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動機
第一節 動機的個別差異P269
一、飢餓與肥胖症
正常人比胖人更多地受飢餓影響而進食;胖人比正常人更多地受食物的外現程度影響而進食;胖人比正常人更多受食物的影響而進食;胖人不大情願花大力氣去獲取食物。
二、成就動機
2、成就動機理論
阿特金森認為,個人追求成功的意向依賴於3個因素:
Ts=Ms×Ps×Is
Ms是追求成功的動機。這假定是一個人穩定的特徵,不隨情景場合的變化而變化。Ps是可以看到的成功的可能性—在完成某任務時你認為你成功的把握有多大。Is是對成功的鼓勵大小。
3個因素中Ms是相對穩定的,但Ps與Is隨任務而變化。上述理論給Is提供更多的信息,即:Is=1-Ps,此公式表示,對成功的鼓勵是成功可能性的倒數。Ps小,即任務困難時Is就高。因為成功的可能性小時,如果成功了,你會為成功而十分喜悅。
當成功的可能性大約是0.50時,即人們有一半次數的成功,有一半的次數失敗時,他們最願意追求成功。這對於動機弱的人來說是這樣的,對於動機強的人來說更是如此。
3、避免失敗的動機
完成一項任務,實際上就是獲取成功的傾向減去避免失敗的傾向的函數。
三、權力動機
當一個人有強烈的權力動機時,他總是千方百計想要施加影響於別人。
第二節 外部情況對動機的影響P283
一、其他人在場
(當內驅力增大,佔主導地位的反應就增多。其他人在場提高了內驅力使佔主導地位的反應增多。對於困難的、新的任務,佔主導地位的反應是出錯。而對於已學會的工作來說,主導的反應是正確的反應。)
其他人在場增加了被試的主導反應的可能性,為後來的許多研究證實。
三、認知失調
(費斯廷格提出認知失調的概念,來描繪一個人持有兩種互不一致的認識或想法時,所處的不愉快狀態。如「我想去甲地旅遊」與「我正在去甲地」的這兩種認知彼此一致。但是,「我想去甲地旅遊」與「我正在去乙地」的兩種認識產生了認知失調。認知失調是不愉快的。)
經歷認知失調的人,將力圖減少這種失調去達到一致或和諧。達到和諧的途徑是:①增加一致認識的數目或重要性;②減少不一致認識的數目或重要性。(如通過旅遊介紹,我發現了有關乙地的許多美好的東西,這是與「我正在去乙地」的認識一致的,或者我聽到人們議論甲地許多不好的事情,減少了不一致認識的數目。從而達到了一種和諧的境地。)
五、感覺變化
1、感覺剝奪
忍耐時間作為感覺剝奪程度的指標是有效的。
2、新奇與熟悉
簡答題十七、看下圖,並作出解釋?
(圖略)
上圖出現頻率對喜愛刺激程度的影響
答:上圖是贊宗克做的「單詞出現的頻率與人們對它的喜愛程度的關係」的實驗研究的結果。
實驗是這樣做的,他使用一些無意義的字母串,如jandara,iktitaf和iokanta.呈現頻率共有25,10,5,2,1和0次,每個被試看每種呈現頻率的兩個單詞。贊宗克平衡了字母串的6種頻率。如被試1看jandara25次,被2看它10次,被試3看它5次,等等。這樣,所有單詞在每種頻率上都有同等機會出現。看完所有字母串後,要被試在7點好-壞量表上,對每個字母串的喜愛程度作一評估。
實驗的結果見上圖:從圖上可以看到,被試對看過25次的字母串評估最高,也就是說被試對出現頻率高的單詞更喜愛。說明人們更加喜愛他們所熟悉的刺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