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安全用藥常識非常必要
用藥安全是關乎人類健康和民生的重要問題[1]。早在2017年12月25日健康時報報導「根據新華網,國家食藥監總局的一項統計數據顯示,我國每年大約有250萬人吃錯藥而損害健康,導致死亡的有20萬,是全國交通事故致死人數的2倍」。而最近刷屏的高分國產懸疑網劇——《隱秘的角落》中男教師殺妻,就是將本該吃的治療貧血的藥換成了降糖藥,僅一粒就要了性命。由此可見,藥物是一把雙刃劍,用對了可以救人,用錯了也可以害人。所以,了解安全用藥常識非常必要。
用藥錯誤一:忽略藥品儲存條件
藥品的規範儲存是保障藥品質量的前提,但卻是人們最容易忽視的問題。而家庭藥品儲存是藥品質量的最後一道保障,切莫失守。藥品儲存主要涉及溫度、溼度、光照和密封四個方面。筆者此前分享過的一個案例就是因藥品儲存不當造成藥品失效,險些喪命。案例內容:用藥不當險喪命,來院投訴暖心回,他犯了什麼錯誤,得到了什麼?
由此可見,正確的藥品儲存是非常關鍵的。在《中國藥典》凡例中,藥品儲存條件明確定義為[2]:
用藥錯誤二:只關注用量忽略用法
通常人們在藥店購買藥品後會詢問所購買的藥物怎樣吃,而店員們大多數情況下會給出具體的用量,如「每天三次,每次一片」等。可是有很多藥物的劑型是屬於特殊劑型,在藥物研發製備過程中通常會根據疾病的診斷、治療或預防的需要而製備的不同給藥形式[3],在服用時應該特別注意藥物的用法,若藥物服用的用法不當則可能造成不良後果。曾經就發生過18個月大的男嬰,因錯誤服用泡騰片導致窒息死亡事件。下面簡單介紹幾種家庭常見特殊劑型藥物使用方法:
緩釋片(膠囊)/控釋片(膠囊):不能掰開、碾碎或咀嚼,應整片(粒)吞服,以免劑量突釋後藥效過強或發生嚴重毒副作用[4]。部分可掰開服用的藥物,一定要按照藥品說明書中提示沿著藥片刻痕掰開,不可隨意掰開。
腸溶片(膠囊):腸溶製劑,是一類在胃中不溶、在腸液中可溶解的物質為主要包衣材料進行包衣而製成的製劑[5]。大多數的腸溶製劑都要求空腹服用或餐前服用:如美莎拉秦腸溶片、胰激肽原酶腸溶片要求空腹整片吞服;抑制胃酸的藥物(奧美拉唑腸溶片、蘭索拉唑腸溶片等)。也有個別腸溶製劑需要餐後服用,這是由藥物的作用性質決定的,例如複方阿嗪米特腸溶片。
泡騰片:泡騰片利用有機酸和鹼式碳酸(氫)鹽反應做泡騰崩解劑,置入水中即刻發生泡騰反應,生成並釋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氣體,狀如沸騰,故名泡騰片[6]。泡騰片一般宜用100~150ml涼開水或溫水浸泡,可迅速崩解和釋放藥物,應待完全溶解或氣泡消失後再飲用;不應讓幼兒自行服用。嚴禁直接服用或口含,藥液中有不溶物、沉澱、絮狀物時不宜服用。
外用栓劑:栓劑因施用腔道不同,可分為直腸栓、陰道栓。都是外用製劑,不可口服。尤其是老年人和兒童用栓劑時須注意。
陰道栓:宜將栓劑尖端部向陰道口塞入,並輕輕推入陰道深處約3~5cm。置入栓劑後患者應合攏雙腿,保持仰臥姿勢約20分鐘,在給藥後1~2小時內儘量不排尿,以免影響藥效[7]。
直腸栓:把栓劑的尖端插入肛門,並用手指緩緩推進,深度距肛門口幼兒約2cm,成人約3cm,合攏雙腿並保持側臥姿勢15分鐘,以防栓劑被壓出,用藥前先排便,用藥後1-2小時內儘量不解大便(剌激性瀉藥除外)。因為栓劑在直腸內停留時間越長,吸收越完全。
除上述藥物劑型外,常見的藥物劑型還有口含片、舌下片、滴丸、咀嚼片、滴眼劑、滴鼻劑、滴耳劑、眼膏劑、透皮貼劑、鼻噴劑、氣霧劑、吸入粉霧劑等,這些藥物都要注意藥物使用方法,使用不當輕則達不到相應的藥效,嚴重可能造成其他不良後果。
用藥錯誤三:相似藥品替換吃
