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寫醫療記錄需警惕!藥物縮寫可能會導致用藥錯誤

2020-12-06 健康界

使用有潛在危險的藥物縮寫和劑量表達是用藥錯誤的主要原因之一。導致這些失誤的潛在原因是臨床醫生的書寫潦草和不規範,以及醫務人員之間的交流不清晰。對美國醫院評審聯合委員會而言,用藥安全和對用藥錯誤的識別、預防、及時報告具有重要意義,因此,這一期的警訊事件特別強調與藥物縮寫和劑量表達相關的處方藥物用藥錯誤。

25年多以來,儘管美國醫療安全協會(the Institute for Safe Medication Practices,ISMP)和其他的組織針對用藥信息交流中使用某些縮寫的危險性反覆警告,但是使用這些危險縮寫的行為依然存在,增加了對患者的潛在傷害。美國醫院評審聯合委員會開發與管理檢驗副主任、美國藥師協會藥學博士DarrylS. Rich稱:「當在病曆書寫處方和記錄時,為了節省時間和精力,頻繁使用標記和縮寫,然而這些標記和縮寫存在潛在的錯誤和混淆。」

例如,特別容易出錯的縮寫包括,「U」代表「單位units」,「ug」代表「微克」。當醫生書寫「U」時,經常看起來像0。很多對警訊事件進行根本原因分析的個案報導顯示,有關胰島素劑量錯誤的根本原因,就是將「U」理解為0。另一個用藥錯誤的根源,是使用縮寫「μg」代替「mcg」,因為當手寫時標記「μ」看起來像「m」。其他危險的醫囑書寫方式,如使用小數點後零(如,2.0和2)或者省略小數點前置零(如.2代替0.2)。手寫醫囑時,使用小數點後零或者沒有小數點前置零,有時會漏看小數點。這樣的醫囑理解錯誤,可能導致10倍劑量的失誤。「為了使潛在的錯誤最小化和病人的安全最大化,開處方者需要避免使用這些危險的縮寫和短語,」Dr.Rich說。

美國醫療安全協會發出警訊

嗎啡處方的理解錯誤導致嬰兒的悲慘死亡事件之後,ISMP近來對健康保健機構發布了警示,提醒他們使用某些危險的縮寫和劑量表達的危險性。「近30年來,ISMP和其他協會倡導摒棄使用這些縮寫和表達,」美國醫療安全協會主席、藥師協會藥學博士Michael Cohen說,「ISMP也強調在其他信息交流方面,避免這些危險縮寫和劑量表達也是同等的重要,如計算機產生的標籤、給藥記錄、藥物存儲箱/貨架的標籤、列印前的醫囑和協議、藥房和處方者醫囑顯示屏。」更多與處方錯誤和患者傷害有關的危險縮寫和劑量表達的列表,可以從ISMP網站獲得:www.ismp.org。

此外,美國國家用藥錯誤報告和預防協調委員會(National Coordinating Council for Medication Error Reporting and Prevention,NCCMERP)在1996年發表了「糾正易錯處方書寫的建議」,1997年,美國藥典發布了「處方書寫的建議」,討論了組織避免用藥錯誤和最小化患者危險的方法。

降低風險的策略

雖然新的技術如計算機控制的輸錄入系統已被引入健康保健,據估計,現如今只有低於5%的美國醫生應用這個系統進行電子處方書寫。機構沒有採用這些新技術的原因是相關的費用和訓練問題。然而,利用電子處方系統,組織機構能夠很大程度上最小化用藥錯誤,包括那些有關書寫潦草的,他們大幅度降低了患者風險和藥物相關致殘和致死的花費。考慮到大多數的健康保健機構近期將不能實施這項新的花費較大的技術,醫院聯合委員會已經確定了一些適用於任何健康保健機構的,具有成本-效率和成本-效率比的降低風險的策略:

1.建立一個不能使用的縮寫和標示的清單,供所有處方醫生分享;

2.建立一個保證醫務人員查閱清單的規則,採取措施以保證其依從性;

