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大學「戀愛鼓勵」激發正面的愛情多巴胺

2020-11-27 中國青年網

  上周末,是浙江大學寧波理工學院報到的日子,而就在3000名新生踏入校門時,一張貼在學校宣傳欄上的海報「亮」了——它的第七條上寫著:大學期間至少應該戀愛一次,無論成敗。(8月26日錢江晚報)

  大學開學在即,新生報到,學校會有各色各樣的歡迎辭,浙江大學寧波理工學院的「戀愛」鼓勵,別出心裁,也出人意料。

  從小到大,我國的性教育一直處於遮遮掩掩的狀態,小學生不知月經為何物,中學儘管開設了健康教育課程,但一提到情愛、性愛這方面的內容,就諱莫如深。由於沒有任何系統、科學的教材,老師根本不知道該在課堂上向學生們講授什麼樣的有關性與愛的知識。而進入大學之後,孩子們的性發育已經成熟,過五關斬六後踏如大學校門,緊繃的升學神經鬆弛下來,而大學校園裡寬鬆、自由的氛圍更讓愛情恣意生長。蠟燭、愛情、鮮花、告白……一系列浪漫畫面層出不窮,學生情侶隨處可見,校外同居也屢見不鮮,「婚前性行為」、「透支信用卡進行戀愛消費」也成為部分高校學生對校園愛情的錯誤認識的「副產品」。而單純、可愛的女大學生也往往成為社會不良人員覬覦的目標。此外,性教育的缺乏也導致性道德和性責任的缺失,每年女大學生未婚先孕導致流產、致死、棄嬰的新聞並不鮮見,日益引起社會的重視。

  人們在戀愛時,大腦會分泌大量的多巴胺,這是一種天然的興奮劑,它使得人們在愛情中無比亢奮,甚至喪失理智。故有「戀愛中的人是傻子,失戀的人是瘋子」的一說。近年來,青少年的激情犯罪屢見報端,也大多與情感糾葛有關。大學校園的愛情純潔而浪漫,但是也往往帶上衝動、戾氣的陰影。大學生的戀愛更具某種特質:愛起來山盟海誓,「課堂示愛」「宿舍吶喊」浪漫無止;失戀了,有的精神萎靡,悲觀厭世;有的衝動亢奮,不計後果。情感「地雷」若未排除,一旦爆發,必將傷人傷己,給社會造成巨大隱患。

  大學校園的愛情是身心發展的需要,建立在真誠、健康基礎之上的愛情,將對其心理健康產生積極促進作用,反之則傷害巨大。18歲的大學生已然是法律意義上的成人,有充分享受愛甚至於性的自由,既然大學生談戀愛是菁菁校園不可缺少也不可遏止的美妙風景,那麼對於大學生戀愛,人們不必杯弓蛇影,也不可置若罔聞,正確對待愛與性、開展科學的性愛、情愛教育當是大學生的開學第一課。

  校方要本著尊重學生,愛護學生的原則,不僅鼓勵談一次無論成敗的戀愛,還要有針對性地開展戀愛學生專題講座以及個體戀愛指導,對學生進行適度的情感管理,建立學生情感預警機制。防止失戀者做出極端的舉動。總之,加強自控自律能力、愛情義務和責任感等方面的培養既是大學生不可或缺的第一課,也是人們需要終身學習的重要課程。開展健康自然向上的愛情教育引導,讓大學生們在暢享校園愛情甜蜜與美好的同時,儘可能避免無謂的身心傷害與人生風險。 (凌寒)

