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包信和接替萬立駿任中科大校長(圖/簡歷)
中國經濟網北京6月8日訊 據「聊時局」微信公眾號消息,6月8日上午9點,中央宣布包信和院士接替萬立駿,出任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第十任校長。中國科學院院士、發展中國家科學院(TWAS)院士。獲得1995國家傑出青年基金資助;獲1996-2000年度香港求是「傑出青年學者獎」、2005年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2012年何梁何利科技進步獎和2015年獲周光召基金會基礎科學獎; 2014年獲第六屆十佳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稱號;研究成果獲兩院院士評選2014年度中國十大科技進展新聞和2014年度中國十大科學進展。
-
萬立駿出任中科大校長 官網已更新
人民網北京3月27日電(記者申寧)今天下午,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官網對現任領導進行了更新,空缺多日的校長一欄中出現一個新名字——萬立駿。這是兩天來,第四位履新的名校校長。昨天,清華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浙江大學分別迎來了新「掌門人」。
-
精彩回顧 | 院士專家講科學第八季完結,探秘生命,尊重自然
已經落幕在這一季中我們跟隨專家探秘自然了解動物不為人知的生存之道今天這期我們共同回顧第八季的精彩內容生命探秘、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研究員、發展中國家科學院院士、國際歐亞科學院院士講座內容:康樂院士以飛蝗為例,主要講述了蝗蟲群聚與蝗災的關係,人類認識蝗蟲群聚群居的歷史過程,為什麼群聚信息素是重要的,人類找錯的幾種群聚信息素,為什麼4-乙烯基苯甲醚是飛蝗真正的群聚信息素,它的發現有什麼重要意義,國際社會有什麼反響。
-
2020世界公眾科學素質促進大會 「健康世界,共築未來」專題論壇在...
11月25日,由中國科學技術協會主辦、中國科協科技傳播中心承辦,世界動物保護協會等單位協辦的2020世界公眾科學素質促進大會「健康世界,共築未來」專題論壇在京舉辦。會議探尋如何平衡人與自然的關係、維護生態系統平衡之路,探討後疫情時代新技術對健康領域的重要作用,共同為構建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而努力。
-
2020世界公眾科學素質促進大會「健康世界,共築未來」 專題論壇在...
11月25日,由中國科學技術協會主辦、中國科協科技傳播中心承辦、世界動物保護協會等單位協辦的2020世界公眾科學素質促進大會 「健康世界,共築未來」 專題論壇在京舉辦。圖為中國科協科技傳播中心副主任陳銳致辭 中國科協科技傳播中心副主任陳銳在致辭中表示,此次疫情防控工作,體現了中國人民與世界一道共同維繫人類生命安全和健康的堅定信心和巨大成效。在後疫情時代,我們要加強國際交流與合作,為推動全球經濟復甦、保障人民身體健康作貢獻。世界動物保護協會北京代表處首席代表趙中華在致辭中提到,「同一個世界、同一個健康」。
-
2020 世界公眾科學素質促進大會「健康世界,共築未來」 專題論壇在...
中國科協科技傳播中心副主任陳銳、世界動物保護協會北京代表處首席代表趙中華發表致辭,中國科學院院士譚蔚泓、世界動物衛生組織亞太地區代表Lesa Thompson、保爾森基金會生態保護項目高級顧問Terry Townshend出席活動並作主旨報告。
-
萬立駿/曹安民Acc. Chem. Res.: 把空心碳球,進行到底!
