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點臨近:中國「黑科技」群落崛起

2021-01-15 和訊科技

觀點提示

  憑藉在新興超材料領域的基礎技術,光啟擁有改變世界的雄心。在這條道路上,他將面對來自世界頂級精英和企業、機構的阻擊和競爭,他的對手包括谷歌、微軟乃至美國國防部支持的尖端研究機構。

  本報記者 卜凡 深圳報導

  劉若鵬在微信朋友圈中引用了特斯拉創始人馬斯特的一段話:我們運用「第一原理思維」而不是「比較思維」去思考問題是非常重要的。我們在生活中總是傾向於比較—別人已經做過了或者正在做這件事情,我們就也去做。這樣的結果是只能產生細小的迭代發展。「第一原理」的思考方式是用物理學的角度看待世界的方法,也就是說一層層剝開事物的表象,看到裡面的本質,然後再從本質一層層往上走。

  在他看來,所有那些過去、正在針對光啟撲面而來的質疑都來自於「0」的世界,而光啟在做的事情正在義無反顧奔向「1」。

  2015年2月24日,曾獲選全球最佳發明、專注生產製造人類第一款單人直立駕馭飛行裝備的馬丁飛行噴射包公司在澳大利亞證券交易所主板上市(股票代碼為ASX:MJP)。

  這家澳大利亞本土尖端公司的大老闆正是劉若鵬執掌的光啟科學(股票代碼:00439.HK)。去年年底,經由投資併購,光啟控股其52%股份。

  一個月前,光啟在其深圳阿波羅基地放飛「雲端號」飛艇,實現了4000米高空中大面積的Wi-Fi信號發送、海事信息監測等任務。

  在劉若鵬的心目中,中國在「工業實現」中僅僅是參與迭代發展的時代應該過去,他和他的團隊要從關心人類前進的本質出發,將人類的智力活動看作是人類體外進化的手段,執著於顛覆式創新。

  憑藉在新興超材料領域的基礎技術,光啟擁有改變世界的雄心。在這條道路上,他將面對來自世界頂級精英和企業、機構的阻擊和競爭,他的對手包括谷歌、微軟乃至美國國防部支持的尖端研究機構。

  「改變世界」的產品

  馬丁噴射包是什麼?穿上它,你可以把自己想像成「鋼鐵俠」。換言之,它的出現,或將開啟個人飛行時代,顛覆我們目前對於空間運輸的認知。

  據介紹,馬丁飛行噴射包可以垂直起降,也可以快速前進。最新版本的馬丁飛行噴射包載重量為120公斤,最大總重量為320公斤,由一臺200馬力的汽油發動機提供動力。首批交付的產品可以74公裡的最高時速,連續飛行30分鐘。售價約為20萬美金。

  在光啟人看來,馬丁飛行噴射包的技術是顛覆性的,有點類似於剛剛問世時的直升飛機,但令直升飛機莫及的是,小巧的馬丁飛行噴射包能在狹窄的空間內運作,例如在建築物之間穿行,或者緊貼建築物和樹木飛行。

  成立僅5個年頭的光啟,致力於「改變世界的創新」。 收購馬丁飛行噴射包這樣的公司,光啟瞄準的是打造新型空間服務全產品鏈。

  在與馬丁公司收購籤約次日,光啟科學還與加拿大「零燃料」低空運輸工具生產商太陽方舟籤署投資併購意向書。光啟科學將逐步控股太陽方舟,共同研發製造新型運輸平臺。

  除了這兩大塊,光啟最具「空間感」的業務當屬「雲端號」和「旅行者號」兩款飛艇。

  2015年2月一個晴朗的夜間,泛著銀光的「雲端號」 在深圳龍崗區的阿波羅基地完成了首次試飛商測。

  當夜,通過氦氣浮力系統,長48米、高20米的「雲端號」升至數千米高空,不僅拍攝了廣角1080p的高清影像,向8000平方公裡(相當於香港和深圳面積的兩倍多)的地面發射了wifi信號,而且實時獲取到當時深圳周邊半徑200多公里海域內、28個國家的船隻信息。相比傳統平臺,其監控海域面積增加了9倍。

  而「旅行者號」則按照公司計劃,將在今年下半年於紐西蘭升空。「旅行者號」將比「雲端號」飛得更高,進入臨近空間。

  臨近空間(Near space)是指介於普通航空飛機的飛行空間和太空飛行器軌道空間之間的區域,一般定義為距地面20~100公裡的空域,是人類目前由於技術所限還尚未利用的空中領地。

