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要被 AI 複製了?三星科幻項目 2020 年就要測試

2020-12-06 雷鋒網

三星的人工智慧助手世界裡,已不僅是我們熟知的聊天機器人了。

當地時間 1 月 6 日晚間,三星發布新聞稿,公布了三星技術和高級研究實驗室(STAR Labs)開發的 Neon 項目,旨在打造讓科幻小說成為現實的沉浸式服務。據悉,Neon 是一種通過計算創建的「人工智人」(Artificial Human),外觀、行為與人類相似,具有表達情感和智慧的能力。

圖片來源:VentureBeat

雷鋒網(公眾號:雷鋒網)了解到,Neon 項目自 2019 年下半年起,就開始在社交媒體上預熱,引起外界關注。最近的 CES 2020 上,Neon 終於揭開了神秘面紗。

「人工智人」 不能完全複製人類

Neon 由兩項技術提供支持:

Core R3,代表「真實(Reality)、實時(Realtime)和響應(Responsive)」,使得 Neon 可用於電影、增強現實體驗及網絡和移動應用,且等待或響應的時間少於幾毫秒,保證 Neon 實時做出響應;Spectra,負責智力、學習、情感和記憶。目前仍在開發中,可能會在晚些時候的 Neonworld 2020 上亮相。因此,三星電子前高級副總裁、Neon 執行長兼 STAR Labs 負責人、人機互動研究員 Pranav Mistry 在推特中提到:

不出幾毫秒,Neon 就能自動創建新的表達、動作和對話框,與最初捕獲的數據全然不同。

雷鋒網註:圖源 Pranav Mistry 推特

他還在一份聲明中提到:

我們一直希望這樣只存在於科幻小說和電影中的虛擬生物成為現實,Neon 將融入我們的世界,成為通往更美好未來——一個真實人類和人性化機器和諧共存的世界——的新紐帶。

就其外形和行為而言,Neon 類似於人類。三星表示,他們將成為人類的「夥伴和朋友」,身份可以是酒店、商店、餐廳等場所的禮賓員和接待員等等。

同時,Neon 與我們所熟知的人工智慧助手不同。對此,STAR Labs 在「常見問題解答」中也明確表示過:

Neon 與一般的人工智慧助手相比更像人類,是獨立但虛擬的生物,可以表達情感以及學習。但 Neon 並不能完全複製人類,也不是「請求天氣更新」或「播放我最喜歡的音樂」的網際網路界面。他們主要的作用是通過對話,幫助人類完成以目標為導向的任務,或者做一些需要人類操作的稍微複雜一些的事情。

圖片來源:Neon 官網

同時,Neon 還將嚴格保護用戶的隱私,個人數據不能在未經允許的情況下共享。三星也表示:

隱私是 Neon 的核心。我們堅信,技術的奇蹟一定不會侵犯人類的隱私。

另外,據 Pranav Mistry 稱,2020 年會發布測試版,屆時企業可獲得 Neon 服務的許可。

「人工智人」已不稀奇

值得一提的是,人工智慧生成的高保真形象實際上並不是多麼新奇的東西。

2018 年 11 月,烏鎮世界網際網路大會上,搜狗與新華社一起推出全球首個「AI 合成主播」,聲音和外形脫胎於新華社主播邱浩,能夠全天候閱讀頭條新聞;2019 年 4 月,初創公司 Vue.ai 利用人工智慧,模仿借鑑真人模特的服裝、動作、膚色等特徵,生成時裝模特形象;2019 年 11 月,英國首相 Boris Johnson 的 Deepfake 演講視頻的背後正是人工智慧和機器學習技術。另外,Neon 難免讓人想起 Milo 項目——一種典型的「情感人工智慧」體驗,由著名遊戲創作開發工作室獅頭工作室於 2009 年開發。Milo 背後的人工智慧可對語言、手勢和一些預先定義的動作做出響應,程序生成系統不斷更新內置字典,能夠將對話中的詞彙與語音進行匹配。

當年 Milo 項目不了了之,但如今三星似乎對 Neon 充滿了信心,還希望未來幾年能將 Neon 背後的技術商業化。這一切是否會成真,時間會證明一切,雷鋒網也會共同見證。