3.建立一個程序,當處方者如果輸入一個不得使用的縮寫時,醫囑系統能自動提請驗證。

建議

美國聯合委員會要求藥物醫囑「對應其使用目的,必須具有準確性、完整性和可辨別性」(JCAHO標準指南IM.3)。標準IM.3也要求使用標準化的縮寫、縮寫詞和符號。使用易混淆和危險的縮寫與這個標準的目的是相悖的。此外,醫院需要評估/審核醫療記錄中醫囑的「現實性、及時性、易讀性和有效性」,和「採取行動,改善影響患者照護的記錄的質量和及時性(醫院全面認證指南IM.7.10)。這應該是季度醫療記錄審查,作為醫院從事記錄的完整性和認證性的一部分。作為評估的一部分,標準IM.7.10明確地要求強調易讀性以及完整性,有效性。

此外,MS.8.2.3(醫院綜合評審手冊)要求,在資格審查程序中,應特別強調「準確、及時、清晰的完成病人的醫療記錄」的數據。這些數據必須不僅僅是整合的數據,而且是某位醫師與規範的相比的結果如何。否則,在藥物使用評價或行為改進項目部分,也會導致多種建議。多個聯合委員會標準要求醫囑的易讀性,而且醫院應該採取適當的措施來提高醫囑的易讀性。最後,標準TX.3.5.2(醫院全面評審手冊)要求藥劑師審查所有藥物醫囑,如果出現問題,就與開處方者交流。為了實現對這些標準的依從性,需要採取措施來減少危險縮寫的不恰當使用,比如在減少危險警訊事件中,已獲驗證的措施。

(作者:秦億蓉,重慶醫科大學2010級七年制臨床醫學;任洪豔,重慶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原文標題《因藥物縮寫導致的用藥錯誤》,摘自2001年9月1日的The Joint Commission)