  更讓勇敢者振奮的是,「旅行者號」瞄準的載人近太空旅遊。「上去下來一共5個小時。」劉若鵬曾笑言,在上面求婚可能是不錯的選擇。

  所有這些極端炫酷的產品,描繪的是極具科幻色彩的生活和生產方式。而實現這些場景的基礎,正是光啟科技以及其眾多競爭對手夢寐以求並為之努力的科技基礎。

  在這些場景中,超材料的應用是基礎。

  超材料競賽

  「雲端號」的試飛是和Google氣球的全球Wi-Fi計劃賽跑。與Google氣球不同的是,「雲端號」的蒙皮材料使用的是光啟獨家研發的超材料。這種蒙皮材料也將使用在光啟下半年將要升空的「旅行者號」上。

  「旅行者號」將是一個完全意義上的臨近太空飛行器。目前,世界上多個國家和機構都在對這類飛行器加大研製,誰都想比別人更早一步佔領這個尚未開墾的處女地。

  據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宇航推進系副教授王長輝的研究追蹤,目前美國國防部已經與洛克希德-馬丁公司出資,研製HAA飛艇;美國JP宇航公司也正在研製「攀登者」臨近空間飛艇。

  此外,美國還啟動了一項工程,計劃在30.5km的高空,由多個飛艇組成一個永久性的高空漂浮平臺,用作太空飛船從地面到軌道間的高空中轉站、飛行設備補給站、遠距離操縱的無線電通信中繼站。

  日本的平層流平臺項目也在加快推進。該國計劃在2016年完成長200米,飛行高度為20km的高級艇研製工作。

  王長輝指出,這類空間飛行器首要的關鍵技術突破是材料。臨近太空飛艇的蒙皮材料要求輕質且高強度,抗老化,抗紫外線;對氦氣的密封性好。此外,還必須有新的能源技術在飛行器上的成熟應用。

  光啟之所以高調突進臨近太空飛行器,其逆向設計的蒙皮材料是關鍵。通過超材料技術,人們可以針對應用需求對材料電磁特性進行逆向設計,從而得到天然材料所不具備的超常物理性質的人工複合結構或複合材料。

  超材料在2000年前後成為一個獨立的學科,劉若鵬也是在此時開始接觸超材料。

  中國工程院院士段寶巖認為,超材料對航空航天、國防、民用科學技術的促進,表明新材料將會成為科學研究中一個很重要的切入點和方向,將會對眾多領域帶來衝擊和影響,並產生新的產業,這個意義極為深遠。

  清華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系教授周濟是國內較早進行「超材料」研究的專家。他認為,傳統材料的設計要在天然材料的範圍之內,設計空間被局限了,而超材料的設計空間就非常大,它可以超越自然材料的功能體現。

  這其中,最為直接的應用是軍事上的「隱身」。2009年,光啟創始團隊於美國杜克大學在《科學》雜誌上刊登《寬頻帶超材料隱身衣的設計與製備》論文,成為超材料領域裡程碑式的進展。

  此後,美國軍方確立超材料技術將率先應用於最先進的軍事裝備。美國國防部長辦公室(ASD-R&E)把超材料列為「六大顛覆性基礎研究領域」之一;美國空軍科學研究辦公室(AFOSR)把超材料列入「十大關鍵領域」(Ten Focus Areas)之一;美國DARPA(國防部先進研究項目局)把超材料定義為「強力推進增長領域」(thrust area)。

  從2012到2014年,美國國防部公布的「多學科大學研究創新計劃」(MURI)項目中,每年都有超材料的新項目和新進展。此外,北約、俄羅斯、日本等目前也在從軍事上推進超材料技術的突破和運用。

  中國也已分別在863 計劃、973 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新材料重大專項等項目中對超材料研究予以立項支持。

  2011年,國家科技部依託深圳光啟高等理工研究院建立了超材料電磁調製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此外,光啟還建立了1個廣東省工程實驗室、1個廣東省重點實驗室以及深圳市一系列超材料重點實驗室和工程實驗室,著重於超材料及電磁調製技術的科學研究。

  光啟在應用領域走得最遠、且與世界同步的。截止2014年6月,光啟申請核心專利超過2600件,佔過去十年相關領域專利申請量的86% 。

  鮮為人知的是,自從回國之後,劉若鵬與在美國杜克大學的導師,世界超材料領域最為重要的學者之一—大衛史密斯(David Smith)教授再也沒有聯繫過。

  「無法聯繫了,因為這涉及到中美之間最致命的核心競爭。」劉若鵬告訴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