相關焦點

  • AI積木、自動駕駛、AI聽診、AI科幻……DeeCamp2020 冠軍項目揭秘...
    經過激勵比拼,最終兩支項目並列奪得總冠軍,獎金翻倍,另有五支獲得賽道冠軍。AI+積木、AI+交通、AI+科幻、AI+醫療、AI+教育、AI+金融……無形而強大的AI力量,正在與各行各業深度結合,創造出讓人驚喜的新產品和新模式。今天,就讓我們一探DeeCamp 2020 七支AI Demo 的神秘之處吧!
  • 這次AI要和人類聯手寫科幻小說了
    原標題:11位作家攜手AI寫科幻 人機共同創作的「腦洞」來了若要讓AI創作科幻小說,它們的想像力比得上科幻小說作家嗎?10月27日,首次華語科幻AI人機共創寫作實驗項目正式啟動,並將持續至12月份。這個項目有個耐人尋味的名字——《共生紀》。 我們已進入人類與人工智慧(AI)共生的時代。
  • 2020年,我們終於踏入了科幻電影中的「未來」
    在科幻世界裡,2020年是一個非常特殊的年份。在這一年,人類早已能夠輕鬆地上天入地、遨遊太空,享受著高度的科技文明。據維基百科不完全統計,至少有97部電影的時間線,涉及到2020年代。 那些科幻小說裡遙不可及的很久以後,轉眼就到了,2020已成為現在。
  • 要用AI寫科幻小說?這事兒有點意思
    若要讓AI創作科幻小說,它們的想像力比得上科幻小說作家嗎?《共生紀》實驗項目所使用的AI寫作程序源於創新工場 DeeCamp 2020人工智慧訓練營中的大學生創新項目「AI科幻世界」。這個大學生團隊在訓練營期間,自主設計研發了AI寫作程序的主要邏輯,開發出一款有趣的智能寫作工具,其中的核心AI模型來自創新工場的科研成果。
  • 《流浪地球》沒法複製,但科幻電影的未來是星辰大海
    「大家要以冷靜和理性的態度來看待科幻電影,《流浪地球》是不容易複製的,最重要的還是正心正念地回到創作本身的規律上,不要過分追求盛行的電影類型,如果你能在專注的電影類型中做到極致,是有非常大的市場空間的。」
  • ...機腦有靈魂只是童話,AI可能是人類文明的終結;Uber計劃2020年...
    此外,值得關注的大公司動態有,Uber攜手巴西航空工業公司開發飛行汽車,將於2020年開始試運營。騰訊緊挨微軟總部開設AI研發中心,小馬哥承認是為了挖人去的。蘋果拒絕為2017年第一季度銷售的手機向高通支付專利使用費,至於後續款項也不會支付,直至與高通的法律糾紛得到解決。與此同時,蘋果正在和三星談判全新的10nm基帶,明年發布的iPhone9則很可能會搭載三星製造的新基帶。
  • 從複製動物心臟到複製人類的心臟,幹細胞讓科幻故事成為現實!
    隨著醫療水平的提高,人類的期望壽命不斷延長,世界開始逐步步入老年化時代。而伴隨而來的則是大量與組織器官衰老退化有關的退行性疾病的爆發,如老年痴呆症等。這些疾病嚴重影響了病人的生命質量,對社會造成了嚴重的負擔。目前,藥物治療和手術治療對於退行性疾病並沒有好的效果,再生醫學則有可能在根本上攻克退行性疾病。
  • 37年前的科幻電影《銀翼殺手》故事設定在2019年
    《銀翼殺手》作為一部經典科幻電影,在很多方面都獨樹一幟,雖然以「偵探追兇」為主題,但是影片敘事的點並不是圍繞這個主題,而是嘗試藉助主角對複製人身份的發問與自身的審思,有人說這是一部哲理電影,畢竟主角與複製人在人類社會的生存境遇與自身價值的思考,提出了相當宏大的哲學議題。巧的是電影拍攝於1982年,電影中的年代是2019年,故事發生在2019年11月。
  • 人類VS機器:盤點電影中那些絕頂聰明的AI
    在這部1982年上映的科幻電影中,虛構的泰瑞公司可通過基因工程複製人類,他們與真正的人類幾乎無法區分。儘管這些複製人被禁止在地球上使用,但卻可被用於外太空殖民地執行危險任務,許多複製人都選擇反抗禁令。哈裡森·福特(Harrison Ford)飾演的裡克·得卡德(Rick Deckard)屬於銀翼殺手,專門追捕盜賊複製人。在此過程中,他愛上了一個複製人,而這個複製人始終認為自己是個真正的人類。02.《機械公敵(I, Robot)》
  • 曾經以為2020年很遙遠,曾經這個數字只出現在科幻電影裡
    成功跨過了千禧年,成功熬過了2012,我們都順利地進入了科幻電影中的時代。曾幾何時,這個數字只出現在科幻電影之中,曾幾何時,我們還以為2020還很遙遠,想不到,不知不覺,我們就已經置身其中。科幻電影中,從2020年至2030間這段時間尤為「搶手」,據不完全統計,出現在電影的頻率已經近百次。
