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慧名不副實 我們距離奇點還很遙遠

2021-01-15 網易科技

2016-12-08 10:28:33 來源: 網易科技報導

舉報

網易科技訊 12月8日消息,據國外媒體Wired報導,目前科技行業或媒體把越來越多的產品與「人工智慧」扯上關係,實際上,這些產品中人類發揮的作用超過了它們自身的智能化程度。現在我們距離奇點還很遙遠,對當前AI技術的諸多情緒是沒必要的,例如,過分的期待或懼怕。要靠自身掌握一些簡單任務,現有的AI技術都做不到,更不用說達到對人類生存構成威脅的先進程度。如果科技業能夠明智地使用AI這一術語,就能夠對AI的前景設定合理的期望,並對消費者做出合乎實際的承諾。

今年3月的人機大戰中,谷歌DeepMind研發的AI程序AlphaGo戰勝了世界圍棋冠軍李世石。在美國智力問答節目《危險邊緣》中,與兩名總冠軍對決時,IBM的沃森超級電腦最終獲勝。但要讓DeepMind玩《大富翁》,或讓沃森電腦在美國家庭問答節目《Family Feud》中表現一番,恐怕它們都不知要從何入手。因為,它們背後的AI引擎並非專門設計來玩這類遊戲或參與這類節目,而且它們也不夠「聰明」,無法領會自身「專業領域」以外的問題,因此只能給出一些毫無意義的答案。從這一點來看,人類確實趕超它們很多很多。

既然這些機器這麼智能,那為什麼無法勝任連普通人都能做的事?微軟開發的對話機器人Tay雖然可稱為AI,但還是蠢到無法阻止自己在Twitter上罵髒話、甚至發表種族主義言論。

事實是,沒有人類提供的背景數據,哪怕極為簡單的挑戰,現有的AI技術也無法勝任。因此,當前的AI技術實際上並不「智能」,也不是解決問題的萬能手。如今常有企業或媒體發表此類言論,這其實極具誤導性,只會帶來適得其反的影響。

上述的背景數據是指什麼?在人機大戰前,DeepMind耗費了數年時間學習圍棋。要參加《危險邊緣》,沃森電腦做了哪些前期準備?研發人員輸入了數TB有關問答節目和自然語言實例的數據,來幫助它理解這一節目的問答模式。只有靠人類這樣有針對性的密集「訓練」,這些機器才能表現得如此出色。會議安排助手X.ai這類看似簡單的應用程式卻花費了數年時間學習與會議安排相關的事項,才達到可投入商用的水平。

所謂的「奇點」,是指AI無需背景數據就可靈活處理事務。但現在我們距離奇點還很遙遠,對當前AI技術的諸多情緒是沒必要的,例如,目前一些人對這類技術的期待或懼怕都過了頭。提供適當的背景數據以培養AI玩遊戲或應對打擊網絡犯罪等具體問題,這的確可推動有意義的創新。例如,AI在自主駕駛汽車中的應用堪稱突破。蘋果Siri語音助手、亞馬遜Alexa和Google Home這樣的技術雖然便利,卻無法真正解決一些全球性問題。

目前科技行業或媒體把越來越多的產品與「人工智慧」扯上關係,實際上,這些產品中人類發揮的作用超過了它們自身的智能化程度。對「人工智慧」的真正含義,大家莫衷一是。究竟人工智慧是什麼?或許真正值得探討的是:這類新技術試圖解決什麼問題?這些技術擁有什麼稱號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它們能否像所宣揚的那樣改善生活和執行任務。

科技業一直在研發和試驗複雜的神經網絡、機器學習系統以及問題解答引擎。這些應用很有意思,它們增進了我們對深層次AI技術的理解。當然,所有這些與AI相近的技術都有可能為一些行業和人們的生活帶來廣泛的變革。目前AI初創企業極易吸引到風險投資。但很多AI項目專注於照片識別或預測黑色星期五銷量等功能,這些應用實際上意義不是很大,這就難怪AI技術的應用範疇已接近泡沫狀態。

在不久的將來,AI將能夠實現真正的智能化,並且無需背景數據的支持就能執行任務。就像系列電影《終結者》中令人戰慄的天網那樣,未來的AI很可能將引發讓人類擔憂的問題,例如,比爾-蓋茨和伊隆-馬斯克等人擔心AI將接管地球,人類將滅絕。但是目前來看,無論媒體或蓋茨等名人發出什麼樣的警示,要靠自身掌握一些簡單任務,現有的AI技術都做不到,更不用說達到對人類生存構成威脅的先進程度。

目前一些技術(如機器學習、自然語言處理和認知計算)雖然還不算真正的AI,但已對醫療保健、交通、金融和營銷等行業帶來顛覆性的影響。能不能稱之為AI,這個問題看似微不足道,但實際很重要。如果科技業能夠明智地使用這一術語,就能夠對AI的前景設定合理的期望,並對消費者做出合乎實際的承諾。(子暘)

