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慧新動作!這次AI要和人類聯手寫科幻小說了

2021-01-15 閃電新聞

原標題:11位作家攜手AI寫科幻 人機共同創作的「腦洞」來了

若要讓AI創作科幻小說,它們的想像力比得上科幻小說作家嗎?10月27日,首次華語科幻AI人機共創寫作實驗項目正式啟動,並將持續至12月份。這個項目有個耐人尋味的名字——《共生紀》。

我們已進入人類與人工智慧(AI)共生的時代。

在這個時代,AI不但很能幹,而且越來越多才多藝。它們既會寫詩,也可以創作音樂,還能畫畫。若要讓AI創作科幻小說,它們的想像力比得上科幻小說作家嗎?

10月27日,首次華語科幻AI人機共創寫作實驗項目正式啟動,並將持續至12月份。這個項目有個耐人尋味的名字——《共生紀》。

一場人機共創的奇妙探險

人工智慧可以從事創作嗎?

「我們說他可以。他的工作是創作,而不是對人類的模仿。他需要將我們帶到一個新的世界,這個世界有各種各樣的形態和生命形式。他想知道人類是否已經適應了他創造的新環境。他想知道人類是否已經找到了新的家園。」

這段頗具科幻色彩,又有點哲學意味的回答,並不來自科幻作家或哲學家,而是創新工場的AI文本生成模型自動生成的。

《共生紀》實驗項目所使用的AI寫作程序源於創新工場 DeeCamp 2020人工智慧訓練營中的大學生創新項目「AI科幻世界」。這個大學生團隊在訓練營期間,自主設計研發了AI寫作程序的主要邏輯,開發出一款有趣的智能寫作工具,其中的核心AI模型來自創新工場的科研成果。在《共生紀》項目中,AI寫作程序使用了300GB左右的網絡公開數據集進行預訓練,然後做了微調。

與AI共同參與此次實驗的,是國內11位新銳作家。其中有世界華人科幻協會主席陳楸帆、魯迅文學獎得主小白、清華大學中文系副教授賈立元、銀河獎得主凌晨、星雲獎得主顧適、釣魚城科幻創始人張凡等等。

在2020年的最後2個月,這些作家們將與AI算法聯手,圍繞環保、人機關係、性別、文化多樣性等主題,協同創作多篇科幻文學故事,開啟一場人機共創寫作的奇妙探險。

AI寫科幻也有「神來之筆」

人機如何共同創作科幻?在活動現場,身為科幻作家的陳楸帆親自演示了一下。

在AI寫作程序中,「自定義」科幻故事的時間、地點和角色,AI便會自動生成幾段科幻情節。比如,設置故事背景是2020年的「回到未來」會議室,角色包括詠剛和AI精靈。正文提示一句話:詠剛問AI精靈,我應該怎麼回到未來?

「AI精靈,我也不清楚,但是我們的飛船應該在4000年前就被毀滅了,而在我們去往未來的4000年後,我們的飛船也被毀滅了,如果我們有一天也被毀滅了,那麼我們的文明也就真的毀滅了……」AI根據以上設定「寫」出了這樣的情節。

幾次演示下來,你會發現,AI「寫」下的故事也許有點思路跳躍,邏輯不是那麼嚴密,但不乏讓人靈光乍現的「神來之筆」。

對於AI自動生成的情節,並不需要全盤接納,用不用、怎麼用,都由科幻作家自己決定。陳楸帆選取了AI生成的個別有意思的句子,刪除其他部分,繼續生成,AI寫作程序繼續生成了更多故事情節。

「我的使用經驗告訴我,人工智慧特別發散,它更願意做的一件事是讓故事情節向著非常繁雜,非常遠的方向轉,人要不時把它拽回來。人機共同創作,很多時候是相互較量,相互比拼的過程,非常有意思。」創新工場AI工程院執行院長王詠剛講述了自己的嘗試體會。

AI打破了寫作的路徑依賴

「對於作家來說最重要的是主體意識,如果一個作家不獨佔自己的文字,而是把這個東西放出來,願意跟機器在一起合作創作,是特別重要的。」張凡說。

那麼,真正讓AI也參與到自己的創作之中,科幻作家的感受如何?其實,陳楸帆在此次實驗項目之前就有過這樣的寫作體驗。

「回溯到2017年,當時我籤下一本書,叫做《人生算法》。我想要用6個故事展現人跟機器共存的未來,它會圍繞一系列生老病死等場景去展開。當時我就想到,如果這本書的主題是人與AI,為什麼不把AI拉進來。」陳楸帆說。