相關焦點

  • 多巴胺與愛情
    這種神奇的物質可以使人感覺興奮,傳遞開心激動的信息,激發人對異性的情感。 其實,我們的大腦中有一個愛情中心,就是下丘腦,下丘腦分泌的多種神經遞質,比如多巴胺,腎上腺素,就像丘比特之箭,當一對男女一見鍾情時,這些戀愛興奮劑就會源源不斷的分泌出來,於是我們有了愛的感覺,享受愛的幸福,甜蜜甚至眩暈,陷入其中無法自拔,所謂「當局者迷,旁觀者清」,也是「多巴胺們」在發揮作用。
  • 問題戀愛中的多巴胺是什麼東東?
    有趣的是當人遇到危險的時候或是緊張的情緒也能夠使PEA的分泌水平提高。換句話說,人處在危險的時候,產生愛情的可能性反會提升,這就是為什麼情侶喜歡結伴看鬼片了!  戀人之間通過送巧克力來表達愛意,而巧克力確實也是最佳的愛情食物,它的PEA含量是所有食物中最多的一種。所以,送愛人巧克力是有科學道理的。
  • 被鄙視的「戀愛腦」竟有積極作用 或能激發靈感
    戀愛確能影響人的判斷和行為  「『戀愛腦』是近些年來的網絡流行語,用於形容那些一談戀愛就『上頭』的人。」近日,海南大學管理學院心理學系副教授傅安國在接受科技日報記者採訪時說。  傅安國介紹,戀愛是人類社會普遍存在的現象,它能引起神經內分泌狀態、神經功能及外顯行為的廣泛變化,對個體的行為和情緒均有影響。
  • 「戀愛禁止令」能否抑制衝動的「多巴胺」?
    一對大學三年級的校園情侶,因戀愛糾紛引發血案。案發時未滿十九周歲的丁敏遠拿起碎裂的鏡子玻璃劃向女友劉慧慧的面頰,在女友的臉上留下3道長達數釐米的疤痕,致其面容毀損,構成人體重傷。日前,蘇州金閶法院以故意傷害罪判處丁敏遠有期徒刑三年,緩刑四年。
  • 為什麼愛情有保質期?以及在戀愛過後如何保持戀愛感覺
    無論我們想要多麼美好的愛情,並希望永遠要持續下去,我們的身體也根本無法忍受。為什麼墜入愛河後總是會結束?為什麼愛情給人的感覺總有時效性?沫沫今天將和大家討論這個話題,即為什麼戀愛不能永遠持續下去,以及如何在戀愛過後保持戀愛關係。
  • 戀愛中的多巴胺,巧克力的貢獻值能有多高!
    談到戀愛,人們臉上都會露出幸福的微笑,因為戀愛實在是一件非常美好的事情啊。不管是初愛時的流連忘返,還是熱戀期的如膠似漆,亦或是歷經千難萬險的白首盟約,都讓人心生喜愛,心馳神往。有些人即使相處幾十年,都不能產生愛情。
  • 多巴胺:大腦中的「戀愛化學元素」
    戀愛初期,很難分辨出我們愛的究竟是這個人,還是這個人的身體。從吸引到依戀的過程不僅與身體有關,也與情感有關。(依戀感產生在被吸引之後,大腦中有化學物質專管此感,我將在下章詳述。)多巴胺是產生吸引的關鍵化學元素,讓人興奮、感到愉悅或尋求獎勵。多巴胺這樣指示我們:「注意這個關鍵點」(稱為顯著性[salience])或「感覺不錯,再來一次」。
  • 如何增加多巴胺的分泌?
    多巴胺(Dopamine)是下丘腦和腦垂體中的一種關鍵神經遞質,能直接影響人的情緒,同時中樞神經系統中的多巴胺濃度又受精神因素的影響。這種神奇的物質可以使人感覺興奮,傳遞開心激動的信息,激發人對異性的情感。
  • 「你們能在一起,多虧了多巴胺,愛情是怎麼發生的?」
    很多人都以為愛情的存在是虛擬的,所以越來越多的人都變得不再相信愛情。但是,只要有了多巴胺,你們就能走在一起。多巴胺的激發還有影響,於是,愛情就這樣發生了。如果多巴胺分泌的滿分是一百分,那麼當你聽一首喜歡的音樂,多巴胺的分泌能夠拿到三十分,能夠吃上自己夢寐以求的美食,多巴胺能夠分泌拿到七十分,而當你們遇到自己喜歡的人的時候,多巴胺分泌將能拿到一百分的滿分……
  • 戀愛多巴胺像毒品 讓男女對性愛難分難捨
    鄭浩:科學家們找來一些大學生,這些人都正處於熱戀之中,掃描他們的腦部,發現人在戀愛的時候,會啟動一個叫做尾核的腦部區域,跟吸毒者的腦部反應非常相像,開心、亢奮,並且能夠上癮,相關的腦部區域有含量極高的多巴胺荷爾蒙受體,多巴胺是一種神經傳導物質,它的作用是控制細部動作,協調行動力、身體能量,短暫的記憶和性慾之類的感受,多巴胺是體內最主要的「感受歡愉」的化學物質,大量的多巴胺會導致注意力非常的集中