  光啟造夢

  拋去軍事上的使命,劉若鵬和他的團隊更致力於將超材料技術廣泛民用化。

  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了解到,目前馬丁公司已與美國國土安全部、國防部和一些州政府籤約,向美國快速反應部門優先供應飛行噴射包,用於搜救、安全、警戒、救護和消防等;個人版已也在接受預訂,預計2017年上市。

  2014年,光啟科學已與非洲剛果共和國籤訂戰略框架協議,公司利用「雲端號」技術,為該國提供高速低價高質量的WiFi(無線通訊)全覆蓋服務,幫助其實現大眾普遍上網;實現優質廉價的全國衛星廣播電視網絡覆蓋。

  根據協議,光啟科學在當地的合資公司三年內初步投資總額擬定為不少於10億美元;首三年營業收入的初步目標將約為每年5億美元至6億美元,由第五年起,營業收入的目標約為每年12億至15億美元。

  雖然網際網路已經席捲全球,但事實上還有約40億人沒有實現網際網路接入。僅撒哈拉沙漠以南非洲,中信證券(600030,股吧)的研究認為,其2013年整體移動通訊相關市場收入約為750億美金,約佔整體GDP的5.4%,預期到2020年將增長至1040億美金,約佔GDP的6.2%,而如果「雲端號」這樣的技術可以快速成熟,有望分享到整個市場20%-40%的市場份額。

  光啟科學近日還公告稱,已與巴拉歌船務公司就完善「雲端號」空間技術在海事領域的應用方案,以及未來開展在海事領域的商業應用合作事宜,訂立了戰略合作框架協議。

  劉若鵬認為,這樣的合作,開啟的是海洋大數據時代。

  目前,廣闊的海洋實際上沒有接入網際網路。「在船上能夠寫寫Email已經很不多錯了。」一位遠洋船員告訴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由於海事衛星通訊帶寬有限且費用高昂,他們一上船基本上就與世界「失聯」了。

  而如果能夠便利通訊,將為船隻調度提供極大方便,也能大大提高經濟性。「舉一個例子,船在行進時,油耗相對於速度是成3次方比例增加的,也就是說,速度提高一倍,油耗會增加八倍。所有的船從100海裡開始要進港,可以很快行過來,但港口可能擁擠,不能進港,每天等待要花很多錢,如果調度好了,就可以最經濟的速度進港。」劉若鵬說。

  在劉若鵬看來,現在網際網路、信息化、智能化實際上是跟當年人類擴張是一樣的,最開始是在一個小城市,在區域網,一點點,像一個部落一樣,然後是不斷向外擴張,先是主要的主幹道聯通世界,然後是海上、太空。「我認為,海洋大數據時代很快就要到來了。」

  根據中信證券的研究認為,未來「雲端號」這類飛行器所帶來的遠洋通信市場將會到50-100億美金的規模。

  總體而言,由於這類飛行器發射成本低,距離地面近的一系列優點,其將會逐步替代目前衛星的眾多應用,並可以解決地面基站建設的高成本問題。前述研究認為,其技術成熟後,將帶來750億-1300億美金的年運營收入。

  由於這些技術和收入需要逐步確認,所以中信證券預測2014、2015年光啟科學可能仍將是虧損狀態。儘管如此,劉若鵬近日向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透露,近期光啟科學計劃新一輪的定增,如果順利完成,公司帳上將會又多出25億港幣現金。

  「現在光啟科學在澳洲控股一家上市公司,擁有雲端號、旅行者號等5大產品線,還有申請或被授權了許多相關專利,帳上還有40多億港幣現金。」劉若鵬說,「去年光啟科學上市時候,大家認為他是一個殼公司,沒錯。但現在這一秒光啟再被認為是一個殼公司,是不公平的。」

(責任編輯:凌辰 HN052)