相關焦點

  • 國人最容易犯的五個用藥錯誤,嚴重可導致死亡
    案例內容:用藥不當險喪命,來院投訴暖心回,他犯了什麼錯誤,得到了什麼?由此可見,正確的藥品儲存是非常關鍵的。可是有很多藥物的劑型是屬於特殊劑型,在藥物研發製備過程中通常會根據疾病的診斷、治療或預防的需要而製備的不同給藥形式[3],在服用時應該特別注意藥物的用法,若藥物服用的用法不當則可能造成不良後果。曾經就發生過18個月大的男嬰,因錯誤服用泡騰片導致窒息死亡事件。
  • 2019年公眾十大用藥提示發布 用藥需謹慎 誤區應遠離
    但分散片可以掰開服用,控釋片必須整片吞服,掰開或嚼碎服用會破壞劑型結構,甚至可能導致藥物成分大量進入血液,增加藥物的副作用。兒童合理使用退燒藥發燒是機體的一種自我保護機制,是免疫系統對病原菌作出的積極反應。
  • 安全用藥 戰疫同行
    4,用藥過程中如果出現不良反應,應立即停藥就醫。在服用止咳藥、止痛藥、解熱藥、胃腸藥等藥物3~5天症狀沒有明顯改善,應及時到醫院檢查,以免耽誤治療。5,最後請廣大市民朋友不要輕信偏方、秘方能藥到病除便盲目服用,這是很危險的。所謂的「秘方」「偏方」魚龍混雜,真假難辨,有的是「遊醫」杜撰的,有的以訛傳訛,錯誤百出,如果按「秘方」「偏方」去治病,後患無窮。
  • 九個易犯用藥錯誤:幾種藥一起吃
    在美國,每年有150萬人因用藥錯誤損害健康,甚至有10萬人因此死亡。然而,這些錯誤完全是可以被避免的。近日,美國MSN健康網邀請藥學專家總結了九個最容易犯的用藥錯誤。為此,本報又補充採訪了中國的藥學專家,為讀者做進一步提醒和指導。
  • 安全用藥提示:經期用藥需謹慎 注射液口服危害大
    因在月經期間子宮黏膜充血,宮頸口鬆弛,陰道有積血,非常適於細菌繁殖,此時陰道局部用藥,會導致細菌逆行侵犯子宮腔及子宮內膜。  專家提示,月經期是女性的特殊時期,女性在這一時期內免疫力低下,身體極易受到各種因素的影響,尤其在服藥方面,更應謹慎,以免對身體帶來更大的危害。但經期用藥也不能一概而論,全部停止。必要時還需諮詢醫生及藥師,做到權衡利弊,科學度過特殊生理期。
  • 「中藥含馬兜鈴酸致肝癌」論文引爭議,專家:警惕藥物肝損傷
    馬兜鈴酸真的會導致肝癌發生嗎?這些含有馬兜鈴酸的中草藥都不能用了嗎?上海仁濟醫院消化內科茅益民教授在國內率先牽頭開展藥物肝損傷的相關研究,並創建了國內首個關注藥物性肝損傷的網絡平臺。他看到這篇論文後表示,「醫學界對這篇論文的爭議很大,研究只說明馬兜鈴酸與肝癌發生關聯,但不能說明具有因果關係,不過研究提醒我們對含有馬兜鈴酸的藥物要非常警惕。」
  • 警惕!藥物性肝損傷
    核心提示:肝臟是人體最大的代謝器官,我們平時所吃的大多數藥物都是經過肝臟和腎臟代謝的,當所用藥物劑量過大或時間過長,會造成藥物以及代謝產物的蓄積,進而對肝臟造成直接的損傷。任何人在用藥過程中或用藥後,都有可能出現肝損害,藥物的肝毒性已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
  • 關於潰瘍性結腸炎需要了解的10個問題|嘉會醫療
    不過,如果出現了促發因素或停止治療,就會導致疾病復發。免責聲明:本文為企業宣傳商業資訊,僅供用戶參考,如用戶將之作為消費行為參考,鳳凰網敬告用戶需審慎決定。1-是什麼引起潰瘍性結腸炎的復發?患者的治療情況、用藥方式、生活習慣、飲食及其他很多因素都可能導致復發,避免常見的促發因素有可能幫助患者避免復發。2-潰瘍性結腸炎復發的誘因有哪些?
  • 吃藥需謹「腎」,這5種常用藥物很「傷腎」,用藥要謹而慎之
    是藥三分毒,不管哪種藥物都會在肝臟中代謝和腎臟中排洩。現在市面上的藥物種類繁多,某些藥物會對腎臟帶來不同程度的損害,甚至誘發藥物性腎衰竭,所以用藥一定要謹慎,萬萬不能濫用藥。
  • 川普鼓吹的抗瘧疾藥物治療新冠肺炎,可能會導致心臟猝死
    如果這些抗病毒能力在動物和人類身上以同樣的方式發揮作用,那麼該藥物就可以用來治療確診病人,並限制COVID-19的死亡人數。細胞實驗表明,氯喹對新冠病毒有一定的作用,但所需的劑量通常很高,可能會導致嚴重的毒性。雖然臨床試驗還在進行中,最終療效未知,但基於同情用藥的原則,這些藥物已經被用於部分新冠肺炎患者。
  • 魚塘低溫不能用藥?開春季節需科學用藥,尤其注意這些點
