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Neurosci.:睡眠有助將短暫記憶轉化為長期記憶

2021-01-07 生物谷

德國科學家一項最新研究發現,睡眠有助將短暫記憶轉化為長期記憶。

先前研究顯示,短暫記憶存儲於大腦名為海馬體的部位,長期記憶存放於名為新皮層的部位,類似電腦內存和硬碟的功能。短時間內回想剛記住的內容對把短期記憶轉化為長期記憶具有重要作用。

清醒時,重複記憶內容的過程容易受幹擾,難以形成長期記憶。

法新社24日報導,德國呂貝克大學研究人員在最新一期《自然雜誌神經學專刊》發表的研究報告顯示,人在睡眠中「回想」記憶內容時不易受幹擾。

研究人員給24名志願者一些卡片,內容是動物和日常用品圖案。志願者記憶卡片內容同時,研究人員施放少許難聞的氣味。

四十分鐘後,研究人員要求12名志願者開始記憶另一些圖案稍微不同的卡片。記憶開始前,他們再次施放先前那種氣味,幫助志願者回憶第一批卡片內容。

另一半志願者開始記憶第二批卡片前睡了一會兒。其間,研究人員施放同一種難聞氣味。

實驗發現,一直保持清醒的志願者平均能回憶起60%第一批卡片內容,小睡一會兒的志願者記住的內容平均為85%。

研究報告首席作者蘇珊·戴克爾曼說:「根據腦成像數據,我們認為,睡眠最初數分鐘內,記憶內容就開始從海馬體轉移至新皮層。它產生了這種出人意料的結果。」

戴克爾曼說,大腦實際工作過程並非和電腦一模一樣。「人類記憶完全屬於動態。記憶並非以靜態方式在新皮層中『存檔』,而是在各種影響因素下不斷變化。」

回憶也不是簡單地「讀取」記憶內容,而是「一種重建過程,記憶在那一過程中可能發生變化、出現錯誤」。(生物谷Bioon.com)

生物谷推薦原文出處:

Nature Neuroscience   doi:10.1038/nn.2744

Labile or stable: opposing consequences for memory when reactivated during waking and sleep

Susanne Diekelmann,Christian Büchel,Jan Born& Bj?rn Rasch

Memory consolidation is a dynamic process. Reconsolidation theory assumes that reactivation during wakefulness transiently destabilizes memories, requiring them to reconsolidate in order to persist. Memory reactivation also occurs during slow-wave sleep (SWS) and is assumed to underlie the consolidating effect of sleep. Here, we tested whether the same principle of transient destabilization applies to memory reactivation during SWS. We reactivated memories in humans by presenting associated odor cues either during SWS or wakefulness. Reactivation was followed by an interference task to probe memory stability. As we expected, reactivation during waking destabilized memories. In contrast, reactivation during SWS immediately stabilized memories, thereby directly increasing their resistance to interference. 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revealed that reactivation during SWS mainly activated hippocampal and posterior cortical regions, whereas reactivation during wakefulness primarily activated prefrontal cortical areas. Our results show that reactivation of memory serves distinct functions depending on the brain state of wakefulness or sleep.