本文來源:網易科技報導 責任編輯: 丁廣勝_NT1941

相關焦點

  • 奇點大學:人工智慧與「奇點理論」
    「……嗯……這個,你說的這個確實是好建議,但是目前的技術水平來說這件事兒還只能停留在科幻雜誌上啊……」確實沒錯,現在的科技水平來說,想讓智能電視這種機器能夠具有像人類一樣的智能還確實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但請注意,並不是無路可走),值得我們高興的是也確實有這麼一群人在為了「讓機器具有超過人類的智慧」這個目標而努力著。
  • 新超級人工智慧GPT-3,和技術奇點之間,可能只有三個差距
    目前重要的應用,包括可以通過簡單的口頭語言,讓GPT-3自動生成複雜的編程代碼、進行UI設計;還可以寫文章、總結名著內容、進行物理推論、進行法律語言轉換等等,未來還會實現更多與文本有關的功能。GPT-3和奇點的距離又大?美國未來學家雷蒙德·庫茲韋爾曾經預言,隨著人工智慧加速發展,未來將會出現人工智慧的奇點。
  • 人工智慧:奇點隨時會到來!
    8、奇點臨近!可能是任何時刻!大家好,我是婁剛,恆松資本的創始合伙人,我們今天一起來聊一聊人工智慧。新聞背景 2018年2月15日,百度阿波羅無人車亮相。3月19日晚,Uber無人駕駛SUV在無人駕駛模式下,撞到路人並致死。
  • 人工智慧可能帶來的五個奇點
    由於這些人顯赫的身份背景、令人欽佩的學術和思想造詣以及對科學技術和未來世界的遠見卓識,他們的深沉憂患絕非危言聳聽,更非杞人憂天,在我們歡呼人工智慧造福人類社會的同時,還應當認真地思考,人工智慧除了會給我們帶來美麗新世界之外,還會給我們帶來什麼,是福音,亦或是夢魘?總之,人工智慧是一場滾滾而來的深刻的科技革命,它的發展不可限量甚至難以預估,它已經和正在迅速地改變我們的思想和現實世界。
  • 奇點真的存在嗎?面對強人工智慧我們應該樂觀還是悲觀?
    大數據文摘出品編譯:Zoe Zuo、王一丁、蔣寶尚隨著人工智慧的不斷發展,幾十年後,人工智慧在人類生活中將扮演何種角色一直是學術界和商業界討論的焦點。在未來,AI是幫助人類完成了終極進化,還是給我們帶來了毀滅?
  • 百度考霸「預言」科技未來:人工智慧已「奇點臨近」
    種種跡象顯示,也許過不了多久,中國人將成為地球上較早享受人工智慧服務的族群,儘管絕大部分人也許對此毫無察覺。  雷·庫茲韋爾曾在《奇點臨近》中描述一個「改變世界的思想力量也在加速」的世界,並預言人工智慧將在2030年超過人類智能。至少在中國,人類正在趨近這一現實。
  • 人工智慧奇點與人類未來
    「奇點」是描述人工智慧(AI)及其社會影響未來前景的重要概念。推動AI進一步發展而趨近奇點,將AI奇點可能帶來的危機轉化為機遇,開啟人類美好未來,這一切都亟待哲學社會科學與自然科學在葆有現實感、歷史感的基礎上相向而行。
  • 奇點臨近:當機器人革命我們的生活,和我們的「關係」
    這是人類設計、製造的計算機首次在曾被業內人士認為不可能的項目上擊敗了人類的頂尖高手,震驚了全世界,讓數十年前或者數年前的幻想成為了現實——通過海量數據並配備快速運算功能的硬體進行訓練的人工智慧在兩年內便擁有對戰花費十幾年時間認真苦練的圍棋高手,人工智慧開始超越人類的生物智能。但是,相較於比賽的輸贏本身,這一場比賽的背後意味著什麼才是我們真正應該關心的。
  • 圍棋人機大戰落幕,人工智慧奇點即將來臨?
    不過,今天我們可能聽到的更多是科幻作家弗諾·文奇 (Vernor Vinge)或者企業家雷·庫茲韋爾 (Ray Kurzweil,代表作《奇點臨近》)的預言,他們都認為未來幾十年,這樣一個奇點就要到來,屆時機器將取代人類。而如物理學家霍金,企業家比爾・蓋茨、馬斯克(Elon Musk)等人在反對人工智慧時也多少暗含了奇點存在並會毀滅人類的意思。
  • 技術奇點必將來臨,人工智慧終將超越人類
    我們知道從原始哺乳動物進化到智人的過程大約經歷了6500萬年。從新石器時代過渡到金屬時代,大約經歷了不足萬年,而從金屬時代過渡到現在,經歷了也就數千年,如今,我們能夠利用電能的時代才剛有100多年的時間,而原子能的利用僅僅是幾十年內的事情!
  • 「人工智慧」60年 機器智能臨近「奇點時刻」
