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岸邊看小康·開封尉氏縣:十八裡鎮蜜源植物產業鏈搭建脫貧路

2021-01-10 豫事中原

十八裡鎮蜜蜂養殖和蜜源植物種植產業鏈,已初具「1 鏈 2 園 15 基地」的規模,佔地面積超過 5000 畝。產業鏈內種植的「三白一黃一紅」(白朮、白芷、24白芍、菊花、玫瑰),既是高檔蜜源、又能藥食同源,既是朝陽產業、又是健康產業。目前產業鏈內的兩園包括省級產業示範基地裕康苑現代農業產業園、國家級示範社蜂友合作社,15 個基地是 15 個村集體合作社種植的「三白一黃一紅」基地。

裕康苑現代農業產業園是十八裡鎮「三白一黃一紅」中「一紅」(玫瑰)的產業園。按照產業園「六有」(有產業園發展規劃、有原材料種養基地、有農產品加工基地、有農產品研發平臺、有農產品展銷平臺、有農產品電商平臺)標準,該產業園制定了中長期發展規劃,擁有 1300 畝的種植基地(其中種植玫瑰 400 畝)、產品研發基地,與蜂友產業園共有一個產品加工基地,公司打造了益農社電商平臺,從這裡走出了賈苗、吳鐵信等一批貧困戶中的電商代表(以農副產品為主的日訂單量超過 5 萬單)。在「六有」的基礎上,成立了裕康苑星創天地,達到了「七有」,孵化壯大了佳速農業等 12 家農業市場經營主體。

十八裡鎮把帶動貧困戶增產增收和產業振興作為發展產業的根基。 一產方面有六個帶貧途徑,即土地流轉4000餘畝,帶動貧困戶275戶,戶均年增收 1500 元以上;帶動貧困戶長期務工83人,人均年增收20000 元以上;帶動貧困戶季節性務工人員450 人,人均年務工3000 元以上;產業扶貧資金入15個村集體社,帶動750戶貧困戶產業增收,戶均年分成1624元;利用產業發展資金建設200個大棚,發展果蔬種植及蜜源植物育苗,帶動 455戶貧困戶,年戶均增收1380元;帶動66戶貧困戶託管、代養蜜蜂,戶均年收益800元以上。

二產方面有兩個帶貧途徑,即建設烘乾房等帶動190戶貧困戶,年戶均資產收益1300元;吸納26名貧困人員固定務工,年人均增收15000元。

三產方面有三個帶貧途徑,即兩園 15 基地與河南海成堂中藥科技有限公司合作,由海成堂中藥科技有限公司按每公斤高於市場價格0.05 元——0.10 元進行蜜源植物回收;由海成堂公司主導中草藥的加工和銷售,兩園以場地和機器設備入股,村集體合作社以蜜源植物單品二次入股,加工後的產品由三方共同銷售,所得利潤按4:3:3 分紅,村集體分紅後對貧困戶進行二次分紅,提高了農產品附加值。著力打造「一村一品一網紅」,先後舉辦網紅直播培訓7期,培訓人員650餘人,實現了電商平臺和產業發展的良性互動。電商銷售直接帶動80多戶貧困戶參與務工,年人均增收25000元以上。