後來陳楸帆聯繫上王詠剛,二人一拍即合。王詠剛提供了一個類似的AI程序,陳楸帆把自己曾經創作的大量科幻作品數據輸入進去(相當於對AI程序進行訓練),然後寫作時在程序中輸入關鍵字和主語,AI會自動生成幾段文字。

《人生算法》就用上了一些人機協作生成的語言。這本書今年剛剛獲得第31屆中國科幻銀河獎最佳原創圖書獎。

被問及在人機共創中AI所扮演的角色,陳楸帆回答說,跟機器共創的過程中,可以打破以往寫作的慣性。比如,作品寫多了,會形成一種路徑依賴,寫出一句話,下一句可能會朝著特定的方向走。但是,嘗試人機共創之後,文章的文字和思路有一定的隨機性,有打破慣性的可能性,反倒打開了很多路徑。

「對於科幻來說,最重要的就是這種可能性。機器會給我一些自由,而不是束縛我的自由。機器更多的是我們的一個夥伴,一個工具,不是競爭對手。」陳楸帆說。

人機共創,不局限於文字

《共生紀》只是開始。AI加入人類文藝創作的未來,將走向何方?

「我認為AI是取代不了人類作家的,但是它可以創作出一種自己的文學流派,就是AI流派。」科幻作家凌晨判斷。

凌晨設想,它們可能會根據算法的不同,形成不同風格,有的偏科技,有的偏感性,有的偏社會學,或者偏自然科學。甚至,以後還可以根據程式設計師的興趣加入很多不同的口味。

在陳楸帆看來,人機共創實驗使用更多的數據、更智能的算法,但目標並不是寫出更好的作品,而是打破邊界,展開對話,實現人與機器的動態交互,讓思想碰撞與流動。

「AI人機共創不僅僅是文字型創作,接下來會是圖像、音樂等更多可感可觸的藝術形式,帶來全感觀、沉浸式、多維度的創作體驗。我們想通過一個實驗、一場遊戲、一次觀念上的冒險,以想像力為信仰,以對話為方法,打破所有的邊界與原有的知識分類,追尋生命、宇宙與美的意義。」陳楸帆說。

王詠剛則從另一角度分析了這個實驗項目的意義所在:AI人機共創寫作實驗不僅揭示了前沿AI科技的科研價值、人文價值,AI寫作程序內部使用的基於預訓練技術的超大規模中文生成模型還具有極為重要的產品和商業價值。

王詠剛認為,除了寫科幻小說,在網絡文學、網路遊戲等領域,超大規模預訓練模型也將大有用武之地。比如,不用再僱傭大量人工去寫網路遊戲的腳本,可以讓AI自動設計遊戲裡的故事線索和人物對話。此外在搜尋引擎、醫療、教育、法律、自動駕駛等領域,超大規模預訓練模型都有廣闊的商業化空間。