    技術與產業革命的新引爆點    從1956年到2016年,人工智慧已經60歲。為什麼偏偏到了此刻,「老夫聊發少年狂」,它從一眾新興高科技中脫穎而出?    美國作家盧克·多梅爾在《人工智慧》一書中提出「奇點」的概念,奇點指的是機器在智能方面超過人類的那個點。
  • 【專訪】《技術奇點》作者默裡·沙納漢:人類水平的人工智慧註定會...
    第二次浪潮距離我們更遙遠,也很難準確預測其出現的時間,但它肯定會產生更大的潛在影響。」人工智慧會搶走人類的工作機會嗎?沙納漢的答案是肯定的,但他不像尤瓦爾·赫拉利在《未來簡史》中展現得那般悲觀。事實上,他認為我們現在還對未來人工智慧對人類社會的潛在影響一無所知。但重要的是,我們需要為所有可能會出現的情況做好相應的準備。
  • 科學家推測,奇點將會在2045年來臨,人類可能被人工智慧取代
    前幾天有個新聞,說美國有個自稱來自2045年的未來人,還通過了測謊儀。未來人說了很多,什麼2028年外星人會來地球,地球將會統一,大陸板塊變化什麼的。但是測謊實驗還不算是一個很嚴格的證據。人類科學奇點會在2045年前來臨這個不是未來人說的是科學家推測的。
  • 奇點來臨:人工智慧時代的奇幻世界
    奇點即人工智慧超過人類智能的時刻。目前來看,奇點的來臨比我們大多數人想像的都要早。最近中國有一家曠視科技公司,剛剛獲得4.6億美元的融資,投資它的是螞蟻金服,富士康,還有中國國資委旗下的國家資本。大家為什麼這麼看好曠視科技?一個是因為刷臉技術,一個是深度學習。放眼全球,人工智慧的發展稱得上是如日中天。
  • 既然宇宙來源於138億年前的奇點,為何這個奇點到現在還找不到?
    而目前關於宇宙起源的主流觀點-宇宙大爆炸理論,認為宇宙的起源是來源一個點,那就是奇點,隨著奇點的爆炸,時間和空間就此產生,所有物質和能量就此形成,那麼我們根據現有的觀測結果,為何找不到這個奇點的存在呢?在科學家們發現宇宙膨脹的現象之前,人們普遍認為宇宙是處於「靜止」狀態的,這個靜止並非是指宇宙處於完全不動,而是一個無限、各向同性、物質分布均勻的狀態。
  • 黑洞已經被證實,《星際穿越》裡的蟲洞距離我們還遠嗎?
    2019年4月10日晚,令人難忘的一個夜晚,人類首張黑洞照片公布,說明愛因斯坦的黑洞理論是正確的,而愛因斯坦的另一個理論,蟲洞距離我們還會遠嗎?《星際穿越》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就是一行四個太空人加一臺機器人,穿越蟲洞到達另一個宇宙或者說星系再或者說是時空的畫面。
  • 奇點大學:我們用未來技術改變10億人!
    而這些恰恰都是能夠共同解決人類問題的技術。奇點大學使我們構造出一個全球網絡來發現各領域中的頂尖人才並將他們匯集於此,我們希望下一代數十億美金的公司將出自我們學校。」主要課題包括:人工智慧和機器學習如何給人類的工作提供補充。在新的勞動力市場中,下一代的「數字原生代」如何利用好他們的技能。自動化如何影響我們的勞動力市場。當汽車實現自動駕駛時,我們應怎樣設計城市。誰擁有我們DNA的各項權利。我們的政策如何與這些變化保持同步。
  • 「奇點」是怎樣的存在?我們該怎樣理解宇宙
    於是,美國科學家伽莫夫在1947年正式提出「奇點大爆炸」學說。該理論一直認為,宇宙是從一個密度無限大卻有無限小的奇點爆炸而來,之後,它經歷了一段從熱到冷的演化史。在這個時期裡,宇宙體系在不斷地膨脹,使物質密度從密到稀不斷地變化,如同一次規模巨大的爆炸。
  • 從《星際穿越》看奇點來臨,人工智慧或成科技公司競爭焦點
    而《星際穿越》裡出現的一些專業物理詞彙當中,「奇點」一詞尤其引起我的關注。這主要是因為百家最近將要舉辦一期活動,而邀請的正是由Google和NASA(美國航空航天總署)聯合創建的奇點大學的三位教授來講課。《星際穿越》當中的「奇點」那麼,什麼是奇點呢?
  • 奇點爆炸產生宇宙,奇點為什麼會爆炸?奇點中的物質又是哪來的?
    當我們看到一個果實,我們會追問它的由來,於是我們發現了種子,了解了植物生長的奧秘。我們看到自己,又會追問自身的出處,於是開始研究生命的進化歷程,最終我們弄清了所有生命形式都起源於一個單細胞生命,而繼續追根溯源,我們又發現單細胞生命是由複雜化合物通過某種特定的方式組合而成的,而複雜化合物又是由簡單化合物生成的,就這樣不斷向前追溯,我們不僅了解了自身的出處,也弄清了所有生命的由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