相關焦點

  • 黃河岸邊的笑聲 | 小灘子村的「大變化」
    鄂爾多斯沿黃河728公裡岸邊的幹群鼓足發展幹勁,奮發做為,實現了脫貧致富奔小康的歷史新跨越。今天,我們一起走進鄂爾多斯沿黃河岸邊的村莊,去看看他們如今的美好生活。黃河岸邊的笑聲 之小灘子村的「大變化」錯落有致的青磚民居,平整乾淨的戶戶通水泥路,鼓囊囊的腰包,充滿幸福的笑臉……準格爾旗大路鄉小灘子村正向著產業強、環境美、農民富的目標邁進,成為「全國美麗宜居示範村」。
  • 黃河岸邊的笑聲 | 鹼櫃村:產業飄出「幸福味」
    開欄語「你曉得,天下黃河幾十幾道灣哎,幾十幾道灣上有幾十幾隻船哎……」一首黃河曲唱出了九曲迴腸、洶湧奔騰的滔滔黃河水那粗獷豪邁,也仿佛聽到昔日黃河兩岸人民一步一個腳印的艱辛生活和心酸故事……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吹響了打贏脫貧攻堅戰的進軍號。
  • "徒步黃河"考察隊開封朱仙鎮探訪"年畫之源"
    2月23日,青島市國學學會和本報共同發起的「徒步黃河,弘揚國學」文化考察隊來到河南省開封市朱仙鎮年畫一條街,對年畫這種古老的民間藝術一探究竟。據了解,現在朱仙鎮木版年畫不僅被貼在門上 、牆上,還作為工藝品被博物館收藏,甚至被選為「國禮」饋贈外國友人。
  • 跨越山海,築夢脫貧!《奔跑吧黃河篇》與《山海情》重走閩寧鎮脫貧路!
    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取得偉大歷史性成就,決戰脫貧攻堅取得決定性勝利。站在「兩個一百年」的歷史交匯點,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即將開啟。咬定青山不放鬆,腳踏實地加油幹,努力繪就鄉村振興的壯美畫卷,朝著共同富裕的目標穩步前行。
  • 蜂蜜的秘密——三十、什麼是蜜源植物?懂了蜜源植物能識破假蜜?
    蜜源植物大致可以這樣分類:按照野生與否來分,蜜源植物可以分為野生蜜源植物、栽培蜜源植物(荒野家的蜜源均為野生蜜源);按照流蜜量大小分,可以分為主要蜜源植物、一般蜜源植物、次要蜜源植物(又稱輔助性蜜源植物)。
  • 黃河岸邊一檉柳
    東營市墾利區黨史市志辦邀我們寫一篇關於「講述黃河故事,傳承黃河文化」徵文,我便想到了黃河入海口的一種植物—檉柳。也許是黃河母親對我們入海口的恩賜,檉柳成了黃河岸邊新生土地上的寵兒。更讓我意想不到的是,漫坡遍野的檉柳竟然做成了大產業。初夏的六月,大地已蛻去了嫩黃,披上了蔥綠的夏裝,顯得更加生機勃勃,黃河岸邊的檉柳早已耐不住寂寞,綠裝裹身,紫色的小花綴滿枝丫,在微風中彰顯著自己頑強的個性。檉柳,又稱紅柳、紅荊、荊條、三春柳。多為落葉灌木,部分小喬木。
  • 【美麗鄉村 詩畫中國⑳】詩詠天津脫貧攻堅走向全面小康
    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當前,中國鄉村正發生著前所未有的巨大的變化,農村更美了,農民更富了,小康社會就在眼前。為此,詩人們以激情的筆觸從各個側面記錄這一偉大的進程,共誦美麗鄉村、詩畫中國。本輯推出由野草詩社天津詩友組織的主題詩詞作品,以饗讀者。
  • 從「靠山吃窮」到「靠山吃蜜」——首都最大「天然蜂場」的小康...
    很多人不知道,作為首都生態涵養區,這裡常年孕育的11.5萬群小蜜蜂,使至少有300年養蜂史的密雲成為北京最大的「天然蜂場」,成為「甜蜜之地」,集種業、養殖、深加工、授粉、旅遊等為一體的養蜂產業鏈成為真正的富民產業。在因水源保護而退耕禁牧、發展受到諸多限制的背景下,這份「甜蜜事業」是如何越做越有滋味的?當地群眾是如何從中找到「小康密碼」,將「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的?
  • 建業集團我家住在黃河邊之岸邊說 | 逄小威:山川河流 生生不息
    逄小威:2020年,全國邁入小康社會,脫貧攻堅收官之年。在這個大背景下,我們開始了《中國農民》的拍攝工作。在此之前我暫停了芭蕾舞、中國崑曲、故宮600年、帕運會冠軍等多個項目的拍攝計劃,就為了趕在春節前投入到這個項目中來。我們要拍攝的是大農業概念(農林牧副漁),包含全國56個民族,一個都不能少。
  • 開封尉氏縣發生2.7級地震,官方釋疑震感強烈原因
    據河南地震臺網測定:2020年3月8日3時09分,在河南省開封市尉氏縣(北緯34.43度,東經114.1度)發生2.7級地震。  此次地震距離新鄭-太康1號斷裂最近,約為13km。  此次地震距離開封最近,約為44km。
  • 楊樹是蜜源植物嗎?