相關焦點

  • 奇點臨近,臨近北京
    奇點臨近,臨近北京我買了一本《奇點臨近》,還沒有開始看。這本書後來影響了一所大學的誕生——奇點大學。那本書所講的人工智慧領域的奇點意味著在某個不可避免的時刻機器的智力將超過人類。奇點大學並不是一所通常意義的大學,學生進來學4年,獲得國家認可的文憑。
  • 夜讀薦書|《奇點臨近》
    今天,2020年的第一次夜讀薦書,我們將和您分享夜讀嘉賓——東方港灣董事長但斌推薦的《奇點臨近》。《奇點臨近》這本書能讓你更積極看待人類社會的發展。《奇點臨近》(美)Ray Kurzweil 著 董振華 李慶誠 田源 譯機械工業出版社人工智慧作為21世紀科技發展的最新成就,深刻揭示了科技發展為人類社會帶來的巨大影響。
  • 但斌薦讀|《奇點臨近》:換個角度看世界
    本期讀書《奇點臨近》作者:Ray Kurzweil(美)譯者: 李慶成 董振華 田源直到今天,我仍然相信這樣的人生觀:無論我們面對什麼困境——商業、健康、人際關係等問題,以及這個時代面臨的科學《奇點臨近》這本書能讓你更積極看待人類社會的發展。主編有話說《奇點臨近》提供了一個嶄新視角,展示了以人工智慧為代表的科技現象作為一種「奇點(通常指未定義的點)」,在世界範圍內產生廣泛影響。作為一本預測人工智慧和科技未來的「奇書」,它為更多人提供了大膽的假設和深入的思考。
  • 但斌薦讀 | 《奇點臨近》:換個角度看世界
    《奇點臨近》作者:Ray Kurzweil(美)  譯者: 李慶成 董振華 田源直到今天,我仍然相信這樣的人生觀:無論我們面對什麼困境——商業、健康、人際關係等問題,以及這個時代面臨的科學、社會和文化的各方面挑戰,都存在一種正確的思想引領我們走向成功,而且我們可以找到這種思想。
  • 奇點臨近:一場來日盛宴或是末世悲劇
    「奇點理論」只是庫茲韋爾眾論點中的一個,大意是「在『奇點』來臨之時,機器將可通過人工智慧進行自我完善,超過人類本身,開啟一個新的時代。」這是比較謙虛的說法,更通俗點的講法是,科技才是人類未來的救世主。    《奇點臨近》這本書和電影《我,機器人》看起來像是在講類似的事情:到了21世紀的某一年,人工智慧已經發展到完全融入人類生活的階段,兩者相互依賴。
  • 《奇點臨近》當計算機智能超越人類
    《奇點臨近》解讀版內容簡介:本書提供了一個嶄新的視角,展示了以人工智慧為代表的科技現象作為一種「奇點」思潮,揭示了其在世界範圍內所產生的廣泛影響。
  • 丹灶代言人| 劉峰:丹灶「奇點臨近」
    從掛職「科技副鎮長」到創業的7年間,劉峰不僅在丹灶培育出一所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更吸引了數百高端人才選擇在此安家樂業。作為一個新丹灶人,在劉峰印象中,丹灶鎮務實而又有誠意的政府、獨特紮根在基因中的創新精神,以及「奇點臨近」的爆發力深深地吸引著他。
  • 科技與欲望邊界的衝撞:從恐怖主義到奇點臨近
    【編者按】本文作者李智勇,原標題為:《從恐怖主義到奇點臨近把這類恐怖襲擊和迅猛發展的以網際網路為代表的各種科技結合在一起看,我們會發現人類文明處在一種冰火兩重天的境地,且與天堂與地獄等距。如果梳理宗教、歷史、經濟的原因這會非常複雜,這篇文章不會這麼做,而會從科技與文明的視角來探討下人類彼此間是否可能真的和解。基因技術(G)、納米技術(N),機器智能(R)在奇點臨近一書中被稱為GNR,作者認為這三者的技術突破將把人類帶入新的紀元。其中基因技術可以用於消除人類疾病、開發人類潛能,納米技術則可以在分子級別重構人類的大腦。
  • 寫給2017:奇點臨近,我的人生何去何從?
    2005年,庫茲韋爾在《奇點臨近》的預言,10年後的今天漸次舒展,日漸清晰。我所看到,影響當今世界文明進程的兩大重要元素,都在2016年呈現出革命的態勢。新的生產力(人工智慧),新的生產關係(美國新政),推動著世界,朝一個我們所陌生方向前行。
  • 頂尖黑科技遇上高端健身房 奇點聯合吉刻帶你解鎖全新運動方式
    ,引進奇點智能穿戴系列產品,合力打造奇點黑科技健身合作示範店。近年來興起的"黑科技運動穿戴設備",為健身者提供了另一種體驗——仍是在健身房內,但全球風靡的引力脈衝技術能將健身者和有減肥需求的廣大人群帶入一場全新科技減脂增肌運動當中。不少健身愛好者對黑科技保持觀望態度,但資本和經營者對黑科技健身市場卻持樂觀態度,更看好其長遠發展。
