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豆種類繁多,目前上市面上的咖啡品種都是來自阿拉比卡最古老的咖啡品種鐵皮卡,波旁的變種,衍生,雜交等等。這次前街就來說說市面上最常見的六個單品咖啡品種——鐵皮卡,波旁,卡杜拉,瑰夏,SL28&SL34,科納。
鐵皮卡——層次豐富,風味柔順
最接近原生種的品種,原產衣索比亞Kaffa及葉門。阿拉比卡品種的祖先,鐵皮卡品種優良,展現優秀的純淨度和稠度,有柑橘類果酸酸味,餘韻甜。鐵比卡頂葉為古銅色,豆體呈橢圓形或瘦尖形;樹高3-4米,樹型圓錐形,主幹與分枝角度約50-70度。葉片狹窄、青銅色。漿果比其他品種更橢圓。在中美洲有Arabigo或criollo的稱呼。對葉銹病扺抗力低,使得照顧不易,樹株結實量低,再加上收成期長,產量少。
代表咖啡——雲南花果山
前街推薦煮製方式:手衝濾杯:V60 水溫:90-91度 粉量:15g 粉水比:1:15 研磨度:中度研磨 衝煮手法:分段式萃取 用30g水進行悶蒸,悶蒸時間約30秒,小水流中心繞圈注入95g的水量,即125g水時分段,等水位下降即將露出粉床的時候繼續注水至225g結束,水位下降即將露出粉床時移走濾杯,(悶蒸開始計時)萃取時間為2'00"。
衝煮風味:瓜果香、堅果、蔗糖、奶油、柔和果酸、紅茶。
波旁——酸香厚實,味譜多變
由鐵皮卡突變而來的品種,與鐵皮卡同是目前最接近原生種的品種,波旁從衣索比亞西南部流傳到葉門,豆形從瘦尖變成圓身。1715年,法國移植葉門摩卡的圓身豆到非洲東岸的波旁島(法國大革命後改稱留尼旺島Reunion)後才起名波旁。波旁圓身豆1727年輾轉傳到巴西和中南美洲、1732年英國移植葉門摩卡到聖海倫娜島(後來囚禁拿破崙的地方)也是波旁圓身豆。波旁系特色:都有明顯的黑巧克力、可可、堅果、焦糖的風味,柔順的酸度,苦感較低。
代表咖啡——巴西皇后莊園
前街推薦煮製方式:手衝濾杯:KONO 水溫:87-88℃ 粉量:15g 粉水比:1:15 研磨度:中度研磨 衝煮手法:分段式萃取 用30克水進行悶蒸,悶蒸時間約30秒,小水流中心繞圈注入95克的水量,即125克水時分段,等水位下降即將露出粉床的時候繼續注水至225克結束,水位下降即將露出粉床時移走濾杯,(悶蒸開始計時)萃取時間為2'00"。
衝煮風味:甘蔗汁的鮮甜、紅茶、美柔暢的果實甜感,明顯的堅果風味,均衡柔順的酸度,苦感微弱乾淨,含有濃鬱的巧克力香氣和堅果風味,口感明亮清爽,柔滑細膩口感。
卡杜拉——明亮的酸度,中等的稠度
紅波旁的自然突變矮生品種,比波旁高產。最早是在巴西被發現,1937年在巴西Minas Gerais開始商業種植。在中美洲哥倫比亞,哥斯大黎加和尼加拉瓜表現最好。海拔1500-1700公尺可生產最好的質與量。卡杜拉的特色是明亮的酸度和低到中等的稠度。它具有比其親本波旁較少的清晰度和甜味,杯品中上,口感上帶有檸檬或是柑橘的酸味,在甜度方面不及鐵皮卡與波旁,因為卡杜拉的甜度是決定於栽種者施肥的次數與劑量,擁有高產能,但若要維持產能必須持續施肥與剪枝,因此樹株矮且分枝多樹形緊湊。
代表咖啡——倫比亞花月夜
前街推薦煮製方式:手衝濾杯:V60 水溫:90-91℃ 粉量:15g 粉水比:1:15 研磨度:中度研磨 衝煮手法:分段式萃取 用30g水進行悶蒸,悶蒸時間約30秒,小水流中心繞圈注入95g的水量,即125g水時分段,等水位下降即將露出粉床的時候繼續注水至225g結束,水位下降即將露出粉床時移走濾杯,(悶蒸開始計時)萃取時間為2'00"。
衝煮風味:濃鬱的草莓香氣,入口草莓的酸度,中段果醬般的甜,微微的可可尾韻,果汁般的口感。
瑰夏——豐富的花香,柑橘酸質