相關焦點

  • 德國研究發現:睡眠有助將短暫記憶轉化為長期記憶
    德國科學家一項最新研究發現,睡眠有助將短暫記憶轉化為長期記憶。 先前研究顯示,短暫記憶存儲於大腦名為海馬體的部位,長期記憶存放於名為新皮層的部位,類似電腦內存和硬碟的功能。短時間內回想剛記住的內容對把短期記憶轉化為長期記憶具有重要作用。 清醒時,重複記憶內容的過程容易受幹擾,難以形成長期記憶。 法新社1月24日報導,德國呂貝克大學研究人員在最新一期《自然—神經學》(Nature Neuroscience)發表的研究報告顯示,人在睡眠中「回想」記憶內容時不易受幹擾。
  • 記日記有助長期記憶改善
    阿爾茨海默病早期以記憶力減退為主要症狀,短期記憶比長期記憶受損更明顯,患者往往表現為,忘記早餐吃了什麼、出門總是忘帶鑰匙、忘記剛剛說過的話等等,但卻對一些陳年往事記憶深刻,如年輕時發生的事或者遇見的人。
  • 大腦長期儲存記憶區域被確認 有助治療記憶退化
    大腦長期儲存記憶區域被確認
  • Nat Neurosci:大腦長期記憶形成新機制
    (圖片摘自www.sciencealert.com)2017年2月22日 生物谷BIOON/ --最近,科學家們發現了一種新的神經元細胞相互交流以調節學習以及長期記憶的方式LTP過多的情況下將有可能產生癲癇,而過少的情況下則有可能產生痴呆或阿茲海默症。而就目前而言,科學家們了解的僅有LTP能夠調控特異性受體NMDA激活而已。而如今,英國的研究者們發現了LTP全新的一種工作方式。通過在實驗室中對突觸的形成進行研究,研究者們發現LTP能夠調節另外一種叫做kainate受體的分子,而非NMDA。
  • 什麼是大腦的短期記憶和長期記憶?
    短期記憶的實質是大腦的即時生理生化反應的重複,而長期的記憶則是大腦細胞內發生了結構改變,建立了固定聯繫。比如怎麼騎自行車就是長期記憶,即使已多年不騎了,仍能騎上車就跑。短期記憶是不牢固的細胞結構改變,只有"曲不離口、拳不離手"反覆加以鞏固,才會變成長期記憶。短期記憶是數量最多又最不牢固的記憶。一個人每天只將1%的記憶保留下來。
  • 科學家製造基因錄音機 將細菌轉化為長期記憶存儲設備
    鳳凰科技訊 北京時間11月18日消息據科學日報報導,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的工程師們已經將大腸桿菌的基因組轉化成為長期的記憶存儲設備。他們設想這個穩定、可消除、易取回的記憶將適合一系列應用,例如用於環境和醫學監測的傳感器。「你可以存儲長期信息,」麻省理工學院電子工程、計算機科學和生物工程副教授盧冠達(Timothy Lu)這樣說道。
  • 通宵工作毫無意義 睡眠和記憶相輔相成
    促進睡眠的同時鞏固記憶,抑或睡眠和記憶是一起工作的兩個不同過程?
  • 感官記憶、短期記憶與長期記憶
    如果我們將20個東西(如字母或數字)分成有意義的7個組塊(chunk),我們就可以記住它們;如果沒有將它們分組,很難一口氣記住這20個東西。舉例來說,如果要運用感官記憶將以下20個字母記住一定非常困難:t、s、x、r、q、n、m、a、f、s、Y、W、e、i、u、e、o、e、u、n。
  • 科學家發現乙醯膽鹼調控大腦學習記憶新機制 —新聞—科學網
    學習記憶是大腦最迷人的智能活動之一,在清醒時,大腦進行學習記憶活動,在休息時(主要是在夜晚的睡眠階段),大腦對所學的內容加以記憶的鞏固。根據睡眠時腦電的活動狀況,可將睡眠分為慢波睡眠和快波睡眠(也稱快速眼動睡眠)兩個階段。有趣的是,快波睡眠時的腦電活動和清醒時的非常相似,在大腦的海馬腦區均以4~12赫茲的theta節律為主,此時如被喚醒,人們往往會報告正在做夢。
  • 怎樣才能將短時記憶轉化為長時記憶,看過你就明白了!
    怎樣才能將短時記憶轉化為長時記憶,看過你就明白了!歡迎大家收看本文章,我是本文章的小編小白,如果你們看完文章之後有什麼想說的想表達的 ,可以留言給我喲,接下來我們一起欣賞一下正文吧!首先我們需要明白一個道理,人的記憶不是單一的,它包含了不同的結構和系統,記憶可以分成長時記憶和短時記憶,我們學習過程的成績代表的是短時記憶,而學習後的成績是長時記憶。