  • 愛情是怎麼發生的 戀愛時身體會出現哪些變化
    這時候每個人都會開始留意自己的外表,關注心儀的異性,在性發育的驅動下,愛情是自然現象。精神學說這種學說的代表是柏拉圖之戀,即精神戀愛。強調心靈的契合,有共同的價值觀、人生觀和世界觀,相互扶持,愛情的到來是水到渠成的。三角理論Sternberg提出的愛情三角理論:愛情由激情、親密和承諾組成。
  • 科學解釋愛情為什麼是盲目的,心理學家教你戀愛不要慌
    本文從金莎在女兒們的戀愛中的花痴表現出發,講述戀愛腦的表現和愛情為什麼讓人盲目的生理學成因,並用心理學的角度分析愛情的發展過程實際上是一個從盲目到堅持的過程,並得出「追求真愛要勇敢,愛情來了不要慌」的結論。金莎看盛況眼鏡裡有小星星,戀愛腦的金莎其實很勇敢「真愛就是一場冒險。我不能放棄自己一直以來的堅持,想賭一賭真愛還是會發生的。」
  • 戀愛確能影響人的判斷和行為 「戀愛腦」有積極作用
    &nbsp&nbsp&nbsp&nbsp戀愛確能影響人的判斷和行為&nbsp&nbsp&nbsp&nbsp「『戀愛腦』是近些年來的網絡流行語,用於形容那些一談戀愛就『上頭』的人。」近日,海南大學管理學院心理學系副教授傅安國在接受科技日報記者採訪時說。
  • 「戀愛腦」會導致智商下降?真相恰好相反
    甜蜜的愛情激發了薛丁格無限的靈感,在隨後一年中,他智慧爆棚,推導出了後來以他名字命名的薛丁格方程。第二,戀愛中的催產素分泌,會使人的疼痛感減弱,信任度增高。催產素並非懷孕才能分泌,戀愛中,這一激素的增高,抑制了疼痛感,似乎小毛小病全好了。
  • 相比一見鍾情,「日久生情」的愛情更長久?心理學家解析多巴胺
    那些一見鍾情的人,對於另一半更是基於自我的想像,他們把對方的優點無限擴大,把愛情理想化,所以他們其實愛的不過是自己虛構的個體。正是因為理想與現實化的差異,所以那些一見鍾情的人,很容易在後期出現各種的矛盾。如此看來,相比較於一見鍾情來說,日久生情往往更加長久?
  • 你以為多巴胺只和愛情快感有關?它卻還關乎成癮和精神分裂症
    你以為多巴胺只和愛情快感有關?這一「多巴胺愛情理論」在網上熱傳,「當兩人相互吸引時,丘腦就開始下令分泌『愛的使者』——多巴胺。」事實上,多巴胺並沒有人們想像中這麼浪漫,除了愛情和快感,成癮和精神分裂症等疾病也和多巴胺有關。多巴胺是存在於中樞神經系統中的一種神經傳導物質,是一種能直接影響人的情緒、激發人對異性好感的神經傳導遞質。
  • 從生物學上分析:愛情的本質,是「多巴胺」所產生的情緒
    愛情的本質,從生物學分析,有兩個方面,一是荷爾蒙分泌所產生的波動,二是人腦中分泌出的多巴胺分子式:C6H3(OH)2-CH2-CH2-NH2物質,我們把它歸納為「情緒」。荷爾蒙和多巴胺的區別荷爾蒙是一種性激素,多巴胺是神經傳導物質,能給人帶來快樂,兩者相輔相成,荷爾蒙越是大量分泌,越是容易促進多巴胺的大量分泌,分泌的同時,對異性的渴望度,也會變得狂熱,迷戀,由此產生愛情的甜蜜和幸福感。
  • 五種愛情激素,揭開愛情密碼
    五種愛情的激素:多巴胺、去甲腎上腺素、內啡呔、苯基乙胺、腦下垂體後葉荷爾蒙。總之,苯基乙胺使人墜入愛河,多巴胺傳遞亢奮和歡愉的信息。去甲腎上腺素讓戀愛的人產生怦然心動的感覺。內啡肽能夠使戀人雙方持久快樂。腦下垂體後葉荷爾蒙則是控制愛情忠誠度的關鍵激素。
  • 戀愛中的大腦,化學物質在浪漫激情中的作用
    你是不是剛剛陷入瘋狂的戀愛?相信浪漫的愛情是人類普通的體驗,是由人體大腦內,特定的化學物質和組織產生的。不過到底是哪些?為了解開這個秘密,心理生理學家進行了一項複雜的研究,收集有關浪漫愛情的化學原理和大腦循環的科學數據。
  • 多巴胺不達標的後浪們,終於有救了
    每一份熱愛的背後,都是大量的多巴胺在支撐。多巴胺對每一個人都很重要,有它在我們才有動機去做想做的事,並且讓我們享受參與其中的過程。我觀察了一下身邊的人,發現那些多巴胺永不枯竭的人,都有幾個相似之處。對生活的欲望就像是一筆無形的資產,有了它才會明白自己真正為什麼而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