同時,它們在構建複雜的碳相關結構方面表現出了不足的能力。因此,開發無需額外模板劑的HCNs創新策略是非常迫切的,這不僅可以確保精確控制具有指定功能的HCNs的關鍵結構參數,而且還是適合其實際應用的環境友好和可擴展的方法。
-
潯閱讀講壇|院士科普講座直播,帶你探索科學世界
王紅陽■ 中國工程院院士■ 腫瘤分子生物學與醫學科學家讓我們跟隨主講嘉賓趙東元院士來一趟化學之旅。8月14日 探秘神奇的雷射雷射美容、雷射手術帶來了很多醫療便利,雷射既可以在失之毫釐差之千裡的近視手術中應用,也可以作為雷射武器應用於防禦飛彈。
-
世界公眾科學素質促進大會專題論壇在京舉辦—新聞—科學網
-
北京分子科學國家實驗室(籌)建設計劃方案通過
據科技部官方網站消息,近日,科技部在北京召開了北京分子科學國家實驗室(籌)建設計劃可行性論證會。專家組一致同意實驗室建設計劃方案。論證專家組由中國分子科學研究領域15位知名專家組成,組長為周其鳳院士。
-
活動·預告丨暑期院士專家系列講壇之一:探秘神奇的生物細胞
活動詳情主 題:探秘神奇的生物細胞主 辦:上海市科學技術協會、上海市新聞出版局承 辦:中國細胞生物學學會、上海市細胞生物學學會、上海市科學技術協會「上海科協大講壇」、新華網「科普中國-科技前沿大師談」地 點:上海科學會堂海洋能廳(南昌路57號)主講嘉賓:王紅陽 中國工程院院士、腫瘤分子生物學與醫學科學家對話嘉賓1:陳正軍 中科院分子細胞科學卓越創新中心的研究員、上海市細胞生物學學會理事長對話嘉賓2:徐楠傑 研究員、
-
活動 | 2020 暑期院士專家系列講壇開始報名啦
(南昌路57號)主講嘉賓:王紅陽 中國工程院院士、腫瘤分子生物學與醫學科學家對話嘉賓:陳正軍 中科院分子細胞科學卓越創新中心的研究員、上海市細胞生物學學會理事長對話嘉賓:徐楠傑 研究員、上海交通大學基礎醫學院解剖學與生理學系副主任、博士生導師主持嘉賓:仇子龍 中科院神經科學研究所研究員活動議程:1、主持人介紹出席活動嘉賓2、王紅陽院士作《腫瘤細胞的奧秘
-
科學網—大連光源:探秘微觀世界
首個超億元重大科學儀器研製項目結題
-
2020 暑期院士專家系列講壇開始報名啦
暑期院士專家系列講壇之一探秘神奇的生物細胞主 題:探秘神奇的生物細胞主 辦:上海市科學技術協會、上海市新聞出版局承 辦:中國細胞生物學學會、上海市細胞生物學學會、上海市科學技術協會「上海科協大講壇」、新華網「科普中國-科技前沿大師談」地 點:上海科學會堂海洋能廳(南昌路57號)主講嘉賓:王紅陽 中國工程院院士、腫瘤分子生物學與醫學科學家對話嘉賓:陳正軍 中科院分子細胞科學卓越創新中心的研究員、上海市細胞生物學學會理事長對話嘉賓
-
中科院海洋所直播奇妙海洋,公眾科學日推探秘之旅
5月23日,中科院海洋所通過直播舉辦了「奇妙海洋探秘之旅」公眾科學日活動,公眾跟隨主持人腳步在線雲遊國內規模最大、亞洲館藏量最豐富的海洋生物標本館及深海標本庫,與科研人員一起通過科學實驗「探秘海洋」。在「探秘海洋」科學實驗環節,「海水發電實驗」,大家了解了海洋腐蝕的電化學原理及開展海洋腐蝕防護的重要性;「一杯滄海」模擬了海洋酸化的過程,生動展示了海洋酸化的危害;通過「海藻標本製作」在線展示,公眾學習到了海藻標本製作的基本方法,可在家進行動手操作;通過展示海月水母的培養環境及各生活史階段,生動詮釋了「水母寶寶誕生記」。
-
院士說丨韓啟德院士:促進公眾理解科學是科技工作者的責任
院士說丨韓啟德院士:促進公眾理解科學是科技工作者的責任 2020-12-01 10:5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瀋陽分院舉辦「雲上公眾科學日」活動
在「全景科學院」環節,公眾可以利用VR視頻系統,身臨其境地感受研究所的美麗風光。此次活動利用線上優勢,突破時空界限,讓公眾足不出戶即可暢遊神奇科學世界,領略科技魅力,探索科學奧秘。 5月23日至24日,中科院大連化物所第21屆公眾科學日在「雲」上舉行。
-
萬立駿/曹安民JACS:生長動力學控制實現取向可調的球形介孔金屬氧化物
有鑑於此,中科院化學研究所萬立駿院士,曹安民研究員報導了一條簡單而高效的合成路線,可以很好地控制各種SMMOs的孔取向。以Al2O3為例,揭示了溶液中的沉積動力學在構建不同SMMOs中的至關重要的作用。
-
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舉辦「奇妙海洋探秘之旅」線上公眾科學日
5月23日,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奇妙海洋探秘之旅」公眾科學日活動成功舉辦,豐富多彩的直播內容吸引了超過8萬名觀眾參與觀看。本屆公眾科學日首次採用線上形式舉辦,並通過今日頭條、抖音進行同步直播。2個小時的直播中,公眾跟隨主持人的腳步在線雲遊國內規模最大、亞洲館藏量最豐富的海洋生物標本館及深海標本庫,與科研人員一起通過科學實驗「探秘海洋」,並進行了生動有趣的海洋科普知識問答,可謂是開啟了一場「奇妙海洋探秘之旅」。
-
郭光燦院士視頻公開課《來自量子世界的新技術》向公眾開放
10月30日,教育部「愛課程」網公布了第七批上線的20門大學視頻公開課名單,由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郭光燦院士主講的《來自量子世界的新技術》名列其中,這些課程通過教育部「愛課程」網和其合作網站中國網絡電視臺、「網易」同步向社會公眾免費開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