  • 大腦記憶規則被「改寫」短期記憶與長期記憶同時形成無先後
    大腦記憶規則被「改寫」短期記憶與長期記憶同時形成無先後 來源:科技日報   發布者:左麗媛   日期:2017-04-12   今日/總瀏覽:2/3745
  • Science最新發現:睡眠δ波有助於長期記憶的形成
    生物學跨學科研究中心的科學家們已經表明,我們睡眠時發出的δ波並不像科學文獻幾十年來所描述的那樣,是大腦皮層休息時靜默期的產物。
  • 長期記憶新發現,將為老年痴呆治療提供新靶點
    長期記憶新發現,將為老年痴呆治療提供新靶點 2020-10-19 10:3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淺析人類兩種記憶:工作記憶和長期記憶
    記憶是人類一種重要能力為了更好地讓大家理解記憶系統,我們將記憶分為兩種:第一種工作記憶;第二種長期記憶工作記憶如同一名接拋球演員當然通過將記憶單位進行打包合併為組塊的方式,我們相對於短時的工作記憶,我們可以將長期記憶看做一座幽深的倉庫。而一旦將記憶內容放入這座幽深的倉庫中後,這些記憶內容會永久地存在而不會再度地遺忘。
  • 英研究人員發現閉目養神片刻有助增強記憶
    英國愛丁堡大學研究人員發現一種更簡便的方法,閉目養神數分鐘,有助增強短期和長期記憶。英國愛丁堡大學研究人員發現一種更簡便的方法,閉目養神數分鐘,有助增強短期和長期記憶。閉目養神愛丁堡大學心理學家邁克拉·迪尤爾帶領同事徵募33名志願者,年齡為61歲至87歲。研究人員讓志願者聆聽兩個簡短故事,要求他們儘可能多記細節。隨後,研究人員讓志願者分成兩組,一組在一間暗室內閉目養神,一組玩遊戲「找不同」,時間為10分鐘。
  • Nat Rev Neurosci:海馬齒狀迴環路與情景記憶的編碼、提取和分辨
    情景記憶,是關於描述獨特的經歷記憶,將對象和事件與它們所處的空間和時間環境聯繫起來。人和動物的海馬神經元活動表現出了獨特的記憶元素,例如個體、位置以及它們之間的關聯。皮層和海馬內輸入是傳遞離散的記憶內容,而皮層下的輸入則調控DG如何根據「全局」行為狀態(如睡眠、運動)來處理信息。 來自於腹側被蓋區和藍斑的海馬多巴胺能輸入有助於促進記憶獲取和鞏固,但這不是情景樣記憶快速獲取所必須的。藍斑輸入增強PP-GC突觸的長時程增強。
  • 陳根:長期記憶新發現,將為老年痴呆治療提供新靶點
    文/陳根記憶對我們的日常生活至關重要,是人腦對經歷過事物的識記、保持、再現或再認,是進行思維、想像等高級心理活動的基礎,也是利用過去服務現在或將來的能力。但同時,人類的記憶並不完美。一些記憶的丟失是許多疾病的首要症狀,其嚴重程度可以下追到飲食起居都無法自理,比如,阿爾茨海默症(老年痴呆症)。在時間維度上,人們把記憶分為感覺記憶、短時記憶和長時記憶。
  • 記憶的常識:學習就是從記憶中提取知識
    在學習中,我們真正追求的自然是長期記憶,短期記憶很多情況下,只能應付即將到來的考試,而真正想要把記憶變成知識,就需要將短期記憶轉化為長期記憶。我們接收到的所有記憶,都會傳送到大腦的「海馬體」中,如果經「海馬體」過濾之後,仍然被大腦記住,那麼些內容就成功轉化為長期記憶了。
  • 研究人員成功讓痴呆症小鼠短暫恢復記憶
    新華社北京3月17日電 新一期英國《自然》雜誌刊登研究報告說,美國和日本研究人員通過動物實驗發現,通過激活患阿爾茨海默氏症小鼠腦部的特定細胞,可以短暫改善失憶症狀,這一發現有望開發出相應人類療法幫助病患改善記憶力。
  • Science:科學家揭示記憶長期儲存新機制
    眾所周知,人類的大腦中存在一個與記憶相關的腦區——海馬體。在我們睡覺時,海馬體將新信息轉化為永久記憶。這項新研究的資深作者、紐約大學教授György Buzsáki博士在之前的工作發現,在睡眠過程中,大腦海馬體神經元會釋放的高頻脈衝信號——漣漪(ripples),並猜測它們在記憶存儲中扮演著重要作用。這項新研究證實了睡眠過程中海馬體內的ripples,並在聯合皮質內(大腦表面處理複雜感覺信息有關的區域)的某些部位也發現了ripp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