆炸、人工智慧超越初始製造它的主人的智能的那一刻。稍稍回顧一下歷史。據說,1958年,被譽為「計算機之父」「博弈論之父」的約翰·馮·伊諾曼在和數學家烏拉姆談論技術變化時使用了「奇點」一詞。
  • 李開復:AI未來突破很難預測 奇點、超級智能過於樂觀
    在這之後,卷積神經網絡(CNN)和GPT-3等都算是重要的改善,我對於人工智慧的漸進式改善保持樂觀。」「我覺得未來十年基礎科研或許不會有大的突破。但模型相對容易,只要有大量的數據,就可以從實驗室進入到行業應用,CNN和GPT-3都是模型加海量數據的成果。」李開復強調,「我是務實派的,雖然持有樂觀態度,但並不是一位『未來學家』。
  • 經濟學人科技 || 人工智慧
    就算你是個天才,還是個億萬富翁,但這不代表,你可以做如此惹人生厭的事!」註:1. 本段描述事件的連結https://www.sohu.com/a/256652331_2606162. GPT-3為什麼懟起了前老闆?
  • 人工智慧「革命」的「近憂」和「遠慮」——一種倫理學和存在論的分析
    它將以網絡形式無處不在,其優勢是使任何人的反抗都不再可能,因為人類的生活將全面依賴智能網絡,而且網絡化存在具有極強的修復能力,很難被徹底破壞。因此可以想像,只有一個「靈魂」或主體性的系統化存在才是超級人工智慧的最終形式。這意味著,矽基生命的人工智慧最終將超越擬人模式而進入上帝模式,即成為像上帝那樣無處不在的系統化存在。我們只有像思考上帝的概念那樣去思考超級人工智慧,才能理解超級人工智慧的本質。
  • 奇點時代:未來會屬於超人類嗎?
    科技向善是美好期望(事實上科研人員也在朝這個方向努力),但大多數研究人員認為,強人工智慧將會在50年內出現,人類的未來將會無可避免因此而發生劇烈演化。邁入不朽還是走向滅亡,恐怕只有到那時才會有答案。 1956年6月,幾十個科學家、數學家聚集在美國的達特茅斯學院開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