  • 三星考慮用駕駛員腦電波 訓練自動駕駛AI裝置
    該專利最近由世界智慧財產權組織(WIPO)進行了發布,主要適用於利用機器學習、人類駕駛員指標和傳統傳感器信息,訓練自動駕駛車輛的人工智慧(AI)「裝置」和方法。當人類控制車輛時,車輛內部若干來源的數據得以提取和跟蹤,包括諸如從方向盤和制動器或油門踏板動作獲得的有關握力和定位等信息。
  • 成都,科幻之都的自我修養·AI 衛星「科幻世界號」:我們的徵途是...
    國星宇航要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為用戶提供商業化和市場化服務。」 陸川透露,國星宇航將建設一個國內最大的商業 AI 衛星工廠,一期工廠有望明年建成投用,每年可生產約 200 顆 AI 衛星。過去,衛星是專業化工具,給專業人士提供產品和服務,用戶數量最多不超過 100萬人。現在,衛星網際網路要做的就是讓大眾更便捷、更低成本地獲取衛星產品和服務。
  • 2020年最值得觀看的科幻電影,竟然是……
    2020年最值得觀看的科幻電影,竟然是…… 2020-05-15 10:4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當AI與人類科幻作家共同創作,其意味遠不止一部作品那麼簡單
    近日,創新工場聯合陳楸帆、小白、賈立元等 11 位科幻作家開啟了一場 AI 寫作實驗項目。在 2020 年最後的兩個月,這 11 位人類作家將與 AI 算法合作,圍繞環保、人機關係、性別、文化多樣性等主題,創作多篇科幻文學故事。項目名為《共生紀》,讀者可在項目官網、知乎、微博等多平臺圍觀這場關於文學與藝術的先鋒實驗。
  • 2020年第一季度人工智慧的最新進展
    人工智慧曾經只是科幻小說,是計算世界的遙不可及的夢想,如今已成為現實。 人工智慧,簡稱AI,是用來描述機器模擬人類智能的能力。 諸如學習,邏輯,推理,感知,創造力之類的行為曾經被認為是人類特有的,如今已被技術複製並應用於各個行業。
  • 典雅端莊環保節能 三星K2200ND測試
    列印速度與列印清晰度測試    我們在訪問三星的官網,發現三星非厚道,給出了旗下列印產品的多個通用驅動程序,不僅僅有常見的GDI的,還有PCL6的,我們選擇的是使用PCL6的列印驅動程序,PCL6的光柵化算法一般來說要比GDI的好一些,輸出的字體邊緣更平滑。
  • 這11位作家,要用AI寫科幻小說了
    郭一璞 發自 創新工場量子位 報導 | 公眾號 QbitAIAI輔助創作在2020年不是新鮮事,但在對藝術性、邏輯性要求都不低的文學創作領域,行得通麼?有人決定試一試,讓AI來輔助人類,寫科幻小說。「人類」的一方,則是包括知名科幻作家、傳茂文化創始人陳楸帆等在內的11位科幻作家。
  • 科幻電影裡的2020真的來了嗎?這些神預言讓人不得不服!
    一個曾經存在於小學生科幻作文裡的年代突然到了眼前。以前我們在作文本上寫,到了2020年,汽車在天上飛,人們住在玻璃罩著的房子裡,四季如春。但是,當真實的2020年來臨時,我們遺憾地發現這些依然是「科幻」。
  • IPFS紅岸智能:IPFS2020年項目重點!
    「IPFS的任務是創建一個彈性的,可升級的,開放的網絡,以存儲和增進人類的文明和知識。」今年是新的一年,我們將以2020年為重點更新IPFS項目路線圖。在此過程中,我們還希望反思自2019年以來的成功,挑戰和經驗教訓,以幫助我們繼續朝著實現目標邁進使命,並最大化我們在世界上創造的價值和效用。
  • 科幻電影裡關於2020年的那些腦洞,它們都實現了嗎?
    2020,是一個科幻大年。無數的科幻作品,都將它作為設定的年份。而現在,感覺只要數下手指頭它就要來了。今天,我們就來尋找一下科幻中對 2020 的印記,看看前人的那些腦洞,在現實中開得如何了。因為地球人類數量銳減,空房子到處都是。但很多並不適合人類居住。2.星辰大海與機油味濃重的賽博朋克相比,人們對星辰大海的幻想,就要來得甜美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