相似藥品主要包括藥品包裝相似和藥品名稱相似。也就是常說的「看似」藥品與「聽似」藥品兩類。疾病的治療很講究對症用藥,一字之差謬之千裡,有些藥品名稱相似相近,甚至僅一字之差,但作用與療效大不相同。
藥品包裝相似(看似):主要是由於生產語言體系內字符相似。此外,藥廠為了固化品牌形象,有意按特定模式設計了不同產品的包裝,導致大量外包裝相似的藥品的產生[8]。
藥品名稱相似(聽似):包括通用名相似、商品名相似的藥品。不同藥品通用名「聽似」的主要原因是藥品結構性質比較相似,藥品商品名「聽似」則多是藥品公司出於商業考慮,進行品牌延伸所導致的[8]。
例如鹽酸小檗鹼與鹽酸小檗胺,前者也就是大家熟知的黃連素,用於治療腸道感染;後者卻是升白細胞的藥物,用於各種原因引起的白細胞減少症[9]。
在中成藥中同樣存在類似的問題。例如香連丸與香附丸,前者清熱燥溼,行氣止痛,用於洩瀉腹痛,便黃而粘;後者舒肝健脾,養血調經,用於肝鬱血虛型月經不調[10]。藥名相似的藥物,不勝枚舉,患者在使用過程中,若誤服藥物,可能會造成不可挽回的後果。
較易混淆的藥品,購買或服用時要謹慎。患者在購買和服用藥物之前,一定要核對包裝上的藥物名稱,看清楚說明書,可以向醫生或藥師諮詢適應症是否符合,用法用量是否正確。易混淆藥品也要分開存放,避免不安全用藥隱患。
用藥錯誤四:用水服藥不注意,多喝少喝有講究
服藥飲水問題司空見慣。人們都知道吃藥需用溫水送服,水的作用是潤滑食道、促進藥物吸收、減少食物胃酸對藥物的損毀、緩解藥物對胃腸的刺激。但在服藥飲水具體環節上容易被忽視。
有些藥物送服不宜喝熱水。含消化酶的助消化藥遇熱70℃以上即失效。維生素B1、維生素B2、維生素c等維生素類藥物性質不穩定,受熱後易破壞失效。乳酶生、整腸生等含活性菌類藥物遇熱會引起活性菌被破壞。
有些藥物送服不用礦泉水。治療骨質疏鬆的雙磷酸鹽藥物、四環素類抗生素、強心苷類藥物(地高辛)、維生素c等藥物,不宜用礦泉水送服。因為礦泉水中含有的高價陽離子,易與某些物質發生反應。影響藥效。
有些藥物送服需要先喝水。膠囊藥等藥物在嘴巴乾澀情況下直接服用,易使藥物粘連在口腔或黏附食道壁,引起吞咽困難或食道損傷。先喝口水潤溼口腔,再服用藥物,膠囊就不容易粘連或黏附口腔和食道壁上。
有的藥物送服需要後喝水。口崩片在唾液中快速溶解或在口腔內快速崩解,服用口崩片後藥物未完全分解前不要喝水,以免影響藥效。糖漿劑多為止咳製劑,服用後附著部,作用於病變部位,起到消炎止咳的作用。如果吃完藥後馬上喝水,會把咽部藥物成分衝掉使局部藥物濃度降低、影響藥效。患者服完止咳糖漿後至少5分鐘內不要喝水,服藥半小時後再喝水。
有些藥物送服不需要喝水。硝酸甘油片、麝香保心丸等預防心絞痛發作藥物要在舌下含服,不需用水服用,喝水容易影響藥物吸收。濃替硝唑含漱劑等含漱劑用於病菌感染引起的牙齦炎、牙周炎等口腔疾病輔助治療,含漱後不宜馬上飲水和進食,以保持口腔內藥物濃度。
有些藥物送服需要少喝水。鋁碳酸鎂、氫氧化鋁混懸凝膠等治胃藥,服用後像粉末覆蓋在受損胃腸黏膜上,喝水過多或服藥後馬上喝水,會使覆蓋在受損部位藥物顆粒減少,保護膜變薄,從而影響藥效。因此,服藥時只需50ml水送服即可,且服藥後半小時內不宜喝水。
有些藥物送服需要多喝水。痛風藥、結石藥等藥物需要多喝水,以減弱特殊藥物毒性,避免腎臟器官損傷。服用痛風藥每天應喝水2000~2500ml,降低結石及腎內尿酸沉積風險。服用排尿結石藥後應大量飲水,保證每日尿量2500~3000ml。但心臟病、腎病患者不適合上述標準。他們喝水應諮詢醫生,不要自行決定[11]。
用藥錯誤五:自行調快輸液滴速,嚴重可致死亡
靜脈輸液給藥是臨床常用治療方法,但如果短時間內輸入過多液體,則會引起患者肺水腫;如果滴速過慢,則達不到治療目的[12]。