    至於低溫時節的用藥,只是有一定的特殊性而已,需稍加注意! 為了確保安全用藥,低溫季節用藥的注意事項: 1、注意養殖對象對藥物的敏感性。 2、注意水體溶氧,缺氧時儘量不用甚至禁用,在迫不得已必須用藥時,需加開增氧機,甚至作好引水進池預案,以防不測。
  • 河南啟動安全用藥月宣傳活動:這些用藥用械小常識,你真的知道嗎?
    活動期間,各地藥監部門將通過知識大講堂、公眾開放日、網絡知識競賽等形式提升公眾安全使用藥物和醫療器械的水平。在疫情防控依然不容忽視的新形勢下,公眾如何安全用藥用械?一些小常識你值得擁有。別人推薦的「好用藥」,不一定適合你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常會接收到周邊人的建議,如哪種藥治療什麼疾病效果非常好,尤其是在發現跟自己患同一種疾病的人使用某種藥物效果很好時,就會自行購買服用,這樣真的靠譜嗎?「不建議這種跟風用藥的行為。」
  • 常用口服降糖藥物的副作用有哪些?又該如何應對?| 用藥知識
    (2)增加磺脲類藥物發生低血糖事件的主要因素有:高齡,飲酒,合併肝、腎疾病,藥物過量,藥物相互作用等,不同磺脲類藥物的作用機制及劑型存在差異,其低血糖發生率也不同,其中格列本脲導致低血糖的發生風險最高。
  • 傷腎藥物名單:這些中藥可能會把腎臟「毒壞」,一定要謹慎!
    自行買藥,濫用藥物有很大危害在購買中藥時,應該讓正規醫生先對症下藥,再根據醫生開具的處方去抓藥。很多人認為中藥沒有副作用,可以隨便吃,導致很多人會自行購買中藥給自己煎服,全然不管什麼對症下藥,或者在沒有醫學素養的情況下認為自己就是那種病症然後去抓藥。
  • 先天性心臟病危害大,患者需提高警惕,小心轉化成艾森曼格症候群
    導語:艾森曼格症候群是一種由各種各樣的先天性心臟疾病逐漸發展後導致的臨床症候群,先天性心臟病可導致艾森曼格症候群的出現,患者主要表現為發紺、杵狀指、乏力甚至心衰等等,一旦發現,應當立即採取治療措施,以延長患者壽命。
  • 警惕左氧氟沙星注射劑副作用
    核心提示:日前,國家藥品不良反應監測中心發布了第二十二期《藥品不良反應信息通報》,提醒醫療機構醫護人員和藥品生產經營企業,應警惕警惕左氧氟沙星注射劑的嚴重不良反應。<br>   日前,國家藥品不良反應監測中心發布了第二十二期《藥品不良反應信息通報》,提醒醫療機構醫護人員和藥品生產經營企業,應警惕警惕左氧氟沙星注射劑的嚴重不良反應。   左氧氟沙星是氧氟沙星的左旋體,屬第三代喹諾酮類藥物。其主要作用機制為抑制細菌DNA旋轉酶(細菌拓撲異構酶Ⅱ)的活性,阻礙細菌DNA的複製。
  • 傷腎藥物名單:亂用4種西藥,可能會把腎臟「毒壞」
    無獨有偶,有位21歲的女大學生,由於輸尿管結石,父親偶然從別人那裡得到「排石藥方」,於是自行配藥,讓她服用,誰知道結石沒有排出來,還導致右腎功能出現中度受損。因為不正當地用藥,造成腎臟損傷的案例,在生活中並不少見。根據臨床數據顯示,中國的慢性腎病患病率高達10.8%,也就是說,大約10個中國人中,就有1位慢性腎病患者。
  • 中國藥學會發布「2019年公眾十大用藥提示」,每年因藥致死人數達20萬
    例如鹽酸小檗鹼與鹽酸小檗胺,前者是止瀉類非處方藥,後者卻是升白細胞的藥物。 對於較易混淆的藥品,患者在購買和服用藥物之前,一定要核對包裝上的藥物名稱,看清楚說明書,可以向醫生或藥師諮詢適應證是否符合,用法用量是否正確。 兒童發燒需降溫,合理用藥最關鍵 發燒是機體的一種自我保護機制。
  • 老師沒教護理記錄怎麼寫?這些要點你應該好好看看
    護士小然近期剛上臨床實習,留言求助:護理記錄該怎麼寫?為什麼上學時都沒有專門教這個呢?科裡每個病人都不太一樣,也沒有固定的模版,文字組織能力差,不敢下手寫,每次都寫的好慢,效率低下,能不能發一篇相關文章,教教我怎麼寫?先來聽聽前輩們都怎麼說:護理記錄書寫,沒有固定的格式與模版。看科室要求,寫的多了就熟練了。
  • 火石研究院 | 基因晶片-個體化用藥
    如今,以藥物基因組學理論和基因檢測為基礎的「個體化藥物治療」可以實現量體裁衣式的個體化給藥,它可以幫助醫生解決患者的用藥問題。 圖1:基因晶片應用領域目前,基因晶片主要應用於醫療領域的基因表達分析、疾病診斷與治療、藥物研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