  • 奇點臨近:當機器人革命我們的生活,和我們的「關係」
    而在《奇點臨近》一書中,這位麻省理工的高才生,奇點大學校長雷·庫茲韋爾再次發出預言稱,在技術回歸定律的作用下,人工智慧將在2050年前後完成對人類生物智能的超越,人類將能夠憑藉這一突破與人工智慧進行融合徹底改造自身,實現物種的進化。而這就是奇點的本質。
  • 百度考霸「預言」科技未來:人工智慧已「奇點臨近」
    雷·庫茲韋爾曾在《奇點臨近》中描述一個「改變世界的思想力量也在加速」的世界,並預言人工智慧將在2030年超過人類智能。至少在中國,人類正在趨近這一現實。百度,這家中國領先的搜尋引擎公司日前發布了一項服務——「百度考霸」輕應用,試圖利用搜尋引擎的人工智慧,協助今年畢業的高中生正確選擇並考入他們心目中理想的大學。
  • 「人工智慧」60年 機器智能臨近「奇點時刻」
    美國作家盧克·多梅爾在《人工智慧》一書中提出「奇點」的概念,奇點指的是機器在智能方面超過人類的那個點。目前,人工智慧在技術和產業兩個方面臨近「奇點時刻」。    第一,信息革命正從技術深化到科學,向智能方向提升,人工智慧正處在科技革命的奇點上。信息革命發端於信息技術革命。
  • 回看2014的那些「黑科技」,你是否期待2015的「奇點臨近」?
    科技網際網路行業屬於典型的技術創新周期性行業,其中的任何產品形態都不是突然出現的,而是以雛形的形式長期潛伏,當到達一個臨界點(就是極客們常說奇點)後爆發,進入到快... 科技網際網路行業屬於典型的技術創新周期性行業,其中的任何產品形態都不是突然出現的,而是以雛形的形式長期潛伏,當到達一個臨界點(就是極客們常說奇點)後爆發,進入到快速普及狀態。
  • 區塊鏈是《奇點臨近》來臨前最後一塊拼圖
    雷·庫茲韋爾在2011年寫的《奇點臨近》中,提到在2045年,計算機智能將會是整個人類智能的10億倍,同時描繪出了人生如何永生的終極答案:一切物質都將具有智能,而人類將獲得永生。我之前之所以不相信《奇點臨近》觀點的成立,是因為現在所謂的大數據獲得的很多數據是不真實、甚至是虛假的,拿假的數據『餵』出來的人工智慧(AI)不可能真實解決具體人的具體需求。而隨著2018年跟隨工信部的走訪,看到區塊鏈技術應用落地的具體成果而言,我看到《未來簡史》中提到的那個『未來』。
  • 奇點臨近
    這後兩個階段還沒有到來,可以說這後兩個階段才是真正的奇點。如果這一天到來,用庫茲韋爾的話說就是奇點來臨,人類歷史將徹底改變。現在我們聽這個可能覺得是天方夜譚,但是庫茲韋爾說,現在基因技術,納米機器人技術和人工智慧技術,這三種技術正在全面融合,按照指數增長的運算速度,推動人類走向奇點。
  • 2045奇點臨近 未來論壇在20日北京創立
    2045奇點臨近 未來論壇在20日北京創立 2015-01-21 09:22:30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責任編輯: 2015年01月21日 09:22 來源:中國新聞網    與時下此起彼伏的各類論壇不同,我們——未來論壇,來了
  • ofo4.0黑科技加碼移動物聯網布局 「奇點」系統冶煉大數據寶藏
    原標題:ofo4.0黑科技加碼移動物聯網布局 「奇點」系統冶煉大數據寶藏  日前,在有著「全球三大開發者大會」之稱的2017華為全聯接大會上,ofo小黃車聯合創始人薛鼎攜全球首款NB-IoT物聯網智能鎖向全球150多個國家科技大佬表示,ofo是物聯網時代最具代表性的應用場景。
  • 類人機器人在進步,奇點臨近了?
    (石黑浩製作的「雙生子」系列機器人是迄今研製的與真人最為接近的類人機器人作品)人工智慧的擔憂在《奇點臨近》一書裡,雷·庫茨魏爾在讚美科技進步的同時,也描述了一個「改變世界的思想力量也在加速」的世界,並預言人工智慧將在2030年超過人類智能。
  • 「奇點」何時到來--中國數字科技館
    20 世紀 90 年代初,「奇點」(Singularity)一詞被美國計算機專家和科幻作家弗諾·文奇引述,並進行了「改造」,用來描述那種無情的、飛速前進的科技發展最終將達到的一種臨界聚集狀態。  他認為,人工智慧、人類生物改良或腦機接口這樣一些由超人類智能驅動的進步極其迅速,很可能會引發奇點來臨。