    有一部分楊樹的花粉作蜜源植物,很少有蜜腺,楊樹的花粉在早春對蜜蜂的繁殖有利。如新疆楊四五月開花,有蜜有花粉,花粉粒圓球形,有利於蜂群的春季繁殖;山楊三四月開花,花粉比較多,對蜂群繁殖有一定作用;小葉楊三四月開花,花粉量少,花粉粒圓球形,利於蜂群早春繁殖;青楊三月下旬到五月開花,有花粉無蜜腺,花粉量中等,是輔助粉源;冬瓜楊、鑽天楊、加拿大楊等四五月開花,花粉量中等,都是輔助粉源。
  • 蘭州「黃河源」桶裝水裡有棉籤 黃河源公司否認生產線有問題
    蘭州「黃河源」桶裝水裡有棉籤 黃河源公司否認生產線有問題 蘭州「黃河源」桶裝水裡有棉籤 黃河源公司否認生產線有問題
  • 一根數據線串起脫貧路
    雲南脫貧看昭通。在東西部扶貧協作中,一根小小的數據線把東莞和昭通兩座城市連在了一起,串起了一條山區百姓的脫貧路。數據線串起資金鍊工作要做在點子上,扶貧要扶到根子上。區域經濟學中有一個「貧困惡性循環理論」,認為落後地區由於人均收入水平低,儲蓄和消費能力都不足,這就限制了資本形成,使落後地區長期陷於貧困中。
  • 【中國的脫貧智慧】瓜州:產業扶貧託起增收致富「小康夢」
    經過這兩年的發展,羊只已經擴繁到20多隻,明年最少能擴繁到40來只,前段時間賣了些,每隻賣了1000元左右,加上苜蓿、茴香、制種花卉這些地裡的收入,今年能掙4萬元左右,這讓我致富增收奔小康信心滿滿。」吳生錄說。
  • 從脫貧攻堅到實現小康的蝶變,這個小村莊有何...
    今年是脫貧攻堅的決戰決勝之年,也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財經節目中心推出的《走村直播看脫貧》大型融媒體行動,在未來的三個多月裡將會分西南、西北兩條線路走進全國20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的脫貧村。
  • 【開封黃河故事】以水為兵:從未走遠的歷史
    唐中期以後,關中平原及河洛地區歷經戰亂漸漸衰落,而汴州(今開封)利用便利的水運,漸漸繁盛起來。建炎元年(1127年),喜好功名、缺少謀略的杜充升任天章閣待制、北京大名府留守,後遷任樞密直學士。金國第二次伐宋攻破開封前夕,時任東京留守杜充自詡「帥臣不得坐運帷幄,當以冒矢石為事」。但當金軍一來,杜充卻不敢與之交鋒,下令開決黃河大堤,使黃河水自泗水入淮,企圖以此阻擋身後追兵。
  • 大眾日報1.8萬字黃河灘區脫貧遷建紀實,全景記錄灘區遷建歷程
    黃河在魯奔流千裡,灘區百姓困苦百年。黃河山東段長628公裡,河槽和大堤之間形成1702平方公裡的灘區,60萬群眾居住其間,飽受水患威脅,因洪致貧年復一年。黃河灘區脫貧遷建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交給山東的一項重大政治任務,寄託著灘區群眾百年的「安居夢」「致富夢」,對全省決勝全面小康、決戰脫貧攻堅具有重大戰略意義。
  • 決戰決勝脫貧攻堅|「萬駝園」:沙漠中的脫貧「綠洲」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實現之年,是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收官之年。吉木乃縣持續推進產業扶貧措施,在精準扶貧上下足繡花功夫,確保全面小康路上不落一人。新疆旺源生物科技集團依託吉木乃縣天然牧場優質資源,將產業與扶貧、旅遊相結合,打造世界一流的駱駝養殖「萬駝園」,同時吸納勞動力務工,每年向當地貧困戶分紅,為吉木乃縣打贏脫貧攻堅戰打下良好的基礎。
  • 灌雲縣:一條蟲子「吃」出億元大產業 | 強國小康路②
    編者按:  「民亦勞止,汔可小康」,小康是中華民族自古以來追求美好生活的樸素心願,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懷著對美好生活的嚮往,朝著這一歷史目標,江蘇人民砥礪前行,一路奮進。  扶貧徵途,一個也不能掉隊;小康路上,一個也都不能少。脫貧攻堅是全面小康的必經之路,也是檢驗著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質量和成色。
  • 幸福黃河的陝西實踐 - 西部網(陝西新聞網)
    榆溪河岸邊的蘆葦叢。九曲黃河波浪滾,奔騰萬裡水流長。從陝北高原到關中平原,奔騰不息的黃河水一路滋養著陝西大地。據了解,2017年以來,榆林市為加強黃河流域水汙染防治,新建市控斷面水質自動監測站5座,目前已建成38個斷面、12座水質自動監測站的水環境監測網絡,新建截汙管網23.45公裡,實行雨汙分流管網改造4.5公裡,新建分散式汙水處理站5座,共清除沙河、榆陽河、榆溪河、富康路至劉官寨段黑臭水體28.4公裡,完成了中心城區黑臭水體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