相關焦點

  • 要用AI寫科幻小說?這事兒有點意思
    科技日報記者 劉園園我們已進入人類與人工智慧(AI)共生的時代。在這個時代,AI不但很能幹,而且越來越多才多藝。它們既會寫詩,也可以創作音樂,還能畫畫。若要讓AI創作科幻小說,它們的想像力比得上科幻小說作家嗎?
  • 這11位作家,要用AI寫科幻小說了
    有人決定試一試,讓AI來輔助人類,寫科幻小說。「人類」的一方,則是包括知名科幻作家、傳茂文化創始人陳楸帆等在內的11位科幻作家。300G語料、千塊GPU訓練大模型創新工場AI工程院執行院長王詠剛介紹,這次用來創作科幻小說的核心模型是創新工場大灣區研究院在
  • 人類要被 AI 複製了?三星科幻項目 2020 年就要測試
    三星的人工智慧助手世界裡,已不僅是我們熟知的聊天機器人了。當地時間 1 月 6 日晚間,三星發布新聞稿,公布了三星技術和高級研究實驗室(STAR Labs)開發的 Neon 項目,旨在打造讓科幻小說成為現實的沉浸式服務。
  • 11位作家攜手AI寫科幻 人機共同創作的「腦洞」來了
    11位作家攜手AI寫科幻 人機共同創作的「腦洞」來了若要讓AI創作科幻小說,它們的想像力比得上科幻小說作家嗎?10月27日,首次華語科幻AI人機共創寫作實驗項目正式啟動,並將持續至12月份。這個項目有個耐人尋味的名字——《共生紀》。我們已進入人類與人工智慧(AI)共生的時代。
  • 想寫科幻小說,這些科幻經典一定要讀
    小時候總有很多問題想問,媽媽會讓我們去讀《十萬個為什麼》,再大一些,讀到凡爾納的《海底兩萬裡》、《八十天環遊世界》和《魯賓遜漂流記》,會被裡面敘述的豐富的幻想和神奇的世界深深吸引,科幻的種子就這樣在新一代少年心中扎了根。
  • 諸暨高中生寫人工智慧全國科幻作文大賽折桂
    浙江在線10月31日訊 這個大男孩課餘熱衷在「貼吧」上寫東西,吸引了一批「粉絲」,發連載時還常有人催他更新。寫科幻似乎有些不務正業,但家裡的爸爸媽媽很支持他。雖然要忙著準備高考,但他表示會堅持寫下去。  近日,諸暨市牌頭中學誕生了一位「科幻小作家」。
  • 盤點科幻電影《人工智慧:滅絕危機》,網友:臺詞空洞無益
    今天小編給大家帶來的是科幻電影《人工智慧:滅絕危機》,網友:臺詞空洞無益,下面就和小編一起來看一下這個電影的簡介和部分網友的評論吧。人工智慧:滅絕危機 Genesis劇情簡介:本片是編劇和導演二人組合Bart Ruspoli和Freddie Hutton-Mills第三部影片,科幻三部曲的第一部,探索了自由意志的本質,對人類的意義,背景是在末日災變之後
  • 對話劉慈欣:人工智慧是不是新人類?
    我們都覺得這件事很有意思,它是一次探索人類與人工智慧如何相處的一次比較激進的嘗試,也倒逼著我們激發了對AI的理智與情感、AI的創造力、人類生命的寬度與「永生」的意義,以及人類與AI融合而生「新物種」產生了新的想像力。沒有什麼比一個科幻小說作家更適合談論這些了。所以,這次的談話有點不著邊際,但我覺得還挺好玩,腦洞很大,那些頭腦不甘寂寞的人應該對它有興趣。
  • 梁建章直播之餘還寫了本科幻小說 網友:這是在布局火星旅行?
    直播之餘,梁建章還寫了首部人口科幻寓言《永生之後》。「這是一部理工男腦洞大開寫的科幻小說。」直播間內,梁建章這樣評價自己的新書。「我在旅途中寫出這本小說,所以旅行激發靈感。」宇宙有11維,而梁建章「第4人格」已漸次展開:他是攜程董事局主席、人口經濟學家、直播間百變大咖,他竟然還能寫科幻小說。直播間內,有觀眾留言:「簡直跟不上梁建章的變化!不會寫科幻小說的董事局主席不是好人口經濟學家」。「雨果獎考慮下嗎梁老闆?」
  • 湯姆克魯斯的五部科幻電影,你是否看過?還是動作科幻最適合他
    但他也出演過很多影片,在科幻電影方面,阿湯哥出演過5部電影,可以說每一部也很精彩。尤其是動作科幻非常適合他!這位在科幻小說界類似於畫畫界的梵谷式人物,雖然他生前受到知名科幻作家斯坦尼斯拉夫·萊姆, 羅伯特·海因萊因和 羅伯特·西爾弗伯格等人的讚賞,但卻很少得到一般人的認同,直到他去世後才漸漸被人們認可。包括《全面回憶》、科幻恐怖片《銀翼殺手》和《冒名頂替》都是根據他的小說改編而成。