瑰夏為原生於衣索比亞瑰夏地區的阿拉比卡原生種後代變異,豆型較大,是巴拿馬特有的咖啡品種,近年在精品咖啡大放異彩,問市短短的幾年間就有精品皇后之稱。瑰夏早在1960年就已經出現在巴拿馬,而且巴拿馬國內許多培育單位也有許多瑰夏的種子。其實瑰夏1931年在衣索比亞西南部Gesha就被發現,在當地有許多不一樣的稱呼。1931、1932年,以分別以Abyssinian及Geisha的名稱進口至肯亞。1936年,肯亞將收成的瑰夏種子拿到烏幹達及坦尚尼亞種植。1953年7月,坦尚尼亞將子代樹株送到哥斯大黎加,母株留在自己國家。1960年,透過CATIE(Tropical Agronomic Center for Research andEducation)巴拿馬正式培育瑰夏,濃鬱的柑橘味、花香與太妃糖香氣,迷倒眾生。巴拿馬是主要生產瑰夏咖啡的國家。
代表咖啡——巴拿馬翡翠莊園綠標瑰夏
前街推薦煮製方式:手衝濾杯:hario V60 水溫:90-91℃ 粉量:15g 粉水比:1:15 研磨度:中度研磨 衝煮手法:分段式萃取 用30g水進行悶蒸,悶蒸時間約30秒,小水流中心繞圈注入95g的水量,即125g水時分段,等水位下降即將露出粉床的時候繼續注水至225g結束,水位下降即將露出粉床時移走濾杯,(悶蒸開始計時)萃取時間為2'00"。
風味描述:口感黏稠,帶著些烤花生的香氣,金桔酸調明顯,有著些甘草、草藥的風味,尾韻帶有烏龍茶感,蔗糖甜感持久,草藥風味會比淺烘的明顯一些。
SL28&SL34——絕美味譜、出奇的柑橘果酸味
[SL28」及「SL34」-波旁雜交衍生肯亞Scott實驗室利用波旁子代和當地原生品種進行雜交,出現SL28及SL34新品種,風味極佳有黑醋慄的酸度。肯亞生產的咖啡90%是SL28及SL34。SL-28極耐旱,易感病CBD,CLR或BBC,在創造高產的使命失敗,但成功地創造出美味的豆子,有強烈的柑橘的,甜的,平衡和複雜的香味。SL34的風味特點是其複雜的檸檬酸度,口感厚重,純淨,甜美,在中到高海拔地區表現佳,SL34極耐旱,比SL28抗病。
代表咖啡——肯亞阿薩莉婭咖啡豆
前街推薦煮製方式:手衝濾杯:V60 水溫:90-91℃ 粉量:15克 粉水比:1:15 研磨度:中度研磨 衝煮手法:分段式萃取 用30克水進行悶蒸,悶蒸時間約30秒,小水流中心繞圈注入95克的水量,即125克水時分段,等水位下降即將露出粉床的時候繼續注水至225克結束,水位下降即將露出粉床時移走濾杯,(悶蒸開始計時)萃取時間為2'00"。
風味:烏梅聖女果的飽滿果汁感,中端是布林的酸甜,有雪梨清香的餘韻。
科納——乾淨的酸香和甜感
被視為美國咖啡始祖的種子在1825年由巴西種在夏威夷;在西南海岸的科納(Kona)島上出產著一種最有名且最傳統的夏威夷咖啡。唯一生產於美國的咖啡,科納海岸的火山巖土質孕育出此香濃、甘醇的咖啡。科納(Kona)在其適度的酸中帶著些微的葡萄酒香,具有非常豐富的口感和令人無法抗拒的香味。栽植在幾百米的海拔上,但來自於夏威夷大島的可娜,吹著溫和的海風,加上肥沃火山巖土質,擁有著無比乾淨的酸香和甜感。比起海拔更高的藍山簡直是有過之而無不及。
代表咖啡——前街咖啡夏威夷科納咖啡
前街推薦煮製方式:手衝濾杯:KONO 水溫:87-88℃ 粉量:15克 粉水比:1:15 研磨度:中度研磨 衝煮手法:分段式萃取 用30克水進行悶蒸,悶蒸時間約30秒,小水流中心繞圈注入95克的水量,即125克水時分段,等水位下降即將露出粉床的時候繼續注水至225克結束,水位下降即將露出粉床時移走濾杯,(悶蒸開始計時)萃取時間為2'00"。
衝煮風味:核桃、焦糖、莓果、布林、李子、堅果、奶油,整體比較乾淨而且層次豐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