不少人在打點滴的過程中,總是嫌速度太慢,自行調快藥液的滴速。但這一小小的舉動也許就會導致昏厥甚至死亡。輸液速度過快,容易加重心臟負擔,引起心衰或肺水腫等後果。
如硝普鈉在滴注時需嚴格控制滴速,過快可使血壓急劇下降;含鉀藥物滴速過快可能引起高鉀血症,表現為四肢無力、手腳口唇發麻、呼吸乏力及呼吸困難、心率減慢、心律紊亂,甚至心臟停搏;像胺基酸、脂肪乳等腸外營養藥物,若輸注過快可引起面紅、發熱、噁心、嘔吐、心悸、胸悶等不適。
一般情況下,成年人輸液速度為40~60滴/分鐘。兒童、老年人由於器官發育不完全或功能降低,輸液速度應減慢,兒童的輸液速度為20~40滴/分鐘,老年人輸液速度不應超過40滴/分鐘。一些特殊患者,如患有心臟病(尤其是心功能不全)或肺部疾病者,輸液速度應控制在30~40滴/分鐘為宜[13]。
在這裡特別提示大家:如果在輸液過程中遇到了心悸、心慌等不適現象,一定要及時向護士和醫生報告,切不可自行調整或隱瞞,導致身體受到損害。
安全合理用藥並保證其有效性是藥物治療的核心,上述內容是筆者在工作和生活中觀察到的人們最常見的五個用藥錯誤,其他用藥錯誤情況還有很多。此文主要目的是喚起公眾對合理用藥的認識,傳播合理用藥知識。若生活中遇到不能自行確定的藥物問題,應及時諮詢藥師。關注健康,關注合理用藥,藥師為您服務!
參考文獻:
[1]《中國用藥錯誤管理專家共識》.
[2]吳承雲,劉嘉,高碧玉.藥品貯藏規範化探究[J].中國藥事,2020,34(1):63-70.
[3]全國衛生專業技術資格考試指導[M]. 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1:2013.
[4]劉丹紅, 口服緩控釋製劑的應用分析[J].海峽藥學, 2016, 28(8): 240-241.
[5]周豔芳, 陳 琳.關於腸溶片用法的探討[J].海峽藥學, 2010,22(10):192-193.
[6]裘影萍 ,如何正確服用滴丸、泡騰片和咀嚼片[J].家庭醫學,2020,5:24.
[7]景嶽,婦科栓劑的正確用法[J].健康世界,2012,2:42-43.
[8]章遲,李瀟瀟,管曉東等.看似聽似藥品管理問題探討和建議[J].中國醫院藥學雜誌,2019,39(21):2201-2204,2209.
[9]鹽酸小檗鹼、鹽酸小檗胺藥品說明書.
[10]香連丸、香附丸藥品說明書.
[11]張正修.服藥喝水不可亂來[J].解放軍健康,2017,6:26.
[12]曹清,金科,方莉娜等.輸液滴速與時間查對卡的製作與應用[J].護理學雜誌,2010,25(6):79.
[13]朱秀梅,輸液滴數與滴係數[J].中國醫藥指南,2012,30:380-381.
作者簡介
錢昌勝,鄂爾多斯市中心醫院藥師、執業藥師。擅長藥學諮詢,藥學科普。曾發表專業藥學科普文章二十篇。擁有個人加V頭條號@藥師科普小蜜蜂,每日更新科普內容,獲得今日頭條平臺第二期#健康科普挑戰賽#第一名。
◆聲明:本平臺部分文章、圖片和信息系來源於網際網路,轉載僅供傳遞信息或供個人學習、交流,並非贊同其觀點和對其內容真實性負責。轉載文版權內容歸原作者及原出處所有,如轉載稿涉及版權問題,請立即聯繫我們,以便及時更改或刪除。中國藥房雜誌社對原創內容擁有版權,任何人或單位若需複製、轉載、摘編,須完整註明出處及標明作者,否則本社保留追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利。本平臺擁有對此聲明的最終解釋權。
◆網文投稿、合作、意見或建議請致電023-68586827或E-mail至newmedia@china-pharmac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