  • 蘋果又投資改編一部科幻小說,這次是阿西莫夫的《基地》
    《基地》電視劇又有新消息,這次的買家是蘋果。根據 Deadline 報導,蘋果已經開始籌劃一部以阿西莫夫的《基地》三部曲為藍本的原創電視劇。2014 年,華納和 HBO 就開始籌劃《基地》美劇。但由於該書獨特的敘事風格和相對複雜的故事,這些項目一直沒能成形。《基地》是美國作家艾薩克·阿西莫夫創作的經典科幻小說。1942 年,他在《驚奇雜誌》編輯約翰·坎貝爾的啟發下,模仿《羅馬帝國衰亡史》創作 8 篇連載科幻小說。
  • 在全球人工智慧高峰論壇上,我們聽尤瓦爾·赫拉利聊起 AI 和人類的...
    在尤瓦爾·赫拉利看來,現在的人工智慧雖然發展迅速,但不過是對於「智能」的研究,並沒有觸及到「意識」的層面,因為人類自己也很難知道意識究竟是什麼。所以,當我們討論人工智慧時,應當明白這背後的危險性是我們自己的意識,要嘗試去了解人類的喜怒哀樂背後的深層根源,會對人工智慧具有幫助作用,因為「智能」和「意識」像硬幣兩面決定著人工智慧的發展。
  • 劉慈欣為孩子寫科幻科學小說:有專業科學知識解讀
    2015-12-21 11:04來源:信息時報  原標題:劉慈欣為孩子寫科幻科學小說  null  「劉慈欣少年科幻科學小說系列」是科幻作家劉慈欣和理論物理學家李淼首次聯手為廣大少年兒童創作
  • 盤點AI寫作歷史,AI取代人類文字工作還有多遠?
    這本摘要式的教科書可以幫助相關科研人員快速了解這個熱門行業的最新進展,但對於普通人來說內容過於專業和遙遠。本文討論AI寫作,下文中的AI特指寫作型AI。不僅教材,段子、小說、劇本、歌詞、詩,AI寫作統統包攬這次出版的教科書算不上是AI的驚天大動作,AI在文字創作上早已動作頻頻。
  • 盤點AI寫作歷史:AI取代人類文字工作還有多遠?
    不僅教材,段子、小說、劇本、歌詞、詩,AI寫作統統包攬這次出版的教科書算不上是AI的驚天大動作,AI在文字創作上早已動作頻頻。與我們日常生活聯繫最緊密的作文是新聞。常見的一些體育賽事、經濟行情、證券信息等快訊、簡訊類稿件背後可能是由AI編寫。
  • 《科幻世界》姚海軍:一百年前的科幻小說竟然寫了這些
    我今天要講的題目是「中國科幻的五個瞬間」,「瞬間」這個詞可能不太準確,但是可能大家看過科幻小說的都知道,科幻常常描述的都是大尺度的事件,空間非常遼遠,在時間上的尺度也是一樣,百年一瞬,實際上像我講的這個中國科幻史的五個片段,最長的也就二十幾年,和這樣的大尺度相比,其實連一瞬都算不上。第一個瞬間是清末民初,中國科幻的萌生。
  • 軍事科幻世界的文學建構——讀軍事科幻小說《新概念戰爭·220》
    讀完曹效生傾心創作的軍事科幻小說《新概念戰爭·220》(解放軍出版社),內心不禁怦然一動。厚重宏繁的作品,飽含著作者的激情活力與執著追求,充溢著強軍的豪邁情懷與憧憬夢想,浸潤著革新創造的科學基因與人文思考。魯迅先生講過,科幻小說是「經以科學、緯以人情」。
  • 人工智慧和5G時代的到來,將帶領人類走入科幻世界嗎?
    光怪陸離的電影中,構建科幻世界的永遠有兩個關鍵詞:人工智慧,數據傳輸。前者突破了科技的上限,後者將變革深入到生活的各個角落。那麼,隨著人工智慧技術的發展和5G時代的到來,一切條件均已具備。人類距離自己的想像還有多遠?答案是肯定的,AI和5G的到來會帶領人類走入科幻世界。但有個前提,你是如何定義科幻二字?
  • AI機器人進軍好萊塢 這次要出演耗資7000萬美元的科幻電影
    科幻電影《b》將成為第一部由人工智慧演員出演的電影。據介紹,人工智慧機器人Erica將擔任該部影片主演,由曾獲得奧斯卡獎提名的Bondit Capital Media公司、比利時Happy Moon製作公司以及紐約Ten Global媒體公司共同打造。
  • 作為科幻小說的《三體3》,開頭為什麼要寫拜佔庭帝國的滅亡?
    作為科幻小說的《三體3》,開頭為什麼要寫拜佔庭帝國的滅亡?《三體》小說概念圖著名科幻小說作家劉慈欣所著的《三體》是國內科幻讀者心中的一座豐碑,《三體》系列小說的成功使得中國科幻小說愛好者的這個群體更為壯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